赵桓道:“朕想,既然这天下间的男子能结社,那这天下间的女子自然也能结社。皇后不妨跟这天下女子共同结社,一旦有人发现略卖孩童、采生折割、溺死女婴等事,便可直接报知当地的地方官府,若地方官府不受理或没有依律严惩,还可通过你们女子社之间层层传达,直到皇后这里。”
可是赵桓的声音刚刚落下,刚才还用力点头的朱皇后却迟疑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斟酌着说道:“女子结社已经不妥,若是再直接沟通官府,岂非有牝……岂非有越俎代庖之嫌?”
凭心而论,朱皇后能够看到女子结社的好处——
自古来最厉害的风莫过于枕边风,最厉害的探子也莫过于枕边人!
一旦女子结社的事情成真,那就等于官家又多了一张遍布天下的大网,而且这张大网是真正的无孔不入,比之皇城司还要可怕!
但是女子结社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想要真正做起来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像官家说的这种结社,跟那些女子诗社之类的明显就不是一回事儿,不知有多少人对这种结社感到忌惮甚至有可能暗中阻拦!
“皇后是想说牝鸡司晨罢?”
赵桓笑了笑,说道:“皇后母仪天下,这些孩童难道不是皇后的孩子?母亲管一管儿子的事情,怎么就成了牝鸡司晨?简直笑话!皇后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便是了。”
朱皇后却没有立即应下,依旧有些迟疑:“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
赵桓摆了摆手,斩钉截铁的道:“谁人没有儿女?朕为天下人着想,难道还会有人跳出来阻拦?若有,朕便亲自找他要个说法!”
待朱皇后应下了之后,赵桓又将目光投向了匆忙赶来的慈幼局院正:“这些孩童,都带回慈幼局好生照料,后面估计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孩童,但凡能够求治的,务必要尽力救治,一应支出,朕由内帑拨给。”
只是慈幼局的院正刚刚松了口气,赵桓却又接着说道:“不过,也只有这一次了。如果以后再出现这种被朕先于慈幼局发现采生折割的事情,你便向天下人谢罪罢!”
“彩!”
“官家圣明!”
“官家万岁!”
“万岁!”
听着赵桓的安排,前来围观的百姓们忽然大声喝起了彩,然后开始慢慢散去。
对于汴京城的这些百姓们来说,今天可真是开了眼界了。
更重要的是,当今官家是个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家!
直到这个时候,赵桓才将目光投向了王时雍。
第157章 王朝覆灭的根源之一
“你说你这么多年的官是怎么当的?还是说,你是当官当傻了?还堂下下跪者何人?为何状告本官?这么愚蠢的话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对于王时雍,赵桓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没有大明户籍的不算人,不算人还问堂下下跪者何人?简直丢人现眼,朕都没脸说你是朕的臣子!”
王时雍却有些魂不守舍的答道:“启奏官家,那些孩子……”
赵桓忍不住瞪了答非所问的王时雍一眼,说道:“那些孩子的事情你先别管了,回头等女子结社的人找上门来了你再派人去处置。打从明天开始,汴京城内开始严查乞丐和青皮。”
“那些断手断脚无法干活的送去养济院之类的衙门养着,能干活却行乞的全都抓起来,回头跟那些街面上的青皮一起,全都给秦会玩送过去。”
“百姓常说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朕就给他们一个朗朗乾坤,让百姓能够活得舒心!”
想了想,赵桓干脆又让人去街面上采买了一些酒菜,打算一边吃一边谈事儿——
除了历朝历代都存在且永远没办法根治的丐帮和采生折割之类的问题之外,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那就是人口买卖问题,或者说是由于人口买卖而导致的隐户问题。
众所周知,汉武帝连年用兵,被人诟病为穷兵黩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户口减半”。
然而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户口减半跟人口数量减半,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能的概念。
人口数量减半意味着实打实的死了一半的人口,而户口减半,其实就跟“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是一回事儿,意味着有很多的百姓户籍在官府的户籍册子上消失,从而造成了户口数量减半的现象。
这也是司马缸为什么在《资治通鉴》里写“汉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原因——
如果刘野猪真就是不管不顾的一门心思打仗,结果造成全国百姓丁口死亡过半,估计都用不着等陈胜吴广之流在大泽乡造反,光是被刘野猪怼得远遁西域的匈奴都能大笑三声然后率兵回来干死刘野猪。
比较神奇的是,户口数量甚至百姓丁口数量不断莫名其妙消失的问题并不仅仅只存在于汉或者宋,这是一个自从家天下开始就一直存在的问题,一直到了蒋校长转进台湾才宣告终结。
问题的根源很简单——
民分三六九等,而贩卖人口甚至是一门合法的生意。
按《周礼》,先秦时已有合法的奴婢交易市场,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置有“质人”一职,“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车辇、珍异”。
《周礼》之中的“人民”并不是后世的人民,而是指奴隶奴婢,跟“牛马、兵器、车辇、珍异”一样都是供交易的货物。
东晋时,朝廷还从奴婢交易中征税。《隋书·食货志》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税率为4%,其中3%由卖家承担,1%由买家承担。
这些允许合法贩卖的人口,是奴隶,又叫做“奴婢贱口”,这些人在法律上被划入贱民,不具备“国民”身份,而是视同主家的私有财产,可以牵到市场上买卖,如《唐律》便明文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
这也就意味着,贩卖奴隶奴婢是合法的,跟你牵头牛到市场上贩卖没有什么区别。
同样的,后来的大明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为了躲避赋税而搞出来的“投献”制度。
这些问题就造成了户口数量的减少——
从拥有户籍的百姓变成了贱籍、佃户之流,自然就失去了户籍,官府在统计丁口之时自然也就不再将这些人统计进去。
比如《明太宗实录》之中每年十二月的统计数据之中,永乐二年时天下户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丁口数量为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其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增长,不光比之洪武年也没什么长进,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人口数量下降的情况。
实际上,这种情况哪怕是用屁股想一想都知道不正常——
天下大乱的时候出现人口下降的情况很正常,因为打仗这种事情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绣花做文章,是会实打实的死人的。
可是当天下太平之后,百姓们没有综艺节目,没有夜店,没有手游也没有抖音之类的娱乐项目来打发时间,造小人几乎就是唯一的娱乐项目!
更重要的是,从家天下出现的那天开始一直到终结,从来都没有哪个专家跳出来说什么计划生育,更没有“本国人口增长不足时可以引进国外人才尤其是可以引进泥格尔”这种狗屁论调!
所以这就显得很不正常——
丁口数量过多,土地不堪重负,而生产力又不够发达,生产资料不足以养活所有人时,爆发战争来解决人口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儿,可是当战争停息之后,因为战争而造成大量青壮死亡,空出来的田地再分配之后已经能够让百姓吃饱饭,这时候出现人口增长大爆炸才对。
可是无论家天下的皇帝和朝廷如何鼓励生育,偏偏就能出现人口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甚至就连某些穿越者都会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个问题,总是从其他方面去寻找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源毛病。
然而实际上,因自愿或非自愿的人口买卖而造成的隐户问题同样是造成一个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大宋自然也存在这个问题。
尽管在大宋的官面意义上已经不存在“奴婢贱口”,奴婢也不再是主家的私产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法律规定雇佣奴婢必须订立契约,写明最长为十年的雇佣期限和工钱数目,到期之后即自动解除主仆关系,然而实际上,大宋依旧存在大量的隐户以及人口买卖的情况!
第158章 治病要治根
大宋人口买卖的重灾区是妇女和儿童,前者好卖,后者好拐。
穷的娶不上媳妇的想要买个媳妇,家里有钱但是老婆却生不出儿子的想买个妾,还有的干脆就是买个儿子来继承香火,或者就是买了孩童然后采生折割。
像汴京城还好一些,毕竟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很多事情都不敢明着来,即便是丐帮也不敢太过于嚣张。可是在汴京城之外,人口买卖几乎已经猖獗到视官府如无物的地步——
相似小说推荐
-
乱清化学家 (暮看云) 塔读VIP2021-11-10完结3689总银票白手起家,咱就大炼钢铁!敌人太强,咱就枪炮升级!地主太多,咱就减租减息!三藩之乱...
-
霸劫长安 (傲娇红尘) 纵横中文vip2021-01-31完结劫,围棋术语,黑白必争之地。得之,大局已定。失之,满盘皆输。今长安起劫,争国运,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