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也终于被打动,当即点头道:“好吧,就按李兄你说的办,不过刚才你不是说有两个办法吗,第二个是什么?”
“第二个就更简单了!”李节再次微微的一笑道,“解兄你可是解元出身,对科举文章想必也十分精通,另外书院中的一些官员也都是进士出身,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专门开一个新科目,专门教授学生一些应对科举的技巧!”
“应对科举?那这……这岂不是和那些普通书院没什么区别了?”解缙闻言也再次不解的问道。
大明可不止他们一个书院,事实上除了公立的国子监外,还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私人书院,里面主要就是学习儒家经典,为将来的科举,而且人家更专业,求真书院本就不是为科举准备的书院,就算是教授科举之道,恐怕也抢不过别人。
“不一样,我们不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是只教授一些在科举时的技巧,比如文章的转折承接,用典与遣字造句的技巧等等,这些东西解兄你应该比我懂得更多!”李节再次解释道。
老朱在洪武三年时诏定科举法,规定应试文仿宋“经义”,其实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八股规格,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极大的限制了考生的自由发挥,使得他们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华。
当然老朱这时的科举还不能叫八股文,真正的八股文要到成化年间才会彻底的定型,那时的八股文才叫恐怖。
但无论是不是叫八股,明朝科举的文章更加严格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严格的规定下,也就使得考试衍生出更多的技巧,只要懂得这些技巧,虽然不能说绝对能考上,却也能在考试中占很大的便宜。
解缙本就是进士出身,而且还高中过解元,自然也立刻明白了李节的意思,这让他也不禁眼睛一亮道:“这个办法的确不错,考生们就算是别的书院毕业,但也很难请到一位进士帮他们讲解科举时的技巧,若我们开讲科举之道,肯定能吸引不少的考生前来求学。”
“解兄,这个办法虽然能吸引学生,但也有一个缺点!”李节忽然再次开口道,他之前把这个办法放在第二,就是把它做为一个备用的方案。
“什么缺点?”解缙惊讶问道,他虽然聪明,但主要是在做学问方面,有些事情上反而十分迟钝,比如他在人际关系方面。
“解兄您想啊,这个方法只能吸引那些为了科举而来的人,与咱们书院的目标并不一致,所以就算来再多的学生,对书院的发展也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李节十分耐心的解释道。
“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一点!”解缙闻言也一拍脑门道,如果只是为了教授科举之道,那他们干脆办一所普通的书院算了,这与他们办求真书院的实心完全是相背的。
“所以这个办法只能做为备用,如果第一个办法依然无法招收到足够的学生,到时再用第二个办法吸引一些学生过来,至少先把书院的架子撑起来,日后等到书院的口碑确立起来后,也就不用担心招生的问题了。”李节说到最后也拍了拍解缙的肩膀。
如果有可能的话,李节其实很想亲自主持书院的事务,毕竟教育可是百年大计,甚至毫不夸张的话,他之前做的那些事,加在一起都不及求真书院日后的影响力大。
但李节实在脱不开身,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所以只能把书院交给袁监正和解缙,自己顶多在一旁出出主意,虽然解缙身上有一些缺点,但他也在成长之中,希望日后他能撑起整个书院的运转。
“我明白了,多谢李兄指点!”解缙也感觉肩头的责任重大,于是再次向李节道谢。
聊完了正事,李节也把李芳和李茂兄弟二人叫来,然后给解缙介绍了一下,得知这两人竟然也和李节一样,都是李善长的孙子,解缙也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后也十分热情的欢迎他们入学。
值得一提的是,解缙对李善长竟然十分尊敬,去年王国用上书替李善长喊冤,那份奏本就是出自解缙之手,当时如果老朱怪罪下来,估计解缙也要受牵连,但他依然亲自执笔,为的就是替李善长鸣不平,却没想到老朱竟然没有怪罪。
解缙现在事务繁多,特别刚才李节提的建议,他也必须要尽快吩咐下去,所以解缙也很快告辞离开,李节则带着李芳兄弟二人又熟悉了一下书院,最后这才带他们回到家中,这段时间他们兄弟当然也要住在李节这里。
不过就在李节他们三兄弟刚进大门,就见一人兴冲冲的从客厅中冲出来,兴奋的向李节大声道:“李伴读,大好事,我的三国终于印刷出来了!”
“真的!有没有样书?”李节闻言也大喜过望,冲出来的人正是罗贯中,自从他得到老朱的任命后,就去印书局赴任,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连李节都很难见到他。
“有,李伴读你快来看!”只见罗贯中激动的胡子都抖起来了,说话时也从怀中取出几本样书递给李节。
李节也立刻接过来,发现一共六本书,因为三国的字数比较多,印刷成一本太厚不好装订,所以才分成六册,书页上也散发着墨水特有的气味。
当下李节带着激动心情把第一册 书打开,开篇就是三国几个主要人物的画像,这还是李节建议的,当然他也是从后世学的,这样有个好处,那就是直接将人物的形象通过画像的形象传递到读者脑海中,从而让人物更加丰满形象。
在这些画像中,刘关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有曹操、孙权等人的画像,不过当看到诸葛亮时,李节却愣了一下,随后又抬头看了一眼罗贯中,结果罗贯中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诸葛亮的相貌其实是他让画师照着他的样子画的。
李节对此也是心中暗笑,不过并没有太在意,毕竟人家罗贯中是作者,这点小心思也根本不算什么。
而在翻过画像后,三国的开篇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因为李节把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提前写了出来,因为这首诗实在太贴合三国的故事,少了这首词,总让人感觉三国少了点韵味。
接下来李节又大概翻看了一下四册样本,发现除了开头的人物插画外,一些比较经典的情节也被画了出来,比如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之类的,这让李节也感觉十分亲切。
同时李节也想到,如果样书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立刻大规模印刷,到时就能直接上市售卖了,不知道到时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第273章 少一横
气温开始转暖,道路两侧的树木上也开始恢复了几分绿意,李节与刘英、刘义父子人站在水西门外的码头边,一边闲聊一边等候着李节父母的到来,昨天他们接到消息,今天李祝夫妇等人就会来到京城。
“舅舅,听说武学那边准备把学员拉到北边去?”李节笑着向刘英问道,他虽然担任着武学的少学,但自从回来后就很少去武学,更没接管任何实际的事务,因为当初李节陪朱标出巡时就想清楚了,他和刘英不能都留在武学,否则日后肯定会引人猜疑。
“不错,冯老将军认为学员的操练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再这么操练下去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所以是时候让他们真正的接触一下军队中的事务了。”刘英点了点头道,武学中的学员日后都是要进入军中为官的,因此提前接触一下军队也很有必要。
“那地方选好了吗?”李节再次问道。
“选好了,就在居庸关,陛下不是要准备迁都吗,武学肯定也要搬过去,所以这次我打算随学员一起去,到北平实地看一看,找个地方把武学建起来。”刘英再次回答道,要迁都了,各个衙门也都在做准备,毕竟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所以两年的准备期也十分仓促。
“那表哥你呢?”李节听到这里也看向旁边的刘义。
“我当然也得去,不过你放心,肯定要等到你大婚后,我们才会动身,毕竟你的婚礼我可不想错过!”刘义这时也笑着回答道,李节与朱玉宁即将完婚的事也已经传了出去,毕竟皇家嫁女可不是小事,钦天监、礼部等都需要配合。
“别光说我啊,表哥你今年也要完婚了吧?”李节闻言也笑着反问道,刘英早就订婚了,只是因为女方要为母亲守孝三年,所以才耽误下来。
“是啊,不过义儿这边要等到今年冬天了,到时我们应该也会回来了。”刘英这时也叹了口气道,当初他早早的给刘英订婚,为的就是早点抱上孙子,结果却没想到女方家中出事,又让他多等了三年时间。
就在刘英的话音刚落,只见又有几条船靠岸,李节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船头上的父母,这让他也立刻兴奋的挥手叫道:“爹!娘!我们在这里!”
船头的李祝和李夫人这时也看到了李节和刘英父子,当即也兴奋的朝他们挥手,等到船刚停稳,夫妻二人就一起走下船,这时赵姨娘与笛儿也从船舱里走了出来,其中笛儿见到李节更是尖叫一声,随即冲下船一头扎进李节的怀里。
相似小说推荐
-
霸劫长安 (傲娇红尘) 纵横中文vip2021-01-31完结劫,围棋术语,黑白必争之地。得之,大局已定。失之,满盘皆输。今长安起劫,争国运,争道义,...
-
明草 (再次等候) 起点VIP2021-11-13完结那一年,荒唐天子刚亲政那一年,名相名将渐凋零那一年,歌舞升平四海平那一年,繁花似锦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