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驸马 (北冥老鱼)


  “汤和能力差了点,不过冯胜却远胜诸将,我看不如把他也叫来,与汤和共同担任总教官一职!”老朱当即做出决定道。
  “父皇英明,我也觉得宋国公十分适合这个职位!”旁边的朱标闻言也立刻赞同道。
  听到老朱夸冯胜的才能超过其它将领时,李节却忽然有些遗憾,因为蓝玉被赶走了,历史上的蓝玉目中无人,甚至觉得在徐达与常遇春死后,自己就是军中第一,如果他听老朱说冯胜的才能胜过他,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
  “下旨,召汤和与冯胜进京!”老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即开口吩咐道,立刻有人开始草拟圣旨。
  李节闻言也放下心来,有冯胜这位前大将军加入,对武学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于冯胜的现状,他却觉得并不仅仅是冯胜倒霉,而是一种必然。
  冯胜与徐达、汤和这些人不一样,他并不是老朱的发小,而是和李善长是同乡,都是定远人,另外冯胜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冯国用,两人是当地的大户,从小喜欢读书,元末战乱时,他们兄弟结寨自保,后来才投靠了朱元璋。
  冯胜与冯国用这对兄弟都是才智过人、文武双全的人物,甚至朱元璋最先占据金陵,也是听从了冯国用的建议,只可惜冯国用在攻打绍兴时暴病于军中,朱元璋为此也十分伤心,后来追封他为郢国公,在功臣中位列第八。
  冯胜的才能丝毫不比他兄长差,甚至在徐达进攻草原失利,李文忠也没有什么收获时,唯独冯胜率领的大军斩获颇丰。
  另外冯胜与冯国用兄弟二人在军中的人缘极好,与各家勋贵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冯国用,更是救过徐达的性命,据说徐达还曾经向冯国用请教过兵法,冯胜也与常遇春交好,女儿也嫁给了常茂,冯国用的女儿则嫁给了沐英,沐晟的大哥沐春,就是冯国用的外孙。
  然而冯胜却不知道,他们冯家的这些做法已经犯了老朱的大忌,他打仗一流,人缘也好,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的勋贵,都和冯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儿女亲家也都是军中的实权派,如果换做李节是老朱,恐怕也会坐立不安。
  所以冯胜在平定辽东,战功也达到顶点时,立刻被打压下去也就不奇怪了。现在老朱重新启用冯胜,让他在武学中任职,武学虽然重要,但毕竟不直接掌军,而且冯胜精通兵法,由他来教授学员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对了,明年出巡的事已经定下来了,李节你要陪着太子一起出巡,对这件事有没有什么看法?”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把话题转移到了出巡上。
  “启禀殿下,臣以为除了长安、洛阳与开封三地外,还可以再往东边走一走!”李节想了想再次开口道。
  朱标出巡的目的就是为了迁都,对于老朱预选的这三个目标,李节都不看好,长安水土流失,而且关中平原狭小,根本养不起太多的人口,早在唐中期时就已经不适合做为国都了。
  至于开封,四周一片大平原,唯一的天险黄河,在冬天还会被冻上,而且也因为黄河泛滥加剧,导致开封时不时就会被淹,所以也不适合做都城,唯一比较合适的也就只剩下洛阳。
  表面上看,洛阳似乎没有长安与开封的缺点,但这三个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地处内陆,距离海洋太远,李节是想把大明引领到大航海的时代,国都肯定不能选在内陆,甚至现在的南京都比这三地强,因为南京可以顺着长江直接入海,相比之下,洛阳虽然临着黄河,但以黄河的水况,根本不适合行船。
  “往东?去哪?”老朱闻言也是一愣道。
  “北平府!”李节开口回答道。
  不过老朱一听北平府却是脸色一黑,北平府的前身是元大都,老朱最恨蒙古人,甚至认为中原被蒙元统治是一种耻辱,所以做了皇帝后,老朱也积极的恢复汉礼,对蒙元残部极力打压,至于元大都,根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陛下,蒙元虽然残暴,但他们将北平府立为国都还是有道理的,一来北平临近长城,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可让后世子孙时刻不忘北方草原的威胁,另外北平近海,通过旁边的大直沽就可以直接入海,而北方缺粮,通过海运可以将粮食货物直接送往北平府,使其不必担心物资匮乏,所以在臣看来,北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李节这时再次说道。
  即要位于北方,又要不能远离海洋,而且还要考虑到历史因素,李节想来想去,发现也只有北平府更加合适,估计后来朱棣迁都时,也并不仅仅只是考虑北平府是他的老巢,也有上面这些考虑。
  老朱闻言也露出沉思的表情,本来他对蒙古人的首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但听到李节的这些分析,却发现北平府的确有自己的优势,不过北平也并非完全没有缺点,比如它距离边境实在太近了,如果敌人攻破边境,就可能长驱直入杀到国都,甚至有灭国之危,所以这让他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第189章 古都的缺点
  暖阁之中,老朱坐在书案后陷入沉思之中,他在考虑着李节对北平府的分析,在他看来,北平府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这让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父皇,现在其实不必做出选择,反正我要出巡,不如就将北平也列为出巡的目标之一,到时是否能行还是需要看看当地的情况!”这时朱标忽然开口道。
  这倒是提醒了老朱,于是他也从沉思中清醒过来道:“太子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把北平也列为出巡地之一,到时你们就多跑一趟吧!”
  “谢陛下!”李节听到这里也松了口气,相比老朱,朱标更容易说服一些,只要到时带他在几个城市转一转,然后做一下比较,朱标应该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接下来老朱又和朱标、李节聊了一下出巡的事情,随后就让他们离开了,不过李节并没有出宫,而是跟着朱标来到春和宫的侧殿,陪着他游了一会泳。
  等到换上泳裤李节才发现,朱标的确是瘦多了,身上肥肉少了将近一半,原来的大肚子也小了许多,甚至胳膊与大腿上都能看到一些肌肉的轮廓了,估计再坚持一个月的话,朱标就能减到正常人的体型了。
  “李节,我这脸上的肉什么时候能减下来?”朱标游了两圈忽然向李节问道。
  “殿下,减肥都是先减身上的肉,脸上的肉会减的慢一点,估计过段时间才能慢慢的看到效果。”李节笑着解释道。
  朱标身上的肉虽然减掉了不少,但脸上的肉却还在,事实上脸上的肉最难减,哪怕等他恢复了正常的体型,脸上的肥肉估计也要过段时间才会慢慢的减下去,所以现在光看朱标的脸,依然感觉他还是个大胖子。
  “还要过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啊!”朱标闻言也露出失望的神色,现在天气冷,穿的衣服又多,光看脸根本看不出他减肥的效果,他又不能见人就脱衣服展示身材,对于这点他也颇有怨念。
  “殿下也不要太心急了,毕竟您身上的肉不是一口吃出来的,想要减下去自然也需要时间。”李节再次笑着劝解道。
  “这倒也是!”朱标闻言也是笑着点了点头,随即他就向李节再次问道,“刚才你在父皇面前提到北平府,难道你真的觉得北平府比其它几城更适合做为国都吗?”
  “不错,相比长安与洛阳、开封三城,北平的确比它们更加合适!”李节郑重的点了点头道,面对宽厚的朱标,他说话也不像在老朱面前那么小心,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直接说出来。
  “为何?能不能给我讲一下你的理由?”朱标再次问道,他了解李节,既然他更看好北平,肯定有自己的见解。
  “殿下,国都其实是按照形势而定,当年适合做国都的城市,现在却并不一定合适,比如以长安为例,早在唐中期时,长安就不适合做国都城,一方面因为关中平原狭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环境恶化,土地变得十分贫瘠,导致关中一直缺粮,甚至因为缺粮,皇帝竟然要带着大臣到洛阳就食……”
  李节以长安为例,给朱标详细了讲解了一下这些古都的缺点,其中以长安的缺点最为明显,唐皇室率领大臣到洛阳就食,在史书上就有多次记载。
  熟读史书的朱标当然也知道这些,只是他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长安的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才要亲自去巡视一番。
  不过李节却十分肯定的告诉朱标,现在的长安比唐时的长安更加恶劣,多年的水土流失,导致关中平原已经贫瘠不堪,根本养不活一国首都的人口,再加上关中平原的交通也不便,粮食运输都是个问题,所以长安几乎是李节第一个排除的目标。
  至于剩下的洛阳和开封,李节也将这两地的缺点列举出来,当然洛阳的缺点要少许多,但却地处内陆,这点李节没敢和老朱讲,但却和朱标详细的分析了一下。
  “殿下,臣敢断言,大明的未来在广阔的海洋上,若是定都于内陆,肯定会错失海洋,相比之下,北平府却靠近海岸,虽然北方的沿海有一些缺点,但至少比内陆强多了!”最后李节总结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