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一下子涌入这么多客人,老叟眉开眼笑,热情的上来多擦拭了几遍桌子,嘴里还闲不住,问道:“几位客官哪里人?不是行脚商人吧。老朽眼尖,一看就知你们是大富大贵之人。”
  李元瑷笑着道:“老人家了不起,我们是来看山水的。沿途累了,就在贵店歇歇脚。”
  带着百来号人太麻烦,也太招人嫌,故而他们分成几路,四散探查。
  老者热情好客,还是个话唠,管不住嘴,热情的给他介绍周边好玩的地方。
  李元瑷也不觉得他啰嗦,耐心的听着。
  直到老者的儿子呈上了汤、饼,见自己的父亲侃侃而谈,才将他拉住。
  李元瑷见状笑了笑,有点怀念自己的父亲,端起碗喝了口汤。
  槐叶汤,说是汤,充其量也就是槐叶煮了煮,加了点盐有点味道。
  不过怎么说也比饮开水强一点。
  咬着芝麻胡饼,喝着槐叶汤,李元瑷才道:“等会我们去大伾山附近看看,广武山明天再去吧。”
  阎立本道:“广武山没必要去的,那里我曾经住过月余,那边的泥土多是黄土、黄黏土,大多都是通过黄河支流累积的沙土,极易遭到破坏崩塌、滑坡。由那边挖掘,很容易将泥沙一并带入汴水,起反效果。”
  李元瑷听罢,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对于阎立本的判断,他还是坚信不疑的。
  老叟给叫道一旁,心底难受,耳朵一直竖着,听到阎立本这么说,忍不住道:“你们可以去孤柏岭瞧瞧,哪里也许可行呢!”
  李元瑷心底一动,忙问道:“老丈,你知道我们再说什么?”
  老叟摇头道:“不知道,但这位后生说的话,老朽听过类似的。一个跟这位后生,差不多的后生,就在小半年前,他三天两头的在我店里喝汤吃饼。后来还在村正家借住了一段时间。他就在咱这个小店,说什么广武山,泥沙之内的话。老朽是听不懂,也记不太清楚。”
  李元瑷再问道:“那孤柏岭在哪,又是为什么?”
  老叟道:“那天黄昏,那后生来我店里很是高兴。老朽忍不住问他为何,他说什么老天保佑,孤柏岭地龙翻身,翻出了一条裂缝。也不知他高兴个什么劲,地龙翻身,那多可怕。老朽还记得当时村里的屋子都塌了好几间,吓得咱拜了一个晚上的菩萨三清老祖。”
  李元瑷自然知道所谓的地龙翻身就是地震。地震,震出了一条裂缝?
  李元瑷跟阎立本对望一眼。
  李元瑷忙问道:“老丈孤柏岭在什么地方?”
  老叟玩东南方向一指,说道:“就在那边,大约十里左右。”
  李元瑷又问道:“你可知那后生住哪?姓甚名谁?”
  老叟摇了摇头,随即道:“村正肯定知道,我们村小,没有客栈,那后生在村正家借住了十几日呢。”
  “走,我们去村正家看看!”李元瑷顾不得吃了,直接起身问起了村正家的地址。
  顺着老叟指的方向,李元瑷找到了七里铺村村正。
  对于李元瑷的询问,村正还有些提防。
  李元瑷直接表明了身份。
  村正一听是大唐商王,登时没有了疑虑道:“那人叫姜之明,是前朝工部员外郎姜敬的后人。他想要给自己的父亲正名,一直在研究运河事情。”
  姜之明之前就住在他家,彼此有过一定了解。
  李元瑷不知姜敬是何人。
  阎立本却听过,说道:“姜家世代研究治水,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李元瑷突然想起一个人,姜师度。一个与李冰、西门豹、王景、王景齐名的治水专家。
  他不记得姜师度是唐朝哪个时代的名人,但听阎立本如此说姜家,保不定就是姜家人。
  李元瑷问及姜之明的去处。
  村正道:“姜之明离去前说要去汴州寻他故友裴律师,此后就无消息了。”
  李元瑷与阎立本,面面相觑,怎么又绕回去了?


第105章 天赐奇迹
  李元瑷并没有急着返回汴州,而是先一步去了汤馆老叟说的孤柏岭。
  孤柏岭位于广武山的西段,当地人称邙山,地形尤其复杂。
  李元瑷、阎立本走在险峻的山道上。
  李元瑷道:“这里真的适合引洛水入汴?不太可能吧!”他说着还跺了跺脚,那是硬邦邦的。
  阎立本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这为洛水开辟一条新的河道,需要把握几个关键,其中土质是最重要的一点。
  不能太松散,也不能太硬。过于松散,意味着泥沙多,容易造成塌方失陷,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泥沙,冲入河床,造成恶劣影响。而土质太硬,则不好挖掘开凿。你敲一块硬石都得花三五日功夫,何况是数以千百万计?
  孤柏岭这里地势险峻,是个狭长山谷,要想在这里开河道,必须要堑山陻谷。就这坚硬的土层,除非跟秦皇开驰道一样,下血本挖掘,不然数十年都没那可能功成。
  又走了百步,李元瑷见右侧方居然有个坍塌的小堡垒,不免笑道:“我觉得这里不适合做河床,更适合打仗才是。”
  罗通接话道:“这里原本就是一处战场。”
  “噢?”
  罗通道:“荥阳广武山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跟高祖刘邦,就在荥阳、广武山附近对峙多年。那里”他指着右侧方的堡垒道:“这堡垒应该就是那时候残留下来的吧。”
  “此番就当来游玩吧,我们过去瞧瞧。”
  李元瑷几乎要放弃了,想着那老叟可能不了解详情,听得一知半解,不得其要。真正是否思想暗合,还得回汴州找姜之明。
  来到堡垒处,罗通围绕周边转了圈道:“这里应该是个哨塔,未坍塌之前,站在这哨塔上,可以眺望孤柏岭东段全貌。”
  李元瑷目光落在了堡垒边的败叶处,用脚滑了滑,露出了一张已经浸透了的黄色油纸。
  这种油纸通常是用来包裹油饼之类的干粮用的。
  油纸还未腐烂,明显不是楚汉遗留之物。
  左右环顾一眼,李元瑷发现堡垒的左侧可以攀爬,说道:“明达,你爬上去,等会啦我一手。小心点”
  罗通毫不迟疑,他身手敏捷,三两下就上了断墙,他细心的试了试脚,还算结实,方才探手去拉已经准备攀爬的李元瑷。
  在罗通的帮助下,李元瑷上了断墙,举目往东段望去,眼前情形让他目瞪口呆:一条如同给斧子劈开的巨壑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本的山坳,硬生生出现了一道两丈左右的山涧,一路往东。
  “这”
  李元瑷最近研读了不少工部记载关于治水方面的书籍,结合自身对此的理解,脸上的惊叹逐渐转为狂喜,“太不可思议了,这是天然的河床。立本,快,你上来看看,真是天祝我大唐”
  阎立本也在罗通的帮忙下上了断墙,顺着目光望去,亦是一脸震撼。
  这里地质坚硬,是最适合开河之处,也是最不适合开河之处。
  在这里开河道,不会担心泥沙问题,能够保证汴水水源的质量,但就是因为过于坚硬,开河难度已经超过了这个年代所承受的标准。
  但现在老天爷给他们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一次地震居然震出了天然河床。
  “这真是上苍的恩赐啊!”
  阎立本也留下了这番感慨。
  “哈哈哈”
  李元瑷惊愕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在后世他就听过很多因为地壳运动,黄河改道,或者地震、洪水等大灾难过后,形成的全新大机遇。
  却不想今时今日竟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有了这个天然的河床,引洛入汴的特大工程,还未开动就完成了大半。
  “走,我们下山!”李元瑷迫不及待的要下去做实地考察。
  整个河床将孤柏岭右侧山坳切成两段,一条略微崎岖长达两里地的裂口将沟谷串连起来,这天然的河床直达荣泽附近。
  李元瑷早已将这附近的水网了然于胸,说道:“我们利用这河床,将洛水由荣泽导入汴水,万事大吉矣。”顿了顿,他道:“回去之后,我们立刻去找姜之明。我们的思路与他暗合,他研究多年,了解的情况因比我们清楚。先与之会晤合计,相互商讨细节,再申请引洛入汴的开河工程。你说,大概需要调拨多少劳役?”
  阎立本略作沉吟:“这河床利用妥当,初步估计有十万人,不足一年,即可大功告成。”
  这数额与李元瑷估算的相差无几,原来打算用漫长的六七年完成此事,现在只需一年。
  也只有大自然的恩赐,才能促成这种奇迹。
  李元瑷下得广武山,与护卫大军汇合。
  当天黄昏,李元瑷重新抵达汴州码头。
  这船还未靠岸,刘伯英进仓禀报道:“殿下,裴刺史好像在码头等候。”
  李元瑷见他还不死心,道:“请他上船来。”
  船舶停稳,裴律师在刘伯英的引领下,进了船舱。
  “见过商王!”裴律师作揖问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