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湖美景的起源正是宋朝鼎鼎大名的吃货苏东坡。
是苏轼疏浚茅山河以门容纳钱塘江潮水,又修盐河专门容纳西湖水,再造堤堰闸门,控制西湖水的蓄积与排泄,令得钱塘江潮水不再进入杭州城内。又用剩余的人力修复了六井,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修筑成长堤以来往行人。吴地百姓种菱,他雇募人力在西湖中种菱,令得水草不再生长,也使得西湖成为杭州奇景。
这一切都是几百年后的事情,现在的西湖就是一个烂泥塘。
李明达一脸遗憾,说道:“还想着对比一下,这杭州西湖跟灞水山庄的小西湖哪边更美呢?”
李元瑷看了看天,瞧着李明达遗憾的样子,说道:“真想看?”
李明达意外加期待的点了点头。
李元瑷伸手轻抚着李明达的小脑袋,说道:“那你瑷哥哥就满足你!不过一时半刻可看不到,先来场射潮,给我们的小公主开开眼?”
治理杭州是李元瑷治理江南的最后一步关键棋。
由简至难,一步步的规划。
治理苏湖是最简单的“苏湖熟,天下足”这话一点也不假,依靠着太湖天然的地理优势,苏湖一带田地肥沃,种什么有什么,几乎不存在歉收的情况。
凭借棉花这一大杀器,直接带动了两地的经济。
其次是泉州,有着泉州湾这天然的港口,又有华夏造船业的功底,加上一点气运,已经上了正轨。
远航地中海的商队正驰骋在大海之上。
最后就轮到杭州。
杭州论及地利丝毫不逊于苏州、泉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处在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还位于隋唐大运河的起点处,可谓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水牵卉服,陆控山夷。
但特殊的地理情况,导致了海水无休止的倒灌。
杭州为海水所淹是常有之事,再多的便利,亦掩盖不了这致命的缺陷。
不解决钱塘潮的问题,杭州就不可能发展的起来。
要治理杭州,首先就要与天斗,在海岸线上建一座撼海大堤,将倒灌的海水堵住。
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
历代官员不是没有试过建造拦海堤坝。
只是钱塘潮来的太过频繁,每月初、十五皆有大潮,潮头既高,潮水冲击的力量又猛,为人力物力所限制,往往拦海堤坝还在修葺当中,汹涌的潮水就冲击而来,将未修成的海堤给冲毁冲垮。
官府朝廷花费了巨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生命。因潮水来的突然,劳力来不及从海堤上撤下给卷进大海
在迷信的古代,几乎所有江南百姓都觉得海水倒灌是因为冤魂潮神作祟,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提治理潮水一事情了。
李元瑷却是清楚,海水倒灌,钱塘潮是天时地利的产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的影响的缘故,向陆地回流。而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再加上东南沿海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这了解缘由就有了应对之法。
说白了就是抢时间,要在大潮来临之前,修筑成型。
再过一月就入八月份了,八月十五到十八这三天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是引潮力最大的时候。
故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
过了八月份,潮水就会小上许多。
八月大潮过后,是修筑撼海堤坝最佳时期。
会有足足一年的时间开工,这是老天爷赋予的有限时间,未竣工的海堤是不可能挡得住来年的八月大潮的。
李明达只觉得脑门上的大手暖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木讷的点了点头。
本想对于杭州的治理,再拖一年,等远方出海的大唐商队回来以后再说。
现在将此事提前,亦可免去干等的苦恼。
决定就干,李元瑷当即下令募集劳役准备建造撼海大堤。
如李元瑷预想的一样,之前多次失败,加上造成了不小的人命事故,百姓对于朝廷的动员有些忐忑,有些惊惧。
服徭役是封建社会百姓应尽的义务,他们无权对抗,但就这种不安的状态,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
他们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没有士气万万不行。
果然,不来一场跟老天爷叫板的射潮,展现出与天斗的魄力气势,激发一下百姓的士气,很难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李元瑷亦取出了从李治那里讨来的密令:在此次入京的时候,他就如李治说道此事了。
要射潮,靠他手中的苏湖杭三地州兵肯定不行,必需要那种能上战场,上过战场的精锐军士。
护卫地方的州兵,跟真正上战场的军士,那是完全两个概念。
唯有用雄武精锐之士,才能向所有观潮百姓明白他们治理杭州的决心魄力。
故而射潮期间,驻扎在扬州的兵由李元瑷随意调动。
大军集结钱塘,静待八月十五潮神生日,大潮来袭!
第284章 大潮来袭
钱塘大潮天下闻名。
这海水倒流是常见景象,但如钱塘江这样浪潮层层叠叠的,仅此一处。
故而这观潮一事,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
不过唐末以前观潮的体验并不强,钱塘潮固然壮观,然缺乏堤坝阻挡潮水,潮水会涌入河岸城中,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也是阻碍杭州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海水会涌向陆地,这个时代的观潮点以凤凰山、江干县这类地势高的地方为主。
今年钱塘大潮来得比往日迟一些。
直到八月十八才姗姗来迟。
江南之前因成为大唐南征北伐的粮仓,经济落后,百姓穷困,一片死气。
近年来在李元瑷、刘仁轨的治理下,经济复苏,又因上官仪、卢照邻时不时的开诗会,两人的才气以及新颖的诗篇,刺激了江南坛。更兼监国的李治有意无意的偏袒江南,这两年的科举,江南士子大放异彩。
骆宾王勇夺状元头衔,顾、陆、沈、钱的子弟亦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殿试的出现,让科举的地位更进一步,也进一步的压缩寒门与世族大家的地位。
总之近年来的科举成果给江南坛打了一剂兴奋剂,风盛行。
士林人最大的喜好莫过于聚在一处吹吹牛,写写诗,钱塘大潮这种盛景,本就不容错过。
更何况吴王李元瑷调集兵马意图与钱塘潮神对抗,这种天下奇闻亘古未有。
相比迷信的百姓,读书人对于鬼神之说,多是将信将疑。
好奇心是人类的通病,得到如此劲爆消息的他们,早早的就赶到了钱塘,期待李元瑷是否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换做寻常人,说什么射潮,绝对会遭人耻笑。
但李元瑷不同。
李元瑷这三个字几乎成了奇迹的代名词了。
困扰大唐多年的大运河,为他两年修葺功成,造福了万千运河两个的城镇。
征伐高句丽时,辽水桥未高句丽军摧毁,粮草无法供给,还是他不用一钉,一日造桥,神乎其神。
江南疲敝,无人敢接手此烂摊。
还是李元瑷,轻舟下江南,只用了数年时间,用最微不足道的棉花直接让苏湖二州经济翻了五十倍。
尽管手段不是很光彩,坑了倭国、百济,可谁在乎呢?
泉州开海,大唐海船从南方运回了黄金、锡、铁以及各种珍稀木材。
现在四方商人为了求得一张出海许可证,都从水泼不进的奸商转了性,开始广撒银钱,求得贤名。
江南兴,始于李元瑷矣。
论及行政功绩,近年来无人可比。
对于李元瑷,江南上到官员士人,下至商贾百姓莫不信任。
而今听闻他意图为杭州百姓与肆虐当地千百年的“潮神”对抗,更是争先敢来看热闹。
八月十五的时候,钱塘路上已经车如水流,人如潮涌,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射潮的奇观奇闻。
凤凰山、江干县三郎庙据满了形形色色的游人。
李明达身份地位最是崇高,自然位于最佳的观潮点凤凰山山腰的平台上,且受兵卒护卫外人游客不得靠近。
一大早李明达就与徐珑来到了凤凰山山腰,看着远处平静无波的钱塘江口,两人心底不由一阵紧绷。
这些日子她们不可避免的了解了钱塘潮的可怕,亦不可避免的听闻了此前几代管理治理钱塘潮失败的例子,尽管对于李元瑷再如何有信心,亦不免为之担忧。
她们所在的观潮台离江岸有好几百米的间距,以人类的目力根本看不清人影,极目眺望也不过是看见如蚂蚁般大小的黑点。
突然,江堤上时不时的闪现出金闪闪的微光。
李明达激动叫道:“瑷哥哥,那个是瑷哥哥!他穿的是父皇送的明光铠”
明光铠起源于汉末,取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一路发展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全身以抛光铁甲片镶嵌而成,在阳光下闪闪生辉,光耀数里。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