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高延寿略一思量,惊呼道:“乙支忠武?”
  李世民眉头微皱,道:“乙支忠武又是何人?”
  高延寿表情略显惊慌,说道:“乙支忠武是我高句丽军神乙支德的孙子,乙支忠武算是高句丽最有名望的后起之秀,只是跟辽东城主不和,备受打压。是渊盖苏将他调到平壤城,成为他的臂膀,这一次在营地集合就没见过他的身影。难怪了,他一早就给安排了任务。”
  李世民知道高延寿说的是什么。
  高延寿投降以后,还算敬业,有问必答。
  渊盖苏在鸭绿栅建立营垒,以及高句丽的兵力部署什么的,知无不尽,也说了渊盖苏坚壁清野,拉长粮道的战略目的。
  尽管李世民一早就看出了渊盖苏的打算,但是高延寿详细说明,也可见高延寿确实诚心归附。
  只是任谁也没有料到渊盖苏还藏着这一手,居然在辽东以西的山林里藏了上千人的小股部队。
  平心而论,渊盖苏如果一开始就将辽水、小辽水的桥拆了。
  唐军现在十有八九会回师整军,退不退另说,撤回辽东修整,是必然的。
  粮道不稳,哪有资格深入敌人腹地?
  李世民问道:“如此说来,这个乙支忠武还是个人物?”
  高延寿如实道:“确实有些难耐,再打新罗的时候表现优异,拿下了不少的地盘。不过前不久似乎在新罗的一个叫金庚信的手上吃了亏,受到了责罚。”
  李世民继续问道:“刚刚朕得到了消息,说辽水桥已经给不知名的队伍拆了,商王率领的运粮队给困在了辽水西岸。以你对辽水的了解,应该怎么办?”
  高延寿再次回答的毫不犹豫道:“只能重新修葺木桥。”
  长孙无忌插话追问:“从地图上来看,辽水下游有一个乱石滩可以通行。我军此次征伐,侵入辽东,就是从那里走的。”
  高延寿赶忙摇头道:“不可,万万不可,那里是一个陷阱。是乙支德留下来的陷阱,乱石滩怪石林立,大军极难行走,且施展不开。那边的水流又异常湍急,只要有千八百人守在对岸,即便十万大军,也强渡不了河。之前你们过辽水,实是因速度太快,辽东守将未来得及反应。不然只要派出兵士防守依托地形,就算是天朝雄兵锐甲天下,也强渡不得。”
  李世民、长孙无忌不约而同的看着李绩。
  李绩微微颔首,却如高延寿说的一样。
  李世民闭眼算计,辽水上游有松林,上游伐木运至辽水桥畔造桥。河水冰凉刺骨,工期不快,至少二十日。
  他又问了小辽水的情况。
  小辽水的情况比辽水要好一些,毕竟是支流河岸不宽,水流不湍急,可缩短一半时间。
  李世民低声嘀咕,“这两条河就会拖延三十日,加上从蓟城到安市城的时间,从安市城如山林直至鸭绿栅,沿途袭扰”
  他的面色表情愈发严肃,怎么算这运粮的时间都需要超过两个半月。
  长孙无忌也从这一次次的询问中,明白了情况的危机说道:“这渊盖苏可比我们想象中的厉害,这一招将我们都算计进去了。真没有想到,他胆子如此大,将整个高句丽都压上来了只求大胜,不求逼退。”
  他顿了顿说道:“我们现在的粮食还够吃一月,商王保守估计要两月才能将粮草送达。这还不包括有个意外”
  唐军护粮队只有兵士两千人,对方一千以上,实力差距不大。
  一个不慎,什么都没有了。
  李道宗说了一个保守的答案:“实在不行,退回安市城?在安市城修整,待明年开春,再行进兵。”
  李绩咬了咬牙道:“退是容易,我们这一退,想要再来,就不容易了。”
  退兵,并不等于输,但是这锐气一失,想要再度挽回就难了。
  同时他们这一退,等于助长了高句丽的士气,给了他们一种能够取胜的信心。
  此消彼长,唐军同样会面临严峻考验。
  李绩突然问道:“你们说,这信上的内容属实嘛?是意外,还是有意?”
  长孙无忌道:“我们现在已经与后方失去了联系,陛下与太子的往来都断了。其他不好说,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辽水桥跟小辽水桥确实给破坏掉了。陛下,老臣觉得信中内容可信无疑,就是不知道商王是否能够克服这一切,将粮草准时送达。他若无法送达,我军危矣。”
  李世民看着面前烧的猩红的炭火,半响道:“朕对商王有信心,我们等。等到约定时间,如果他按期不至,我们在寻撤退之法。实在不行,就杀马充饥。朕纵横一生,什么困难没遇到过,还会让番邦蛮夷困住不成?”


第141章 李元瑷带着粮食来了
  “下雪了!”
  李元瑷与粮队一起东进,越深入东北山林,这气候越是寒冷。
  十一月十六日这天,一片片雪花从天而落。
  李元瑷伸手接过一片雪花,雪花有一个指节大小,入手心一时不化,过了大约十数吸,方才转为雪水。
  “都停一下!”
  李元瑷见状让运粮队停止前行,高声道:“都将风帆拆下,将风帆包裹在粮食上。”
  粮食最怕受潮,一但受潮霉变就会产生有毒病菌。
  这雪花落在米袋上,很容易渗入米袋,将带内粮食浸湿。
  李元瑷并不知在东北这个气候,米粮受潮是直接冻成块,还是霉变。但在出发之初,他就想到了这点,做出了防范。
  软皮革是制作帐篷、皮靴的原材料,属于这个时代最好的防水材料。
  雨雪不侵,还有一定的防火功能。
  待所有粮车上的粮食都给软皮革包裹之后,李元瑷方才下令行军。
  一夜过去。
  李元瑷推开帐幕,面前一切让他叹为观止。
  目光所及之处白茫茫的一片,树上、帐篷上皆布满厚厚积雪,只是一个晚上之功,地上的积雪已达三寸之距。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真毫不虚言。
  身为江南人,当真极少见到这种雪景,不免心生感慨。
  但随即一拍脑袋,骂了一句,老天你这是玩我啊!
  “这么厚的雪,怎么走?”
  他试着在雪地里走了两步,一脚一陷,根本不敢快走,小心翼翼的来到营门前。
  张宝相正在指挥兵士收集积雪。
  “辛苦了,张都尉!你们这是?”
  张宝相解释道:“这雪只要在火上一烤就化成了水,用来饮用做饭,最好不过了,省得还得派人去打水。”
  李元瑷一拍脑袋,这基本操作,没接触过,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心底感慨,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作副手真好,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安排,他都能处理妥当。
  李元瑷、张宝相、薛曳莽坐在一处用早膳。
  李元瑷熟练的在自己的粟米粥上洒了把盐,吹了吹热气,小喝了口,顿觉身上暖乎乎的,再给自己夹了点有点硬的腌菜,兴致勃勃的啃咬起来。
  这行军作战自然不如在长安、蓟城舒服。
  粟米因其保质期长,人马共食等特点,成为军粮的第一选择。
  故而唐朝的军粮多以粟米为主,配菜一般都是野菜、豆类、腌菜或者大酱。
  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的盐分,将士每天都能领取半合盐,是如李元瑷这样洒在粥里还是兑在水里全看个人喜欢。
  这吃着不怎么好吃的军粮,李元瑷心底再次生出一个念头,要想法子改善一下军中伙食。
  一个个在前线卖命的兵士,不应该吃的这么差。
  李元瑷一边喝着热乎乎的粟米粥,一边问道:“以往你们行军,遇到这种大雪是怎么行军的?”
  张宝相苦着脸道:“末将打了半辈子仗,从未遇过这样的大雪。”
  李元瑷听后,看向薛曳莽。
  薛曳莽大口的喝着粟米粥,用手指将嘴角的残迹摸进嘴里道:“这个殿下别看我。我们冬天哪敢打仗,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李元瑷也懂其意,游牧民族冬天就是一大磨炼。
  颉利所统帅那不可一世的突厥不就是因为受到毁灭性的寒冬打击,给李世民抓住了破绽,一举而定。
  要他们各族部冬季打仗,可汗的命令都没用。
  张宝相说道:“雪地湿滑,人走且要小心翼翼,何况粮车。末将提议,遣人前头扫雪。慢是慢了些,总比人倒车翻的好。”
  李元瑷细细思量了会儿道:“只能这样了”他话音一落,看着营地来来往往的脚印,想到了后世物理学的摩擦力,大笑道:“不用了,没必要浪费时间,我们只要改变阵型,让兵士以及轮换无任务的百姓在前头将雪踩实即可。”
  东北的气候不同于南方,南方的雪容易化,这里的雪并不容易花开。
  只要将雪踩紧实了,一样可以增加摩擦力。
  反而你将雪扫开,残雪化冰,反而令得摩擦力减少,更加难以行走。
  “可行吗?”张宝相一脸犹疑。
  “当然!”李元瑷微微笑道:“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张宝相不说话了,学问什么的,自己可不懂。
  总之听就是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