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包拯点点头:“那倒是一件大好事,让百姓免受高利贷盘剥。”
  欧阳辩笑道:“何止如此,官府在其中也要获利的,既然要发放营业执照,当然要承担起监督的作用,官府也要从中抽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回报。”
  包拯连连点头:“这样倒是一举两得,百姓得利,官府也因此得到收益,的确是好事,只是这个方法一时半会也对国库充盈没有太大的帮助。”
  欧阳辩只是笑而不语。
  包拯哑然失笑,有这么一项青苗法,足以让他政绩斐然了,倒也不急在一时了。


第130章 农业银行!
  包拯心满意足,正待离去,突然想起一事,站住说道:“和尚,你的西湖城融资一千万贯,投资五百万贯建设二期工程,还有五百万贯呢,打算怎么用?”
  欧阳辩有些摸不着头脑:“世伯的意思是?”
  包拯道:“有没有成立一个钱庄的想法?”
  欧阳辩一愣,继而一股狂喜从心中涌出:“世伯?”
  包拯叹息道:“三司使的位置不好坐,其他的人我信不过,你小和尚我还是相信的,你建议说要几家钱庄加入,但我需要在里面有一家是你的钱庄。”
  开办一家钱庄是欧阳辩已经在策划但始终没有着手进入的事情,因为需要有一个切入的机会。
  宋朝不是没有钱庄,相反,钱庄很多,而且官方和民间的都有,基本都已经形成紧密的行会,如果没有好的机会,想要进入的话,事倍功半。
  这一次有即将上任的包拯支持的话,借助青苗贷切入,钱庄就可以快速地壮大起来!
  欧阳辩激动道:“世伯,谢谢!”
  包拯笑了笑转身离开,留下一句话:“小和尚,莫让我失望。”
  欧阳辩呆呆站在原地,过了许久,才发出清脆而带了些癫狂的笑声。
  张家酒楼的炒菜法是他的第一桶金,冰室和东西烧是他的发家重要里程碑,西湖城的开发,让他成为房地产巨鳄,但钱庄……将是让他成就一番伟业的开始!
  后世有一句话,叫做——谁控制了金融,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些夸张了,但着实是有道理的。
  欧阳辩不是金融出身,但他是个编辑,也是一个涉猎甚广的读书人,更是一个炒股爱好者。
  为了读懂股市,他读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书籍,国富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都是那个时候读的。
  在现代他当然只是略懂皮毛,但在这个时代,连存款不仅没有利息还得交保管费的年代,他所知道的那些知识,相当于拿着枪炮对阵竹刀木枪!
  包拯想要让他进入金融业,一来的确是想要在里面有一个信任的人,另一方面也有酬谢的意思在。
  欧阳辩给他一个政绩,并且将解决办法给了出来,包拯便给了欧阳辩一个进入金融业的机会。
  只是欧阳辩没有预料到的是,文彦博富弼等人的回报不仅如此。
  包拯卸任开封知府,正式走马上任三司使,而接任开封知府的人是欧阳修!
  知开封府是挑战,但也代表着真正走上高官行列。
  欧阳辩在嘉佑元年的七月份正式成为正儿八经的官二代了。
  若是他初来乍到的时候,定会因为而欢欣鼓舞,现在的他当然也会开心,但大部分是为了欧阳修而开心。
  只是他现在的事情更多了。
  包拯上任,立时推荐王安石成为度支判官,王安石没有拒绝,立时走马上任,只是上任之前,还专门找了欧阳辩聊了一下。
  时间进入七月,大水虽然已然退去,留下满地疮痍。
  西湖城的建设热火朝天,围绕着西湖城,有几十万的人因此而得益。
  有十几万的灾民靠着西湖城直接受益,不仅养活了家里人,还存下了不少钱。
  西湖城采购各类建设物资,让京畿附近的经济活力满满,这让几十万人受益。
  而依附着西湖城生活的十几万灾民的人吃马嚼,让整个汴京城的商业都因此而受益。
  上任不久的包拯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光是西湖城一期,开封府的税收便多了几十万贯,而西湖城二期开工以来,税收再次猛涨,就一个月的时间,开封府收到的税收,便比同期多了八九万贯!
  这让包拯信心大涨。
  国富论里面的理论是真实且有效的,一个大型项目对于经济的提升果然是非常巨大的。
  这也让包拯对欧阳辩提出的青苗法信心大增,据王安石说,包拯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了。
  青苗贷的推行并没有在朝中有很大的讨论,原因是因为恰好是大灾过后,满目疮痍,的确是需要朝廷赈灾的时候,即便是再挑剔的言官,也不会因此而批评。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执行人是包拯。
  包拯历来以大公无私闻名,尤其是他在权开封知府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法度令言官也无可置喙,这一次他执行青苗贷,只是在灾区执行,以赈灾的名义执行,反对力量不大。
  欧阳辩快速组建了一家名叫农业银行的钱庄,在包拯的帮助下,快速拿到了营业执照和青苗贷的放贷执照,在灾区迅速的铺展开来。
  农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并不缺,因为西湖城的股东经过这一次的融资,膨胀到了接近二百家,这是欧阳辩可以控制的结果。
  这二百家股东,涉及各行各业,里面涉及到钱庄的也有不少,自然有不少的金融人才,这一次农业银行的扩张,在这些股东的支持下,快速地铺展成为了可能。
  农业银行现在的业务非常简单,主要就是两样,一个是青苗贷,另一个就是吸纳存款。
  吸纳存款这个事情并不稀奇,很多钱庄也在吸纳存款,但农业银行的措施却让诸多同行哗然。
  农业银行存款竟然是给利息的!
  原本农业银行的五百万贯的资本在几个参与的钱庄之中并不算最大的,但这个措施的实行,让农业银行的资本立时膨胀到了三千万贯!
  其他的钱庄对这个不守规则的农业银行颇为敌视,有些人想要下绊子,但立时被人警告,等他们一看农业银行的背景,立时被吓得登门致歉。
  农业银行里几乎集结了汴京城里的权贵,口袋里有点钱的权贵,都买了一些股份,欧阳辩也不嫌少,几万贯也要,几十贯也收,只要是你有点影响力的都行。
  甚至欧阳辩还敏锐地发现了隶属于宫内的店宅务也拿了不少份额的股份,当然是通过它旗下控股的店铺来拿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银行也是有皇帝的股份在里面了。
  农业银行的铺展开来,算是欧阳辩一颗最大的棋子落定。
  但欧阳辩依然没有办法闲下来。
  西湖城项目不说,有姜汝成在负责,他只需要偶尔关注一下就好了,关键是青苗贷的实行,这是他的第一次尝试,他要随时观察实行当中出现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第131章 所以……我这就是举人了?
  包拯作为三司使,他要操心的事情很多,青苗贷的执行大部分是王安石在操盘。
  所以欧阳辩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近距离地观察青苗贷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优劣势。
  不得不说,民间商业组织参与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创举。
  因为有几家钱庄参与,又有官府作为监督,放贷的工作人员执行非常谨慎,面对的客户是真切需要贷款进行复耕的农民,也不敢私下提高利息,倒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在官府的雷霆打击下,用巨额罚款震慑了其他的钱庄。
  宋朝的言官是有业绩要求的,新上任的言官,若是百日之内没有弹劾,就会被撤任。
  也有言官拿着放大镜盯着青苗贷,但着实没有发现有什么违规的做法,只能用官不与民争利的说法抨击,但这等抨击不痛不痒,根本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是这种说法不重要,而是大部分的士大夫在农业银行之中有股份,根本就不愿意对此有所反应而已。
  包拯对此心知肚明,不由得对欧阳辩心生敬佩。
  欧阳辩对此并不觉得有多自豪。
  这些不过是历史的教训罢了,涉及的也不过是最不痛不痒的东西。
  如果现在要拿官制和兵制动手,怕是文彦博和富弼他们都得被轰下台。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就是这么夭折的么。
  但无论怎么说,这终究是一次有意义且成功的尝试,这给欧阳辩不少的信心。
  时间进入秋季,农民的秋收在即,根据各处汇报,大灾之后的第一次秋收应该会是一次大丰收。
  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在没有化肥的的情况下,大水会给贫瘠的土地带来很多的养分,这一年的丰收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三司使越发的忙碌起来了。
  歉收是大问题,然而丰收也是问题。
  谷贱伤农是每个朝代都会遇到的问题。
  三司使在得知今年大丰收的情况下,立即安排官方收购粮食,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库里的钱不够,包拯为此头痛不已,幸好王安石提醒,让三司使找农业银行借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