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道:“此人用心,应该是蛊惑百姓。”
“关键是天象。”弘治皇帝道。
不一会儿,钦天监监正罗经走进大殿,禀报道:“这两日天象确是反常,至于是如何反常,还推算不出来,臣万死!”
罗经家住在东城区,听闻坊间有贼子谣传,所以他这几日夜间,一直都在观天。
“看来逆贼也有善观天象之人,且看天象如何变化吧,朕克继大统以来,天下阜安,定然是吉兆。”弘治皇帝自信道。
宫外有贼子要作乱,朱厚照被严加看管着,听说宫外乱他就越想出去。
“你们放开本宫,本宫就去看看母后,不出宫。”
“殿下啊,陛下说不许您出东宫。”
三五个太监死死抱着朱厚照。
这次弘治皇帝不仅派了羽林卫,还有金吾卫,将朱厚照看得死死的。
时间悄悄过去,月上柳梢头,不同的是,这轮月亮却是红色的。
朱厚照没好气道:“不就是月亮换个颜色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翰苑里,严成锦看着一轮红色的月亮越来越亮,应该说天色越黑,它越红,像一个大红月盘。
“凶兆啊!”
不知谁咋咋呼呼一声,顿时乱成一团,文官们都走出值房观望,惊呼声和悲痛声四起。
严成锦不知道他们在哭啥,不哭得泪流满面,仿佛就是对血月的不尊重似的。
在记录在史的天象中,也记录过血月,不过却没有这一次,或许是没记录在册,严成锦也不敢断定,但眼下却看到了,就挂在天边。
多美的月亮啊,严成锦想吟诗一首,可旁边哭声震天,打断了他的思绪,害得他半天都没吟出来。
奉天殿外,弘治皇帝看着天上月亮久久说不出话来,天上满天的血光,岂不是意味着天下动荡,他兢兢业业换来的太平盛世,难道就要这样易主吗?
不,他不信。
弘治皇帝大喝道:“笔墨伺候,朕,要拟罪己诏!”
通常朝廷出现灾祸或者皇帝自感懒政失职的时候,就会写罪己诏,细数自己的过失,鞭策自身,并平息百姓的怨愤。
出了宫,李东阳三人见到红色的月亮之后,去而复返,又回到了宫中。
听说陛下在写罪己诏,这才放心下来。
夜晚,红色的月亮对于百姓来说,格外的瘆人。
说来也奇怪,虽然害怕,却都个个都站在屋外,望着这轮又大又红的月亮。
之前便有流言,如今百姓却也有些人相信了,百姓们躁动不安,今夜的京城变成了不夜城。
次日一早,京城里不知谁放出了消息,说昨晚的月红异相,乃是弥勒在月亮上所为,就是对大明天子的不满,要降下灾祸惩罚。
严成锦心中肯定是谁放出的流言,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不就是白莲教打的广告吗?
庖厨的厨子老白慌慌张张跑来,递给他一块帛布:“少爷,小的在鱼腹里发现了这个。”
严成锦打开一看,依稀可以看得清楚的小字:贼君朱佑樘,非皇室正统,乃宫女纪氏所生,卑身贱体,难承大明皇运,引来弥天大祸……
他首先想到了宁王!
宁王一直在暗中图谋着大明江山,想来也是借着这次祸端先打一波广告。
他都收到了,想必京城很多百姓都收到了。
不过,写这帛书的人也是极为有才。
竟然在上面画了一头猪,猪的头上还有一把菜刀,生动又形象的还原了杀猪的场景。
要知道,因为大明皇室的国姓为朱。
所以,对杀猪是十分敏感的。
这简直是将艺术的最高境界发挥到极致了啊!
严成锦派人请来了王越。
“大人的功夫了得,可敢跟本官进宫一趟?”
王越没好气道:“贤侄啊,现在进宫做什么,不是触陛下的霉头吗?”
“下官自然是有事要禀报陛下,十分重要,非进宫不可。”
“那老夫就陪你走一趟吧。”
见王越空着手,严成锦道:“京城或许会有贼子趁机作乱,大人这样进宫,实在让下官不放心。”
“那贤侄说应当如何?”
半个时辰之后,王越腰间挂着青钢剑,肩背上万石弓,还带上了府上的十名精锐亲卫。
严成锦才稍微放心道:“有劳大人了。”
王越老脸狠狠地一抽,你这是要进宫行刺吧?
第129章 朕再信你一次
严成锦和王越一路来到午门,兵器自然是不能带进去的,全都交给亲卫后,王越跟着他进宫。
严成锦怕弘治皇帝沉溺于这异象之中,忽视了京城的防备,让人趁机继续作乱就不好了。
进了奉天殿,内阁三人都在,稍老的刘健和马文升被赐了座,其余人等都站着。
众人的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对着弘治皇帝道:“天象异常,臣恐有人趁机作乱,特进宫向陛下禀明,还请陛下加强京城守备,尤其是治安不佳的西城区,更要派人严加驻守。”
东区比西区繁华,东区有许多大臣的宅邸,西区则是百姓聚居之地。
弘治皇帝回过神来,
昨夜,他在奉天殿反思了一夜,一心一意想写完罪己诏,顾不上其他。
听严成锦这么一说,弘治皇帝想起来什么,看向一旁的李东阳:“京城的百姓如何了?”
李东阳面露难色:“有一些传言在坊间流传。”
“说了什么?”
只听见李东阳压根没有迟疑,直接把白莲广告说了出来,严成锦暗暗佩服李东阳。
弘治皇帝眉头猛地一皱,冷声道:“岂有此理!让厂卫和五城兵马司加强京中守备,将此贼人揪出来!”
牟斌和萧敬两人领命,各自打点去了。
弘治皇帝写好了罪己诏,让小太监递给刘健和李东阳等人过目,问道:“诸公有什么补充之处,但说无妨。”
严成锦问:“陛下写的可是罪己诏?”
“正是!”
严成锦把袖口里的小广告掏出来,递给弘治皇帝:“今日一早,臣的家仆给臣炖制鱼汤,却在鱼腹里发现了这个,请陛下过目。”
弘治皇帝眉头越皱越深,看完之后龙颜大怒,他勤勤勉勉,苦心经营出如今的盛世,贼子却要将它毁于一旦,还想图谋江山。
李东阳等人一夜都在宫里,自然不知道宫外的事情,见弘治皇帝面色如此难看,不由问道:“陛下可否将字条给臣等看看?”
当他们看到帛巾上的字时,也是脸色连变。
关键是,还有一把刀架在猪脖子上,这是侮辱谁呢?
严成锦知道,其实白莲跟明朝的爱恨纠葛,要从元末的明教说起,永乐时也有,文皇帝剿灭了许多,时不时就出来打个小广告。
但前朝成化皇帝对剿灭白莲没什么兴趣,又让白莲得到发展的机会。
许多百姓都收到了此物,弘治皇帝若下罪己诏,就是直接承认天象真与他有关,还不如让百姓慢慢平复为好。
严成锦仔细揣测推演,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后才道:“臣以为,不下罪己诏为好。”
还不等弘治皇帝说话。
都察院的一个御史叱问:“不下罪己诏,如何平息百姓的愤怒。”
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人尽皆知。
刘健点点头:“自古以来,但凡天有异相发生,必定预示着祸患,下罪己诏,一是平息天怒,二是平息民愤,不下罪己诏可如何平息得了。”
老天爷可没空看你的检讨书。
罪己诏一下,本来能说清楚的也说不清楚了。
严成锦面不改色。
弘治皇帝直勾勾的眼神打量着他:“严卿家有什么法子,就不必‘臣不知当讲不当讲’尔尔了,直接说出来便是。”
“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月时间。”严成锦道。
一片嘈杂响起,一个月实在太久了些。
弘治皇帝摇摇头道:“朕给你十五日。”
严成锦答应了下来,其实快的话十日就够了。
大臣们都觉得弘治皇帝吃了猪油蒙了心,眼下罪己诏,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王越却觉得严成锦有些莽撞,小声道:“贤侄可知道,若是办砸了,可就不是一本弹劾奏疏的事了?”
严成锦当然知道,只不过这次闹得太大,弘治皇帝下罪己诏实在不妥,大臣们没有太好的解决之法。
严成锦总觉得与前些日子朱厚照用天象装病有关。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可知道朱厚照装病反治大臣的人并不多,若真是宁王所为,只能说明东宫有宁王的间隙。
他想到了杨延和,历史上,杨延和与宁王私通,不过史料毕竟是史料,他如今也拿不出证据。
一晃就过去了十几日,满朝文武都在盯着严成锦,等着他的大动作。
可日子都快到了,不见他有什么动静,严成锦每日的行程,就是去翰苑坐班,等着下值。
坊间的传闻愈演愈烈,有些压不住的趋势,变得更加嚣张了。
弘治皇帝都坐不住了,将严成锦召来:“严卿家为何还不行动。”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