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没想到,这一日翰林三谏之首的杨宝成来找自己,这翰林的字中有一个宝字,所以他很不客气的称他为大宝谏。
大宝谏堆着笑意:“有一封弹劾疏奏,本官想让给你,你久练弹劾奏疏,不如今日就写一封,快些动笔,别让人抢了去。”
让别人代写弹劾疏奏,在明朝非常常见,一般要共同弹劾一某个官员时,就会让文笔最好的人,来主笔。
严成锦提防起来,无论怎么看,自己都不是文笔最好的人。
“大人要弹劾谁?”
“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大宝谏笑眯眯道。
果然……
严成锦傻眼了。
虽然说言官连皇帝都能弹劾,但李东阳,可是被太平盛世耽误的纵横家,口才比谢迁,只差一丢丢。
你弹劾李东阳,这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吗!
严成锦还没反应过来,大宝谏又笑道:“还有内阁首辅刘健,内阁三辅谢迁,也一并弹劾。”
你还想团灭内阁?
我是哪里看起来像傻子吗?
不过,翰林三谏的消息向来灵通,内阁三谏一起弹劾,必定是有大事发生。
严成锦想了想,平复了一下心情:“不知马大人,为何要弹劾内阁三公?”
大宝健愤然:“内阁三人,草菅人命!建州女真请求与我朝通商,并将交还俘虏,内阁三人却向陛下进言,不可通商,你说说,那些汉人俘虏不是命吗,这不是草菅人命又是什么,你放心写这奏疏,本官自会与你联名,一起上奏。”
杨宝成之所以选严成锦主笔,倒不是因为他文笔好,纯属这小子最近风头盛,又是状元郎,就算文笔不好,也不会太差。
严成锦却深思起来。
建州女真?
建州其实是个部族的称呼,在明初的时候,建州分为三种,分别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
他们靠打猎和采人参为生,和汉人以物换物,俘虏汉人和朝鲜人替他们种粮食和采矿。
对于大明来说,建州还真不能通商。
因为在大明几百多年中,建州就像墙头草一样,在大明和朝鲜、鞑靼三边示好,谁给好处就向着谁,根本养不温顺。
灭了大明的努尔哈赤,就是从建州走出来的猛人。
这封疏奏不能写。
大宝谏和内阁三人一比,高下立判,大宝谏是为了立功而谏,那几百汉人的死活与带动的蝴蝶效应相比,或许真不能通商。
“大人,可是辽东巡抚陈瑶传回的消息?”
“咦,你怎么知道?”
是了,如今的边塞不止请求通商那么简单,是海西人起兵,想要攻打辽阳城,俘虏恐怕都是现抓的。
巡抚陈瑶怕朝廷怪罪,暂时隐瞒了事实!
朝廷还不知道。
事到如今,严成锦都开始怀疑交换俘虏,是不是陈瑶捏造出来的了。
倒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严成锦在思索,要不要告诉禀报弘治皇帝,应该出兵了。
想了想,便直接来到内阁。
“大人,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东阳差点没一口老痰气出来:“说便是。”
严成锦道:“方才,杨大人想要弹劾李公,下官就觉得事有蹊跷,建州若真想通商,为表诚意,应该派使臣来朝廷言和才是,连鞑靼人想要铁器,都敢来我大明京城,朝贡国都知道,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不杀使臣,如今两国通商如此重要的事,建州竟然没派使臣来,臣在想,会不会边境出了什么变故?”
李东阳想了想这个问题,似乎还有点道理。
一旁的刘健却摇头:“不可能,陈瑶乃是本官举荐,此人忠直,定不会隐瞒。”
正在这时,刘健话音还在耳边呢,一个文官小跑进来:“三位大人,兵部来通报邀三位大人去面圣。”
“可知是什么事?”谢迁问。
“据说是海西人大批骑兵,驻扎在辽阳城外,准备攻城。”
刘健瞬间被啪啪打脸了,李东阳顾不上其他,陛下肯定在等他们,看了眼严成锦,道:“你与本官一起来。”
弘治皇帝看着兵部左侍郎王宗彝传回的疏奏,辽阳城外,在十日之前就坚壁清野了。
那些在城外的百姓,就是陈瑶口中的俘虏。
严成锦跟着李东阳三人进殿,只见弘治皇帝大发雷霆:“此人好大的胆子!”
刘健老脸火辣辣的痛,是他举荐的人啊。
“老臣同罪!”
严成锦真的有点心疼刘健。
刘健断谋很强,但看人的眼光,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史料记载,刘健举荐的许多人都有问题。
看在刘健的面子上,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奏疏递给萧敬,送下来一一传阅。
早已知晓消息的马文升道:“幸亏,派了王宗彝巡边,否则就酿成大祸了。”
马文升还清楚的记得,前朝汪直就杀了几个女真人,隐瞒不报,结果导致了边境摩擦不断,最后大军压境。
没想到今日,陈瑶又重蹈覆辙。
“王宗彝屡次巡查有功,日后,就让他巡边吧。”弘治皇帝道。
王宗彝,不是和老爹一同被俘虏的那位吗?
严成锦面色古怪,哪里都有他呀,有陛下这一句话,这位王大人后半辈子都别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李东阳道:“如今之计,还是尽快平息乱反,上回英国公和王越出征未能如愿,不如这次,就派他们去吧?”
弘治皇帝点点头。
如今京中守将不多。
于是便下令,英国公张懋和王越再次挂帅出征,张懋为主将,王越为副将。
旨意火速传出,即刻整军待发。
张懋骑在战马上心里高兴,这回总不会被感化了吧?呸呸……晦气,张懋连忙甩了甩脑袋。
“英国公且慢!”
一声长喝,把张懋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张懋望着跑来的严成锦,哆嗦着嘴巴:“又不打了?”
吓到张懋,严成锦表示深深地自责,当然还是要打,他只是来给王越送点东西。
“还请英国公先别发号师令,下官有话要与王大人商谈。”
英国公松了一口气:“别太磨蹭,一会儿陛下改主意,就不好玩了。”
王越对着严成锦笑道:“贤侄不必担心,不过是几个海西毛贼,本将一刀砍个干净。”
王越还不知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幸亏自己来了,不然,又废一个大号。
其实这次不是叛乱,大军出征,反而会惹出更多问题。
“大人可知,翰苑三谏和都察院御史都等着弹劾大人?”
提起那帮言官,王越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倒不是无的放矢,他的名声可不就是言官弹臭的。
“贤侄的意思是?”
严成锦道:“这次出征,若不死我大明一人,言官自然抓不到把柄。”
“贤侄不是戏弄老夫吗!不死一人,还能叫打仗?”王越没好气道。
不过他想了想,不死一人的办法倒是也有,那就是谈判,与女真通商。
“大人可曾读过我爹的书?”
“那是自然。”
严成锦掏出一本书递给他:“下官仔细推演了许久,不死一人的答案,就在书中。”
包公怒判天下公案?
这里头会有答案,王越一脸狐疑地把书接过来,还不等他翻开来看,张懋就催促着王越。
一声令下,营队徐徐向京城外而去。
第114章 断大义
上半年的最后一次经筵,由严成锦主讲,再开或许要三月后了。
严成锦选了二十个讲学主题,向程明政虚心请教。
又预判了弘治皇帝可能会来听,李东阳提问,朱厚照捣乱等等各种可能,准备了许多应对之策,只希望,能圆满的落幕。
文华殿里,
开讲之前,严成锦轻车熟路地向在座翰林学士,经筵的其他讲官,还有朱厚照微微行礼,然后开始讲学。
他讲的是孟圣人。
严成锦与程敏政深入探讨,双方就孟子的讲学交换了意见,可谓是完全将功夫做到家。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其深意在于说……”
翰林学士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赞同。
一旁的朱厚照,却撑着脑袋呼呼大睡。
严成锦滔滔不绝:“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为一乐也,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这狗东西竟在睡觉。
朱厚照悠悠转醒,睁开眼睛,便看见老高站在身前,迷糊:“老高,方才你叫本宫?”
李东阳等人叹息一声,如此有深度的学问,太子殿下竟然食之无味,不由绝望地摇摇头。
严成锦道:“臣请殿下作答,方才臣说的,君子三乐,所指是何意?”
朱厚照不乐意了:“是你说经筵不用提问,本宫才睡的!”
我不提问,你就睡觉啊?
严成锦真想拿一块豆腐和朱厚照同归于尽,死了干净。
朱厚照也在暗自生气,老高这狗东西,趁着本宫不注意,竟想找本宫茬,严成锦朝他使了个眼色‘你看窗边’,朱厚照不屑地侧头,下一刻,立即正襟危坐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