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萧敬将厂卫禀报的话,全都说出来。
  厂卫跟的比较远,护卫在严成锦身边的是逮捕司的衙役。
  听得不太真切。
  “没说什么?”
  太上皇弘治喃喃一句。
  永清没有汤池,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走不了大船。
  昨夜想了许久,也寻不出一个计策来。
  上朝后,太上皇弘治看着朱厚照,“寡人听闻,你与严卿家去永清的山野,打了两只野鷄,一只花鹿?”
  “还有一只兔子。”见算漏了一只,朱厚照有些不服气。
  严成锦:“……”
  百官:“……”
  太上皇弘治面色渐渐变为阴沉,“永清迁移千人至固安,你还有心思去打猎?”
  “父皇教儿臣,如果生长在深宫中,不思虑帝业,就不知道富贵来得艰难,永清百姓多是猎户,儿臣也是出于微访永清,才去打猎。”
  朱厚照仔细想了想,一股脑将太上皇教他的道理搬出来。
  “那你想出计策了?”
  朱厚照瞧了严成锦一眼。
  诸公转头看着侧旁,今早看到韩松的疏奏。
  传闻,良乡商会要在永清,兴办一座庞大工坊,购置上万顷山林。
  严成锦知道太上皇迟早要问,仔细一想,“臣想在永清设立一座工坊。”
  “严卿家是说木坊?”太上皇弘治不露痕迹的问了一句。
  这是第一层,严成锦却还有其他打算。
  一级盛世可以达成,二级盛世也不难,三星盛世或许要些时日。
  但身为穿越者,他想缔造的是五星盛世。
  粮仓富余,精神富足,人人可以追求梦想。
  纸皮工坊,堪称五星盛世的过渡标配,上一世,在过渡期,纸皮制造厂扮演着重要角色。
  若永清兴办,天下各地必会效仿,能吸纳许多流民和贫户。
  如今运输货物,用的是大木箱,沉重且不易搬运。
  浪费运力。
  且不说耗费的木材。
  单单是这些木箱,就足以暂据商货重量的三成,甚至更多。
  木头是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种,朱元璋就下过圣旨,植树造林。
  且永清位于京城的周围,这些山林迟早也是要推掉开发的,短则五十年,长则百年。
  李东阳几人面面相觑。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妥。
  只是,严成锦要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些,足足要万余人,朝廷最担忧百姓聚众起乱,防患于未然。
  “一千足够了,严大人要建万人的工坊?”
  百官听到了这里,显然也被吓得不轻。
  除了朝廷管控的船厂,有几千人,还有江南制造局,有几千人,还未听说过这么大的工坊。
  而且,江南制造局和冶铁局,有官差监督管制。
  这坊间的工坊无朝廷管制,如何保证安定?
  严成锦想了想,道:“或许还需更多。”
  太上皇弘治迟疑片刻,有些犹豫不定。
  此子敢建万人工坊,定也会想到了相应的可能,或许,或许有法子管制吧。
  “容寡人再商讨一番。”


第865章 这是好事
  蒋冕想了想,略有担忧,“只怕家什有盈余,浪费力役,不如迁移至南方安置。”
  成化年间,朝廷兴起官炉炼铁,后来铁器富余,朝廷废止,上万力役不知安置到何处。
  最后,全都变成了流民。
  这也是成化年间,荆襄之地流民百万的缘故。
  严成锦道:“臣有办法。”
  京城增加了上万户百姓,酒楼和客栈有几百家,家什供应不过来。
  良乡商会的商号,在百姓心中,就象征着良心,不怕百姓不买。
  太上皇弘治眸子深处闪过一抹思虑,沉吟片刻,才缓缓道:“那就依严卿家吧。”
  严成锦能折腾出个一级盛世来,也是好事啊。
  就算折腾不成,也只是多出永清十万流民,朝廷还有余力安置。
  出了奉天殿,朱厚照如影随形的跟在旁边,小声道:“老高,这单能赚多少银子?”
  “臣做的是亏本生意,新皇哪只眼睛看见臣赚银子了?”
  “那五万?”
  “臣借给王不岁,王不岁自然要还臣的银子,就如同朝廷借了良商一千二百万,良商却还了两千八百余万,新皇要不要入股?”
  ……
  永清,衙门。
  “这怕不是矫诏吧?”
  韩松诧异看着手中的玉轴圣旨。
  如今大明,但凡超过千人的工坊,都属于朝廷,朝廷竟准许建造一座万人的工坊。
  “要不要再上疏问问?”
  县丞也吓得不轻。
  向朝廷请旨安置,没想到朝廷竟一口气全安置了,恐怕是天下第一座坊间的万人工坊。
  这么大的工坊,不知能吸纳多少百姓。
  听说良乡商会给的工钱很高,永清在河间府边上,虽然是京畿之地,但工钱却按河间府的标准给。
  普通力役,一日五分纹银。
  良乡商会能给到八分纹银,有些还能更高。
  很快,韩松听到衙门外良乡商会来招募力役。
  古人说,所有的病都是穷病,这话一点也不假,眨眼就把他和百姓的心病治好了。
  县丞也是会来事的人,“韩大人还得进京一趟,感谢严大人。”
  对啊,这是礼数。
  韩松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一天大清早,严成锦到永清的县城,县中全无前几日的冷清。
  “少爷,不止三万人了。”
  良乡虽有几万力役,却是很多工坊组成。
  王不岁头一回开这么大的工坊,也不敢断定,要不要这么多人。
  也怕亏了银子。
  “按照之前良乡的做法,每户先收一人。”
  用太平车拉进城,木材加上人工,一张八仙桌,成本一钱银子左右。
  严成锦估计超两万人就要亏本了。
  “王东家,做这么多家什,要卖到何处?”谢玉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也不知道啊。”
  他要是知道卖到哪里,也就不会愁了。
  严成锦思索片刻,从上一世学到某团的经验。
  先搞死,再涨价。
  最低价钱先卖一波,等京城的家什牙行全部倒闭……
  京城卖家什的牙行,多为晋商,也不用客气。
  但这样做,太上皇弘治和诸公兴许会诟病。
  这个脏活,怕是要朱厚照来,反正这厮也想有些参与感。
  “木材需要阴干,或许要等几个月才能卖木材。”
  下值时,严成锦在午门前等轿子,一道身影不急不缓的走上来,微微侧头,谁知是个六品官员。
  韩松拱手作揖:“敢问您可是严大人?”
  样貌年轻,又身穿麒麟赐服,六成是严大人。
  严成锦心中略微一惊,然后揣测眼前这人的意图,“找他何事?”
  晋商在朝中也有些官员,不得不防。
  不过,此人看官袍像是地方官员官员。
  近日,他与地方官有交涉的,除了固安县令李朝,也只有永清县令韩松了。
  “下官是永清父母官韩松,特意进京谢严大人。”
  韩松是深受孔子影响的读书人,承了大恩本想略表心意。
  但这里是宫门前,不便给严成锦送礼,故而空着手来。
  严成锦轻道一声不必,便坐进轿子走了。
  永清建造工坊过去半月。
  诸公都很有职业操守,当初赞成建造工坊,人数超了一大截,也没有再提。
  反倒是想看看,严成锦如何督管这么大的工坊。
  国子监,
  月初一日沐休,消息从外头传入。
  祭酒王章听说严成锦在永清,折腾出一座大工坊。
  “此子行事,总是这般不顾后果,如此多家什,如何能卖出去?”
  “大人,咱们还是先忧虑眼前吧,荫生如何处置?”
  旁边的司业瞅着脸,手里拿着一堆名册。
  国子监生,大抵上分为荫生和贡生。
  严成锦在京城新增一万多户人,许多南直隶官员子弟从江南而来,蒙受恩荫进入国子监。
  原本,这些士绅子弟是读于南京国子监,只是赶考时会进京。
  如今迁移到京城后,一窝蜂全部涌入京城。
  偏偏这几年,国子监招纳越来越多,光是入学的贡生,都安排不下了。
  “大人不妨向朝廷请乞,废除贡例?”另一个司业小声道。
  贡例,也就是各府州县,向朝廷推举贡生。
  而州县推举的贡生,多为士绅和寒门子弟,故而,这大抵是要废制的活。
  王章想了想,面色微变:“你让本官请旨废贡例?”
  “不是,大人与严成锦通报一声,他不是最喜欢废除旧制吗?”
  是啊!
  那小子最喜欢干这种事了?
  朝廷除了严成锦,没人喜欢干废制这种事。
  王章想了想,也觉得颇有道理,一个时辰后,就来到都察院值房的门前,手里拿着一本生员册目,御史很快进去通报。
  “严大人说,不想干。”
  “……”王章。
  纠结半天,都察院监察朝野,此子定知道了,本就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心里也不强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