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简出了奉天殿,一个拄着拐杖的小太监邀请他去另一座宫殿。
入门就看见,小太监们在努力装车,已经有五辆马车停在东宫的大门口。
“公公,这是……?”
“新皇的回礼。”
有一车是书籍,堆放在起来足有四个大箱。
王简疑惑拿出来一本翻开,是军队的编制和职级,与大明的稍有不同,从营兵、百户、千户……
第二本,练兵,每月训练二十日,每日训练七个时辰,每个时辰休息一刻钟……
其中,有一本墨迹还发亮,显然是刚写出来不久。
“这、这是?”
谷大用却笑道:“京城外,还有五门红夷大将军,也是回礼。”
王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未听说过朝廷回礼送火器。
这新皇真是好啊。
不过,他却不敢收,此事也不知太上皇知不知道,若坏了两朝的邦交,得不偿失。
红夷大将军虽然金贵,却能通过走私购买,只是多花一些银子。
“多谢新皇的美意,臣实在不敢收。”
谷大用瞪着眼睛,阴恻恻地道:“王使臣,你想抗旨不成。”
刚回宫办第一件事,砸了,咱如何跟新皇交代?
再者,还有刘瑾这个强敌,咱自然不能输给刘瑾那狗太监。
“这封信,你也一起带着,给你们的主子。”
……
华盖殿,
散朝后,朱厚照跟着太上皇弘治来到这里,连同御案,也一起搬了过来。
太上皇弘治虽觉得奇怪,却也没说什么。
这逆子或许是有事向他请教。
萧敬却有种火烧眉毛的感觉,想对太上皇弘治说什么,但朱厚照朝他投来威胁的眼神。
一次又一次,他只能把话咽回去。
这时,小太监凑到朱厚照耳边,小声:“爷,人走了。”
朱厚照喜滋滋的站起来,朝太上皇弘治微微作揖。
“父皇,儿臣要回东暖阁了。”
“奇了……这逆子怎么来与寡人一起阅奏。”
等他走出大殿后,太上皇弘治仔细一想,喃喃自语道。
“新皇给唐宋国回了五车厚礼,还……还送了五门红夷大将军!”萧敬小声道。
太上皇弘治一听这话,手上的动作也顿住了。
“此时,应该已经走出京城了,可……可要派人去追?”萧敬见太上皇弘治的胸口猛烈起伏,吓得有些腿软。
太上皇弘治抬头看了眼殿外,揉了揉额头,许久之后。
“大明是天朝,皇帝口含天宪,送去的东西,岂有收回之礼?
莫让诸位师傅知道。”
“…………是。”萧敬。
第857章 什么都懂
大清早,神宫监的小太监在广庭扫雪。
严成锦在路上没注意到,走在前面的是谢迁父子,谢丕从南方治水回来,似乎又立功了。
诸公面色凝重,都有事要禀报。
金钟响起,百官鱼贯入奉天殿中,手里哈着热气。
李东阳道:“撒马尔罕贡使请旨,让朝廷支给贡使团入境一切饮食和道路费用,共计六万两白银。”
太上皇弘治眉头一挑,忍不住想说:让他们今后别来朝贡了
诸公虽未出声,但面色也有些不满。
年关了,各国使臣纷纷入京朝贡,但唯独这撒马尔罕,要报销路费。
严成锦知道撒马尔罕,这是上一世的乌兹某克某坦的疆域。
百姓贫苦,尚且需要朝廷庇护。
朝鲜、暹罗、吐蕃和哈密都是带贡品来。
唯独撒马尔罕,是抱着拼团做买卖的心思来。
他们采办明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再回到本土贩卖,赚取差价。
还要大明报销路费。
一点不亏。
但也不能怪他们,那地方鸟不拉屎,实在太穷了。
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贡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既然是朝贡,朝廷应当支给这笔银子,只是这数额?”王琼有些不乐意。
这是来大明碰瓷的吧!
百官颔首点头,想比之下,唐宋国君简直是圣人。
太上皇弘治沉声道:“让他们五年来一次,不必每年都来,贡使入京人数,限定在一百人,户部拨给糜费吧。”
“遵旨!”
王琼看了周围一圈,到他禀报了,心中有点兴奋感。
“唐宋的香料折算成白银,为八百三十七万两,加上岁入的商税和农税,有四千五百余万两。
再减去俸禄、军饷、赈银和造船糜费。
国库,有储银一千九百余万两。”
太上皇弘治略微动眉,国库竟有一千九百余万两剩银?
这算是盛世吗?
诸公也眼中一亮,朱厚照眸中迸发出精神头,认真听着。
父皇在位时,流水虽然多,但国库储存的银两,最多五百万两。
这可比父皇在位时,还要多出一千二百万两银子。
严成锦微愣一下,弘治皇帝时,朝廷大力发展基建,投入巨大的靡费。
现在朱厚照捡了便宜,该花的银子在弘治朝花了。
若是后世评价,应该成为弘正盛世吧?
太上皇弘治尽管有心憋着,可此时,眉宇间也抑制不住笑容。
“王爱卿不错!”
王琼心中微动,注意到太上皇已经换了称呼,忙躬身谢恩。
严成锦道:“臣以为,是时候扩建东城了。”
京城,只扩建了南城。
东城,是京城的东面,那里有许多从天津卫乘船来的商贾入京,堪称人流第二大关口。
“这小子又要糟蹋银子了。”王琼咬着牙齿。
李东阳视线回转,落在严成锦身上。
崔岩还沉浸在国库增收中,被严成锦一句话拉了回来。
年轻的官员,就是不知存银子。
若他们得了银子,那是要藏起来的,此子却总想着把银子花掉。
“严卿家,如今已经是算是盛世了吧?”太上皇弘治道。
魏书说,天下开泰,四方无虞,就是盛世。
但盛世应该如何判断,太上皇弘治和诸公也没有标准,不知用什么来衡量。
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盛世。
朱厚照也好奇和紧张的看着严成锦。
严成锦沉吟片刻,才开口道:“臣以为,盛世当分为,一级盛世,二级盛世,三级盛世。
一级盛世,是百姓食无虞,衣无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朝廷和百姓的仓库具丰实。
此乃最低的一级盛世。
二级盛世,是人口增添一倍,文坛兴盛,百业峥嵘,丝路和海路交易繁荣,天下不分户籍。
三级盛世,天下家家户户穿丝绸,出行有车马,田地百亩,存银不下五百两。
朝廷至今,连一级盛世,也未能达成。”
将世界的财富和粮食,全部掠夺来大明,或许会出现一个五级盛世。
但他没有说。
朱厚照很认真的听着,老高说的一级盛世,就是盛唐。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如今,百姓的米缸中并没有多余的粮食,像老高说的一样,只是朝廷有银子,但百姓没有银子。
远不到一级盛世。
李东阳虽也听出了,一级盛世就是大唐。
只是此子“润色”了一下。
尚且还在情理之中,二级盛世,稍微努力一下,或许能达到。
但是三级盛世,这……这压根不像是能治理出来的天下。
诸公也皱着眉头,你搁这儿忽悠谁呢?
“严大人,不是本官针对你,人人家中纯银不下五百两,这如何能做到?”蒋冕板着脸。
太上皇弘治此刻全神贯注,完全沉浸在严成锦说的盛世中。
“蒋卿家所言有理,这如何能做到?”
严成锦思索不片刻,怎么跟诸公说,总不能说掠夺天下的钱粮,全部搬来大明。
古人对盛世的天花板,就是大唐。
但他,见过比大唐更繁荣的盛世,那就是上一世。
户户都能掏出五百块钱,只是到了这种时候,五百块钱就不值钱了。
“臣也不知道。”
这个家伙又不敢说了…
太上皇弘治逐渐回过神来,细想如今大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赈济,百姓仓库中没有存粮。
的确,还算不上盛世。
不由得失落几分。
“可是这与建东城有何干系?”
“百姓在京城无处落脚,会如何?”严成锦反问。
朱厚照眸子微动,抬头:“会向外迁移?”
“不错。”
人口越来越聚集的城市,就会越来越繁荣。
而人口流失的城市,会迅速衰落下去,最终荒废成为空城或者小城,诸如现在的长安。
上一世同样适用。
判断要不要投资买房,就看这座城市的人口是不断汇聚,还是向外流失。
若是不断汇聚,经济就会越来越繁荣,房价就会越来越高。
若是不断流失,经济就会萎靡,房价自然就会跌落。
而吸引人口聚集的,是工坊、国子监和朝廷。
只要朝廷不迁都,就会一直聚集。
天下的商贾来京城赚了银子,却不能安家在此,又会返回原籍,或另寻他处购置宅邸。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