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拿了,我拿了!”
……
紫禁城,
锦衣卫火速回京,向牟斌禀告:“大人,严成锦将韩使节带去了奇遇屋,那地方……属下不敢进去。”
牟斌连忙去东暖阁,向弘治皇帝禀告。
弘治皇帝捻着美髯须:“朕倒是好奇,藏书馆丢了什么书,严成锦要这样大动干戈,将韩斯门威逼至此?”
“陛下,朝鲜年年向我朝进贡,此举有损我朝与番邦的朝贡关系。”张升担忧。
“宣严成锦和韩斯门进宫。”
锦衣卫驾着快马去良乡,在良乡的官道上,碰到了严成锦,良乡的衙役押着韩斯门,返回京城。
严成锦已知道,韩斯门的儿子韩俊,带着《宋氏天工》等书,去了天津港,等待登船,并派了良乡的衙役去追。
“你的马跑得比本官快,快让牟大人派人去天津港,截住朝鲜的使臣,本官这就进宫。”
折腾了大半日,回到京城,已近黄昏。
严成锦进宫,快步前往奉天殿。
弘治皇帝见了他,率先问罪:“朕听闻你为了几本书,押了朝鲜的使臣,为何呀?”
李东阳三人和六部大臣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
只见,这个家伙手伸入怀中,掏出来一物。
咳~
李东阳看到它,差点没咳血出来。
严成锦握住它,这才正色道:“韩斯门带走的书中,有一本名为《宋氏天工》,此书记载着单筒望远镜、叆叇、船只的制造之法。”
弘治皇帝和大臣大惊失色。
“这等机密,你怎么放在良乡的藏书馆中?”
江南出现工坊时,这早已不是机密了,制造难度不算高,匠人跳槽到其他民坊,很容易就制造出来。
严成锦没打算捏着这些东西。
有竞争才有繁荣,只掌握在良乡,大明反而故步自封。
其实重要的,是力学和算数学,没准会让朝鲜发生什么改变,比如孕育出工业革命。
“臣心系天下百姓,不想私藏。”
刘健等人轻叹一口气,秘方传承下去,价值连城,此子还将它抖出来,真是……大公无私。
“那这书找到了吗!”弘治皇帝嗔怒,朝鲜使节带走此书,令他不悦。
牟斌忙道:“已让锦衣卫去追,昨夜离京的话,想来还没有登船。”
“你亲自带人去!”
牟斌领命,快步奔出东暖阁。
“陛下,不如将这些书入库翰苑,不许坊间流传。”刘健正义谏言。
入库宫中的藏书,严成锦并无异议,但不许坊间流传,便阻碍了大明的繁荣。
“陛下,臣将这些书追回,并非因其是孤本,臣家中还有好十本,追回韩斯门带走的书,只是不想让其流入朝鲜。”严成锦继续道:“臣要在良乡的船厂,兴办理科,教授这些书。”
“理科?可是理学?”李东阳疑惑。
理学是文科……
严成锦说的理科,正是上一世的理科,将大明的读书,分为文、理两条路。
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有些人考到了四十多岁,也不见得能考上科举。
可见,想考上科举,要花上所有的时间,压根没有时间顾及理科的课目。
所以,把理科拿给书生秀才去学,在大明,是极不合理的做法。
朝廷决定取士的,是八股文。
读书人压根没有时间,去学这些杂学。
并且,花一丢丢时间去学,也学不出成果来。
想在理科上研究出成果来,也需要花费大半辈子的功夫,甚至比文科还要多。
“臣说的理科,是研究数字的学问,同科举一样,也要考试。”严成锦道。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的眼睛亮起来。
“只不过,是设在良乡船厂和工坊的坊间考试,臣在船厂,设置了一个职务,叫工程师,只要通过理科的考试,当了工程师,一个月能拿三两银子,多则五十甚至上百两。”
嘶~
六部大臣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月上百两的工钱?
这是他们一年的俸银啊!
弘治皇帝有种做梦般的感觉,一个月花上百两,雇一个工人,值不值?
三十两,能在京城买一亩上好的良田。
四两银子,就能买一头猪。
二两银子,能买一头五十斤的羊。
一个月收入一百两,天天大鱼大肉啊!
“你这理科考试,可有考试的户类规定?”刘健都心动了。
“没有,不论军户、匠户还是流民,皆能学习理科,成为工程师,考试自然也极其严厉。”
大明的科举,还算公平。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早上还是农名,晚上就有可能当官了。
寒门子弟,也有出头的机会。
但大明律规定,胥吏、娼妓、皂役他们,极其子弟,不许参加科举。
在大明,商人的地位虽然轻贱,却能参加科举。
徐经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家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户。
但胥吏极其子弟,却不能参加科举,唐伯虎惨,惨在断绝了子孙后代参加科举的道路。
严成锦在船厂推行理科,胥吏子弟和贱民子弟这些人,本就不能参加科举,全心投入到理科中,没准脑子比读书人还好使。
弘治皇帝风轻云淡:“在良乡推行了吗?”
“还没有,过几日船厂建成,便从匠人开始。”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不清楚此举何为。
并未惩罚严成锦羁押使节之罪。
韩斯门,也下了都察院大牢。
一日之后,牟斌将韩俊押送回来,还带回来一堆书籍。
弘治皇帝道:“一并送到都察院,交给严成锦审问吧。”
第233章 文理分科
都察院,
戴姗将此案交给严成锦审,严成锦又交给方学,“韩俊放了,再送他两百部四书五经,作为回礼,韩斯门留下,他看了本官的书,不能放他走。”
“韩俊放了?”方学诧异。
部堂大人的意思,这两人弄死也没关系,如今右佥大人要把韩俊放了……
方学以为,以老高兄慎重的性格,要安个罪名斩首了呢。
“快去吧。”严成锦道。
朝鲜国王李隆是个传奇,倒不是因为贤明出名,而是因为暴政。
他幼年与弘治皇帝十分相似,母亲宫斗失败,被赐死宫中,幼年时,成宗因对其母亲憎恨,对其冷淡,长大后,性格与弘治皇帝天差地别。
登基后,借权臣之争,兴起文字狱,杀戮了三十多名儒臣,还将成均馆和大臣的府邸,改为乐坊和妓院,比朱厚照还会玩。
至今为止,已登基六年,天怒人怨,但年年向大明朝贡,一年来好几回。
算着时间,他还有六年,被赶下台。
儒家讲究仁政,丢些四书五经过去,没准,能加速李隆被士儒赶下台的速度。
在良乡鬼屋中,确认了许多事情,才决定留下韩家父子。
都察院衙门正堂,韩斯门父子抱头痛哭。
“俊儿,爹害了你!”
“爹……”
方学举起惊堂木,重重一拍,道:“韩俊准备车驾,立刻离京,韩斯门留在大明,向燕山君禀报,我朝命其留下,其余之事不得透露半句,你父子若答应,现在就可以离开。”
韩斯门抱着儿子:“走吧,离开这个鬼地方。”
韩俊万般不舍,一番劝说下,也只能与父亲告别。
半个时辰后,
韩斯门换上常服,站在入贡队伍面前,训话:“吾受大明陛下旨意,留在大明有要事相商,尔等回去吧。”
“是!”
韩俊抹着眼泪,只有他知道怎么回事。
骑上马,紧紧握着肩上的包裹,这是刚才一位姓严的大人给他的,说里头有许多信,叫他见机打开。
韩斯门褪去一身官服,被押送回衙门,又变成了囚犯。
严成锦坐在高堂之上:“本官问你,你能看懂宋氏天工和力学?”
韩斯门冷着脸,看着严成锦,憎恨至极,俊儿离开,如今沦为阶下囚,没有可怕的了。
对严成锦的提问,一概不回答。
严成锦命衙役将他关押起来。
第三日,估摸着韩俊已登上了回国的宝船。
韩斯门一头撞向牢墙,可惜没撞死,被衙役救下来。
嘴里被塞了烂布条,押到一个房间中。
“燕山君李隆,其母嫔妃尹氏,成化十七年,被成宗和仁粹大妃赐死,成宗烧毁了尹氏所有宗卷。”
韩斯门大惊失色。
此事发生在燕山君五岁时,至今过去十几年,烧毁了所有宗卷,杀死许多宫娥,令其封口,连燕山君和朝鲜许多人都不知道。
此人不过二十的样子,景福宫之斗时,他还未出生呢,他怎么知道?
“燕山君登基,借着大臣们的斗争,掀起了戊午士祸,看似大臣利用燕山君,其实,你们都被燕山君利用了。”严成锦一本正经。
韩斯门指着严成锦,惊恐地说不出话来。
“你就是……奇遇屋里的鬼!”
严成锦不为所动。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