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刘健身体不适,告假一日,内阁里李东阳和谢迁翻阅各地呈上来的疏奏,一个翰林在旁边添了些柴火。
谢迁翻开案上的一本册子,是杨廷和和王华,弹劾良乡知县张贤的疏奏。
“宾之兄,杨詹士和德辉兄,共同弹劾一人,倒是少见。”
“何事?”
“贻害读书人,良乡开办了一家奇遇屋,闹鬼怪,恐怕……与宾之兄的良婿脱不了干系。”谢迁揶揄道。
传闻,安定伯有意与宾之兄说媒,如此一来,都察院那个家伙,就成了宾之兄的女婿,说起来,宾之兄似乎并不喜欢自己这个学生,谢迁才暗觉有意思。
“于乔,莫要调皮。”
李东阳想起那个噩梦,就觉得浑身体寒。
“那这封疏奏?”
谢迁想问要不要帮着留下来,詹事府弹劾无非又是太子懈怠学事,去良乡胡闹。
陛下看这样的疏奏多了,也懒得伤饬太子。
换而言之,这是一封可交可不交的疏奏。
“呈给陛下吧。”
……
东暖阁,
弘治皇帝看完内阁传递来的疏奏,太子这几日不读书,跑到良乡去胡闹,以这孽子的性子,揍一次就能老实半个月,似乎……很久没揍他了。
“宣太子来见朕。”
萧敬连忙跑去东宫宣谕。
外头下着大雪,朱厚照在寝殿里读书,快一年了,刘伴伴还没回来。
“殿下,陛下宣您去面圣。”
“谁又说本宫坏话?”
朱厚照瞪着萧敬,萧敬惊得退了后几步,太子下手没轻没重,他会功夫不假,还敢对太子动手不成。
“是杨詹士和王少詹士……”
朱厚照愣住了,忐忑来到东暖阁,在窗户上抠出一个洞,看见父皇正在里头看书。
萧敬黑着一张脸,东暖阁的窗户都让太子抠烂了。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弘治皇帝放下书,只见朱厚照大步走入殿中,对着他行礼:“儿臣厚照,见过父皇。”
“詹士府两位师傅去良乡寻你,你越来越会玩了。”
父皇在夸我?
朱厚照却笑不出来,微微低下头,眼珠子滴溜直转,寒天挨鞭子抽,很疼的。
“儿臣去良乡,是为了斗诗,未向二位师傅告假,是儿臣不对,恳请父皇不要责罚。”
“朕怎么听说,你去奇遇屋厮混?”
“奇遇屋也去,先去了藏书馆,后去了奇遇屋。”朱厚照自知有锦衣卫跟着,瞒不过去。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朝鲜国王李隆遣使节韩斯门来贡!”
“宣!”
弘治皇帝摆摆手,示意朱厚照这个碍眼的家伙,到一边凉快去,一会儿再找你算账。
朱厚照悻悻站到一旁。
片刻后,一个身穿常服的官员大步走进殿中,常服与大明官服十分类似,只是犀带提到了胸口。
“奉吾国李隆国君之命,岁末入贡,特来拜见尊敬的大明陛下。”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这个李隆多次遣使节向大明进贡,无非是打火器的主意。
“赐宴和回礼,就交给礼部办吧。”
萧敬点点头,命人去礼部宣旨。
韩斯门见弘治皇帝热情不高,吹了几句马屁,识相的退了出去。
弘治皇帝怒视着朱厚照,道:“朕听锦衣卫说,那等鬼怪之地,是你弄的?”
“是老高弄的。”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旁边的小太监识相递过鞭子,揍了朱厚照一顿,让他老实半个月。
第二日,天还没亮,雪虐风饕。
杨廷和来到詹事府,给太子准备课业和讲义,正打开书本,一群蜚蠊爬了出来。
吓得他跳了起来,站在凳子上,差点哭出来。
“啊…!”
“来人……!快!来人!”
王华和詹士府的佐官闻声,连忙赶过来,看见一地的蜚蠊,杨詹士站在凳子上,上蹿下跳。
“大人怎么了?”王华道。
“有蜚蠊!”杨廷和差点没哭出来,指着地上。
正在这时,一只蜚蠊扇动翅膀,飞到他衣服上。
啊~
杨廷和嗖地一下,跳到王华身上,两人栽倒在地上,压得王华猝不及防.
他娘的……
詹事府的衙役进来,很快清理掉蜚蠊,杨廷和知道方才有些失态了,清理了一下官裳,端着脸:“本官的书里,怎么会有如此多蜚蠊?”
“小的…也不知道。”
杨廷和不想闹大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只好故作仪态,换个了位置办公,等到了讲学的时辰,快步走去明伦堂。
“太子呢,今日又没来?”
一旁的小太监道:“昨日,太子挨了陛下的训斥,今日下不了床……”
不知为何,杨廷和总觉得,有人知道他怕蜚蠊。
“不,现在整个詹事府都知道了……”
第229章 岁末加俸
东暖阁,早朝。
天越来越寒了,严成锦穿得不多,里头有一件羽绒内衣,外头披着麒麟赐服,很暖和。
大殿中,大臣们官服里,穿着厚厚的棉袄子,胖得像只鸭子。
“陛下,礼部回礼朝鲜生丝五百匹、《大统暦》一百部。”
“嗯,再恩赐一些茶叶吧。”
严成锦脸色微微一动,《大统暦》经常出现在大明给各国的回礼中。
送日历的习惯,其实从明朝就开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书籍。
朝鲜民俗和文化,为何与大明极度相似,有一定的原因。
正在这时,兵部尚书秦紘上奏:“兵部接到蓟州急奏,鞑虏侵入蓟州境内掳掠,军士死伤三人,被掳者五人,劫掠米粮,恐怕达万石之数。”
“守将为何人?”李东阳问。
“参将白综和监丞郭顺。”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此二人罚俸一月,若再有失守,押回京师问责。”
严成锦后悔让老爹去宣府。
“老爹已出发前往宣府,鞑子却掳掠蓟州,错失军功啊。”
鞑靼人的骑兵,飘忽不定,时常侵袭九边,他记忆力再强,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史料。
老爹只有一个人,军功定然要不完。
大殿安静下来。
百官再无奏报。
弘治皇帝眸中光辉流转,投向都察院,促狭地问:“严卿家,杨詹士弹劾良乡知县张贤,装神弄鬼,戏弄书生,你身为监察御史,可知此事啊?”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道:“臣知晓。”
陛下轻飘飘的问一句,岂会不知道,是他建的奇遇屋。
“关了吧,莫要让此事,再让有心之人抓住把柄。”
陛下所说的,是白莲教弄出来的血月一事,装神弄鬼,说不准又折腾出幺蛾子来。
韩文微微一动,望着弘治皇帝,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臣遵旨!”
“可是……臣已将旅游税,纳入了户部的税簿,可否请户部将此税目移除?”严成锦坚持道。
大明律有一点很奇葩。
只要这个税目开了,记录在税簿上,你就每年都要交税赋,管你开张还是倒闭。
江南一些种桑的州县,开了桑税,次年土地改种棉花,不种桑了,同样得交桑税,还得同时交棉花税。
严成锦坚持,将税目在税簿上移除。
李东阳听着新鲜,旅游税?
弘治皇帝正要点头,一道声音打破平静。
“不可!”
韩文心急如焚道:“陛下,这旅游税,收上来的税银,不低于一府矿税,不可取缔啊!”
大臣们脸色微微一动。
矿税,收入内承运库中,用来供给皇宫的支出。
每年一项矿税,约收上来一万两银子。
弘治皇帝诧异:“这么多银子?”
严成锦暗自算着,门票一两银子,员工全是流民,暂时只管饭,道具可以重复使用…
收到的银子,就多了。
张家兄弟双眼放光,顿时不困了,“光税银就有一千两?发财了啊!”
“哥,等陛下把良乡的奇遇屋关停了,咱们可以在京城开啊!”张延龄一激动,说了出来。
“嘘……”
张鹤龄瞪了他一眼。
弘治皇帝和大臣心惊之际,韩文踟蹰:“陛下,十三道主府的新商税,清算出来了。”
弘治皇帝神色一紧,有些局促不安,新商税试行,顶着巨大的压力,天下官吏的俸禄,提高了三成!
新商税收不到银子,就要从国库或内帑出。
“新商税算出来了?”
大臣们眼睛发直,目光落在韩文身上。
严成锦心气浮动,新商税收不上来银子,朝廷面临废除加薪的抉择。
变制,能不能成,就看这一遭了。
韩文怅然长叹,半天不说话,弘治皇帝不由提醒他一句:“韩卿家?”
韩文却噗通一声跪下:“臣……有不宥之罪!”
弘治皇帝脸色微微一变,朕给天下官吏发的三成俸禄,全都打水漂了?
李东阳疑惑:“难道……一万两也没有?”
新商法的推行,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故而无从推测。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