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嗯了一声,不愿再提,坐下来继续阅奏。
“南京户部尚书梁景请求致仕,朕记得,此人向朕上书奏请停免武当山道士所征杂役,颇有功绩,做得好好的,怎么就请乞致仕了?”
萧敬面色古怪,陛下又来了,不由提点一句:“陛下,梁景是天顺八年进士,今年,七十高寿了。”
陛下,给人留几年享天伦之乐吧……
“七十了?”
弘治皇帝老脸微微一抽。
…………
严成锦的轿子在长安大街经过。
程敏政回京的消息传开,书生们引以为耻,咒骂不止。
有书生骂程敏政不得好死,死了也无葬身之地,埋了也要被野狗刨出来,拆尸碎骨,拆尸碎骨后,还要下十八层地狱。
总是惨无人道就对了……
“你爹误人子弟!误人子弟!”
“你可知,吾等被你爹牵连落榜,又要花去了三年功夫!你爹天谴也不足惜!”
“误人前程者,不得好死!”
“在下替家父,给诸位兄台道歉!”
听到熟悉的声音,严成锦微微撩开轿帘,只见程子堂被一群书生,强行父债子偿……
舞弊一案后,树倒猢狲散,程派学生弃他而去,程子堂在京中并无依靠。
严成锦对何能道:“去叫五城兵马司的徐指挥使。”
不一会儿,
徐勇带着属下打马赶来,属下将书生包围起来。
“五城兵马司,执掌京城街道秩序,你们速速散去!若有违抗,本官将你们收押入狱。”
书生们一听纷纷溃散而去,程子堂愧然站起来,对着徐勇作了一揖:“谢过徐大人。”
“不必谢我,本官也是受人所托。”
“敢问是哪位恩公?”
“不便透露。”
回到府上,严成锦拿出画得差不多的草图,请程敏政来京城之前,就预料到了这种可能。
“帮程敏政洗刷名声,有七成把握。”
明年是乡试之年,成千上万考生在顺天府应试,许多书生家境一般,能读到的书有限。
“若是以程敏政的名义,在良乡建一座图书馆,随意借阅,书生会对程敏政感恩戴德吧?”
程敏政舞弊案发生于会试。
换句话说,被程敏政牵连的书生,不过百人而已。
参加乡试的顺天府书生有千余人,他们许多人人与弘治十二年的舞弊案,并无关系。
只是被人带了节奏……
“图书馆的藏书要最齐全,才能诱引书生。”
入国子监的好处,就是能借阅藏书,国子监藏书极为齐全。
国子监每年的名额少,许多书生买不起书,也进不了国子监,就算买得起,也不如国子监全。
“普天之下,只有宫中的藏书,比国子监更全,此事还得陛下答应。”严成锦决定进宫一趟。
天亮了,御膳房给弘治皇帝炖了一碗补汤,刚喝过,萧敬便道:“陛下,严成锦求见。”
“宣他进来!”
为何大家这样看着我,定是锦衣卫又给陛下禀报了什么……
还不等他开口,弘治皇帝眯着眼睛,道:“朕猜,你有求于朕?”
严成锦颔首点头:“臣想帮程敏政洗刷名声,陛下信不信臣能办到?”
弘治皇帝摇摇头说不信。
李东阳等人也摇头,心下却等待奇迹发生。
严成锦道:“臣也不信,才来求陛下相助。”
“……”
“臣想在良乡修建藏书馆,以供天下读书人览阅。”
“建便建,问朕做什么?”弘治皇帝板着脸,心中嘀咕,这小子不会想要靡费吧?
“普天之下,哪里的藏书也比不上宫中,恳求陛下恩许,将翰苑藏书和内阁的藏书,交予书商拓印。”
礼部尚书傅翰忧虑:“陛下不可!有些禁书不宜流出宫外,此举有违礼制,且藏书数目庞大,万一丢失……”
第200章 老师,三缺一
弘治皇帝直勾勾盯着严成锦:“内阁和翰苑藏书,许多是重要典籍,岂能轻易交给书商,不要胡闹。”
明朝文化繁荣鼎盛,得益于百姓的识字率。
“此举……与程敏政有和关系?”弘治皇帝又问。
“以程敏政之名而建。”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一听便懂了。
“臣此举不仅是为了程敏政,也是为了天下书生。
明年是乡试之年,寒门书生囊中羞涩,能买的书籍少之又少,若能在两京十三省建立藏书馆,供天下书生阅读,定会为朝廷输纳更多栋梁之才。”
严成锦深知,弘治皇帝关心靡费,其二便是人才。
“陛下,宫中藏书太多,若是搬运丢失,臣以为不可。”刘健道。
内阁大学士刘健和礼部尚书傅翰反对,若是没人支持,这事儿就凉了。
严成锦偷偷看向李东阳,小声道:“老师,三缺一。”
李东阳没好气瞥了这小子一眼,三缺一啥意思?但也知道这小子向他求助。
“陛下,贡生入国子监读书,不仅吃住不收银子,读书还能享受朝廷的俸薪,每月五两银子,相比之下,未入国子监的秀才,连书也买不起,若陛下能在两京十三省新修藏书馆……”
父辈是军籍,李东阳从小生活贫苦,读书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对此深有体会。
弘治皇帝仔细想了想:“既然是为天下书生请命,朕恩准了,但宫中重要典籍不可外流,且这些典籍让翰林抄一副本出去,不可将原书带出宫。”
这要抄到啥时候?怕到明年建立不起来。
平白无故丢个锅给翰林,那群牲畜还不弹死他……
严成锦道:“陛下,藏书太多,不如让司礼监刻板承印?”
明朝的出版社,大致有三个部分,第一个便是司礼监掌管的经厂,规模极为庞大。
第二个是藩王府,藩王大多都有自己印刷工场,用料十分精致,藏书也多。
第三个是书坊,也就是老王书坊那样的民间印刷。
第四个是私人刻书,类似于藩王印刷,出于藏书爱好,嗯,没错,明朝已经有为爱发电的出版方式了。
“如此一来,又要靡费了!陛下不可轻易答应啊。”礼部尚书傅翰道。
严成锦微微低下头。
傅翰是明中期稍微有点名气的大臣,有些史料推断,程敏政舞弊一案的幕后推手正是他。
傅翰为礼部右侍郎,程敏政为礼部左侍郎,两人是礼部尚书的人选,史料推断华昶揭发程敏政,正是受了傅翰的指使。
事实上,他也当上了礼部尚书。
“傅翰与屠滽是好基友,屠滽因我揭举年间大计走了,傅翰在良乡的田地也因我弹劾没了,所以结论就是,傅翰想谋害本官!”严成锦在心中推演。
大殿中安静下来。
严成锦道:“既是在良乡新建,这靡费由良乡出就是。”
说起良乡,弘治皇帝又想到了流民,便问:“良乡如何了?”
“良乡依旧清贫。”
这小子总说良乡清贫,可又总有银子,弘治皇帝有些怀疑,颔首点头:“司礼监刻板印发吧。”
“谢陛下恩典!”
这应该是大明第一座公立图书馆了吧?
两京十三省,修建一座这样的图书馆,不知会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五百年后,后人再提起程敏政时,再不会只说科举舞弊案。
……
良乡,
程敏政还不知京城的事,严成锦跟他断了联系,许久没派人来了。
他又收了三个门生。
草棚成了学堂,流民给他做了一张书案,白日在此教一教千字文,到了傍晚就去说书。
在良乡极受欢迎,很快连良乡的百姓也知道,草棚区有个叫程青山的说书先生,讲得极好。
连王不岁也知道了,跟着工坊的流民来看看。
“这不是程敏政吗?”
王不岁差点没喊出来,怎么成了这副落魄模样……
入夜,良乡的草棚,灯火微黄。
衙门公告,娃娃明日能去县里的私塾上学,梁中乐坏了,手上动作飞快:“大父给你们编两个书篓,明日到私塾上学去。”
“大父,我不想去学堂。”
“说什么胡话!”梁中一巴掌拍在梁小二的屁股上。
哇地一声,梁小二哭了出来:“我想跟程先生,程先生会说书。”
“说书将来能有出息?青山能有私塾的先生厉害?那私塾是县里的士绅办的,请了县里最好的先生。”梁中瞪着他道。
梁小一有些怯弱:“大父,我也不想上学堂。”
梁中正要揍这两个小子,有人在外头喊了一声:“老梁,给我家崽子也编一个,明日给你结工钱。”
“好!”
梁中带着两个媳妇编书篓,草棚区不少娃要去学堂,他们连夜赶制,能编几个就是几个。
次日一大早,天边还是青冥色,草棚里燃起了炊烟。
梁中给乡民们送书篓去,一夜功夫,就编出来十二个,回到家里,大儿媳妇将烧饼做好。
“又跑去青山那儿了?”梁中不见两个孙子。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