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固在心里琢磨,等卢斌带着吴淞水师抵达,大局可定……想到这儿,他忍不住偏头看了眼不远处的偏厅。
不过这个大局可定指的不是战事,而是王本固和侯汝谅的内斗,因为侯汝谅已经调动两浙水师北上,显然,葛浩是扛不住浙江巡抚的调遣的。
偏厅里,侯汝谅正在召见宁绍台参将侯继高。
“靖海伯如何复叛?”
面对浙江巡抚,侯继高并不畏惧,眯着眼缓缓道:“下官驻守宁海,未听闻倭寇侵袭太平县,何人指认靖海伯旧部反叛?”
“两浙水师的确多用火器,但舟山太大,火器能发挥作用不大。”
“运输士卒上岛的确可行,还请边军率先上岛……再说了,如今朝中尚未定议,中丞大人何必冒险呢?”
“当年中丞大人巡抚辽东,请行海运,记得龙泉公还提过,海运可行,但需要契机。”
“如若开战,纵使中丞大人搜罗海船,难道不怕海盗、倭寇拦截?”
“无开海禁通商,海运就是镜中水月,虚无缥缈。”
侯汝谅挥手打断了侯继高的话,他如何不知道这些道理,但王本固弹劾奏折都入京数日,朝中必然大哗,加上靖海伯逃窜出海,平倭之举已然必不可免。
不过,海运未必不可行。
如若能一战定乾坤,拿下汪直,然后扶持某人上位……侯汝谅忍不住想起后院的那位方先生,谋主不能上位,但可以替自己挑选。
侯汝谅还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
“轰隆隆!”
侯汝谅还在想这酷夏时节谁在放炮仗,侯继高却神色大变,“鸟铳,倭寇攻城了吗?”
王本固皱着眉头走出大堂,还没等他问话,外面的大门被猛地撞开,寒光闪闪的矛尖如寒星一般飞来,正戳在王本固身前的亲随肩膀处。
那柄短矛硬生生将亲随刺翻在地,大股的血液喷涌而出,将王本固的衣衫下摆染的一片潮湿。
惨叫声连绵不绝,王本固脸色惨白,慌忙后退几步,笼在袖中的双手禁不住的发抖。
侯汝谅遥遥看去,悍勇的武卒源源不断的从视线尽头涌现,三柄奇形怪状的长兵器后,盾牌、长枪、鸟铳、长刀的武卒应有尽有,护卫府衙的边军扛着盾牌勉强抗衡,但也被打的节节败退。
身穿软甲的张三亲自持枪,在盾牌手的掩护下一个箭步,手中长枪连续捅翻了两个士卒。
“张一山!”王本固尖锐的嘶吼声响起,“你想造反!”
张三目露凶光高声回复,“造你娘!”
里面的董一奎大步出来,抽出腰刀大声吆喝,倒是不信了,他一个小小游击将军敢攻入宁波府衙……
这个念头刚在董一奎脑海中闪过,后阵一个护卫已经反手从背上抽出短矛,掂量了下分量,奋力掷来。
“吨!”
大树边的董一奎一动不敢动,密密麻麻的汗珠瞬间出现在他脑门上,树干上的短矛还在颤颤巍巍的抖着。
“麻痹谁让你掷的!”张三也被吓出一身冷汗,自己攻入府衙抢走钱锐,这烂摊子回头有少爷收拾,如果一矛将浙江总兵官刺死,这烂摊子少爷也没办法收拾。
后面的护卫呃了声,“是掷盾牌的……”
张三咽了口唾沫,挥手道:“亲兵队分左右两翼,护卫队上前。”
从突然杀入府衙,到一路杀到快到后院的地方,张三除了骂了句娘一句废话都没有……都杀进来了,还说那些屁话有什么用。
董一奎身边的亲兵都是边军出身,当年在西北也算悍勇,但这些年在江南已经饮多了酒,喝多了茶,手中的兵械都拿不稳了,再加上刚才那根威慑力十足的短矛,更是士气大沮。
狼牙筅、盾牌在前,伴随着清晰的号令声,武卒们稳稳的一步一步向前将边军逼到退无可退。
几根大力掷来的短矛将盾牌打出一个缺口,猛地探来的狼牙筅扰乱阵势,密密麻麻的长枪将最前面的几个边军士卒刺得浑身冒血。
“疯了,疯了……”董一奎咬着牙准备将周围的亲兵召集过来,毕竟是多年上阵颇有军功的将领。
但下一刻,张三的高喝声响起。
“这些边军,全杀了一个冤的都没有!”
“敢拦着路的全都杀了!”
冲在最前面的是留守镇海的护卫队,个个目露凶光,他们的头领洪厚还被关在府衙大牢里。
两翼是张三从镇海带来的亲兵,无一不是钱渊旧部,已经摆好了阵势,或手持短矛、弓箭,或单膝跪地手持鸟铳。
原本还想呵斥几句的王本固也没话说了,文人玩手段自然是能杀人,但逼到急处,武人不和你玩心眼,直接拎着刀……你还能怎么办?
倒是董一奎有武人特有的油滑,看如此局势,人家操着刀玩真的,立即拖着王本固、胡应嘉往后逃。
张三倒是不在乎那帮人去哪儿,反正少爷很快就到了,而站的远远的侯汝谅眯着眼盯着张三,盯着那些散开似乎在寻找什么的武卒。
侯继高拉着张三,“怎么回事?”
“没什么。”
偏头看了眼被十几个武卒隔开的侯汝谅,侯继高咳嗽两声,“中丞此人不类王子民……”
张三面无表情的看着亲兵们进了后院,低声道:“带了多少人过来?”
“亲兵百人。”
“立即出城,沿侯涛山往东,有接应。”张三能在这儿撕破脸,是有迫不得已的缘由,但他不知道接下来,狼狈的王本固、董一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侯继高还想再问,却见张三大步往后院走去。
后院门口处,众护卫簇拥中,一位面容黝黑的老者正苦笑看着院中这一幕。
第1023章 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往往一个细节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类似的事数不胜数。
明朝末年,山东的一只鸡引出了吴桥兵变,从而让皇太极拥有了最渴望的批量火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满清逐鹿天下的基础。
而这个时代,在这个时刻,汪直麾下的一位名义上只是账房先生的小角色,对发生在隆庆元年的这场东南动乱产生了直接并且极其深远的影响。
张三虽然只是个游击将军,但却是钱家佃户子弟出身,是第一任钱家护卫队头领,是东南最得钱渊信任的人物。
所以,张三虽然实际上是家奴出身,只是个游击,但在东南的分量其实相当不轻,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他来判断钱渊甚至随园的动向。
所以,当张三撕破脸皮攻入府衙之后,王本固、董一奎心里在感觉到羞辱之外,充斥的是无穷无尽的失望。
侯汝谅对钱锐的欣赏来源于几个月前的一席长谈,也来源于战后可能的用途,而王本固、董一奎没有下令将钱锐推出去斩首祭旗,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钱锐尽量探听舟山虚实。
因为在葛浩率两浙水师北上之后,王本固和侯汝谅谈妥,不会继续等待吴淞水师,而就在今日一早,受董一奎节制的诸军已经东行,准备发兵登岛,攻打汪直。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王本固希望抢在朝廷有决议之前开战,以此将所有所有的黑锅都扔到汪直头上。
毕竟一旦开打,舆论只会认为是汪直匪性不改,再度侵袭沿海,而不会认为是朝廷官员有错,这叫政治正确。
历史上的王本固就是玩的这一手。
另一方面王本固也希望在朝廷派重臣南下主持抗倭大局之前立下战功,侯汝谅参与进来后,王本固也不指望从浙江巡按转浙江巡抚了,但至少要立下战功,才能保证自己在战后得到分润。
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正式开打,汪直能忍得住不还手?
说不定过几日就有倭寇侵袭嘉兴、绍兴、台州了,到那时候,杨文、张三、侯继高、张元勋这些钱渊旧部只能跟着上战场,随园对东南的影响力再强也阻止不了大局。
但张三突如其来的这一手将王本固的计划全盘击碎。
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巧合。
张三敢撕破脸攻入府衙,袭杀十余边军士卒,逼的王本固、董一奎狼狈逃窜。
在这种情况下,王本固、董一奎还敢继续攻打舟山吗?
张三的所作所为将对很多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会有很多人在心里嘀咕,张三如此胆大妄为,难道是得了钱渊的指使?
更会有人联想起多年前,为了汪直,钱渊率护卫急赴杭州,兵围巡抚衙门。
不说其他人,杨文、侯继高、张元勋、葛浩要么是钱渊旧部,要么是谭纶旧部,都和钱渊关系匪浅。
张三敢撕破脸,王本固对那些人会放心吗?
继续攻打舟山,让杨文、张三、侯继高领军,会发生什么?
如果让岳浦河、鲁鹏、董一元领军,而让杨文、张三率大军围在自己周边?
此时此刻,整个镇海已经是一片大乱,张三率亲兵护送钱锐东行,也一并将护卫队都带了出来。
驻守在金鸡山的官军今日已经向东进发,听闻消息后,董一元、鲁鹏亲自率军过江,欲拦截张三一行。
王本固不知道该做什么,但他明白,不拿下张三,被赶出镇海县城的自己将威信全无,什么建功立业什么复仇雪恨,想都不用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