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阴雨已经三天了,钱渊在心里盘算,南下查探的护卫什么时候能回来,但大概率没出什么大事,大哥钱鸿和汪直儿子都没接到什么消息。
“展才,博茂来了。”
钱渊转头看去,没有打伞的冼烔正遮头顶,一路狂奔而来。
“展才兄,世叔让我传话。”冼烔脸色慌张,一进门就拽住钱渊的胳膊,“王子民第二封奏折已入通政司,弹劾汪直复叛,其心腹麾下倭寇头目谭七指袭太平县,攻城不果后四散流窜,杀戮颇多……”
从两天前接到消息一直保持镇定神情的钱渊再也维持不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咬着牙恨道:“王子民,王子民,好,好好好!”
现在可以确定了,即使背后有徐阶指使,但这番弹劾绝对是王本固本人干的。
第993章 动手
看钱渊脸上神色变化莫测,孙鑨转头看向徐渭,“谭七指?”
“谭隆,台州人,当年海商进献三百根巨木,为首靖海伯汪直,其次就是宁波毛海峰和谭隆。”徐渭强闻博记,如数家珍道:“传闻此人曾是徐海麾下倭寇头目,上虞大捷徐海败逃,就是此人砍下徐海头颅降了汪直。”
“这么说来,还真有可能……”孙鑨喃喃道:“但开阳公、文和、戚继美以及钱家护卫都未有消息过来,应该闹的不大,记得张元勋就驻守台州?”
孙鑨只是纸上谈兵,但徐渭是在军中历练过的,指出了最关键的一处,“王本固如何知晓是谭七指?”
看了眼孙鑨,徐渭解释道:“倭寇不是官军,也不是贼军,除非是徐海那等大股倭寇,否则是不打旗号的,他王本固如何知晓?”
“不是有倭寇窜入乡野吗?说不定抓了几个问出来的。”
“不可能,若无真凭实据,他王子民疯了将胡宗宪、展才、谭子理这么多人全都弹劾了?若无真凭实据,他王子民疯了弹劾汪直复叛?”
“只有一种可能。”一直沉默的钱渊猛地站起来,“谭七指落到了王子民手中!”
徐渭的沉默代表了他的认同,孙鑨怔怔的站在那。
到底太平县出了什么事?
二舅为什么会落到王本固手中,并被其指为侵袭太平县的倭寇头目?
汪直知不知道这件事?
父亲、胡应嘉、孙铤、郑若曾、戚继美会怎么做?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钱渊来回踱步,突然飞起一脚将面前的桌椅踹飞,厉声道:“王义何在?!”
王义出现在门口,躬身应道:“请少爷吩咐。”
“召集护卫,听我指令!”
不多时,还留在京中的护卫已经在院子里排列成行,虽然没有手持狼牙筅、长枪,但腰间都挂着用布裹起来的长刀。
“展才,你要做甚?”孙鑨有点紧张。
徐渭也劝道:“展才,再想想,再想想,谭七指曾是徐海部下劫掠成性,如若他真的沦为倭寇……不要授人以柄!”
孙鑨不知道,但徐渭知道钱渊想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还想保住东南通商,还想维持局面,就不能让汪直唯一的儿子汪逸出事。
如果汪逸被捕下狱,南边的汪直就算不想叛,也只能叛了。
说到底,钱渊不信,不信汪直想叛,会叛。
汪直没有理由叛变,而且如果真的想叛变,就不会一直留在金鸡山招宝村,父亲也不会一丝痕迹都看不出来。
汪逸一旦下狱,说不准就一命呜呼,钱渊不能,也不敢将人交出去。
就在正厅里,钱渊脱下繁琐的长袍,换上小七亲手缝制的短装,虽然是短装,但却不是短打装扮,是当年专门为钱渊上阵时的衣服。
看了眼梁生捧来的苗刀,钱渊笑骂道:“汪逸是倭寇?”
苗刀是为杀倭所用,梁生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子,赶紧换过一柄长剑,这还是当年隆庆帝赐下的,去年在西苑,钱渊就是持持剑主持诸事。
“少爷。”彭峰快步走来,附在钱渊耳边低声说:“成国公那边送来消息,刑部派了人手去了靖海伯府,大理寺也有动作。”
刑部,不用说,那肯定是徐阶的手笔,刑部尚书冯天驭是徐阶死党。
大理寺,那是高拱的地盘,大理寺卿李凌云是高家同乡姻亲,右少卿梅守德是前任绍兴知府,但左少卿秦柱是嘉靖二十年进士,高拱的同年好友。
毫无疑问,徐阶、高拱都想将汪逸控制在手中,就拥有主动权,不管是为了破局还是为了掩饰。
还好早在去年,就嘱咐上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成国公盯着靖海伯府……不然,消息肯定比随园灵通的徐阶一党必然得手。
“梁生率十人先行。”钱渊轻轻拔出半截长剑,看着屋檐上滴落的水珠恰巧撞在剑身上,眯着眼缓缓道:“天下何人不知是我钱展才一力招抚汪直,并因巨木、红薯使汪直得封靖海伯……”
“既然华亭、新郑都不给面子,那钱某人也不用再给他们留脸!”
……
靖海伯府。
从汪直出海经商后就一直在徽州乡间生活的汪逸战战兢兢,要不是身后有人扶着,几乎要一屁股坐到地上了。
大厅分成前后两截,后半截都是汪逸带到京中的亲随,钱鸿不敢拔刀,但也找了个木棍,其余人各持桌椅板凳。
前半截是个身着五品官袍的中年官员,身边都是刑部的人手,腰间挂刀,手上还拿着铁索镣铐。
“收起来!”中年官员回头训斥两句,谨慎上前两步,笑着说:“只是请世子去刑部问几句话而已,并非下狱。”
汪逸在京中没什么存在感,只顾着大肆挥金,消息算不上灵通,但也已经知道有科道言官弹劾父亲汪直叛变的消息了。
这种情况下,汪逸哪里敢跟着对方回去,视线不由落到了一旁的钱鸿身上。
去年末,汪逸接到父亲汪直的一封信,京中诸事若有不决,悉数听方鸿安排。
钱鸿心头急转,他前日夜间和钱渊碰过一次面,两人确定东南并未传来什么重要的消息,钱渊也嘱咐他小心留意。
没想到晴天一声霹雳,御史弹劾汪直复叛,钱鸿还琢磨晚上找个机会和小弟见一面,结果刑部已经找上门来了。
但刑部绝不行,钱鸿听说过,朝中六部,徐阶最拿得住的就是刑部,万一出什么事,哭都没眼泪。
“听闻科道言官弹劾靖海伯,若确有其事,理应都察院询之,再不济理应下昭狱,何故刑部来人?”
对面的中年官员有些诧异,钱鸿说的在理,说起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但刑部插手的确有些越权。
“大人。”一个差役突然进门,低声说:“看到大理寺的人过来了。”
中年官员目光一凝,挥手道:“动作快点。”
二十几个差役拔出腰刀逼了上去,钱鸿手中的长棍左右晃动,冷不丁的打落一把刀,顺带着抽在一个差役的脸上。
场面僵持一秒钟,差役没想到对方这么大胆,而钱鸿是没想到对方这么弱鸡。
一秒钟之后,高声呵斥伴随着齐齐举起的腰刀,之后是噼里啪啦一阵混乱。
中年官员倒是有心情坐下看戏,心里还在盘算带回刑部之后如何问话……但就在这时候,尖锐的竹哨声在外面响起,纷乱的嘈杂声传来,还伴随着几声呼痛求饶声。
“什么人……”
中年官员话说到一半就住了口,两排青壮扯开包裹的布,手持长刀大步入府,众星拱月般露出中间面如冰霜的钱渊。
第994章 闹大
大厅内,被围在中间的汪逸已经站不住了,软软的瘫在地上,身边的伴当亲随要么被打的起不了身,要么被逼着跪在地上。
看到这一幕,本就面若冰霜的钱渊脸色更是难看,特别是看到大哥钱鸿面目青肿的跪在那,左胳膊软软的抬不起来,脖子上还压着一把刀。
钱渊强压怒火,冷眼盯着那中年官员,“刑部拿人,可有旨意?”
“钱大人,是大司寇……啊啊啊……”
还老神在在坐在椅子上的中年官员话还没说完,钱渊猛的抄起桌上的茶盏,连杯带茶硬生生砸在他脸上。
“没有旨意,也敢来靖海伯府拿人,哪个王八蛋给你撑腰的?!”
这下好了,这厮脸上精彩纷呈,碎瓷片划出的血混着滚烫的茶水让这个五品郎中不顾颜面的在地上翻滚哀嚎。
“小小郎中,攀附奸党而上位,谁给你的胆子在钱某人面前还坐着回话!”
大厅内一时寂静,只有那刑部郎中凄厉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差役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不由纷纷收起手中的锁链、腰刀……今儿真是见世面了!
从隆庆帝登基开始,随园一党的官员多有升迁,但嚣张气焰却削减了不少,再也没出现过大街上甚至衙门里殴斗的场面了。
“大半年了,老子这口气一直憋着!”
“还真以为老子转了性子,好脾气了?!”
外间有嘈杂的纷乱声,守在外面的周泽进来低声说:“少爷,刑部来了个侍郎,还有个大理寺少卿。”
“守着。”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