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相信佛教北上之后,传播速度会非常快,因为王渊会一直暗中支持。
  与此同时,王渊开始铸造货币,分咸宁至宝(金币)、咸宁元宝(银币)、咸宁通宝(铜币)三种。
  为了跟大明货币无缝衔接,制式和币值都一样,只不过图案文字有异。
  天竺货币图案,天竺王室图案,全都是神兽白泽,跟物理学社的徽章大同小异。
  白泽不但象征智慧,还跟黄帝有交集,曾应黄帝所求制作鬼神图鉴,王渊作为炎黄子孙当然可以拿来用。
  另外,天竺的棉纺工厂,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棉纺工厂其实很早就在开办,但尴尬的是没有足够的工人。
  汉人移民,因为能分配土地,都属于有产阶级,哪里愿意做纺织工人?
  若招募土著为纺织工,那生产效率一塌糊涂,而且经常闹出各种事故。
  现在王渊以政令来推进,强行召集印度教寡妇进行培训。
  北方各大土邦,送来若干年轻寡妇,就可以抵扣相应税额。反正他们每年交税(进贡)总是拖欠,王渊很难照实收取,还不如用寡妇来抵账。
  这些印度教寡妇,按教义是该殉葬的。
  为了逃脱殉葬的命运,很多都选择做神仆,改名换姓一辈子侍奉神灵,并且几乎不可能再改嫁。
  招募寡妇进行培训,教她们怎么纺织,诱导她们信奉佛教,再移民一批汉人给她们做丈夫——好了,啥都解决了,工作积极性特别高,全都带着重获新生的喜悦幸福。
  天竺的纺织工业,迅速追赶大明,而且未来更具优势,因为这里遍地产棉,而且质量远远优于江南和湖广棉花。
  江南纺织工厂,大量向天竺转移,这里的原材料成本更低!
  阿洪省(阿萨姆)也开始移栽茶树,天竺茶叶也能渐渐发展起来。
  当然,至少二三十年之内,天竺所产的棉布和茶叶,都不会对大明造成太大冲击,因为总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
  大明绍丰二十五年,天竺咸宁十一年,朱载堻终于遇到登基以来的最大自然灾害。
  渭河流域大地震,山西、陕西、河南三省都有强烈震感,直接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百万人。有些州县,一县就死数万,县城几乎沦为废墟。
  朱载堻都给整懵逼了,拨款百万两进行赈灾,又第一时间下罪己诏反思过错。
  王渊得知消息,立即调五十万石大米,无偿运回大明赈济灾民。
  朱载堻感动落泪,因为他银子绰绰有余,各地粮商却坐地起价,甚至囤积居奇不愿意出货。而各省的官仓,又开始玩火龙烧仓的把戏,气得朱载堻一口气罢免、下狱、流放、处死上百位官员。
  这是朱载堻继位以来,第一次大开杀戒!


第780章 躺平的大明皇帝
  乾清宫。
  朱载堻正在阅读封奏,脸色愈发阴沉,渐渐气得双手发抖。当他读完封奏之后,猛然扭头一看,却见随侍太监正站在身侧偷瞧。
  随侍太监连忙后退两步,谄媚微笑道:“皇爷,丹墨(朱砂墨)已经研好。”
  朱载堻缓缓放下朱笔,问道:“看清了吗?”
  随侍太监感觉气氛不对,连忙跪伏于地:“皇爷息怒……”
  “来人!”
  朱载堻大吼一声,顿时跑进来几个侍卫和太监。
  随侍太监更加惊恐,疯狂磕头:“皇爷饶命,皇爷饶命,皇爷饶命……”
  朱载堻冷笑:“好大的狗胆,封章也是你能看的?快说,你是谁的眼线!”
  随侍太监浑身冒汗,慌忙解释说:“皇爷,奴婢只是站得近了些,没有受谁指使偷看封章啊。”
  朱载堻仔细思量利弊,终于说道:“拖出去,杖毙!”
  众皆惊疑恐惧,因为朱载堻虽然严厉,却从没在外朝施过廷杖,也从没在内廷动用过私刑。总的来说,朱载堻除了规矩很多之外,一向都是仁慈贤明圣主的形象。
  而今,居然要杖毙随侍太监!
  “皇爷……”一个太监想帮着说好话。
  朱载堻立即打断:“闭嘴,说情者一并杖毙!”
  顿时无人再言,而随侍太监已经瘫了,涕泗横流的请求皇帝饶命。
  不多时,外面响起随侍太监凄厉的叫声,而朱载堻则连续发出三道中旨。
  第一封中旨,撤换锦衣卫提督太监,撤换锦衣卫管事都督,撤换锦衣卫指挥使。
  第二封中旨,南京户部尚书常伦,奉皇命辖制南京督仓都御史,有权调遣南京兵马司和军卫办事。
  第三封中旨,兵部左侍郎唐顺之,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外放为南直隶总督,彻查南直隶仓储舞弊案件。南京本地锦衣卫,以及外派到南京办事的北京锦衣卫人员,暂归唐顺之节制!
  三道中旨一出,内外朝廷被搞得鸡飞狗跳。
  有科道官员质疑中旨不符合流程,直接被朱载堻贬为偏僻知县,吓得满朝文武没人敢再说废话。
  谁都能看出来,一向脾气很好的皇帝,这次是真动了怒火。
  起因很简单,大地震急需粮食赈济,而各地官仓纷纷失火走水。皇帝不仅派出御史彻查,还让锦衣卫也跟去,派去南京的御史和锦衣卫竟然勾结在一起!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查案速度还很快,许多主官和粮仓负责人,都被下狱论罪,甚至有人在狱中畏罪自杀。
  但是,查得太快了,办案太顺利了,朱载堻难免感觉有问题。
  就在此时,南京户部尚书常伦,一个被排挤出去养老的家伙,突然透过通政司发来一道密封中诉——阁臣和尚书的密奏,可以绕开内阁与司礼监,通政司也无权拆阅,只能由皇帝亲自拆信阅读。
  身为南京户部尚书,名义上能够管理南直隶诸官仓,但这个权力在成化年间收归中央,南京诸仓的实际负责人是中央派去的督仓都御史。
  而南京户部,只能推选资深廉洁的郎中一人,协助督仓都御史巡查各大官仓。
  常伦在密封中诉里边,奏报说南京户部郎中,在协助巡查官仓的时候,陆续发现了大量疑点。南京勋贵、督仓御史、江南商贾,三方串通合谋,使出各种招数掏空官仓。而今,负责查案的御史和锦衣卫,也被地方势力买通,他们推出一些替罪羊,打算就此蒙混过关。
  南京户部郎中简盖,不肯同流合污,竟然被污下狱,当晚就在狱中“畏罪自杀”。
  朱载堻虽然看不惯常伦,将其扔到南京养老,但却清楚常伦的性格,知道常伦绝不会在这种大事上说谎。
  朱载堻为何愤怒至此?
  其一,锦衣卫乃天子亲军,竟然在查案的时候,跟勋贵和文官搅在一起蒙骗皇帝。
  其二,负责查案的御史,是阁臣夏言的门生,而夏言又是帝党首领。
  其三,南京督仓都御史,是次辅严嵩的亲信,而严嵩又是内阁真正的掌舵人。
  锦衣卫、地方勋贵、都察院、内阁……竟然联手把皇帝当傻子玩弄!
  天子发怒,事情就大条了。
  提督锦衣卫的太监,锦衣卫管事都督,锦衣卫指挥使,全被朱载堻扔进东厂大狱。
  王渊的同年好友常伦,王渊的得意弟子唐顺之,被朱载堻绕过内阁和六部指派差事,两人全权负责对此案的审查处理!等他们彻查之后,王渊的同年好友金罍,还要代表三法司进行终审。
  严嵩代表的新党、夏言代表的帝党,这次将遭受重大打击。
  而王渊留下的核心改革派,必然再次受到重用,三方势力必然重新达到微妙平衡。
  严嵩求见,不允。
  夏言求见,不允。
  两人又上疏请辞,不允。
  魏国公徐鹏举,教子无方,其子参与领导贪污官仓。剥夺徐家的公爵之位,降为侯爵,罢免徐鹏举的南京守备兼掌中军都督府职务。罚没土地三万亩,罚粮十万石,粮食悉数运去西北赈灾。
  参与瓜分南京官仓的粮商,主宗举族充军流放,抄没家产用于赈灾。
  南京督仓都御史,负责查案的御史,负责查案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全部秋后问斩!
  南京户部郎中简盖,恪守职责,惨遭冤杀,追授户部右侍郎,封其妻为三品淑人,荫其一子为国子监生。
  南京户部尚书常伦,恪尽职守,查案有功,授东阁大学士。
  也就是说,常伦这个在南京养老的家伙,一下子就变成了内阁大臣。
  常伦请辞,不允。
  “什么?他回家修缮祖坟?”朱载堻以为自己听错了。
  吏部尚书宋沧帮着开脱道:“常学士的老家在山西,这次也遭地震。他不但要回去修祖坟,祖宅也得重新修一修。”
  朱载堻气得拍桌子:“目无君上,这是在跟朕赌气呢!”
  气完之后,朱载堻又说:“他想致仕,就让他致仕吧,再御赐一块大学士第的牌匾。”
  常伦已经六七十岁了,依旧是那暴脾气,被皇帝扔去南京多年。这回终于出手,把朝堂搅成一摊浑水,自己也因此入阁为辅,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老子不伺候了!
  金罍迅速审完案子,同样挂印而走,连招呼都懒得打一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