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崇祯朝的山西提学使李连芳,他在当地主持科试的时候,故意不录山西最有名的才子郭鹏宵,导致郭鹏宵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郭鹏宵气得不轻,连忙找关系进国子监,通过这层身份参加乡试,结果连续高中举人和进士。
还有一个叫毕振姬的士子,也被李连芳打压,拿不到参加乡试的资格。毕振姬干脆冒籍去别省考试,一下子考中那个省的第一名!
崇祯朝的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这位牛人整整考了五次乡试都不中。
并非学问太差,而是负责阅卷的房官们,完全是徇私舞弊胡乱推荐!
徐光启第六次参加乡试,主考官是大儒焦肱。焦肱发现房官推荐的卷子全是渣渣,就跑去翻看那些没被推荐的答卷,读到徐光启的试卷当即拍案:“此名士大儒无疑也!”
瞧瞧,直接被主考官赞为“名士大儒”,可见徐光启的文章有多厉害,就此从名落孙山变成乡试第一。
王渊若是重生到崇祯朝,估计试卷答得越好,就越不能中举,干脆提刀造反算球。
第074章 同科四举,一寓三元
云贵两份举人榜写完,书吏又朗诵一遍,并经检查无误,便把左右布政使和巡按御史请进来。
云南右布政使叫丁养浩,杭州人,刚直不阿,打击过地方豪强,也带兵平息过叛乱。就因为太过刚直,得罪无数,才被升迁到云南当右布政使。
巡按御史叫张羽,我们之前提过,是这次云贵乡试的总负责人。
而云南左布政使,赫然是之前的贵州总督魏英,因为平叛不力被贬到云南。又是王渊的熟人!
顺便一提,贵州政局已经变天,三司都换成刘瑾党羽,至少也是不反对刘瑾的中间派。而云南则变成抗阉窝子,不过镇守太监也换了,专门帮刘公公压制反对派。
“落印!”
魏英高举布政司大印,盖在两份榜单上,并将之陈放于桌案。
两位布政使分列左右。
巡按御史张羽走到案前,带领主考官和阅卷官,朝举人榜单下跪,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个举动,后来被讹传为“老师拜门生”。
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明朝初年,考官们拜的是举人名册,这份名册需要进献给皇帝。后来举人名册取消,只剩下举人榜单,但跪拜礼依旧保留下来,他们跪拜的其实是大明皇帝。
“鸣炮!”
“开门!”
几声炮响,大门开启,吏员们快步出去贴榜。
此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主考和阅卷官一夜未睡,现在终于可以各自回家睡觉。他们之前不能回家,从开考前两日起,到填榜完毕都吃住在贡院,这也是为了防止发生舞弊现象。
……
“炮响了!”
田秋在院落里大喊:“诸生,炮响了,要张榜了!”
越榛冲到王渊的房间外,拍门喊道:“若虚,张榜了,张榜了!”
“莫慌,我还在吃饭。”王渊捧着饭碗出来。
隔壁房门突然打开,罗江穿着一身新衣,带着书童昂首挺胸走到院中,朝众人抱拳:“今科必中!”
“今科必中!”其他人笑着回礼。
对门那位巨婴才子金罍,也面色轻松踏出门槛,结果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他连忙整理衣襟,掩饰自己的紧张,也朝众人抱拳:“今科必中!”
“今科必中!”
不管是否互相看得顺眼,基本风度还是要有,特别是在今天这种时候。
王渊蹲在檐下,慢条斯理把早饭吃完,这才带着周冲,跟其他士子们一起前往贡院照壁前。
云南和贵州的举人榜,同时由两名吏员张贴,两省士子早已团团围观。
此刻,吏员正在贴副榜,榜上有名者,叫做“副榜贡生”。
正统朝以前,副榜贡生也能参加会试,中试者叫做“备榜进士”,但不能参加殿试。
李应知道自己肯定考不中,反而表现得最轻松。
而越榛则脸色煞白,他在副榜发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是副榜第一。但副榜第一有个卵用,依旧属于落榜生员,再往前考一名就能中举啊!
“节哀。”李应拍拍越榛的肩膀。
王渊安慰道:“不要难过,这次副榜第一,下次肯定中举。”
越榛摇头苦笑,对李应说:“良臣,三年之后,我们又可以结伴赴考了。”
“唉!”
被王渊资助了几两银子的张赟,也属于副榜贡生,他站在榜下长吁短叹,一副想哭又哭不出来的表情。
“来了,来了!”
又是一个榜单拿出,吏员刷完浆糊,便将其贴着照壁上。
榜纸表面,还糊了一层纸。
吏员站在木梯之上,朝榜下诸生望去,笑道:“在下便揭榜了?”
“揭,快揭!”
士子们纷纷催促。
吏员猛的将表层纸揭下,赫然露出第三名到最后一名。
“我中了!”
“我中了!”
人群中不断传来惊叫声。
邹木说自己最后一道五经题是乱写的,李应此刻很想打人。
乱写你妹啊,丫的乱写还能中举?
贵州举人榜第十八名,赫然正是邹木!
这家伙已经欣喜若狂,又哭又笑,偷偷掐自己的腰,似乎是想确定当下并非梦中。
“恭喜,恭喜!”众人抱拳道贺。
邹木连忙回礼:“侥幸,侥幸而已。”
已经揭开的贵州十九名举人,居然有十个属于“高考移民”,都是从外地读书回来的考生。
并且,贵阳易氏子弟,就直接考中三个。其中一个在外地读书,两个在贵阳本地读书,易家那个万卷楼起了很大作用。
吏员等士子们热闹一阵,终于再次抬手。
刷!
最后一截表层纸接下。
第一名,王渊,贵州宣慰司人。
第二名,田秋,贵州思南府人。
贵州诸生顿时哗然。
王渊的神童之名,早已传遍贵州。但他年仅十五岁,贵州自开科以来,还没出过这么年轻的解元——基本都在及冠之后,再来参加乡试,年龄太小扛不住旅途艰辛。
而田秋考中亚元,同样让人意外。因为此君乃思南府人,要走三千多里来云南,思南那边出的举人很少,就是因为路途太过遥远。没想到,思南府也能考出一个第二名来。
不熟悉的连忙打听,熟悉的开始告之详情。
然后他们就郁闷了,解元王渊十五岁,亚元田秋十六岁。属于四百名贵州考生当中,年龄最小的两个!
众人皆来道贺,二人不断还礼。
最后,田秋朝王渊拱手笑道:“若虚兄,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王渊笑着回应。
李应自己虽然没考上,但此刻与有荣焉,搭着王渊的肩膀大喊:“贵州解元在此,与我是同窗好友!”他又搭着田秋的肩膀大喊,“贵州亚元在此,也是我的好友!”
一个认识李应的士子,突然促狭道:“李三郎,你的两位好友考中解元、亚元,你怎么连副榜都没进?”
李应顿时尴尬不已:“失误,此乃失误,考第一场的时候我没睡好。”
“哈哈哈哈!”
诸士子大笑不止。
“嚯!”
就在此时,云南榜下,也发出一阵惊呼。
巨婴才子金罍,毫无悬念,考中了云南乡试第一名。
“咚!咚!”
几个胥吏敲响铜锣,来到王渊与田秋跟前,一边道贺,一边给他们戴大红花。
这并非什么惯例,纯粹是胥吏想讨彩头。而且胥吏内部有分配,能给解元和亚元道喜的,都是衙门里最有地位之吏员。
“解元相公请上马!”一个胥吏弯腰笑道。
王渊也不矫情,翻身跨上马背,由胥吏牵马前往租住的房子。
田秋也被请上马,胸前还戴着大红花。
其他没有能耐的胥吏,只能找其他的新科举人。就连邹木这个第十八名,也被几个胥吏围着戴大红花,欢天喜地簇拥着前往住处。
此时此刻,昆明城里的老百姓,也有无数跑来凑热闹。
甚至还混进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儿,她们提着竹篮站在街边,朝骑马路过的新科举人投花掷果。
金罍是最受关注的那个,一来他是云南人,有着本地优势;二来他白净俊俏,端的翩翩佳公子。姑娘们的鲜花水果,一股脑儿朝金罍身上砸去,街边不时还传来阵阵娇笑声。
王渊和田秋都是黑小子,不怎么讨姑娘们喜欢。
这么说吧,贵州士子全都黑得很。从贵州走到云南要一两个月,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长得再白净也给你晒黑,至少还要休养一个月才能恢复本来肤色。
金罍家里贼有钱,提前半年从南京回乡,提前一个月住进青云街,他那皮肤比姑娘们还白嫩。
“你也中解元了?”金罍骑在马上,看着王渊颇为惊讶。
王渊反问:“不可以吗?”
“有些意外。”金罍对王渊的观感很不好,觉得对方就是一个粗蛮武夫,没想到这武夫居然能考第一名。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帝国无双 (录事参军) 起点VIP2021-05-28完结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骑龙攀天) 起点VIP2021-07-28完结177.77万字 2.54万总推荐九月骄阳下的上京电影旅游城。跑了两个月龙套的李南池蹲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