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金罍叹息道:“这回不一样,将近三百条人命啊,说杀就杀了,三法司居然想给几个主谋脱罪。”
  “三百条人命?”顾应祥被吓了一跳,“哪位重臣之子犯下的案子,居然能让三法司服软?”
  常伦笑道:“还能有谁?清廉无双、敢于直谏、为民请命的梁阁老。”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梁储的老家南海县,有个叫谭观海的富户论罪被斩,留下百余倾田产,陆陆续续被富户杨端侵占。谭氏之子谭振虽然愤怒,却身为罪犯家属,不敢强行将家田夺回。
  于是,谭振干脆不要家田了,只求报复杨端以解心头之恨。他将自家被侵占的百余倾地,分别投献给梁储的长子梁次摅、南京工部尚书(已故)的儿子戴仲朋,以及当地豪强欧阳元、李润成等人。这也就罢了,他在投献自家田产时,还把仇敌杨端的田产也夹在其中。
  杨端本来霸占了谭家田产,结果莫名其妙,自家田产被谭振投献给权贵豪强。杨、谭两家结成死仇,多次发生械斗,戴仲朋、欧阳元、李润成等人眼见事情越闹越大,竟想将杨氏灭门,一劳永逸。
  这时梁次摅已经冒功升任广东都司,是广东省的三司主官之一。他得知这个灭门计划,非但不阻止,还大包大揽,派人半夜将杨家将近三百口全部杀死。
  只有一个妇人藏在池塘中,侥幸逃过一劫,事后报官把案情捅出来。
  刑科、刑部、巡抚、都察院全部介入,联合审理案件,主谋全都供认不讳。随即,案子又扔回京城,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三堂会审。
  去年提督军务清缴反贼的陆完,已经因功升任右都御史。他是杨廷和的心腹,跟梁储同属一个团体,居然担任案件主审官之一。
  另一个主审官是刑部尚书张子麟,此君在河南当知府时,政绩全国第一。在山西当参政时,开仓放粮,救活万民。在湖南当巡抚,赈济四十万灾民。升任刑部尚书之后,拿皇亲国戚开刀,刚正不阿,后来被誉为“一代刑名之祖”。真实情况不知,反正史书是这样评价的。如此刚正之人,居然想给铁案如山的主谋脱罪!
  这两人是怎么断案的?在几个主犯都认罪的时候,说他们只是从犯而已,还整出“情重律轻,难以常例处之”的判语。
  刑部和都察院想要糊弄了事,大理寺当然不干啊。
  大理寺的主要职责,就是复审各种重大案件,这出了问题是要背锅的!大理寺卿张纶都气炸了,各种审判结果被否定,三法司会审居然无法结案。
  张纶也不去会审了,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居然只扔几个实习生过去糊弄。他想一直拖着,把案子闹大,闹到没人敢捂盖子的地步。
  于是乎,金罍和常伦这两个最高法院实习生,近几日亲身经历了此桩大案,把大明官场的黑暗面看个彻彻底底,同时也得罪了好几个朝中大佬。
  历史上,金罍、常伦二人的仕途,估计就是因为此事受到严重影响。
  听完两人的一阵抱怨,王渊突然笑问:“张棘卿(大理寺卿张纶)让你们来的?”
  “你怎么知道?”金罍非常惊讶。
  王渊说:“我的殿试文章,张棘卿可是画圈呢,怎么也要报答一二。”
  常伦拿出一份奏疏,说道:“张棘卿连续上疏陛下,奏章都被司礼监和内阁扣下来。他也没别的意思,只想请你把奏章递到陛下手中。”
  王渊问金罍:“你未来岳父(靳贵)怎么说?”
  金罍答道:“让我别管,此事牵扯太大,但家岳也对都察院和刑部非常不满。”
  文官集团真不是铁板一块,曾经给王渊殿试文章画圈的杨一清和张伦,这几个月接连跟杨廷和闹矛盾。前者因为改革问题,已经辞职两次;后者坚持司法公正,也准备辞职来威胁了。
  而金罍的准岳父靳贵,也跟杨廷和不是一党的,严格来讲属于帝党和李东阳党。
  王渊收下那份奏章,笑道:“明天我正好要进献千里镜给陛下,顺手递个奏章也无所谓,但你们千万不能往外说,否则我就要被某些重臣嫉恨了。”
  金罍和常伦同时发誓:“若敢泄露任何一字,天打五雷劈!”
  顾应祥也觉事情重大,跟着发下毒誓。
  王渊觉得可以跟王大爷加点料,送两个学生过去,便说:“二位贤兄,可知阳明先生的心学?”
  “略知一二。”金罍、常伦道。
  王渊笑道:“改日恩师讲学,两位贤兄何不去听一听?”
  常伦和金罍没闹明白,但也不好推辞,都点头说:“愿意一听教诲。”
  以王大爷的水平,应该能忽悠他们拜师吧。
  大家一起玩团体呗,私下里以心学圈子为中心,朝中暂时可以结交杨一清和张伦。
  有朝一日王渊执政,杨一清绝对是改革急先锋,而张伦坚持司法公正也令王渊佩服。


第172章 完美配合
  第二日,王渊揣着望远镜出门。他刚刚来到西苑,还没抵达豹房,中途就被太监直接带去东阁。
  朱厚照在东阁,杨廷和在东阁,杨一清也在东阁,还有司礼监掌印张永、吏科一把手杨禠。
  杨廷和无比悠闲的在喝茶,杨一清和杨禠争锋相对,似乎已经吵过一架。
  见王渊来了,朱厚照笑道:“诸卿且勿争执,正好王二郎来了。他是贵州人,先问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杨禠完全不给皇帝面子,立即反驳:“陛下,王学士并非阁臣,亦非吏科、吏部官员,此事没有他说话的余地。”
  杨一清顿时冷笑:“敢问杨给事中,王学士为什么被呼为王学士?”
  杨禠自知失言,瞬间就不说话了。
  侍读学士,主要负责陪皇帝读书,却身兼皇帝的政治顾问,有权对政事提出自己的意见。
  王渊则一脸懵逼,不知道这些大佬又在吵什么。
  杨一清问道:“王学士可认得贵州巡抚魏英?”
  王渊回答道:“见过几次。”
  杨一清又问:“其人风评如何?”
  王渊回答道:“敢于任事,刚正不阿。”
  杨一清再问:“可有贪污之劣迹传出?”
  王渊笑道:“贵州那破地方,能贪几个钱?我要是贵州巡抚,肯定一心一意为政立功,赶紧升官换个地方。就算要贪,调任云南也比贵州好啊。”
  话糙理不糙,大佬们皆是无语。
  杨禠没好气道:“吏治关乎国家社稷,岂能因一人之言而更改政令。”
  王渊还是没完全明白,问道:“贵州究竟发生何事?”
  杨一清冷笑道:“巡按御史徐文华,弹劾贵州巡抚魏英贪污。我认为应该招魏英回京,令其自证清白。吏科杨给事中却说贵州路远且反贼未平,应该先任命一个新巡抚,勒令魏英自己辞官。堂堂一方巡抚,哪有被御史弹劾,连自辩的机会都不给,就直接让人家辞官的!吏治可是儿戏?”
  王渊瞬间理清思路,这是杨廷和与杨一清的矛盾公开化了。
  魏英这次担任贵州巡抚,是杨一清推荐的,不管是不是杨一清的心腹,杨一清都必须保下来。
  徐文华则是杨慎的至交好友,杨廷和破坏规矩将其荐为巡按御史。去年,徐文华还跟着魏英打仗,欢天喜地捞军功官升一级,没想到今年就弹劾魏英贪污。
  杀人犯还可以自证清白呢,堂堂巡抚连自辩的机会都不给,居然因为捕风捉影的弹劾,就令其自动辞官。而且,还是在魏英连战连捷,斩杀反贼不断立功的情况下,这传出去简直让地方官员心寒!
  杨廷和好狠啊!
  刚刚剪除刘瑾的时候,这些抗阉官员还能一团和气,现在已经自己斗起来。
  明摆着是杨一清表现得不听话,杨廷和不择手段想排除异己。只要贵州巡抚魏英辞职,杨一清就有识人不明的污点,杨廷和还能趁机安排心腹去掌控贵州。
  就距离上来看,从杨廷和授意到徐文华弹劾,一来一回至少四个月,杨廷和在去年冬天就准备向政敌发难了,正好是杨一清两度辞职的时候。
  非但如此,杨廷和还对吏部下手,想慢慢架空杨一清。王阳明也在遭受排挤之列,只因王大爷的职务非常关键,不乖乖听话就属于政敌。
  而且杨禠这冲锋陷阵的样子,证明杨廷和已经完全控制吏科。
  吏科给事中有很多个,但杨禠属于头头,是吏科的一把手,等于给杨一清的吏部套上了枷锁。
  难怪杨一清反复辞职,这工作根本没法做啊。吏科被杨廷和控制了,吏部又被挖根子,现在居然把手伸到地方上,以莫须有的罪名逼迫巡抚致仕。
  杨一清可怜巴巴的看着皇帝,突然跪地:“陛下,魏英之巡抚,乃臣一手举荐。如今既有贪污罪行,臣确属识人不明,请求致仕回乡养老!”
  “不允。”朱厚照面无表情道。
  王渊突然绕开这件事,笑呵呵问皇帝:“陛下,臣曾写过一封奏疏。请求将贵州五个长官司改土归流,再将水西安氏一分为三,不知陛下是何意见?”
  朱厚照道:“你的奏章,我没有看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