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朱厚照讨厌虚伪的文官,却欣赏认真办事和性格淳朴的文官。当即诧异的看了王道一眼,点头赞许道:“你很好!”
  王道连忙行礼:“谢陛下褒奖,臣不过尽人子本分。”
  朱厚照对钱宁说:“回去通知东阁那边,就说王纯甫谨守孝道,应该嘉奖。等他在南京任满三年之后,立即调回北京,仍为翰林院庶吉士,并着工部安排其母子住处。”
  钱宁领命。
  王道大喜,立即跪地谢恩。他终于又能尽孝,又能保住前程了,只不过耽误三年而已。
  同时,王道也对王渊特别感激,虽然只是随口介绍一番,却让他在仕途上少走无数弯路。
  朱厚照不再理会王道,而是问王渊:“你这里有什么好耍的?我在豹房烦死了!”
  王渊笑问:“陛下因何事烦恼。”
  “你们说!”朱厚照让钱宁和李应发言。
  李三郎不敢抢钱宁的风头,默默站在旁边。
  钱宁笑道:“吏部尚书杨应宁(杨一清),请求裁撤冗余官员,精简部门,节省开销。阁老杨介夫(杨廷和)虽然同意裁官,却认为不该裁撤太多,否则必然招致朝堂不稳、百官浮动。这两人从东阁吵到豹房,从去年吵到今年,陛下实在被他们烦得不行。”
  王渊又问:“李阁老(李东阳)的意思呢?”
  朱厚照没好气道:“他只有一个意思,请求致仕!”
  杨一清属于激进改革者,以前改革马政就大刀阔斧,这次又对吏治举起了刀子,想要裁撤一大堆冗余官员。九卿都在他的裁撤范围内,打算直接裁掉官员数千,连尚宝司、锦衣卫、太医院、僧道录司等衙门都想精简。
  杨廷和本来打算息事宁人,随便裁撤几个意思一下就行。毕竟都是文官,十年寒窗不容易,如此大裁员还不炸锅啊?
  杨一清却无比固执,认为既然要改革,那就应该挖到根子,随便裁几个还不如不裁。
  两人从去年冬天就开始闹,杨一清连续两次辞职,就是因为这个事儿。就在前几天,杨一清突然纠集言官,直接用奏章的形式向杨廷和发难,气得杨廷和都差点闹辞职了,冲进豹房把朱厚照搞得难以清净。
  闹到这个地步,杨一清终究还是斗不过,数千人的裁员计划,最终只裁掉五个倒霉蛋。
  科举盛行,必然带来冗官弊病,每年那么多进士、举人得安排出路啊!
  就拿此时的户部来说,左、右侍郎按制各一人。但实际呢?户部左侍郎只有一个,户部右侍郎却有好几个,多出来的就属于冗官。
  杨一清实在太激进了,就算让王渊来执政,也不敢直接对着文官动刀子,这比改革税收、田亩制度还困难。
  即便能够改革成功,杨一清的户部尚书也当到头了!
  杨尚书的头很铁啊,不愧是给王渊殿试文章画圈的人,果然有一颗坚定的改革之心。
  朱厚照郁闷道:“别说这些了,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王渊笑道:“臣收了六个学生,还想组建一个实验室。”
  “实验室是何物?”朱厚照顿时来了兴趣。


第170章 昏君与佞臣
  王渊的实验室还在筹划当中,暂时没有稀奇玩意儿逗皇帝高兴,他问道:“陛下可知格物致知?”
  朱厚照顿感头疼,说道:“此言出自《礼记》。”
  王渊一本正经的说笑道:“臣治本经正为《礼记》,《礼记》有云: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这实验室,乃是臣格物之所,欲以此格尽天下之物。”
  朱厚照对此大为失望,怒其不争道:“王二郎,我以为你是个有趣的人,没想到你居然也想做老穷酸!”
  王渊在王道、钱宁和李应的注视下,突然凑到朱厚照耳边,悄悄说:“陛下,臣觉得朱子的格物之法错了,历代先贤的格物之法也错了,因此打算另辟蹊径,以开万世之先河。这个事情太大,臣不敢跟别人说,否则必然招致非议。臣只相信陛下,还望陛下保守秘密。”
  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就不一样了。
  朱厚照立即来了兴趣,也偷偷对着王渊耳语:“我果然没看错二郎,你信我,我也信你。你且说说,究竟打算如何格物?”
  王渊还在装饱学之士,说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格物致知,也要善假于物,否则哪能凭空猜想?臣的实验室,便有各种器物,借助器物便能格尽天下之物。”
  “都有什么器物?”朱厚照连忙询问。
  王渊说:“这些器物,暂时还没做出来。臣已经托人联系山东颜神镇的工匠,欲以琉璃打造千里镜、显微镜。使用千里镜,可观察千里之物,甚至可以观察月亮本体。使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入微,或可知佛说的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
  朱厚照惊讶道:“真有此种宝镜?”
  王渊解释说:“臣需要不含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气泡,绝对纯净透明的琉璃来制镜片!什么时候能够制作出来,这要看工匠的手艺。”
  君臣二人咬着耳根说悄悄话,把旁边的王道都看傻了,他不知道还能这样跟皇帝交流。心想:若虚兄果然圣眷正隆,跟陛下就像多年至交一般。
  钱宁和李应则见怪不怪,他们长期跟在朱厚照身边,知道皇帝向来没什么架子。
  突然,朱厚照问钱宁:“颜神镇可有琉璃官窑?”
  钱宁迷糊道:“应该有吧。四品以上文武官员,所佩药玉皆为颜神镇打造,想必这些都出自官窑之手。”
  朱厚照立即说:“传令颜神镇官窑,立即召集工匠,全力打造纯净透明,不含任何杂质的琉璃。谁能最快做出来,而且验查合格,我就提拔他进工部任职!”
  “臣记下了。”钱宁应承道。
  朱厚照又对王渊说:“你把两面神镜做好之后,立即呈来豹房!”
  “臣领旨。”王渊笑道。
  在朱厚照的理解当中,还以为千里镜、显微镜跟铜镜一般,都是靠反射光线查看物体,只不过使用材质是琉璃而已。
  朱厚照越想越觉得神奇,甚至怀疑王渊说谎骗他,再次叮嘱说:“务必今年之内,就把两面神镜造好!”
  王渊说道:“臣尽力而为。”
  朱厚照又问:“你肋骨痊愈了没?”
  王渊答道:“已经无碍,但御医告诫,三个月内都得小心。”
  朱厚照说道:“伤势痊愈之后,也不需再坐营训练士卒了。我已将那六千雄兵,交给朱英专门管治,提拔潘贵负责练兵。”
  王渊提醒道:“陛下将士卒交给朱少监,臣是非常放心的,臣与朱少监是战场上打出来的过命交情。但须知,那六千士卒,之所以能士气高昂,皆因不吃空饷、不盘剥克扣,粮饷方面务必要注意!”
  朱厚照神在在说:“朱英不是傻子。”
  朱英第一次随王渊打仗,就连升五级成为御马监少监。第二次随王渊打仗,虽然品级没有提升,却受命执掌勇士营(禁卫部队之一)。
  现在又让其坐营训练六千士卒,可谓圣眷日隆,打死朱英都不敢贪墨军饷。
  至少现在不敢!
  那六千士卒,由于表现出色,早就获得皇帝极大重视,而且还是王渊亲自带出的部队。他若贪墨粮饷,同时把皇帝和王渊都得罪了,还不如另外想法子捞钱呢。
  王渊虽然不贪恋兵权,但还是感到惋惜。他从回京的那一刻,就被剥夺了练兵权力,一来是文官集团在出力压制,二来朱厚照也不敢让王渊继续染指军队。
  王二郎的战力太恐怖了,且为状元出身,很容易惹人联想。
  今后除非危急时刻,否则王渊一辈子都别想带兵。
  可惜那六千士卒,王渊只训练两月有余,仅仅是个半成品而已。
  聊完正事,王渊发现朱厚照无聊得很,似乎对数学几何也没啥兴趣了。当即凑趣道:“臣手里缺钱,陛下缺钱用吗?”
  “天下谁人不缺钱?”朱厚照反问,复又笑道,“我记得你立功赏赐,不仅获赏宅院和良田,还获赏银子百两,宝钞三千贯。这就用完了?”
  王渊嬉皮笑脸道:“谁还嫌银子多啊。更何况宝钞无用,臣又要养几十个奴仆,一百两银子能用几月?春季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各地反贼一闹,京城粮食严重不足,粟米、白米市价已经暴涨十倍!”
  朱厚照非常吃惊,问钱宁:“京城米价暴涨十倍?”
  钱宁苦笑着说:“也不是立即暴涨十倍,而是从去年到现在,米价总体涨了十倍。”
  王道也在旁边感慨,这就是他要带母亲去南京投奔亲戚,而不是把母亲接到北京的原因。他家里没啥产业,庶吉士期间没有职务,连捞油水的机会都找不到,又做人清廉不愿接受投献。
  再加上京城米价飞涨,俸禄只够维持自己开销(直接发粮),把母亲接来北京可怎么养活啊?
  朱厚照虽然具备昏君的所有特征,但该清醒的时候特别清醒,责骂道:“户部都是些酒囊饭袋,米价涨成这样,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