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大佬选择不争眼前,而是放眼于未来,王阳明留在官场传播心学,其他三人回老家提携年轻人。
比如湛若水的四大弟子,就全是嘉靖朝的进士,皆为辞官回乡之后培养的。
黄绾说道:“以若虚此时的职位,可以向陛下请求主持顺天府乡试,趁机挑选贤才传播心学理念。”
方献夫说:“十年之后,时机或已成熟,当全力扶持若虚入阁。”
湛若水道:“届时若虚也才二十七岁,担任阁臣似乎还是太年轻了。我看十五年之期更合适。”
王渊都听傻了,这几人刚刚还在谈学问,转眼就筹划着未来。明摆着要大肆传播心学,然后带着无数弟子杀回朝堂,还把王渊定为今后的“心学集团”政治核心。
杨廷和刻意打压他们,还真不冤枉,小动作太多,确实该压住!
王阳明对王渊说:“翰林院检讨穆孔晖,是我主持山东乡试时,亲手选中的举人。他前些日子,也正式拜师研究心学了,你可以跟他多走动走动。”
“明白。”王渊立即点头,翰林院又多了个师弟。
可惜啊,王阳明的“传教”活动,全都被杨廷和看在眼里。随着李东阳辞职,不但王阳明被扔去南京,其弟子穆孔晖也要被扔去南京。
杨廷和还是低估了心学的传播力,居然让穆孔晖担任南京国子监教务处长,这不是让全体南京国子监生都来研究心学吗?随便两届会试之后,心学门徒就要涌现出一堆进士!
王阳明又说:“锦衣卫经历顾应祥,也是我的弟子。”
王渊已经麻木了,再次点头:“明白,先生还是一口气说完吧。”
王阳明说:“跟你同科的进士万潮、王道、梁谷,前些日子也已经拜师。至于其他人,就不必多说了,我写一份名单给你吧。”
王阳明此时的弟子,还有个叫郑一初,因触怒刘瑾而辞官。
王阳明回京之后,便推荐启用郑一初,皇帝派官员去郑家调查,发现郑家只有两间小破屋,其老母还在门边织麻,而郑一初则在紫陌山上讲学。
如今郑一初已经奉诏回京,很快就要给官做,因其以前的履历以及清廉,多半会被任命为御史。
还有个弟子叫陈鼎,之前担任礼科给事中,属于杨一清的心腹。鬼知道怎么成了王阳明的学生,可惜前段时间被罢官了,而且罢得莫名其妙,中间或许掺杂了杨廷和与杨一清的矛盾。
其余京城弟子,大概还有二十个,都是些进士出身的六七品小官。他们履历虽浅,但根正苗红,假以时日必定成为一股力量。
王阳明回京只有一年,却在不知不觉间,聚集起了不可小觑的未来团体。
王阳明是此刻的团体核心,王渊则是被他们倾力培养的第二代核心。
王阳明是君子吗?
是的。
但君子也能奸猾无比,君子也能老谋深算。在正德后期,人们对王阳明的评价,可是“狡诈专兵”!
第159章 志同道合
王渊拿到一份心学门徒的名单,却没有主动联系其中任何一人。
时机不到,而且也没什么必要。
今后想要做大事,就必须有自己的团体,也必须有一大票摇旗呐喊者。但“心学团体”实在太松散了,除了未来制造舆论之外,真正做起事来难堪大用……嗯,王大爷的核心圈子还是有用的。
至于其他弟子,乱七八糟什么都有,立场其实各不相同,只是都喜欢研究心学而已。
王阳明自己也知道这种情况,因此只说出几个名字。
其中,万潮、王道、梁谷三人,皆与王渊同榜进士。同年再加上同门,铁打的盟友关系,就算彼此属于政敌,都不敢轻易下死手,更何况他们不可能与王渊成为政敌。
另外,穆孔晖跟王渊是翰林院同事,又是王阳明主持乡试选出的举人,这些关系也捆绑得严严实实。
王阳明说出这四位的名字,意指王渊可以放心结交,彼此互相扶持,也不存在谁利用谁。
王大爷还点名一个人,那就是顾应祥。
此君在考中进士之前,就曾追随王阳明游学,不过当时没有正式拜师,否则妥妥的王门大师兄。而且,顾应祥跟王渊性格类似,爱好也非常类似,很可能成为真正的至交好友。
首先,顾应祥是个数学家,王渊不也在研究数学吗?
其次,顾永祥不怕死,也是以平乱而获得擢升。他当饶州府推官的时候,乐平县令被农民起义抓住了,其他官员都束手无策。顾应祥挺身而出,只带一老卒,骑一匹瘦马,慢悠悠来到义军营寨。一阵忽悠,县令获救,义军解散。
正因为这个功绩,顾应祥被朱厚照看中,直接召回京城,以其进士出身,担任锦衣卫经历。
锦衣卫经历,即在锦衣卫掌管文书出入。电影《绣春刀》里的沈炼,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刚入京师的时候,官职同样是锦衣卫经历。
你看看,王渊和顾应祥,是多么相似啊!
都是心学门徒,都是进士出身,都获天子宠信,都不怕死,都会武艺,都研究数学。如果认识之后,不能成为朋友,那才是真的见鬼了。
历史上,顾应祥因为母亲去世,没有及时回家奔丧,遭言官弹劾而罢官。中间耽误了好多年光阴,因为云南叛乱摆不平,朝廷才招他回来巡抚云南,最后官至刑部尚书,又受排挤调为南京刑部尚书,干两年感觉没意思就辞官了。
……
正月十五,元宵节,文武百官放假十天。
因为反贼肆虐的原因,加之户部的银子不够,今年春节一系列活动从简。
元旦(正月初一)赐宴,不赐了,百官自己回家吃饭。南郊祭祀天地,本打算让王渊带领六千士卒亮相,现在也不整大场面了,只维持基本祭祀礼仪。元宵节不搞官方庆祝活动,只在当晚解除宵禁,让民间自行娱乐。
元宵那天,王渊刚准备出门,与宋灵儿一起去逛街,顾应祥突然前来拜访。
顾应祥提着一包礼品,笑着说:“王学士,元宵佳节,冒昧打扰,不会怪罪我吧?”
“惟贤兄客气了,”王渊抱拳道,“前日恩师提起,我亦早想拜访兄长。”
顾应祥把礼物交给王渊,直奔主题道:“我从先生那里,获知贤弟的算术书稿,实在忍不住想要切磋一二。”
“请里面坐,”王渊对周冲说,“你去先生府上一趟,告诉灵儿,就说我现在要招待朋友,晚上再陪她一起逛元宵灯市。”
周冲领命离开,顾应祥歉意道:“原来耽误了贤弟的时间。”
王渊笑道:“不妨的。”
此君属于实用主义者,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也不喜欢浪费时间。
历史上,他三十五岁就被任命为大理寺卿,即全国最高法院的院长。结果坚决不肯接受,居然跑去当岭东道佥事,只因中央部门没法真正做事。又因为天元术(方程式)不易推广,居然在给《测圆海镜》做注释时,把天元术内容全部删去,被后世的数学家诟病不已。
这货在担任刑部尚书的时候,觉得现有法律条令太繁杂,把《大明律》都进行了删改,自己写一本《律解疑辨》,好让司法官员可以快速有效处理案件。
此时此刻,顾应祥拿出一沓手抄稿,直接道明来意:“贤弟所创之方程式,似乎可以做到五元以上?”
“应该可以,我还没细想过。”王渊答道。
“方程”一词出自《九章算术》,其第一道例题,便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至于“元”,中国早就有天元术,三元方程可称之为天元、地元和人元。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还创造了四元高次方程组解法,谓之“四元术”,在天地人三元之后又加了物元概念。
最有趣的是,中国古人在做方程式的时候,也要结合阴阳术数来进行。四元方程式的解法,是如此表达的:“以元气居中,立天元一于下,地元一于左,人元一于右,物元一于上。阴阳升降,进退左右,互通变化,错综无穷。”
全程使用算筹进行,知道根底的,晓得是在解方程;不知道根底的,还以为是在算命占卜。
这玩意儿特别复杂,能把研究数学的人都搞晕。自己想象一下,只能使用长短不一的算筹,表达且再解开四元高次方程,那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顾应祥就是源自这种原因,认为“天元术”不太实用,转而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现在他读了王渊的书稿,看到方程式的数字表达,顿时惊为天人,觉得此术可以解决无数实际问题。
两人先是讨论方程式,很快又转到三角函数,接着又将二者结合起来。
顾应祥还根据自己的研究,使用王渊的等式符号,完整表达出正弦、余弦等定理。
“贤弟此法,可推行万世,以窥阴阳之至理!”顾应祥赞叹道。
王渊笑道:“与阴阳何干?”
顾应祥说:“天地之所以神变化,而生万物者,阴阳而已。一阴一阳,交互错综,而变化无穷焉。圣人困其交互错综之不齐,而置为数术以测之。于是乎,天地之高深,日月之出入,鬼神之幽秘,皆可得而知矣。”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帝国无双 (录事参军) 起点VIP2021-05-28完结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骑龙攀天) 起点VIP2021-07-28完结177.77万字 2.54万总推荐九月骄阳下的上京电影旅游城。跑了两个月龙套的李南池蹲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