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虽然说李世民知道的姜云明并不一定知道,但是这事儿他还是清楚的,因为已经有人去接触田家村的村民了。
“看来这一连串的动作已经让他们有些坐立不安了,目前的他们还只是些小动作,之后的事情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变动,你还要继续吗?现在撤回还来得及。”李世民的语气有些无所谓的感觉,让姜云明听不出来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继续啊,为什么不继续。”在这事儿上姜云明实在是懒得去揣摩老丈人的心思,他什么想法已经近乎是人尽皆知了。“现在收手不是在说我们怕了吗?既然已经决定了就没有反悔的理由,更何况现在我们还是优势。”
“是啊,优势。”
第281章 知识改变命运
李世民翁婿俩说的就是紧跟着程咬金之后离开长安的第三支队伍。
程咬金带出去的是粮种,村民们带出去的红薯的食用方法,而这第三支队伍带出去的就是世家们着急的最重要因素。
书,廉价的书。
这支队伍是一支商队,是一支由皇室的人带领、范阳卢氏和赵郡李氏的商人组成的商队,他们所携带的就是被那些现在依旧顽固的世家们所认为眼中钉的廉价书籍。
知识改变命运,以前的姜云明一直认为这句话也就是说说而已,毕竟他在公司里见惯了那些没有家世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碰壁的事情了。都说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才华八斗,不敌黄金八两。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适用。没有家世背景和金钱做敲门砖的学生们很难熬出头,除非你是所有学习人中最顶尖的那几个。
不只是在后世,这话在大唐也适用。前隋实施了科举制度,虽然一度被废除但是在唐朝还是被捡起来了,现在因为姜云明的到来恢复科举的事情被更早的提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姜云明的话那所谓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样的?想要参加科举是要贵族举荐的,最开始的科举根本不允许士子投牒自进,需要五品以上官员推荐,本质上跟察举制差不多,对贵族有个毛的影响啊?但这就是开端,科举起于隋,发展于武周。寒门士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更低一层的百姓?
不要以为寒门士子就是百姓,那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寒门士子好歹也是读过书的,大都是落魄后的家族或者官员的后人,百姓能捞得着读书?搞笑呢!
想要一个王朝繁荣永昌那是不可能的,不论多么强盛的王朝只要出一个秦二世那种的君主就够了。但是当下的繁荣要靠的是百姓们的责任感,你搞个科举出来还要贵族的举荐,百姓们依旧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刨食儿,而且还有徭役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来的占战争,百姓们有个屁的责任感?姜云明之所以在提出科举制的时候要着重申明封闭考生名字就是因为这个,你要让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还不够,还要让他们觉得有上升的可能性,这才会激起百姓们对大唐的责任感。
说实话姜云明也想学着朱元璋那样一路杀过去,但是不行啊,战争不论是在什么时间都是堆百姓们的一场灾难。刚刚经历过隋唐的乱世,贞观初期也还有梁师都和突厥的骚动,更是有着灾难性的蝗灾和旱灾,真要是和世家打起来的话还指不定百姓们支持谁呢,就算是最后李氏皇族赢了又要怎么面对北方的突厥?
姜云明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摸索着往前走。先是用粮食稳定百姓,激起百姓们对李唐王朝的信心,再用知识来提升他们的期待,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有平步青云的那一天,这样子才敢真正的对世家下手。只要这两个条件有一个没有达成姜云明就不敢随意的动手,因为没有保障和希望的百姓们很容易在世家的鼓动下暴起。
“现在的情景和以前不一样了,百姓们有了保障和希望,自然就不会轻易的被世家煽动。世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凡是他们稍有异动,只要我们再发一次报纸就能让他们的声望降到冰点,相信那时候不用父皇号召百姓们就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
报纸的确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但是可惜的是姜云明现在没有信心管制好它,但是相信世家已经对其谈之色变了。
李世民没有说话,世家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包括他出身的陇西李氏。如今能有这种局面不得不说姜云明居功甚伟,也幸亏姜云明现在年纪还轻,也没什么根基,不然的话李世民还真的不太敢用他。
“父皇最近要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找些人出去走动走动了,比如即将实行的科举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和前隋的举荐制度有什么区别。等到百姓们知道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之后就是大唐繁荣的开始,那时候的局面相信是父皇乐意见到的。”
舆论攻势这玩意儿姜云明玩儿的也挺溜,如果有需要的话他还可以整出来什么震惊体和标题党之类的,毕竟后世那啥震惊部的标题见得多了。
“知识改变命运?不错,你小子总是能时不时地语出惊人,但是不得不说这话和现在的局面很是贴切。”李世民看了姜云明一眼,眼中透露出毫不掩饰的赞叹和欣赏。
“我?父皇高看儿臣了,自己能有个几斤几两儿臣还有有数的,这话也都是听别人说的罢了,这些话我可说不来。”姜云明还没不要脸到把什么都往自己的身上粘,抄了几首诗已经是很不要脸了,他可不想继续了。
自己的肚子里还剩下多少墨水儿他姜云明不清楚?
“嗯,你倒是不自傲,起码还没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迷了眼。”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李世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要是李承乾能有姜云明现在表现出的一半本事大唐会走向什么方向?他没能定下来一个结论,但是他觉得肯定是比原本的轨迹发展的要好。
但是李世民哪知道要是没有姜云明的话他现在的太子就是个瘸子,死胖子李泰也没什么好下场,太招风的李恪也让自己的大舅哥给玩儿死了。
其实真要是说起来长孙无忌也算不得什么好人,因为历史上的世家势弱之后他所代表的的关陇集团崛起其实和世家也没什么区别,但是历来好人坏人的分别都是从谁的角度去看。在现在的姜云明看来长孙无忌没什么毛病,毕竟是自己媳妇儿的舅舅而且也没少帮自己。
双标?双标咋了!如果有人和姜云明说这个问题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叉腰告诉他这世间有谁不双标?
官员不双标吗?世家不双标吗?就是当今皇上李世民也是双标的。有些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所谓的有一说一和往别人脸上吐痰没什么区别。
第282章 教书先生
姜云明夫妇俩在宫里一直待到下午才返回田家村。皇宫里一直有着独属于它的紧张感,这种感觉姜云明并不喜欢,要不是从年后开始李丽质就没有回过皇宫的话姜云明早就离开了。
一直等到进了田家村的地界之后围在马车周边的军队才散开,姜云明现在出行都是这个待遇。在田间地头劳作着的村民们看到马车经过时都停下了手中的活,静静地看着马车驶向半山腰的泾阳候府。
春耕之始田家村的村民们再次受到了姜云明的照顾,跟随程咬金出发的第一梯队里负责教授百姓种植红薯的人是在田家村里选的,每日都有来自皇宫的补贴,按天算钱。而负责推广红薯食用方法的第二梯队核心人物也是田家村的人,和第一梯队的村民一样按天算钱。
在姜云明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也不是什么很多的收入,但是对于村民们来说已经是一笔意外之财了,家里的地各家各户帮帮忙也就弄完了,挣钱才是大事。但是真正让村名们发生改变的还是另一件事。
田家村是第一次造纸的实验地点,等到成功了之后姜云明就把造纸交给老丈人了,倒也不是他怕这事儿沾手上不太好,而是因为造纸的污染太大了。在书籍已经开始朝着大唐各地辐射的时候,田家村是第一批得到书籍的村子。
能够读书是所有百姓们的奢望,但是如今却成了现实。按理来说田家村今年没有种植土豆和红薯是没有书籍的发放资格的,但是谁让这造纸和印刷术都是姜云明先拿出来的呢?田家村不仅最先得到了免费的书籍,而且姜云明还让人帮忙给村子里找了个教书先生。
本来姜云明还想给村里造个私塾,但是却遭到了整个田家村的反对。人都是有廉耻之心的,或许那些抬杠的人认为救命之恩大于天,但是连续几年田家村靠的都是姜云明的接济,这让村民们已经良心不安了。
的确,几乎整个田家村的人都对姜云明有活命之恩,因为姜云明最初来到田家村的时候他的饭都是村民们一家出一点凑起来的,但是姜云明发迹之后也没有忘记田家村。免了两年的佃租,甚至去年连朝廷的赋税都没交,甚至去年一整年都是姜云明的出粮才保证了田家村无人饿死,夸张点来说若不是姜云明的话,去年的蝗灾就能让田家村的人口去掉一半。
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姜云明让李丽质先回去了,他想自己走走。田间劳作的人们看到姜云明下车都不约而同的对着他笑,姜云明也回以笑颜,这才是应该有的感觉。
相似小说推荐
-
革清 (绯红之月) 塔读VIP2021-07-17完结本以为P2P平台是种创新,回到清朝康熙末年却发现这模式其实历史悠久,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
盛唐陌刀王 (夜怀空) 起点VIP2021-07-06完结228.98万字 5.28万总推荐一场大唐盛世的际遇,自由搏击选手李业附身为大唐李嗣业,一个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