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
“不知那牟平县知县又想做什么,他下令扣了咱们的人!”钱清声音都有些气急败坏。
霍崇看了雷虎一眼。看来自己的直觉果然应验,自己麻烦还是来了。只是这牟平县知县的级别定然不会是雍正下的命令。站起身,霍崇命道:“准备车马,我们去牟平县。”
董知县见到霍崇赶来,板着脸说道:“霍兄,你可知道你摊上事了?”
霍崇觉得这董知县的态度和之前那种直呼霍崇名字的状态有差距,也就是说事情还不是那么严重。
“董兄,我摊上了什么事,还请明言。”
一番交谈,霍崇才知道自己真的摊上事了。州府里面有官员要对霍崇施压。董知县只是一个被迫执行者。作为进士,董知县明显不想当别人的走狗,大家都是进士出身,没理由别的进士就压在董知县头上。更何况州府里面不少人还不是进士呢。
“我虽然一直在乡间行走,却也听说过皇上要清理欠银的事。现在官员那个不向国库府库借钱。便是有些清贵如董兄,为了和光同尘,也只能借些钱。不然鹤立鸡群,自然会被那些人嫉妒打击。”霍崇说出了董知县不敢说也不想说的话。
董知县脸色变了几次,最后只是叹口气。
“那些人为了保住官位,当然要赶紧还钱。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钱花的顺手,哪里能留下来置办产业。加上官员间的往来,更是留不住。”说到这里,霍崇突然笑出声来,不等董知县询问,霍崇就笑着解释自己为何发笑,“俺想起了那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董知县听了这话,神色间先是古怪,最后也忍不住笑出声,他笑了一阵,说出了历史上这段话后面的那段,“沐猴而冠么?”
这是项羽当年发达之后的话。而听了这话,项羽手下的一个谋士气的抨击道‘沐猴而冠’。
沐猴不是给猴子沐浴更衣,而是一种大猴子。霍崇记得自己看到的资料里面,项羽听到这个评价,就把这位给弄死了。而董知县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董知县内心还挺傲然的么。
“霍兄,你准备如何应对?”董知县情绪恢复了平静之后问。
霍崇想了想才答道:“不如请这几位抽空见见俺。俺虽然只是个预备官,好歹知道点经营。那些位在山东只怕也有些土地,与其逼得俺和他们同归于尽,何不拿出土地来与俺一起经营。他们赚了钱还债,俺也得了个安宁。何乐不为?”
“能行么?”董知县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霍崇果断答道:“还请董兄告诉那些兄台。十四爷还没倒台呢。便是他被皇上安排给先帝守灵,皇上也没有夺了他的贝勒身份。更没有把他圈禁。太后尚在,十四爷若是给太后写封信,而信里又是关于皇上在意的官员清廉的事情。那些兄台真以为皇上不会追究么?”
在此之前,霍崇从来没提过老十四。不过改用的时候,霍崇也绝不放过这张牌。
第128章 官不聊生(一)
徐右林在雍正元年八月抵达了淄川县。看了一阵霍崇新修的种福平台总部,徐右林已经忍不住叹息。当年自己与霍崇的师父刘叔结怨,那时候怎么能想到竟然会认识霍崇这般人物。眼前的建筑虽然不是朱楼高台雕梁画栋,很多建筑材料都是篱笆,草席。却整齐大方,布局森严。至少徐右林已经无视了那些其实可以轻易破坏的材料,而被建筑本身体现出的感觉吸引。
感慨一阵,徐右林打起精神进了总部大门。前来之前已经与总部联络过,已经有人接待了徐右林一行。问起霍崇是否在,接待人员只是告诉徐右林,霍崇已经往这里来。
徐右林也是见识过世面的人。霍崇的部下已经有了大门大户的范儿,不该说的那是一句不说。该说的也没有藏着掖着,还没有大户奴才那种打秋风的恶习。
休息了半日,有人把徐右林请到接待室,霍崇已经等在里面。就见他身边站着几名年轻人,等着霍崇批示文件。虽然年轻人们都有些着急,霍崇还是按部就班的读完了文件,这才签了字。
见徐右林等了一阵,霍崇让年轻人把没有看完的文件留下,放下笔就起身与徐右林握手。
徐右林逐渐习惯了霍崇的这种做派,亲热握手之后徐右林赞道:“我还记得霍兄当年用烟熏山猪肉招待,那时候就觉得霍兄这吃穿用度不一般。现在看,霍兄定然是大户出身。”
霍崇也不解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中国月入超过两万的家庭,生活条件都在雍正之上。这些家庭与雍正最大的差距只是在雍正可以奴役大量人口,而新中国的社会制度断绝了这些人奴役别人的权力。
请徐右林坐下,霍崇问道:“徐兄,江南那边的作坊可还进行的下去?”
徐右林赞道:“霍兄的手下着实厉害,不过是几千亩地,产出的饴糖和酒就已经是其他土地产出的数倍。不少人都觉得霍兄买的地是供奉好了土地爷。”
听徐右林说的含蓄,霍崇也不多话,只是心中暗笑。什么供奉好了土地爷,不过是把‘种福’换了个说法而已。就霍崇知道的情况,那些在长江以北运河沿线购置的土地上,霍崇的土地生产出的作物被充分利用,产能特别高。引得当地百姓们大为惊讶。最妙的是,霍崇那些工作人员吃的主粮是从当地购买,霍崇土地上的产出制成的制品全部是为了出售。
“霍兄,我家族叔很是不解,霍兄为何这么在意京城的事情?”徐右林开始提出问题了。
霍崇叹口气,虽然是演技,霍崇却觉得这叹气发自内心,“徐兄,若是十四爷倒了,定然有许多人要收拾我。若是十四爷只是守灵,那些人总会有忌惮。万一十四爷复出,他们也不会有好果子吃。虽然京城的京官们不会这么看。可地方上的官员却不知道京城的消息,就算是听说了一二也不敢笃定十四爷会被圈禁。我这全然是为了自保。”
“霍兄为何这么在意西北的消息?”徐右林继续问。
“也许有人觉得年大将军在西北大胜,十四爷对皇上就没了用。我就不这么看。若是年大将军战败,皇上怎么能把十四爷叫出来打仗?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皇上不要面子的么?咱们行走江湖靠的不就是这个名声么。”
听了霍崇的话,徐右林连连点头。霍崇觉得自己差点都信了这话。其实这话一点都没错,但是霍崇从来没考虑过从这些消息中获利。年大将军得胜之后就该死了,杀了年羹尧的雍正就会失了官心。年羹尧并非没有实力的人,霍崇不认为自己能轻易击败年羹尧这般有经验的将令。
确定了霍崇的心思,徐右林就将当下京城里的消息讲给霍崇。雍正对于年羹尧已经到了‘卿卿我我’的地步。但官场上的看法和后世电视剧完全不同,电视剧里面可不会详细讲述年羹尧的老爹就已经得了康熙的宠,年妃又是雍正心爱的女人。
满清官场内可没有后世文人那么无聊,基于这些事实上的背景,官员都认为年羹尧借着老爹和妹妹的力量,将成为雍正朝内堪比康熙朝前期明珠与佟国维之类的重臣。
也就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年羹尧遂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实际上成为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权势地位实际上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雍正还告诫云、贵、川的地方官员要秉命于年羹尧。
霍崇听得仔细。既然雍正能如此准备,就证明西北的战事必然打的热闹。年羹尧这边对于大大提高生火效率的琉璃火需求还会很大。
讲完了京城的一些事,徐右林叹道:“霍兄,我知道你向来敢说实话。我就问你件事,可否有官员想从你这里捞银子?”
“哦?徐兄也遇到了?”霍崇大感兴趣。
徐右林连连叹气,讲述着江南官不聊生的局面。雍正上台之后就要求官员们偿还从国库借的银子。从康熙中期,官员从国库借银子就成了常态。
在康熙年间,康熙就几次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雍正就数次受命。可每次尝试都失败了,因为借钱的大头都是康熙亲近的重臣。譬如被康熙视作家人的曹寅。
然而这份恩宠也到了尽头。康熙六十一年,继承了江南织造的曹家继承人曹頫和曹寅的大舅子李煦因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决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
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但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頫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天下无双 (风云乱舞) 17KVIP2021-05-23完结乱世开始,被迫成为黄巾杂兵。几番绝境挣扎求生,刘争相信,只要不死,总会出头。名将,美女,地盘...
-
欺世盗国 (司史) 起点VIP2021-07-11完结176.5万字 5.6万总推荐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