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际华面无表情。
他只负责调查事实,真相是什么,交给上面人来做决定。
不管路峥嵘有没有理解话中内涵,陶际华直接开问:“姓名?”
……
足足半个时辰,不管是旁敲侧击,还是单刀直入,路峥嵘口风丝毫不露。
但长时间的审讯,说话的始终是面无表情的陶际华,他身边那个记录的令史一声不吭,如果不是手腕在动,说他是个人偶都有人信!
路峥嵘渐渐有些不耐烦。
尤其是陶际华再次讯问一个早已给出过答案的问题时,更叫路峥嵘焦躁不已。
“陶司丞!”路峥嵘没有回答问题,而是面色不虞地反问,“司丞若是欲治某之罪,直言便是,何必如此徒耗工夫?”
陶际华只是重复一遍刚才的问题。
路峥嵘终于忍不住了,蹭得一下站起来。
他正要说话,心中积攒的怒火却被一阵敲门声打断了。
“司丞,属下有事禀告。“
陶际华脸上表情终于有了变化,他朝路峥嵘,然后一边起身门口走,一边道:“稍等。给路先生倒水。”
带上门,陶际华没有走远,就站在门口:“怎么?”
“招了。”那名大理史有些振奋,“车夫已经招了,当时路峥嵘不在,是一个陌生人顶替了他,老邓和老吴正在分别画像。”
“确定之后把画像送来。”
陶际华神情愈加轻松,吩咐一声重新进门。
坐到椅子上,陶际华翻了翻记录,指示徒弟把路峥嵘的水杯收走,之后才开口询问早已问过数遍的问题。
当路峥嵘再次表现出不耐烦时,陶际华突然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代替你跟着洪成敏的是谁?”
路峥嵘整个人悚然一惊,脸上的不耐烦尽数褪去,强自镇定道:“什么代替?我一直跟在御史身边,哪有什么代替我的人?”
陶际华笑了笑,他低头看着手上的记录,缓缓道:“正月下,路峥嵘离开长沙,另有一名三四十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洪成敏身边,对外以路先生称之。”
路峥嵘眉头直跳。
就在此时,之前那个大理史再次敲门进来:“司丞,结果出来了。”
陶际华接过下属递来的纸张,仔细瞅了瞅,看向路峥嵘,笑着补充道:“正月二十一,路峥嵘离开长沙。”
接着,他示意下属把画像拿给路峥嵘看:“这个人是谁?”
只一眼,路峥嵘脸色煞白,冷汗直冒。
……
江南西道监察御史下属牵扯进袭杀参知政事案!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
和消息一块抵达京城的,还有江南西道监察御史的请罪表。
紧接着,十数名官员开始弹劾御史大夫董成林,似乎他下属的下属犯了事,全都是他董成林手把手教出来的一般。
董成林也是强硬,硬顶着丝毫不妥协。
也就是这些出来弹劾他的官员难找到不妥之处,否则他没准会安排手下御史一个个弹劾。
董成林看得很清楚,当今朝廷,作主的是首相陈佑,首相想让他留下,除非天子撕破脸闹到要么宰相自杀要么废黜天子的地步,否则就没人能让他走。
相反,首相想让他离开,除了天子下场,也没人能让他留下。
现在看来天子老老实实等着大婚,没有什么别的动作,那么就看首相的想法了。
弹劾御史大夫的风波逐渐蔓延。
在董成林的主持下,御史台这些年得罪了太多人,之前有董成林镇压群小,没人敢说什么,现在眼看着董成林要出事,一个个被御史得罪过的官员开始站出来弹劾那些露出把柄的御史。
御史们没有光挨打,胆敢挑衅御史,只要有一点点不干净,御史都会把他揪出来!
相比于普通官员束手束脚只能弹劾那些确有不法事的御史,御史台的御史们能够以“风闻某事,奏请调查”的名义对付那些有嫌疑的官员。
这期间,首相陈佑对此一言不发,倒是集贤相胡承约说了几句“好官难得,御史奏事当谨慎”之类的话。
敏感的人大概能猜到,首相可能希望更换御史大夫了。
三月初,兴国五年科举开始。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普通官员对御史台的怨念终于波及到大理、治安、肃政等法司。
御史大夫董成林终于坐不住,前往政事堂求见首相。
“陈中令欲乱国乎?”
进门之后,董成林直接抛出一句诛心之问。
陈佑安坐如故,双手交叉搭在桌面上,看着董成林,反问道:“董大夫何以有此问?”
正常臣子听到这个问题,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大都要带着惊慌和委屈的反问以及解释。
像陈佑这样平静的,要么是真的忠臣,要么是有恃无恐。
董成林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陈佑。
他顿了顿,肃容道:“天下万民,在乎一心,中令且慎思之。”
紧接着,他长揖道:“窃国之基必不长远,背恩之徒亦不可久。某乃匹夫,未可容乱臣贼子祸乱朝纲!”
言毕,他不等陈佑开口,自顾自转身离去。
陈佑靠在椅背上,眉头微皱。
他不是第一次被董成林指着鼻子骂乱臣贼子了,但董成林从没像这次一般骂完就走不听解释。
仔细想了想,他拉动铃铛:“去把魏相公请来。”
……
或许是陈佑多虑了,董成林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动作。
骂完陈佑的第二天,董成林连上五道奏疏,把两府宰相和这段时间攻击法司的官员骂了个遍。
于是,在都堂议事中,定下董成林外放刺史的安排。
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
朝廷共识,董成林权衡之后选择接受。
他甚至没有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跑到天子面前指斥奸臣当朝,将一切事务移交给新的御史大夫后,干净利落地离开洛阳。
在此之后,陈佑终于对愈演愈烈的攻讦风暴做出回应。
他接连巡视法司诸部,多次重申对法司诸部门的支持。
同时令各部主贰官严查部门官员随意弹劾他人的情况,以政事堂的名义颁发《恢复名誉格》,规定非御史者但凡弹劾他人,若被弹劾人查无实据,则弹劾人需公开悔过致歉。
同时还列出了几种公开致歉的例子,比如到被弹劾者家门前高声诉说缘由以请求谅解。
总之就是让人丢脸。
虽然对那种脸皮厚或者不要脸的人来说没什么意义,但官场上明晃晃地展示自己不要脸,会叫人心生警惕与排斥。
如此,大部分官员不是矛盾激化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应该都不会随意弹劾别人了。
陈佑也没有特别偏袒御史,他同新任的御史大夫杨子任详谈之后,御史台很快在考课标准增加一部分细则,规定某段时间内弹劾未查出实据超过一定次数,即贬斥或调离。
同时重申御史弹劾官员必须获得中丞甚至大夫的许可。
双管齐下,仅仅一天,弹章数量一下少了九成还多!
等到科举放榜时,洛阳再次恢复平静。
今年科举,各科招录人数超过七百,其中进士科占了一多半。
有了这批新科官员的补充,因为日本战事而被耽搁几个月无法调动升迁的基层官员们终于看到曙光。
同出身的考生还要参加吏部试,三甲以上考生将直接分配到中枢地方各处官衙。
有了这批人的补充,约三百余位考课上等的八品九品官员得以升官,这些人或是填补本部门人员空缺,或是直接调到岭南西海等地。
得益于此,新成立的教育监也以在三月结束前补充了足够的人手。
教育监李昉在仔细研究了陈佑的指使后,给出一份名为《试言教育发展》的条陈,认为先行在军队中开展普遍的识字教育是当前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提出一个“军队识字计划”。
陈佑亲自修改这份计划后,批准教育监执行。
正如陈佑之前设想的,这份计划不是教育监一个部门的事。
四月初的饥荒和战事刚一平息,陈佑立刻召集吏部、户部、选阅司、军备司、教育监等有司官员。
政事堂议事厅内,陈佑、巴宁泰、魏仁浦三人坐在上首,五司诸官各依品级职事落座。
魏仁浦得到陈佑示意,轻咳一声开口:“今次召集诸位,只为一件事。
“李监提出的‘军队识字计划’已获批准,两府决定,在接下来五年中,吏部、选阅司要配合教育监推行这个计划。”
刘熙古、李崇矩出声应下。
陈佑修改后的计划被邸抄全文引用,只要关注邸抄的,全都了解计划内容。
不论是谁,看到这个计划之后,都会赞一声大气磅礴。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这要花多少钱?
魏仁浦现在就要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教育监。既然教育监给出的计划是从河南禁军开始,政事堂给你的准备期限也就只有一个月。”
魏仁浦神情严肃,盯着李昉。
“一个月内,准备好教导士卒识字所需教员、教材,以及具体教学计划。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