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浜田城外与石见国守分开,丁骁骑马回营。
迎上接应兵马,副手吴涟立刻拍马上前问道:“如何,那夷人答应都监的要求了吗?”
“他现在就咬死了要咱们帮他从石见守变成石见国主。”丁骁摇头,“也不想想,现在得罪了我们,当了国主又得罪日本朝廷,以后能活多久都是问题!”
吴涟听了,当即笑道:“利令智昏。要不是他这般短视无智,我等此时恐怕已被日本兵马围攻了。”
丁骁轻松笑道:“差不多就在这几天。咱们建议他先不要急着立旗号,而是一边当石见守,一边把石见上下换成自己人,也能少些阻力,今天再谈,他已经动心了。”
现在当然选好话,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着想,等矿和地拿到手,还遵不遵守约定就看到时候的局势了。
回到两里外的营地,刚一进门,就有文书迎上来通报:“都监!京中来人!说是带来了两府符命!”
丁骁愣了一下,同吴涟对视一眼,木着脸翻身下马:“带路!”
拿下西海镇守的功劳早先已经赏赐过,这次出兵石见还没有取得成果,也就是说,两府来人八成不是什么好事!
快步走进中军大帐,内里一名文士早早立在侧边,待丁骁坐到主位上,才恭敬一礼:“枢密院主事齐鹏飞见过丁都监。”
丁骁面无表情地开口:“齐主事渡海而来,可是枢密院有新的命令?”
“正是。”
齐鹏飞将手中竹筒恭敬地摆到丁骁案前。
“此乃密院符命,请都监核验。”
丁骁瞥了他一眼,拿出印章同竹筒上的密封章仔细对比。
齐鹏飞的身份和竹筒的密封性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有专人核查过,他现在比对是想看看这是不是伪造的。
确认无误后用刀挑去封泥,取出其中公文。
刚一展开,他立马变了脸色。
沉着脸仔细看完,他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语气带着强硬道:“齐主事不如先去休息,明日我再让主事待会回复。”
齐鹏飞不着急,他道了声告辞,跟在亲卫身后离开大帐。
“都监?”
帐内没有旁人,吴涟十分好奇地喊出声来,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
“呵!”
丁骁冷笑一声,开口之后,声音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一般:“朝廷要把我调走。”
“什么!”吴涟忍不住站起身来,“这计划正到最关键的时候,若是都监走了,我等当如何!”
“朝廷从来不考虑实际情况,各种乱命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丁骁深吸一口气,将符命折起来放好,然后抬头看着吴涟:“你以为当如何行事?”
吴涟沉默片刻,试探着开口:“我以为当前高丽日本无法离开都监,即便我等身为外军将领,关键时刻也需要进谏朝廷。”
丁骁微微点头。
仔细看了看吴涟,他叹了一声,随即打起精神吩咐道:“我会写一份奏疏详述当前情形,请求密院暂不调动。至于你,则……”
说到一半,他停下话头,仔细权衡一番,最终放弃如此想法。
“你且去准备。我们不等石见守回应了,先击溃其一路援军,打出一些成果来!”
“是!”
吴涟中气十足地答应下来。
待吴涟出去,丁骁重又翻开符命。
扣除修饰性的辞藻,整道符令就说了两件事:调丁骁至中原某地,命令吴涟暂时接管在日兵马。
丁骁无法确认吴涟对他究竟是多么忠心。
毕竟吴涟只是他的副官,而非是他一手提拔。
叹了口气,将符令放好,他提笔构思婉拒的文章该如何改。
走是不可能走的,在日本除了吃的稍微差了点,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创造立功的机会!
不然他何至于为了一座小银山而率兵远征?
……
数天后,拿到丁骁回复的齐鹏飞乘船离岸,往南航行一段距离,他没有直接往中原方向去,而是先去寻西海镇守吕端。
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
齐鹏飞离开京城的时候,不仅仅带了丁骁的调令,还额外带了三份命令,分别给吕端、焦守节和苗崇安。
理论上来说,这个时间段,焦守节和苗崇安已经在矿山周围筑城了才对。
只可惜,丁骁以石见战乱未平,尚不安全的名义,要求两人推迟接管矿山。
现在矿山还在海军手里,这段时间的产出自然也是由海军送到西海镇守府这边。
白茅和吕端不得不对“战争导致矿山产量下降”这个情况表示理解。
毫无疑问,丁骁这种行为十分得罪人,但他在海军内部颇受拥护。
当这样一个将领表现出“不听话”的迹象时,他就走向体制内的末路了。
下一步要么被打入深渊,要么一飞冲天。
齐鹏飞随身携带的三份命令,正是枢密院“和平解决海军问题”的尝试。
接到命令,吕端三人立刻聚到一处商讨,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丁骁态度明确不愿遵守命令,以西海镇守府目前的实力,无法压制住海军。
仔细权衡后,吕端下令镇守府下辖兵马向西海城移动,同时开始整顿港口,做好接应朝廷兵马的准备。
接下来,吕端派出使者前往平安京。
他需要做出妥协,保住西海这块地。
然而使者才离开两天,西海本地豪族平中赖就找上门来,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根据平中赖所说,日本中枢的权力斗争在十月份落下帷幕,国主成明退让一步,权臣藤原实赖晋为太政大臣。
而藤原实赖付出的代价则是调集兵马,委任参议源重信为统帅,进攻侵略石见的周军。
这也就罢了。
日本朝廷在经历一次惨败之后能忍到现在才来反抗,已经叫周军十分惊喜了。
问题就在于对石见的处置上。
他是前几天才收到的消息,核实消息正确无误之后立刻就来通报给上国大官了。
但吕端丝毫不信。
按照平中赖的说法,日本朝廷大概在十一月上旬联系上石见守,探明石见情况之后,给石见守的命令是尽量拖延时间等待中枢调集兵马。
大概在十天前,源重信就带着至少五万兵马赶到了备后和安艺。
如此大规模军事调动,不说兵马行进的动静,单是后勤调配就不可能毫无声息。周人不知道情有可原,像平中赖这种本土豪强说自己不知道,未免有些睁着眼说瞎话了。
即便如此,吕端还是得十分热情地对平中赖表示赞赏,认可他对周国的贡献。
送走平中赖,吕端不敢再耽搁。
他立刻召集依然滞留在西海城的白茅等人,快速说明当前情况后,他十分果断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之前咱们已经做好了和海军翻脸的准备,但只要海军一天没有叛离朝廷,日本君臣就不敢动西海镇守。如今日本既已试图围歼海军,则西海必不安稳。
“和之前石见守与海军的谈判一样,平中赖这一次过来,也只不过是一手缓兵之计罢了。【1】
“因此,我的想法是:
“第一,在西海四地立刻下《垦荒令》和《平税令》,那些底层贫民能争取一些是一些,哪怕不叫他们附庸日本豪富也算达到目的。
“第二,守住西海及周边地区的同时,派兵向北占据马关海峡,以接应可能出现的海军溃兵。”
马关海峡,是日本本州岛与九州岛距离最近的地方,西海的丰前与山阳的长门隔海相望,最狭窄处不过两百丈,最浅处只有三丈。
只要能提前占据并备好船只,快速横渡海峡不是问题。
前提是在海上游弋的渤海海军舰只没有被日本船队击败或者驱离,而是依然在缠斗,让弱小的日本船队没有余力过来骚扰,更没力量强行登陆西海城周边地区。
“仅仅五万人,丁都监即便不敌,也不至于溃败吧?”苗崇安有不同意见,“毕竟丁都监帐下有两万精兵,海上更是有数十艘舰船巡视,不说其它,且战且退登船离岸也是能做到的。”
吕端颇为赞同地点头:“如果正面交手,渤海海军的确不会失败。但我估计,海军不会有正面决战的机会。”
“未料胜先料败,镇守考虑十分恰当。”
焦守节出声支持吕端,苗崇安顿时不说话了。
他不是怂,只是焦守节毕竟是参政的儿子,给予起码的尊重十分有必要。
“有一个问题。”
白茅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去。
“这段时间我也经常转悠,知道这日本蕃人多不通中国语言,便是我等颁布命令,没有本地人的帮助,底层农夫百姓也无法得知。”
他毕竟是从县里一步一步升上来的,知道朝廷工作最主要的难处在于如何让所有民众都知晓律令法规。
“这要靠五松和释圆成了。我会提取重点,叫人变成歌谣,让僧道传唱。”
“……”
让教徒去宣传政令,白茅还是第一次见,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好办法,有办法总比没办法要好,试一试总归是没错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