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只可惜子孙不争气,为了家族的未来,他只好以花甲之躯亲自下场为儿孙挣一个前途。便是败了,结局也不会比罢官更差了。
  再说苏逢吉,此人乃景瑞元年担任集贤相,去年任史馆相。他能入政事堂且渐次升官,非是因为理政能力,而是因为他能敛财。
  苏逢吉受贿搜刮之事纯熟无比,按理说这种人早该被杀鸡儆猴了,但是他没有。诀窍嘛就在于他每收一笔大钱,就拿出大头献给赵鸿运充入内库,且能为国库“开源”。
  此等人才,换成你是赵鸿运,你是用还是不用呢?
  不过苏逢吉也非等闲,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寻死,一旦新帝登基,自己就是一笔意外之财。甚至等不到新帝登基,赵鸿运就有可能把他抛出来以平民怨。
  然而他退不得。赵鸿运留他,就是看中他能敛财,他要是没有这个能力了,赵鸿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国之巨蠹。
  是以,他只能提前下注。目前来看大皇子赵元昌是最有希望的,一旦他鼎力支持的赵元昌登基,以从龙之功换一个平安晚年应该不难。
  至于吴峦,大周立国之前赵元昌就在吴峦手底下。当时吴峦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儿子,不过赵元昌做的也确实不错。及至大周立国,吴峦天生的就是赵元昌这一派的。
  这说的是孙、苏、吴三人,而杨、朱、史都没有必须要下场的理由。
  但是,杨邠今次的言行,看上去分明是想把赵元昌推开啊!其余几人不得不在心里冒出一个问号:杨邠这是受了什么刺激了?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赵鸿运是不会管的,他沉吟一番,沉声道:“就如杨卿所言,子美当封王。”
  听到这话,孙启祥、苏逢吉心中一沉。
  孙启祥嘴唇蠕动几下,最终抿唇不言。
  赵鸿运食指轻敲桌面,接着道:“不过就如孙卿所言,为全子美友爱之情,此次子茂、子丰也一并封王。”
  这话一出,殿内这几位又有些搞不懂了,这到底是想干啥?三位皇子一齐封王,那大皇子灭国之功是不是要另行封赏?
  不等几人开口,赵鸿运就皱着眉道:“子美封为秦王;子茂嘛,便做荆王;子丰就做一个宁王。”
  说到这里,他看向身边侍立的林盛保:“护军,通知知制诰拟册命,另命少府造王印、冠服、车驾。”
  “是。”林盛保点头,当即退殿外。
  等林盛保离开,赵鸿运又道:“至于王府属官,便先空着。”
  这就是不给三王配置文武班底了。
  苏逢吉逮到这个机会,当即问道:“启禀陛下,秦王既为王爵,这节度使之职便不可再任,如此秦王又该以何职节制南平诸军事?节度幕府中诸人又该如何安排?”
  这就是在为赵元昌争好处了。
  赵鸿运瞥了他一眼,直让苏逢吉冷汗直流。
  他是赵鸿运一手提拔起来的,跟在孙启祥后面站队已经是赵鸿运忍耐的极限了,现在还敢主动为赵元昌争取好处,自然让赵鸿运心底不爽。
  好在赵鸿运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道:“政事堂拟敕命:改南平城为江陵,设江陵府。
  敕命:着秦王赵元昌都督江陵、复、郢、襄、房、归、峡诸州军事,去奉圣军节度使。
  敕命:壮武将军李继勋加忠武将军,以节度副使知奉圣军节度使事,去全州防御使。”
  说完,他指点着桌上的那份报捷文书道:“政事堂、枢密院要尽快将升迁、赏赐的办法拿出来,早日送到江陵,以安将士之心。另外,南平那些或投降或被擒的旧臣该如何处置,政事堂也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说到这里,他目光停在了赵元昌那封信介绍陈佑的那段文字上,沉吟一声道:“这个陈佑陈将明,擢他为秦王府司马,嗯,加明威将军。”
  前面几道敕命都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后的吩咐也很正常,只是这最后突然提到的“陈佑”,让几人有些疑惑。
  还是朱庆尧及时反应过来,试探着开口道:“敢问官家,这‘陈佑’可是秦王报捷文书里提到的那位?”
  “嗯。”
  见赵鸿运点头,几人纷纷恍然。之前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在意,这才没想起来。不过这陈佑之前也没听说过,怎么骤然就成了四品官?
  心中疑惑,但众人还是齐声道:“谨遵陛下之命!”


第四十三章 争权夺利心思重
  南平军事就这样了,按照赵鸿运所说,南平军事几乎是全权托付给赵元昌,权力大增的同时,风险也相应变大。
  接下来是南平三州文官的安排,现在是一府二州了,一个府尹两个刺史,外加佐贰官、属官,又是一大批位置。
  普通府的府尹一般是从三品,像开封府、河南府这样的重点区域,府尹又称府牧,列为从二品。只是不知这新设的江陵府会被定为哪一级。
  对于政事,枢密院二人很知趣地闭口不言,而政事堂三人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此时也都保持沉默,一时间简贤讲武殿内就这么安静下来。
  好一会儿,赵鸿运才开口道:“江陵府尹定为从二品,暂不任府尹,你等推荐一个知府出来。”
  这意思就是要安排一个从三品的权知江陵府事了,如此一来,合适的人选就多了。
  周袭唐制,六部尚书正三品,各部侍郎正四品,卡在四品升三品的绯衣高官不要太多。
  即便是同为从三品,外放掌一府之地也也是很好的资历。当然,有些人宁愿待在京城当一个憋屈小官,也不愿为一封疆大吏,这就是另一番考量了。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只是稍一停顿,朱庆尧便开口道:“陛下,臣推荐吏部右侍郎冯玉。冯玉此人为人谨慎,定能辅佐秦王处置好江陵府事!”
  听到这个名字,孙启祥一阵皱眉。
  前面已经说过,他这个首相权力可能还比不上自己的两位副手。名义上是总揽政事堂,实际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被苏逢吉和朱庆尧分了。
  其中吏部、礼部、兵部这三部尚书都倾向于朱庆尧,户部、刑部、工部则归属苏逢吉负责。
  还有一个独立于六部的三司,由参知政事任三司使,名义上是对他孙启祥负责,实际上三司有事一般都是直奏陛前。
  他作为首相,对六部三司的影响力也就全靠安插在各部门的人手了,刚巧,吏部右侍郎冯玉就是孙启祥的人。
  朱庆尧怎么会推荐孙启祥的人呢?难道他老糊涂了?
  非也!之所以想将正四品的冯玉推上从三品,其目的是将孙启祥埋在吏部的钉子排开,从而换上他的人。
  且吏部掌管全国文官考核升迁,权力之大以至于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吏部的两位侍郎俱为正四品上,比其它五部的侍郎高了一阶。
  还是那句话,究竟是吏部侍郎好,还是江陵知府好,见仁见智吧。
  但对孙启祥来说就不一样了!他想要保持对吏部的影响力,要么将冯玉留下,要么找人接了冯玉留下的空位。
  两相比较之下,还是留下冯玉比较简单。
  是以,孙启祥立刻开口反对:“朱相所言不妥,这冯玉担任吏部右侍郎不过一年,一考都没完成,怎么能骤然升迁?”
  朱庆尧严肃道:“孙相公此言差矣!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冯玉在吏部一年多,也做成了不少事,吏部上下无不对其交口称赞。此等能人,正该简拔,以为榜样。”
  这差不多就是指着孙启祥鼻子骂了:你丫提拔的这个冯玉,天天在我管的吏部搞事,吏部尚书都跟我反映过很多次了!
  孙启祥摇头道:“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能仓促调走。冯玉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吏部能干好,一年下来正是熟悉了人事,就要放手大干的时候。此时调走,新来之人又要重新熟悉,岂不是耽误吏部之事?”
  说着,孙启祥朝赵鸿运拱手道:“且吏部乃主我大周官吏升迁、考评,最为重要,岂能因这冯玉一人升官,置我大周数万官员前途于不顾!”
  朱庆尧刚要开口反驳,一直旁观的苏逢吉突然开口道:“孙相公所言有理!既然冯玉在吏部侍郎的位子上干得好,且其还未满一考,那便让他继续干下去。总不能负责考核天下官员的吏部出了一个特例吧?”
  虽然不明白苏逢吉为何要帮自己说话,但孙启祥还是迅速点头道:“此言有理!”
  只听苏逢吉接着道:“要说江陵知府的人选,我倒恰好知道一个合适的,以翰林侍郎知齐州事的吕施彦,此人历任礼部右侍郎,调任齐州知州也即将三年。且此人在齐州任上风评不错,吏部考评据说也是上中,定能胜任江陵知府之职。”
  此话一出,孙启祥立刻就明白了。
  当过礼部侍郎,还能被吏部考评为上中,这妥妥的朱庆尧的人啊!
  只是齐州乃是上州,上州刺史为从三品,一半都是遥领。就算是实职,那也是参政级别的外放。而知州要是不加散官的话,也就是正四品下。
  搞不懂苏逢吉要这个位置作甚。
  不过,这不妨碍他附和:“若是果真如苏相所言,这吕施彦不失为一个恰当的人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