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当天下午,李、曹两家就领着潘字营的军士到各自库房搬运粮食。之后还要面对其余五家的质疑:为什么七个人去只有两个人回来?
  他们怎么解释,陈佑是不管的,他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在这里遇到的事情和一些施政想法全部记录下来着人送到赵元昌手上。
  当然,对于张和,他只是详细客观地说了张和走之前给他们制造的麻烦,一开始见面时候的为难他是一个字没说。
  至于原因嘛,他不觉得赵元昌让赵普、潘美跟来就仅仅是为了辅佐自己,肯定也有记录自己表现的任务。
  说起来县衙招小吏的赵普倒是一直忙到未时才将名单交给陈佑,自己带着两都军汉以及新收的几个书吏下乡收粮。
  说是收粮,无非也就是陈佑那一套:威胁恐吓,从者交粮,换取大周认可其参与县乡秩序的维持;不从交命,罚没家财、妻女充公。
  而潘美,一天下来也不过才招了四十多人。倒不是没人报名,秭归城内好歹也有一两千户居民,再加上散户游民,招三百人那是妥妥的。
  可是潘美要求有点严格,体力至少要有他带来的这些军汉的八成、而且还得是良家子才能成为州兵。这样一来,一下午报名两三百人,经过他的筛选之后,也就只剩下这四十多人了。
  不过他不着急,三天时间,总有那些活不下去的青壮愿意当兵混一口饭吃。


第四十一章 论功行赏争不休(一)
  就在陈佑在归州忙活的时候,赵元昌的报捷文书也抵达了大周都城汴京。
  或许是出于稳妥的考虑吧,虽是灭国之战,但赵元昌却没用有露布报捷的方式张扬,而是分遣三路信使,昼夜不停地将捷报分送皇宫、枢密院、政事堂。
  汴京皇宫,皇帝日常阅事之所的简贤讲武殿内,男子端坐在御座之后批阅文书。
  此人头发花白,戴着一顶乌纱帽,身着窄袍,皂纱折上巾,通犀金玉环带。正是大周开国皇帝赵鸿运。
  他批阅一份奏章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是看一遍内容,然后考虑一下政事堂或枢密院拟就的建议,或曰“可”、或曰“不可”、或曰“再议”。
  真需要他仔细思索、长久考虑的事情,那都是要和议政大臣商议的,群策群力罢了,非是一人可决。
  刚拿起一份新的文书,就听见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他登基之后提拔起来的内侍林盛保手持一份文书快步走进来。
  不等赵鸿运出声询问,林盛保就躬身将文书递过头顶道:“官家,大殿下的捷报!”
  “哦?”赵鸿运先是一愣,随即笑着接过文书,“大哥这么快吗!”
  林盛保侍立一旁闭口不言,有时候皇帝问的一些话,并不需要回答。
  赵鸿运翻开文书,先是一通思念皇恩、皇帝圣明的奉承话,之后才是这次战争的结果:拿下归州、南平城,生擒南平王及诸重臣,目前在荆州南部抵御沈国,在归、峡西部抵御蜀国。
  “好啊!”看到这里,赵鸿运不由赞道,“大哥这次做得不错!”
  接下来看到一众请功的名单,排在第一的竟然是一个之前听都没听过的名字——陈佑!
  不由抬头看向林盛保:“护军,这陈佑,你可知晓?”
  听到赵鸿运的问话,林盛保考虑了一会,然后答道:“回官家的话,小的隐约记得南平前归州留守陈元朗有一子名佑,只是不知此陈佑是不是彼陈佑。”
  “嗯。”赵鸿运点点头,接着往后翻。
  请功名单结束之后是附在奏章上的一些父子之间的私话,赵鸿运揭下纸张刚看了一个开头,就笑着指点林盛保道:“还真被你说中了,此陈佑正是彼陈佑!”
  林盛保笑道:“托官家的福。”
  赵鸿运摇摇头不再管他,继续看信。
  赵元昌在这上面详细介绍了陈佑、赵普、黄世俊等人做出的贡献,之后说了手下大将的表现,然后又将自己的一些安排、以后的计划都详细写了出来。最后表达了一番对父母兄弟的思念,同时希望父皇保重身体,不要太过操劳之类的。
  看完之后,赵鸿运放下信纸,沉默一会儿喟然叹道:“大哥有心了。”
  正要说话,却听殿外传来宦官的喊声:“官家,相公们请见。”
  赵鸿运当即朗声道:“进!”
  片刻之后,一溜烟五位头戴幞头,身着紫色曲领大袖长袍、下施横襕、束以革带,脚蹬乌皮靴的重臣依次进入。
  站定之后,躬身行礼道:“臣侍中启祥(枢密使邠、尚书左仆射逢吉、尚书右仆射庆尧、枢密副使肇庆)拜见陛下!”
  “诸卿不必多礼,赐坐。”
  “谢陛下!”
  一番君臣之礼后,五人坐到了宦官搬来的椅子上。
  此时君臣之间还是坐而论道的,历史上从坐而论道发展到君坐臣站,还得等到赵匡胤搬走范质的椅子。不过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发生这种事,还是两说。
  此时简贤讲武殿内这六人加上在外领兵的枢密副使吴峦,就是大周最核心的领导层了。三位皇子在未立储的情况下,也是远远不如孙启祥等六位重臣的。
  此时政事堂主事: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加开府仪同三司孙启祥和枢密院主事:枢密使加骠骑大将军杨邠手里各捏着一份文书。
  刚刚坐稳,杨邠就拱手道:“想必官家已经知晓,大皇子元昌攻陷南平、生擒高保逊。”
  赵鸿运点头道:“我已知之。”
  孙启祥立刻道:“官家,臣以为既然南平以破,当立刻召大皇子返京,至于南平故地,遣一大将镇守便是。”
  此话一出,苏逢吉当即道:“臣附议!”
  朱庆尧和史肇庆犹豫了一下,也拱手道:“臣附议!”
  唯有杨邠摇头道:“此言谬矣!如今虽已攻下南平城,但南平三州还未平靖,亦要面对沈、蜀来攻,正是战事激烈之时,临阵换将大为不妥!”
  这话听着也是很有道理,但在孙启祥耳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孙启祥是支持赵元昌的,他自然不想让赵元昌长久地领兵在外、远离皇驾。是以,对杨邠这看似合理,但却将赵元昌挡在京外的提议十分警惕。
  故而立刻反驳道:“杨枢密未免太过迂腐,大皇子此行非是一人独断,亦有老将马无染为副,便是召回,马无染也能担起重任,何来临阵换将一说?”
  这时,朱庆尧开口道:“昭文相言之有理,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皇子此次亲上战场,已是立于危墙之下。如今南平面临沈、蜀夹攻,杨枢密却仍让大皇子主持战事,岂非将大皇子置于险境?”
  他不说话还好,这话一出口,赵鸿运不由皱了一下眉头。
  这几位虽在各自争辩,但都分出一丝心神注意着赵鸿运的动静,毕竟他才是帝国的统治者。
  此时见到赵鸿运皱眉,虽不知道他是因为何事,但刚被质疑“将皇子放在险境”的杨邠立马拱手辩驳道:“集贤相此言差矣!大皇子置于大军保护之下,岂是那么容易犯险的?且大皇子此次负责南平战事,岂有战事未竟、主帅先离之理?”
  孙启祥正要开口,赵鸿运突然敲了敲桌子开口道:“此事不必争了,子美暂且留在南平,现在先议封赏之事。”
  皇帝开口了,哪怕心里不满,此时也只得拱手称是。
  又是杨邠第一个开口,此时他面色十分严肃:“陛下,臣以为,当封大皇子为王!”


第四十二章 论功行赏争不休(二)
  封王!
  此言一出,简贤讲武殿内安静了一刹,随侍殿内的宦官宫女更是一个个屏息凝神,唯恐惊扰了殿中六人。
  随即,反应过来的孙启祥当即斥道:“不可!”
  如今储位空悬,三位皇子皆是有职无爵。你这突然想给其中一个皇子封爵,很难不让人联想:难不成是想将其排除争夺储位的行列?
  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却不能直白的讲出来,必须要迂回,要曲线救国。
  孙启祥朝赵鸿运拱手道:“陛下,如今外敌环伺、陛下宵衣旰食以忧国事,且诸皇子皆无分封,大皇子素来仁孝友爱,必不忍封王享乐。”
  杨邠立刻紧逼:“正是因为大皇子仁孝友爱,必会明白陛下良苦用心,以亲王之尊统御兵马,为陛下荡平宇内,替国人开辟太平!且大皇子至今无文武之阶、勋爵之贵,今次灭国有功,岂非是封爵的大好时机?”
  “陛下!”
  孙启祥还要再辩,但是赵鸿运制止了他:“孙卿所言有理,杨卿亦是谋国之言。”
  几人重新坐好,各自口中称是,心中暗自思量。
  最重要的是杨邠今天的言行,以往对于储位之争,他是丝毫不关心的,至少表面不关心。毕竟到了他们几人的层次,无论何人登基,总要倚重他们这些老臣稳定朝局,贸然下场实为不智。
  至于孙、苏、吴为何早早站队,皆是各有原因。
  孙启祥如今六十有二,且其早年为石晋高官,之前大周刚立,这才拉了他作为牌坊。
  这几年虽为首相之尊,但军权沾染不得,政事亦有政事堂诸人“协助”。如今大周渐稳,估摸着储位一定他就得退位让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