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了一下鼻子,他起身再揖:“岳文,必不负使君所托!”
陈佑温和笑道:“你好生做事,我自看在眼中。”
他这话还没有高启那句“不会亏了你”来得有力度,然而此情此景,却让安岳文暖心不已,应了一声,弓着腰缓缓退出书厅。
木门重新关上,陈佑扶着窗框,转头看着窗外,心里已经在考虑什么人可以接掌兵曹了。
如果在有陈佑撑腰的情况下,安岳文依然不能稳定兵曹,那他也就只能当一根马骨,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高公,安岳文去了陈使君的书厅。”
听到令史这么说,高启目光从书册上移开,看了令史一眼,重又看向书册上的文字。
好一会儿他才开口:“我知道了。”
那令史不敢多说,微微躬身就要离开。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高启道:“你去把梁司录叫来。”
在等待的当口,高启放下书册,眼神放在虚空之中,目光幽幽。
好一会儿,突然握拳砸了一下桌面,发出“嘭”地一声。
高启同梁关山商讨的内容,陈佑无从得知,不过不重要,虽然提前接纳安岳文打乱了他的计划,但他已经准备好面对高启的反击了。
他现在已经离开了府衙,回到自己在洛阳新买的宅子里——终于赶到京兆的钟青昌递上名刺求见。
陈佑是在家中客厅见到钟青昌的。
第一眼看过去,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风程仆仆”这个词,显然钟青昌是一到长安城就过来了。
其实钟青昌现在也有五十一了,也就是尚未有合适的继承人,否则以他的年纪应该留在锦官府坐镇,而不是天南海北的到处跑。
陈佑缓步就进客厅,听到脚步声的钟青昌放下捧在手里的碗,扭头看见是陈佑,立刻起身整理衣冠,拱手一礼:“拜见陈使君!”
面对一个因为自己一封信而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老人,陈佑也不能太冷淡,当即笑着还礼:“钟先生辛苦了!”
话音未落,他大踏步走到主位上,站定,转身,伸出右手示意:“坐下说话。”
两人落座,陈佑当先笑道:“洛阳一别,已有一年之久,这期间只听得钟家买卖越做越大,兴旺非常啊!”
钟青昌笑到眼角皱纹直颤,嘴上恭维道:“全赖使君提携。若无使君,在下是想都不敢想能有今天的境遇。”
陈佑摆了摆手:“我只是提供了一些机会,若不是钟先生能力出众,也不会如此顺利。”
他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仆役送上的茶水,一手托着茶托一手揭开杯盖,紧接着又“叮”地一声盖上,将茶盏放到桌上,转而问道:“不晓得钟先生最近可有难处?”
“难处倒是没有。基本上都是金银开道,有那等不开眼的报上使君名号也能震慑一二,也就最近有些人又开始蠢蠢欲动,正要叫手下人暂且离开一段时间。”
蠢蠢欲动,没有明说,但肯定是因为陈佑被贬出京导致某些官员动了心思。
陈佑点了点桌面,正要开口,却见钟青昌从怀中掏出一本灰皮册子,起身递到他面前:“这是去年的账本,还请使君过目。”
这是表示依然追随陈佑的意思了。
不论这个本帐是不是详细完整,至少这态度算是表现出来了。
陈佑接过账本,呵呵笑道:“我也不懂这些,你给我看也没什么用。”
钟青昌坐回原位,满脸诚恳道:“若是使君能提点个一句半句,也是我等福气。”
这句话严格来说不全是恭维,虽然受限于时代局限,陈佑所知的一些商业手段在这时候不起作用,但某些理念还是很有用,否则陈家作坊和钟家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陈佑笑了笑,将账本放到一边:“我又不是神仙,哪来那么大作用。对了,钟家在京兆可有熟人?”
“好叫使君知晓,我同杜、黎两家有过往来,其余几家还算面熟。”
这同陈佑了解到的没有出入,基本可以确定钟家可以继续信任了。
“京兆韦氏你知道吧?”
钟青昌点头。
“他们最近换了新宗主,长安令韦三桥一脉奉嗣成为大宗,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听到长安令的名字,钟青昌明白让他去找韦氏,不仅仅是为了商贾事。
没有太多犹豫,他郑重点头道:“必不让使君失望。”
“嗯,你办事,我放心。”陈佑笑道,“这事不着急,你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了,还需注意身体。对了,我在这京兆府还缺人手,你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推荐一两个过来。”
当初钟家在锦官府和陈佑搭上关系,靠的就是推荐到府衙的钟安裕,这一次陈佑再次提到这件事,显然是想帮助钟家在京兆立足了。
钟青昌顿时惊喜莫名,起身作揖道:“喏!”
陈佑笑着起身:“就到这里吧,你回去好好歇一歇。”
将钟青昌送到客厅之外,陈佑站在台阶上看着他身影消失在门户之中,这才回到客厅,坐回椅子上翻看那账本。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
过了一阵,刘河走了进来。
陈佑抬起头,刘河快步上前,双手递上一张纸:“使君,这是高良才遣人送回的信件。”
“这么快么?”陈佑挑起眉头,接过纸张仔细查看。
旁边刘河解释道:“高良才该是没重视,没什么密封的措施,而那信使也十分大意,手下人轻轻松松就将信取出来誊抄了一份,保证不会让人发现。”
陈佑“嗯”了一声,很快就看完抄录的这封信,轻笑一声将信随意放在桌上:“这高良才不足为虑。”
刘河当即道:“使君,当初高启推举高良才为留后,怕是另有隐情。”
“有隐情也无甚大用。”陈佑不太在意,“毕竟高良才已经不在京兆了。”
说着,他把看到一半的账本递给刘河:“去查一下这都是不是真的。不明白的去书院找贾义。”
贾义是书院算学院院长,找他自然是借调算学院精于账目的人才帮忙。
刘河双手接过账本,肃容应下:“是!”
很快,房间内就只剩陈佑了,他靠在椅子上考虑接下来该怎么走。
他离开洛阳才过了十天左右,京里没有太大变故。值得注意的就三件事,一个是回京的李明卿接下了陈佑之前起了个头的后勤,对外谍报之类的交给了马青;另一个就是枢密院副都承旨董成林转任谏议大夫。
最后一件事涉及到皇室,兴国公赵德昭受册为兴平郡王,置友及文学,司掌兴平王读书事宜。而这个兴平王友,乃是知制诰薛居正。
薛居正太祖朝时就为侍臣,历任左补阙、知制诰,正常情况下未来至少能执掌六部之一,或者出为刺史府尹,运气好入枢府政府也不是不可能。可以说,对这个人选,圣人十分满意。
虽然陈佑不知道这件事情上宋敏贞出了多少力,但卢金婵显然认为是陈佑两人的功劳,找借口赐了李疏绮和宋敏贞夫人不少物事。
这些事对陈佑暂时没有任何影响,他注意的是另外一件小事:京中传闻,因为试点的五州府都表现的不错,政事堂在讨论税改是否要推行全国的问题。如果最后确定推行的话,该怎么利用好这件事?
还有兵曹,陈佑这边适合接京兆府兵曹的不多,最方便的一个是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刘河,另一个是在蜀地的吴竹林。
刘河不必多言,而那吴竹林,在南平时期就是陈佑下属,当初跟着陈佑一齐反正投周。后来陈佑去了归州,吴竹林被编入兴山军,两人再也没能共事过。不过虽然陈佑没能给吴竹林太多助力,但这吴竹林逢年过节都备着一份礼送到陈佑府上,是以这么多年来也没断了联系。
到底是让刘河接手,还是调吴竹林过来,等查清楚吴竹林近况再说。如果让吴竹林过来的话,就得提前从兵部和吏部走手续。
至于兵曹换人的契机,还得落在之前让刘河准备的剿匪一事上。
最后就是蓝田县白鹿原争水了,不知道吕云帆会处理成什么样子,如果失控的话,还要防着高启等人借机攀扯到吕云帆身上。
陈佑叹了口气,从吕云帆接下此事起,这件事的主动权就不在他手上了。
长安县衙,京兆府参军事权兼长安丞的娄半夏满脸焦虑地走进韦三桥的书厅:“延秋兄!我向你讨主意来了!”
原本正捧着《春秋》看得津津有味的韦三桥带着些茫然抬起头,看清是娄半夏之后,放下手中书册,调整坐姿后有些不在意地笑道:“还有你娄方宗拿不定主意的事情?”
娄半夏拉着一把椅子拖到韦三桥对面,一屁股坐上去,身体前倾焦急道:“哎呀延秋兄!小弟我这不是在说笑,高公想叫王猛虎回来!”
听到这话,韦三桥也收敛笑容严肃起来。
他双手撑在膝盖上,微微前倾认真地看着娄半夏:“这事可不能开玩笑!”
“咱俩是什么关系,我至于用这事来戏弄你么?”
“王大虫不是‘重病在床’吗,怎么突然要叫他回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