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卿归京则是为了抵消枢密使阎俊臣消极怠工的副作用,接手陈佑之前做到一半的改革试验。
至于为什么不罢免阎俊臣,因为他听话。虽然他平时不愿意发表意见,但只要赵元昌示意一下,他立刻就会做出符合赵元昌期望的表态。
但赵元昌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啊,所以阎俊臣大多数时候还是:江相公所言在理。
总之,枢密院三个副使,任意两人合作至少能让枢密院发出一个声音。再加上政事堂的王朴,维持朝局平衡不算太难。
只要朝政平稳,赵元昌就有心力腾出手来开展外战,比如说征淮南。
“你去的京兆府,只要不发生叛乱,就不会有什么事。”冯道身上披着毛毯,慢条斯理地道。
半隐退以来,他这个老人家是越来越怕冷了,仲春时节依然要披着薄毯。
“讲学你就先停一停,我看呐,除了为官心得,你也讲不出什么高深的东西来。直言做官,被弹劾结党一点也不冤。”
陈佑低头称是,这一点他没办法反驳。
“你这次出去,就老老实实的,显瑞退下去之前别想着回来的事情。京中有我,有显瑞看着,不会出问题。就算出了问题,你担心也没用。”
听到这话,陈佑苦笑一声:“小子谨记。”
“嗯。”冯道继续往下说,“到现在也没说推行税改的事情,你在京兆就别急着下手。你若愿意听我这个痴顽老子的话,做好三件事就行。”
陈佑态度恭敬道:“尊师之言不敢不听。”
“这第一件事,抚恤民力,不发乱政。”
简单来说就是别乱改规矩。
陈佑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道:“冯师放心。”
冯道打量着陈佑的脸色,见他是真心答应,这才颔首:“第二件事,就是提携贤良。”
陈佑听了,面色古怪:“冯师你才说我被弹劾结党不冤,还让我提携他人?”
“你小子怎地如此蠢笨!”冯道瞪了一眼陈佑,抬手作势要打,只是两人离得虽不远,却也不是他抬手就能够到的,气哼哼地道:“过来!”
陈佑无奈,起身弯腰朝前一凑。
“啪!”
一巴掌拍在陈佑脑袋上:“你小子怎这般愚钝!”
老小孩老小孩,别看陈佑外表不过二十多岁,但他对老年人的想法也有所感触。不过生理因素是会影响心理状态的,他现在偶尔会有一些恶趣味,但却做不到冯道这般随心所欲不逾矩。
嗯,冯道少年时品行敦厚,到了老年反而经常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来逗乐。
比如有一次他穿了一双新靴子,别人问他花了多少钱,他抬起左脚说九百。那人正巧是个急性子的,回头就骂小吏:为什么我的靴子花了一千八!等那人骂了一会,他才缓缓抬起右脚说:“此亦九百。”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以致于有人弹劾他说: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1】
陈佑知道自家老师的性子,自然得配合着。
被冯道在头上敲了一下后,陈佑重又坐回去,听冯道继续说。
“叫你举荐贤良不是叫你结党,你若是不怀私心,谁又能把你怎样?”
不怀私心。
即便真的不怀私心,别人就会相信吗?
反正陈佑不怎么信。
“你别不当回事。”冯道一眼就看穿了陈佑的想法,“你以为我的名声怎么来的?还不是靠的往日积攒下来的人情!”
这话是实话,冯道没有自成一派的学说,又不是那等技艺精湛的技术官,能有这般声望,就是因为有人捧。
别人为什么要捧他?一是因为他没有什么污点——如果刨除这时候人人都有的多朝为臣的话;二是因为受过他的恩惠,比如举荐啥的。
被他举荐的人,捧着他,除了能被视作不忘恩之外,还因为冯道的声望越高,就意味着被他举荐的人越优秀,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陈佑明白这一点,不由连连点头。
冯道这才接着说:“最后一件事,且不可贪污受贿!”
最后这话有些声严色厉,陈佑心头一凛,连忙答应:“喏!”
“行了,就这样吧,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
陈佑沉吟一阵,他有很多话想说,但临到头了,却说不出口来。
好一会儿,才起身长揖:“小子将远行,还望尊师保重身体。”
冯道带着嫌弃挥手道:“去罢!去罢!老夫身体好着呢,不要你作者小女儿姿态!”
陈佑再揖而起:“小子告退!”
说罢,见冯道没出声,他拱手弯腰退出房间。
而房间内的冯道目光一直看着他消失的门口,好一会儿才掖了掖被角,合上双眼闭目养神。
第三百六十一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二)
自冯府出来,陈佑先回了趟家。
他这一次准备孤身上任,妻子留在洛阳,反正李明卿过几天就能回来,能照看着点。
至于两个儿子的教育问题,有李疏绮在,问题不大。等过个两年若是还没有回京的苗头,再把孩子接到身边也不迟。
家中行礼早已收拾好,该说的话也都说过一遍,陪着妻妾儿子吃完午饭,在李疏绮和南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登上马车,往城外去。
周山书院中还有一群人等着他。
这一次春闱及第的四十多人没有经过吏部试,赵元昌寻了个空闲时间将这些人叫到宫中出题考问,排出名次之后直接就下令授官。
授官的范围有中枢有京外,但书院考中的十二人无一例外都放出京了,其中有两个正巧被分配到京兆。
就连最受重视的进士科及第,第一任官职在京外也很正常。但在有人留京有人出外的情况下,同出一门的十二人全部出外,这就不太正常了。
很显然,这些人是被陈佑连累,他于情于理都要出面。安抚情绪也好,表示歉意也罢,总之不能让书院众人对他失去信心。
很快,马车就到了书院正门之前,陈佑动作利落地下了马车。
现在门口只有守卫,没有学生,陈佑整理衣冠后朝门口守卫点头示意,甩开袖子大踏步走进书院。
书院内此时除了零散走过的仆役外,没有看到任何师生,不出意外的话,一干师生应该都集中在真理堂中。
书院是依山势而建,不能讲究对称,但在小处还是可以对称的,比如整理堂正门和书院正门就在广场的中轴线上。
从书院正门沿着这条中轴线一步一步朝真理堂走去,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在陈佑心中积累。
距离真理堂越来越近,能听到堂内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只是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恍惚间似乎听到一声“山长来了”,待陈佑走到门口,堂内已经安静下来。
这时候的真理堂内烛火通明,书院内三百余师生站在讲台前方,目光都放在陈佑身上。
然而陈佑此时的注意力却在讲台上。
讲台中央只有一桌一椅,一个陶瓷杯,一块醒木。
这是他每次讲课时候的标准配置。
深吸一口气,继续迈步向前。
一众师生目光随着陈佑移动,除了呼吸声,没有发出其它声音,整个真理堂内,只能听到陈佑规律而平缓的脚步声。
一路走上讲台,站到桌前,转身,扫视诸人,平静开口:“某乃陈佑。”
“先生安好!”诸人齐齐躬身。
陈佑受了此礼,也微微躬身回礼:“诸君安好。”
直起身来,双手抬起,虚压:“坐。”
一阵座椅移动的声音响起,很快又停息,诸人皆正襟危坐,目光直视陈佑。
看着这些人,陈佑将原本深思熟虑的讲话丢开,嘴唇一抿,心神安定下来,沉着开口道:“首先,恭喜这次春闱及第的十二人。”
说着,他一一念出这十二人的姓名,每念到一个人,此人就会站出来点头示意,众人也会在陈佑的带领下鼓掌以示祝贺。
原本拊掌是为了表示兴奋高兴,在陈佑的带领下,现在书院中表达赞成、祝贺等态度的时候,也多拊掌。
待最后一人坐下,掌声停息,陈佑这才肃容道:“及第乃是喜事,此次诸君皆是外放出京,或为县丞,或为主簿,虽非百里侯,却也都是亲民官。只愿诸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顿了顿,立刻就有那机灵地抬手欲拍,但陈佑没给他们这个机会,直接就道:“说起来,这一次书院十二人皆出外,让我有些诧异,但之后我想明白了,这十二个人是受了陈某的牵连。什么牵连?疑似结党!”
他右手猛然挥下,吐出杀伤力巨大的那四个字。
环顾神色各异的师生,陈佑朗声道:“《白虎通义》有言:朋者,党也;友者,有也。《礼记》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如此说来,同出一门的诸君,算是一党了!”
他来回走了两步,高声问道:“果真如此吗?我问诸君,陈某往日课上之言,可有反对之人?”
静了一阵,几个零零散散地声音道:“有!”
“有。”陈佑重复一遍,继续问道,“我再问诸君,课余辩论,可有争执不休者?”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