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第119章 新生
  虽然惊讶的差点张大嘴巴,但是李世民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将作监”的字眼。  如果是生死人肉白骨那种仙家手段,跟将作监可是半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太子所说的造脚,恐怕也是跟轮椅一般的工具吧!  稍稍舒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事实上,关于太子这段时间的所为,他也不止一次的联系到神仙的身上。再加上之前太子醒来时“神仙授业”这样的话,让他的内心产生了一丝动摇。  尽管不停的告诫自己,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神仙,但还是忍不住派遣百骑司调查了太子这段时间的所为。  百骑司的调查不可谓不严谨,只是不管是弹簧床还是轮椅之类,他们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见,太子的所为,虽然跟别的八岁孩子比起来显得怪诞不经,但是有迹可循的。最多,只能证明太子比别的孩子聪慧罢了。  看着神色不太对的皇帝,牛进达的心里也犯迷糊。  难道是皇帝不想答应这件事?  长舒一口气后,李世民开口了:“牛卿,东宫是太子的住处,就算是藩王住进去,都要遭受非议,更何况外臣之子了。”  听到这句话,老牛不由得低下了头。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所以抱着万一的希望,穿上旧铠甲前来面圣。成了是好事,不成也没关系。大不了,跟李靖一般,每天拜访也就是了。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却听见皇帝话锋一转:“不过,朕正准备在东宫崇殿旁,开设崇馆,将弘馆内高官子弟,迁到崇馆授学。牛见虎是你的长子,也具备入学的条件。只是这崇馆,也只能开设到太子大婚以前为止,爱卿以为如何?”  牛进达大喜:“多谢陛下!”  点点头后,李世民拍了拍牛进达的肩膀,轻声道:“爱卿这些年来为大唐出生入死,虽没有知节、敬德那般从龙之功,但是朕也不曾忘记。为爱卿这般舍生忘死的猛将解除后顾之忧,也是朕的责任。”  自古以来要当一个好皇帝,不把部下糊弄得热血上头,就是不合格的。  一番没有营养的话,感动得牛进达热泪盈眶。  起身再拜后,牛进达一字一句道:“臣,必定为大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满意的点点头,李世民拿起鱼竿笑道:“爱卿还要去东宫吧,朕就不留你了。太子虽是储君,但是能得牛卿教导,也是他的造化。指点之时,牛卿切勿因上下尊卑而束手,以师自处就是了。”  “臣遵旨!”  站起身,牛进达迈着欢喜的步伐离开了望云亭。  牛进达走后不久,就有红翎急报送来。  拆开公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后,李世民淡然道:“只是两县蝗灾,至于发红翎急报?不过是蝗灾而已,武德年来,民间虽然不改穷困,但是各地官仓怎么也没空虚吧。下旨周边州县,调粮赈灾就是了!”  赶走红翎急使后,李世民仰躺在椅子上,继续钓鱼。  两县的蝗灾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虽然说起来有些羞惭,此时此刻他最希望的就是休闲一段时间。  当上皇帝后,才知道皇帝的不容易。  武德整整九年,虽下令民间休养生息,但是效果不是很大。隋末乱世结束,中原不过余下两百万户。就算放开了生,人数也不是那么容易起来的。  内部穷困,外敌仍在。  去年颉利扣边,今年的吐蕃也不怎么老实。  大唐士卒虽然耐战,但是在周围群敌环伺的情况下,该发兵哪里,如何发兵,发兵多久,都是难题。  整日在这些问题里焦躁,再加上如山的奏折,使得练武都成了一种奢侈。  不过,也就是这样了。说到底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再烦,也不会拱手交给别人。  当初是因为什么决定孤注一掷,谋取皇位的来着?  反正不是因为房玄龄等人的规劝。  大概,我李世民,就是不希望屈居人下吧!  胡思乱想着,躺在躺椅上的皇帝,陷入了睡眠中  跟偷闲的皇帝不同,此时东宫的李承乾,根本闲不下来。  牛见虎直接搬到了东宫里,自从得知自己有很大的希望能跟常人一样走路奔跑后,他就一直笑着,哪怕在太子的要求下锻炼身体,累得一身是汗,也是笑着的。  除了要给牛见虎制定恢复计划以外,早晨还要练剑练拳,上午跟随李纲学习古籍、练字,下午要为养殖场的建造计划出谋划策,还要为崇馆的建设操心。  自穿越到大唐以来,李承乾从没有觉得生活这般劳累。  都是皇帝老爹造的孽,什么叫“太子之资建崇馆,足以表达太子崇之心”啊,分明是觉得建设崇馆要花钱,都推给东宫掏钱了!  忙碌的日子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中秋节之前,将作监终于将牛见虎的假肢制造出来了。  承重的部分用的材料是硬铁,在精益求精之下,工匠们找到了最小的重量,承担更大外力的平衡点。  关节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设计的,居然真的实现了铁包铁的操作,而且向前和向后的活动,都进行了限制。  在牛见虎的渴望中,李承乾对假肢检查了好几遍,确定没问题后,才装到了牛见虎的腿上。  坐在凳子上,感受到周边一大群人的鼓励目光,牛见虎缓慢而坚定的站了起来!  假肢明显有点高了,明明是平站着,牛见虎的肩膀却一边高一边低。  李承乾刚要开口,却见牛见虎毫不犹豫的迈出了一步。  右脚踩实,左脚迈出。  铁制作的假肢,重量上确实比真的脚多了很多,所以牛见虎的动作有一点不自然。  但是,就算是不自然,他也迈出了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每走出一步,牛见虎就笑的更大声,一边的老牛也咧嘴无声大笑。  终于绕着座椅走了一圈后,牛见虎一步一步的走到老牛面前,抱着老爹大哭。  涕泗滂沱中,嘴仍旧是咧着的。  从这一刻起,牛见虎,获得了新生!


第120章 心事
  好久之后,父子俩才分开。  老牛虽然是左武卫将军,但是此时也是哭的老泪纵横。  以往因为这个儿子,他也是操碎了心。如今眼见儿子不仅站了起来,还能走路,心结消失之下只觉得浑身轻松,恨不得叫上袍泽们喝他个三天三夜。  眼见自己制作的假肢真的奏效了,阎立德阎立本等人也攥紧了拳头。  如此场景确实可喜可贺,但是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残疾的人,可不止牛见虎一个,虽然售卖假肢赚钱,有点过分,但对他们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财路和新的方向。赚不赚钱的都是小事,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将工匠们的社会地位稍稍提升一些。  一直以来,工匠虽然身在贱籍之上,但却不比贱籍人让人高看一眼。如今工匠也能干医生的活儿,还不让人改善对工匠的看法?  就在这其热融融的场景里,总是会有搅场的出现。  很不巧,李承乾就是那一个搅场的。  见父子俩已经分开,李承乾走到牛见虎面前,拍拍他的腿说:“见虎兄,你先把假肢拆下来,我看你走路的时候左右特别不协调,直立的时候左右两肩不均匀,恐怕是假肢的高低没能调好,且让我再给你调整一下。”  见太子要脱下自己的假肢,牛见虎一闪身就到了牛进达身后,焦急道:“殿下,我觉得很好啊,你看我都能走了,再过两天,跑也不是什么问题。我觉得很合适!我觉得不用调了吧”  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拥有的珍贵,好不容易能独立的走动,牛见虎恨不得这假肢就长在他脚上,永远拿不下来才好。听到李承乾要给他拿下来,话都说不利索了。  虽然知道失而复得的心情,但是李承乾可不想这家伙因为长短腿导致另一只好脚也出什么问题。  强硬的拆下、调整、装上,一直到两边平衡才罢手。  调整正确后,牛见虎的动作果然协调了很多很多。虽然还是习惯性的有点跛,但是只要他勤加练习,总能恢复如初的。  而且,看他此刻走来走去丝毫不觉得疲倦的样子,这个恢复的时间,还要缩短一点。  终于看到儿子的笑脸,牛进达也是心满意足。  凑到太子身边,老牛开口道:“殿下,之前您送给老夫的束脩,老夫思来想去,还是用来教书育人比较好。这不,陛下下令在东宫建造崇文馆,老夫决定赞助一些,您看如何?”  老牛比较木讷,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报答这份恩情,只好从钱上面下手。直接送钱不妥当,赞助崇文馆的建设,是个非常好的借口。  李承乾刚想拒绝,就看到了老牛那恳切的神情。  好吧,不收实在是浪费了老牛的一番好心。收了,正好弥补一下东宫的财政。  这段时间以来,虽然黎达海的生意快把整个突厥做遍,可是囤积肉食和囤积粮食都是只进不出,再加上开设养殖场、建设崇文馆,东宫的财政已经赤字了。  “既然牛公有意,孤就不推脱了。”  送出心意的老牛顿时松了一口气,看了阎立德和阎立本一眼,三个人很有默契的走出了书房。  当牛见虎休息够了也离开后,书房里终于就剩下了李承乾一个人。  打开卑贱者联盟的报告,李承乾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果不其然,关中有两个县发生了蝗灾,甚至到了不得不向周边州府调粮赈灾的程度。  只是,眼下还不到正式入秋的时候,这样的蝗灾,恐怕还要发酵变大。  今年仍旧大旱,土地里的蝗虫卵没有真菌的侵蚀,孵化率直线上升。而今年冬天雪不够大,气候不够严寒,呵呵,明年的蝗灾将会呈几何倍数的扩张。  至此,几乎可以确定明年必定有大蝗灾了。  只是,司农寺的那群混蛋,恐怕还没有放在心上。就算今年冬天雪少天气不寒冷,他们也会把今年的蝗灾忘到脑后。  尸位素餐说不上,“混蛋”这个词是一定要送给他们的。  撕掉卑贱者联盟的密信,扔进水盆子里搅和的稀巴烂。  没曾想,卑贱者联盟在皇帝老爹的身边居然都有人。连红翎急报的内容都能得知,也难怪武则天身在感业寺,还能联系到李治了!  说起李治  李承乾算了算,恐怕就在这两个月,这家伙就要着床喽。  内圣外王,把大唐的威风拓展到极致的皇帝啊!如果不是有一个厉害的婆娘,这家伙也不至于被压了风头。  “想什么呢?”  李纲的声音忽然搅乱了李承乾的思绪。  看向门口,只见老先生一个人推着轮椅,小心翼翼的进来了。  起身帮着老先生推轮椅,李承乾问道:“李师,您不是在督促青雀和李恪读书呢嘛,怎么有时间过来了?”  李纲拿起桌面上画着的假肢图形看了看,自认看不懂,就果断的放到了一边。不像那几个负责裁制皮子外套的工匠,明明看不懂,却还要假装了然的样子。  叹息一声,李纲开口了:“承乾啊,老夫看你这段时间不只是忙碌,似乎还有什么心事,连练字的时候都很难静下心来。这样不好,人的心事憋的久了,对身心都有害处。如果是别人你开不了口,跟老夫,就没什么可隐瞒的吧。说说,老夫一定帮你保密。”  看着好奇的老家伙,李承乾苦笑出声。  这段时间忙碌中担忧着蝗灾的事儿,别人看不出来,老先生却看了出来。  只是,蝗灾的事儿,真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啊。  做到老先生对面,李承乾想了想才说:“李师,您觉得,咱们大唐现在抵抗自然灾害,比如水灾旱灾蝗灾的能力怎么样?”  李纲顿时笑了:“老夫还以为你担心什么呢,原来是这个。嗯要老夫说,还是力有不逮吧。隋末的一场乱世,给中原大地造成的损害太大了。从皇帝没有停止减免赋税就能看出,好多地方还没有恢复元气。贞观不像文景之治那时,官仓的粮食并不充裕,甚至不能乱动干戈。要是真的出现了灾害,小规模的能抵御得了,大规模的就不一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