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第297章 生理盐水
  高丽不好打,这是朝堂里的共识,不能轻易对高丽用兵,也是朝堂里的共识。但是,如果有人提议说干脆就不管高丽了,就连最迂腐的夫子,都会唾其一脸。  高丽,是前隋的耻辱,虽然朝代不同,但是同样作为中原人,耻辱,不分朝代。  王玄策也知道高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点头说:“此次出使高丽,学生一定要好好分析一下东北边境的形式,争取找出远交近攻,或者促使他们分裂的办法来。”  说完,王玄策恭恭敬敬的朝杨度行礼道:“学生此去,多半经年,还请老先生保重身体,勿要让学生在他国担忧。”  杨度淡然的点点头说:“去吧,学院出去的弟子中,你是第一个获得建功立业机会的,别给老夫丢脸。”  王玄策这才起身,转身就走,昂首挺胸的样子充满了自信。  看着王玄策的背影,李承乾疑惑道:“我记得王玄策的恩师不是您吧,莫非您和他有亲戚?怎么如今要远行了,还要来拜会一下您?”  杨度捋捋胡须,悠然道:“这也算我和这孩子的缘分,那天休沐,正好看到这孩子带着老母亲看病,他家父亲走的早,老母尽心尽力的把他拉扯大,没想到孩子还没毕业,人先病倒了。他们看病的药钱不够,是老夫给他垫付的,这孩子本来成绩不怎么样,可是那个学期却坚定的告诉老夫说,要得奖学金,双倍还老夫的钱。  结果,这孩子自然是拿到了奖学金,履行了诺言。这样说到做到的孩子,需要的就是被逼一把,所以,老夫就给他母亲找了个工作,还给他们翻新了屋子,结果你也看到了,这孩子愣是被老夫逼得考了个上上。”  李承乾无奈的笑了笑,这也算是学院先生为数不多的爱好了吧。挑选中意的弟子,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过,王玄策这种人,还真的是越逼迫,就越能爆发潜力。逼急了,一人灭一国这样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现了。换个人,过度的逼迫只会让他颓靡不振。  鱼竿动了,李承乾赶紧提杆儿,果然钓上了一条大鱼。  将鱼放进杨度的鱼篓里,李承乾就挥手告别。  现在皇后老娘应该已经到医学院了,虽然不知道忌酒忌腥的规矩是怎么形成的,不过哪怕是孙思邈开药,也会特意叮嘱患者一句。  鱼是没法吃了,还不如送给老先生。  刚到医学院,李承乾不由得感慨自己猜测的准确。  皇后并没有穿着一身华丽的服饰,“降临”医院,而是穿着普通的一套,富贵,却不逼人。再加上一边常服的胖李泰,怎么看怎么想一个富商儿子和姐姐。  没错,就是姐姐,也不知道老娘是怎么保养的,虽然眼角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细微的皱纹,但是腰身并没有因为过多的生育而臃肿,皮肤也光滑洁白,也难怪皇帝那么专情。  李承乾也是一身寻常大福服饰,走到队伍里跟长孙一起排队。  “本我发现,医学院里的大夫,好多都是长安的名医,还有太医署辞官的老人,这是怎么回事?”  “母娘,这是因为孙道长正在尽可能的统一医学界。在这以前,长安里的医生很多,但是真的有真才实学的,只有少数几个,有真的家学传承的,也不过一半。剩下的,要么对药理药性一知半解就充神医,要么干脆就是江湖骗子。如今医学院的出现,算是给那些骗子之类一个致命的打击,有孙神医的名头在,百姓们更愿意相信医学院。  同理,只要大唐各地都开设了医院,那么就不会百度 出现治死人还被病人家属感谢的悲惨事件了。”  长孙点了点头说:“照你这么说,确实有几分道理。”  虽然有四位医生一字排开,可是在孙思邈这里排队的,远远比另外三个大夫多。  好不容易才到了孙思邈面前,长孙很自然的坐下,把手伸了出去。用不着什么悬丝诊脉的花活儿,这样子要是能看出病来才是怪事情。  认出了皇后的孙思邈也没有大惊小怪,而是直接开始诊脉。  “恕老道失礼,您这是肺疾又复发了,寻常的诊脉并不能探查清楚病情,老道要听诊才行。”  “听诊?要怎么做?”  孙思邈挥挥手,立刻有三个学生拿着竹竿走了过来,几秒钟的时间就搭建好了一个架子,蒙上布以后,就成了一个阻挡视线的地方。  “皇后娘娘,老道需要听您的肺音,失礼了。”  说完,孙思邈就拿出了一个漏斗模样的东西,将大口扣在了长孙的后背上,然后从小口的位置听。  第一次见到这样诊病方式的长孙颇感新奇,并没有觉得被冒犯到。  两边都听了以后,孙思邈将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听诊器交给了一个农妇,让她将听诊器放在皇后的胸口。  全方面的听了一遍以后,孙思邈才长舒一口气:“您这是气疾发作了,气短头晕,胸闷烦躁,应该是操劳所致,静养一段时间,用些开胸顺气的药就好了。不过您这是宿疾,很难治好,切记宫内不能养太多的花朵,也不能受凉受累,最重要的是要心情平静,不可大悲大怒。再加上您也有风疾,两种病要是一起发作,可是大大的不妙。平日里的饮食,还是清淡一些为好。”  孙思邈说一句,一边的李承乾就拿笔记下来。长孙的病情怎么听怎么像是哮喘。哮喘这种病,哪怕在后世都很难根治,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着重于减轻患者的病情。如果是在这个时代,想要根治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就连孙思邈,也说很难治好。  同样在记录的还有李泰,见两个儿子这么关心母亲,长孙还是很得意的。孙思邈的话,跟好多御医说的都差不多。修身养性慢慢养而已,作为皇后,虽然好多时候确实操劳,但是更多的时候,她跟后宫别的妃子也差不多,有的是休养的时间。  “您的病情并不严重,用不着住院,不如就留宿学院行宫,老道闲暇的时候过去拜访就好。”  “如此,就让道长多多费心了。”  “不妨事,只是,贫道与太子有事相谈,不知道”  看了一眼发懵的太子,长孙毫不犹豫的就把儿子卖了:“孙道长尽管带走就是,本宫自会返回行宫。”  说完,长孙把手递给了李泰,笑嘻嘻的离开了。  架子布幔才拆开,孙思邈就在桌子上摆出了“休息”的牌子。顿时,长长的队伍就重新分流到了另外三个医生那里。  坐到学生搬来的椅子上,端起茶杯,李承乾无奈道:“您又有什么事儿找我啊,至于直接跟母后要人?”  没理会李承乾的吐槽,孙思邈找了个椅子坐下来,搓着手说:“你说的那种大蒜素,老夫外用确实有奇效,只是如何内用,还是一个大问题。前段时间老夫用大蒜素给受伤的战俘注射疗伤,结果才注射没多久,那人的胳膊就肿了起来,大声喊疼。又给几个人注射了不同的地方,还是一样的结果。不过虽然开始让人难以忍受,过一段时间就能缓解了,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李承乾挠了挠头,顿时想起来这里是大唐,别看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医院,跟后世的医院还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没有生理盐水用来稀释大蒜素。  挠了挠头,李承乾只能直接把结果说出来:“您应该用蒸馏水,混合精盐,制作出盐水来稀释大蒜素,再用于注射。否则,直接注射的话,对人的身体有损坏。至于这个盐水如何配置,您让我想想啊”  拿出一张纸,经过搜肠刮肚的思考后,李承乾才说:“差一些到一斤的精盐,溶解在一千斤的水里,差不多就能制作出用于注射的盐水了。另外,一样的方法也能用于给上吐下泻的人补水,单纯的喝水没法让人吸收水分的时候,用这种方法,也能帮到人。”  跟刚刚的情况完全反转的是,现在变成了李承乾讲,孙思邈记。  将数字一丝不差的记下来后,孙思邈才长舒一口气。如果可能,他并不愿意直接找李承乾问答案。探索答案的过程,也是他的乐趣之一。只是,眼看着如此神奇的一种新药可能会因为注射问题被人抗拒,他才希望尽早得到答案。  至于这么做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已经懒得问了。好多东西,太子都是从书本上强记的,想要探究原因,还是得他亲自探究。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孙思邈也就心满意足,将纸张交给自己的学生保管起来,他准备明天开始就实验。  “殿下,皇后娘娘的病,还是得多注意一些,还有魏王,他真的得减减肥了。”  想起李泰那圆滚滚的肚子,李承乾就哭笑不得。  其实都是吃出来的,李泰从小就是,吃好吃的东西没完。不过想要让他减肥,就得找到值得让他废寝忘食的事情去做。这样给他减肥,简直有奇效。


第298章 釜底抽薪
  从老孙这里出来,李承乾就去了行宫。  冬天的行宫,比起两仪殿来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因为这里的取暖设备不知道强大多少。炉子热炕加上热茶,进来以后没多长时间就能暖和过来。至于现在的夏天,虽然没有皇宫里的冰山,但是打开窗户,吹吹风就很凉爽,行宫周围都是林子,背靠青山,本身就是避暑的胜地,哪里用得着去九成宫。  长孙难得独自出宫一次,还是来到学院这么远的地方,所以完全没有缩在屋子里养病的打算,干脆拿着钓竿也跑到了河边钓鱼。  至于李泰,则被李承乾手里的本子吸引了视线,只看了两眼就大呼不妙。纸上画的东西,对他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想看就直说,一会儿瞟一眼的,跟做贼一样。”  李泰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这不是不好意思嘛,您本子上写的东西,完全能在工匠体系中开启一扇新的大门了,凭借这个,您成为一代学问宗师都不是问题。”  将本子丢到了李泰怀里,李承乾笑道:“哪有当太子的人钻研学问还开山立派的?这上面都是我的发现,更重要的是拓展,虽然是我想出来的,完善的是你的话,你也完全可以当作是自己的功劳嘛!”  打开本子,李泰顿时咽了咽口水。  其实上面画的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力的解析图而已。从水平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到斜坡斜向上的拉力,高中明明有那么多的知识点,可是此时的李承乾搜肠刮肚之下,也只能记下这么多,剩下的什么离心力什么的,全都还给老师了。  他记下来的东西,不止本子上这一种,在他的书房里还有很多。  人总是会被环境同化,再在唐朝生活一段时间,李承乾生怕自己记住的东西全都忘记了。所以记下来,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李泰这样的人,用不着鞭策,只要给他挖开路口,剩下的荆棘他会自己斩开。  果然,发现新大陆的李泰顿时沉迷了进去,开始思考“力”这种抽象的东西,要怎么计算。看到摩擦力这一块,他顿时就联想到了轴承,不由自主的搓着手,感受手心摩擦带来的热量。  一边钓鱼的长孙疑惑的看了一眼俩兄弟,见他们行为虽然诡异,但是彼此都聊的很开心,也就不再偷听那些听不懂的内容,由得他们去了。  都说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样的道理用在河里的鱼身上也是一样。这几年来钓鱼的可不只是太子等几人,学院里的学生偶尔也会通过这个方式舒缓身心。这就导致学院河堤这一块的鱼,精明到学会偷吃饵料的程度。可是再精明的鱼还是鱼,学会了偷吃,也会有被鱼钩挂上的可能。  短短一会儿的功夫,长孙就钓了三条鱼,全都交给侍卫让他送去学院的食堂。  看着已经快要落山的太阳,长孙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一天生活如此的多姿多彩,跟皇宫里的时候截然不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长孙就彻底赖在行宫了,皇帝派来询问的使者,听着皇后咳嗽的声音,只能将皇后病还没好的消息带回宫里去。殊不知,早在一个月之前,皇后就已经不咳嗽了。甚至登山的时候,李泰都不如她爬的快。  在把苏媛她们三个也接过来以后,李承乾忽然觉得有老娘在,想要在学院这边赖到什么时候都是可能的。  这一赖,就赖到了冬天。  当商人们趁着天气还好,为最后一趟运输忙碌的同时,银行也忙碌了起来。  北方的冬天一到,银行跨地交易就会停止,只剩下了本地的交易。在道路封闭之前,全大唐的账单都要合计一遍。  看着张围递交上来的总账,李承乾就觉得身心愉悦。这才是当老板的感觉,干嘛事事躬身亲为?交给手下人就好。  在银行一道上,张围可以说是很适合当总行长了,银行从成立到现在,事故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几次小小的事故,在银行蒸蒸日上的营业额面前,算不上大的瑕疵。  “还不错,目前的盈利情况比孤想象中好很多了。其实就孤看来,今年是第一年,亏本都是有可能的,如今不止没有亏,反而盈利不少,你们功不可没,孤会上书给父皇为你们请功的。”  张围拱手道:“谢殿下,只是,殿下,吴中会稽那几家在处理事故的时候,擅自专权,甚至不等咱们的判决下去,他们就用雷霆手段平了事端,是不是太逾越了?”  “不会,这算不上逾越。银行成立起来后,毫不夸张的说,是整合了皇家东宫和十一家的大半家底的。面对这个数量的银钱,再洁身自好的人也要感慨,出现几个妄图用漏洞或者职能敛财的蛀虫,是很正常的事情。别的不说,就说要是咱们长安银行里出现了蛀虫,想必你的反应,会跟那些家族一样。  最早顾家顾章泽事件以后,在丑事上,他们就采取了手疼剁手,头疼砍头的态度。私自处理不算什么,一件小事吵得人尽皆知,让自家丢面子才是大事故。看在他们并没有整体动歪心思的份上,些许瑕疵,就算了吧。你代东宫选择一批礼物,送到他们本族去。样子活儿,还是要做做的。”  张围点头,拿着账簿离开了书房。  张围一走,苏媛就从帷幕后探出头来,趴到李承乾的背后。  “好了,知道你想你父亲,我不是替你想办法了吗?从台州乘船北上,等泰山到登州的时候,正好郧国公张亮要返京,能顺道送回来。”  “您也知道台州远,苏家现在就剩下姨母在家,我回去省亲,她恨不得把头低到地上,相比较之下,还不如以前趾高气昂的样子顺眼。”  李承乾无奈的笑了笑,在身份地位上,苏媛的后妈可是彻底没有底气对比了。她不是苏媛的生母,所以享受不到丫头是太子妃的荣耀。而苏亶,外放的这段时间,虽然没能开始整治台州,却也没有犯大错,这已经很难得了。吏部的考评中平,在大唐严谨的官场考评下,已经很不错了。  “这次我让张亮给东宫带了大量的海货,螃蟹最多,去年你没吃到,今年可劲儿的吃。”  “螃蟹是大寒之物,妾身可不敢吃。孙神医说了,妾身虽然身体正常,但是体质阴寒,想要孩子恐怕会很难,现在还在吃药呢,您倒好,还撺掇妾身吃螃蟹,到时候生不出孩子来,可别怪到妾身的头上。”  夫妻间的对话就是这样的,关于苏媛身体的事情,李承乾还是很清楚的。不同于别的男人,李承乾从来不觉得媳妇来了例假就变脏了,在苏媛肚子疼的时候,他也不介意帮她暖肚子,顺便吃点豆腐。  不过,孙思邈既然说有办法调理好,那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老道士很少把话说得十足十,这么说的话,只能说明他确实有十足的把握。  “好了,我还要处理点事情,你先回去等着。”  拍拍苏媛的头,她立刻就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银行的事情其实很多,不只是涉及到南方分行。皇帝虽然密切的关注着银行的一举一动,却没有直接干涉的意思。所以真正给银行拿大局的,还是李承乾。不是所有的报告都是枯燥乏味的账单,至少有一些很有意思。  看了几份报告后,李承乾顿时笑得涕泗横流。  也不知道是哪个鬼才,竟然想到了把银行开设到五姓七望的地盘。这一招釜底抽薪简直过分,不讲武德。  做生意最怕的就是比较了,原本李承乾觉得只要放任不管,那些依托五姓的商人,总会回心转意的。但是没想到,还是有人看五姓不顺眼,干脆把银行开设到了五姓的地盘,甚至是他们的族地。  毫无疑问,这样的事情只有那十一家干得出来。  自从五姓在皇族面前屡屡碰壁后,他们就久违的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他们要是不把握住,才怪了。  虽说十一家是盟友,但狗咬狗一嘴毛的事情,李承乾还是懒得多管。坐山观狗斗就好,因为不管哪一方在这一次的交锋中吃亏,得利的都会是皇家。  才看完报告,中书省过一遍的奏折就送了过来。  今天跟平日不同,关于商业的奏折里面,夹杂了一些弹劾太子久居宫外的。  对于这些奏折,李承乾直接选择了无视。皇后老娘还在这里养病呢,自己作为太子随侍身边,是孝道。有孝道作为挡箭牌,就是立于不败之地。怎么这些人会蠢到不知道这一点呢?  专念一想,李承乾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曲线救国。  弹劾皇后的奏折以前不是没有,不过据李承乾所知,只要是敢对皇后动指头的,都被皇帝给收拾了。  在保护自己媳妇的这一点上,皇帝可以说是寸步不让。  所以这些人,估计打的是弹劾太子给皇后压力的算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