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尤其是审食其本来就有‘不忠’的嫌疑,听到申屠嘉有意无意的暗指,更是瞬间破防!
  但作为开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审食其再怎么一无是处,起码的政治素养,也还是有的。
  最起码,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稳重气质,审食其是能维持住的。
  更何况审食其今天的目的,也并非是和申屠嘉,就‘吃了俸禄,该不该献上忠诚’展开讨论。
  稍整理一番思绪,审食其便清了清嗓,试探着开口道:“今日酒宴,陛下听闻长安侯之事,似是有些不快?”
  “故安侯以为,陛下此何意?”
  闻言,申屠嘉淡然的抬起头,微微一笑。
  “长安侯一门,于高皇帝时悖逆判汉,甘愿于蛮夷为伍。”
  “披发左衽、茹毛饮血,怕也是在所难免···”
  说到这里,申屠嘉适时止住了话头,又将头低了下去。
  “今国朝外患之首,当为匈奴。”
  “若长安侯于匈奴,可为国朝刺探敌情之用,陛下或许长安侯戴罪立功,重回神州故土,亦未可知?”
  语调灰暗的补充一句,申屠嘉便笑着一拱手:“某至长安时日不久,偶有猜想,丞相见笑···”
  滴水不漏的答复,让原本只是打算打开话匣的审食其都不由一愣,旋即下意识点了点头。
  “是个人物···”
  不得不说,申屠嘉就长安侯,或者说匈奴东胡部的分析,完全切中了要害。
  ——对于务实的刘氏皇帝,尤其是当今这样的‘佼佼者’而言,东胡王的下场,完全取决于老卢家能创造出多少价值。
  如果只是凭借一句‘初代长安侯曾与高皇帝有旧’,那老卢家必然是没什么机会回到汉室的。
  而在道破此事本质的同时,申屠嘉又十分小心的给自己留了充足的退路:啊那个,俺刚来长安,就这么一猜,丞相就一听一乐呵,千万别当真···
  如此谨慎的态度,让审食其对申屠嘉逐渐抱起重视的同时,也不由带上了一丝沉重。
  ——在官场,谨慎,往往意味着戒备。
  作为沉浮官场数十年,经历过秦末汉初那个时代的官僚,审食其能明显感觉到:对于自己,申屠嘉的戒备,甚至比秦牧这样的小年轻还要深一些!
  “莫非,老夫看走了眼?”
  在汉室为官,除了伟岸的相貌、出色的武勋积累,以及无懈可击的个人道德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其实就是担当。
  比如说,某郡某地发生了灾害,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这种时候,那些忙着撇清责任的,往往都会成为最终承担大半责任的傻x。
  反倒是那些一开始,就老老实实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要求朝堂治罪的官僚,反而有机会能得到青睐。
  ——没有担当的官员,在汉室是不会有前途的!
  而过度谨慎,在汉室往往就意味着怯懦、胆小,没有担当。
  带着这样的疑虑,审食其终是一声叹息,旋即面色一正。
  “内史至长安已有数旬,当听闻老夫去岁拜会长乐,请见太后之事。”
  “不知内史作何感?”


第0321章 尽在掌控
  “堂堂相宰,竟已至如斯之地···”
  暗中摇了摇头,申屠嘉不禁为审食其感到无比失望。
  遥想当年,朝堂之上屹立着的公卿大臣,无一不是在秦末起义军、楚汉争霸时期,立有赫赫武勋的巨头。
  至于治政能力,更是人均没得挑。
  整个楚汉争霸时期,萧何都保障了汉军所有大后方的事务;在刘邦外出征战,身陷险境的时候,萧何更是不止一次自发的派去救援部队、后勤补给,以解刘邦大军燃眉之急。
  之后汉室鼎立,萧何更是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整理出了一套符合汉室政治背景的《汉律》,为汉室之后数百年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继任者曹参,更是推动整个汉室初的经济复苏,为汉政权的稳定,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
  再后来的王陵,显示在吕后面前不畏强权,后又极尽人臣之本份,几乎一手把当今刘弘,培养成了今日这般少年老成的英君雄主!
  就连晚节不保,背负‘乱权’骂名的陈平执政时期,汉室的一切事物也都是有条不紊,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结果到了审食其这里,却是沦落到为了争取九卿支持,不惜将自己‘离间天家母子’的丑事拿出来,作为试探的地步···
  ——申屠嘉如何不明白,审食其拿这种毋庸置疑的污点出来,问申屠嘉‘作何看法’,是想要做什么?
  左右不过是借此,试探申屠嘉有没有亲近丞相府的意图罢了。
  说来,审食其有这样的想法,也算是正常——申屠嘉作为刚进入长安的新任九卿,又是出任内史这种要紧的职务,自然需要和各方势力进行一定的接触。
  而申屠嘉又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开国功勋,亦非高皇帝丰沛元从,或外戚。
  可以说,在长安这一亩三分地,申屠嘉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关系,就更枉论政治阵营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申屠嘉确实是当朝重臣当中,相对好拉拢的一人。
  ——要知道汉初的内史,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在号称‘一个砖头扔出去,起码砸到三个彻侯二千石’的长安城,内史所要处理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于彻侯贵勋逃脱不了干系。
  在原本的历史上,景帝刘启登基之后火速任命的内史晁错,也只是凭借刘启的天子虎皮加持,才堪堪维持住了长安表面上的和气。
  申屠嘉作为一个‘外来人’,又没有足够硬的身份背景,足以和长安城那百余动辄数千户的彻侯勋贵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申屠嘉也确实需要得到某一个政治阵营的支持,以保证自己能在内史的位置坐稳。
  只可惜,审食其找错人了···
  暗自摇了摇头,申屠嘉面色稍一肃,旋即义正言辞道:“鄙人承蒙陛下不弃,简拔以为内史,统掌关中治粟事,本不该于丞相之所为,妄加议论。”
  “既丞相问起,鄙人亦略有薄见,以供丞相参详。”
  官方的客套一番,申屠嘉便稍眯上眼,意有所指道:“自自去岁太皇太后驾崩,长安便多有朝局不稳、外朝不恭之事。”
  “自诸吕之乱起不过旬月,更曾两度险江山易主,社稷颠覆。”
  “值此朝局不稳、外臣不恭、诸侯有异之际,陛下以未壮之年,几度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实可谓尽承太祖高皇帝之衣钵。”
  “于曲逆、绛戾,及关东诸王、诸国,内外军政之事,陛下更屡有老成谋国之举,今更欲行诸侯左官之制,以剪除关东诸侯悖逆妄上之欲。”
  说到这里,申屠嘉满是感叹得长叹一气,便目光晦暗得望向审食其得目光深处。
  “鄙人得与丞相同至新丰,亦乃陛下以未壮之年,便欲起陵建邑之故。”
  “吾汉家自孝惠皇帝驾崩,便久历社稷动荡之苦,今得雄主在位,实乃江山之幸啊?”
  “值此圣君在位,社稷安稳之时,丞相不思上效管仲,下比酂文终侯、平阳懿侯,反以陛下年之未壮,欲行吕不韦之事?”
  说着,申屠嘉便不失礼貌的淡笑一生,摇头叹息得补充了一句:“若鄙人所知无谬,太后曾久居未央深宫;得主长乐,还是陛下所尊···”
  听到这里,审食其原本还勉强能维持淡然的面色,彻底挂不住了。
  ——汉室初,思想界对于秦的灭亡,主要的看法就两点:法家行严苛律法,以及吕不韦乱权、赵高李斯乱国。
  虽然吕不韦的‘罪孽’,远不及赵高李斯来的深重,但在汉室初的政治舆论背景下,说吕不韦一声‘奸相’,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申屠嘉却是毫不顾忌的将审食其之所为,比喻成‘欲行吕不韦之故事’,无异于指着审食其得鼻子骂‘奸相’!
  申屠嘉这样丝毫不留情面的回答,是审食其无论如何,都没预料到的···
  在审食其看来,如果申屠嘉有意亲近自己,达成政治联盟,就必然会隐晦的说几句:丞相心系江山社稷,诚老成谋国之举。
  即便是对达成政治同盟不care,也顶多是类似‘某初至长安,于往昔之事所知无多’这种和稀泥得说辞。
  想到这里,审食其的面色愈发难看起来,终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阁下初至长安,行事便如此不顾情面,就不怕来日有难,朝堂无人为阁下之助力?”
  既然申屠嘉都见外的以‘鄙人’自称,还毫不留情面的斥责审食其‘乱权’,那审食其显然也没有继续礼待的必要了。
  ——称呼一声‘阁下’,就已经是审食其礼教涵养的最后坚持了。
  闻言,申屠嘉却是嘿然一笑,重新换上那副隐隐带有淡笑的面色,对审食其稍一拱手。
  “鄙人尝闻关中有俗谚,乃曰:以武一切,用本守之?”
  “战国之时,亦有贤者孟轲曾言: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则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