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想想就知道:某地县令为官三年,在治所置办下千亩良田,任谁都会起疑心。
  所以,汉室官员在吃下迁徙豪强留下的田亩之后,会非常聪明的将其贡献出来:陛下你看,臣给陛下赚回来好几千亩田!
  官员受贿,自然是良心大大的坏掉了;但要是官员将受贿得到的东西,转手拿去交给皇帝···
  嗯,这种感觉,问问乾隆就知道了。
  将好不容易吃下的田再送给皇帝,官员心里也不会不舒服——相比起那一点点钱财,得到在皇帝面前的‘露脸机会’,无疑更为划算一些。
  更何况那些田亩留在手里,本来就是烫手山芋,随时会让官员沾染‘贪腐’的标签。
  反正不能吞下,还不如借花献佛,在皇帝面前露个脸。
  也就是说:在地方豪强被强制迁移入关中之后,其留在家乡的田亩,先会被地方官员‘低价购入’,而后献给皇帝,或者说政府,使其成为官田。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豪强留下的土地,最终会由国家掌控其处置权。
  而在重新‘抢’回田亩处置权之后,汉室皇帝普遍会有一个十分骚包的操作:授田。
  理由五花八门:朕高兴了,朕不高兴了;太后过生日了,太后不想过生日了;朕心疼百姓了,朕不想再心疼百姓了等等,都能成为汉天子授田的理由。
  至于授田的标准,也是按照‘谁更穷就给谁发、谁成分好给谁发’为参考。
  发现了没?
  兜兜转转,百姓因生活所迫而出售的田地,最终又回到了百姓手中!
  百姓暂时失去了田亩,收获了一笔不菲的‘田亩出售费’;国家借着授田大捞一笔政治威望!
  反观豪强,非但没有凭借土地兼并发家致富,反而将大半身家搭了进去,一声忙碌化作浮尘。
  这样的操作模式,使得汉室长期,且随时掌控对社会资源,主要是田亩的‘强制再分配’,将社会矛盾永远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这一切的根本,便是历史上由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制定,最终被元帝那个呆瓜一纸诏令取消掉的陵邑制度。
  可以说,陵邑制度的存在,足以支撑汉室打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使中央集权在神州大地成为常态,并飞速进步到更高级别的文明。
  只可惜,将地方豪强逼成韭菜的陵邑制度,最终还是倒在了不屑子孙之手···
  再加上连续数代‘主少国疑’,使得汉室最终在王莽的新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如今,刘弘有幸成为汉室的掌舵人,并身处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处在华夏文明所遇到的最大一个十字路口。
  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让华夏大地走向自己理想中的康庄大道,刘弘需要做的努力,还有许多。
  如此远大的志向,使得刘弘时刻都不敢松懈,恨不得将每分钟都掰成三瓣,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而任何一个事务的改造,都需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引导,更是需要小心翼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种情况下,刘弘完全没必要为了解决土地兼并、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这两个问题,放着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不用,转而费心费力,去想一个成败未知的新方法。
  自然,陵邑制度,也被刘弘满怀敬畏保留了下来。
  如果有可能,刘弘还打算在将来编写一本小册,记录汉室之后的皇帝所必须要遵守的条令。
  陵邑制度的长期坚持,就是其中之一。
  听闻刘弘问起此事,三人面上顿时一肃,望向刘弘地目光中,也不由带上了更深的敬畏。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君王,能平淡的面对生老病死的人生真谛!
  回想十六年前,高皇帝驾崩,太子刘盈登基为帝,第二年春天,朝堂便提出了关于帝陵的建造计划。
  而对于此事,孝惠刘盈竟勃然大怒,虽然没有当中发火,却也有不少‘天子怒摔杯盏碗碟’的流言从宫中传出。
  若非丞相平阳侯曹参强力推行,汉室的陵邑制度,很可能在第二位天子驾崩的时候,轮为笑柄。
  ——要知道孝惠刘盈,满共在位不过七年而已!
  去掉刚登基却没改元的第一年,惠帝安陵的建造时间,满共只有六年的时间。
  如果当初,曹丞相没有强行通过陵邑建造计划,而是正的遵从了惠帝‘待加冠再起陵’的意见,那等惠帝在二十二岁的年纪驾崩之时,安陵很可能还停留在建造阶段的初期!
  而眼前这位,却还没等河冰解冻,便自己主动提出了陵邑之事···
  光此一点,就让三位重臣下意识的安下心来,暗地里,也不由带上了一丝激动。
  ——能做到这个如今地步,刘弘已经证明,自己的最低成就,也是个明君!
  如果能在位三十年以上,甚至冲击一下‘圣君’的成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圣君临朝,就意味着贤臣辅佐,河出图,洛出书,凤鸟来仪···
  “禀陛下,帝陵候选之所,臣同内史同僚已大致定下,还请陛下定夺。”
  随着申屠嘉瓮声瓮气的禀告声响起,审食其和田叔二人也赶忙敛回心神,将注意力放在了正事之上。
  就见申屠嘉稍一拜,随后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前。
  “灞河东岸,渭河以北,马泉以西···”
  只略扫了一眼,刘弘便反应过来,申屠嘉提出的备选地,基本都是历史上历代汉天子的帝陵。
  灞河东岸的,显然是文帝霸陵,泾渭三角洲之上的,是景帝阳陵,马泉县以西,自是武帝茂陵无疑。
  稍一思虑,刘弘便抬起头,淡然一笑。
  “莫如,三位随朕同至内史所举帝陵候选之所,再行相商?”


第0316章 定陵霸东
  对于自己将来死后的长眠之所,刘弘的心态十分坦然。
  ——毕竟是后世人,对于生老病死,刘弘看得十分透彻。
  对于帝陵的建造地点,刘弘自然也没有什么‘风水’‘寓意’之类的要求。
  刘弘之所以来要拉着丞相、内史、少府这三个主要负责帝陵建造的重臣,前往帝陵候选地点进行现场巡查,主要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以及一点‘私心’。
  ——刘弘,已经很长时间没出长安城了···
  虽然登基之后,刘弘总是有意无意的找机会出去散心,更曾在去年年中,过了一把‘御驾亲征’的瘾,但作为汉室天子,刘弘还是觉得未央宫,已经隐隐成为了自己的囚笼。
  做皇帝也有一年多了,刘弘对历史上酷爱游山玩水的武帝猪爷,也是愈发的理解起来。
  趁此机会正大光明的走出长安,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刘弘而言,也是难得的休闲手段。
  至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则是因为:陵邑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来都不是帝陵,而是陵山脚下的陵邑。
  汉室的陵邑制度,基本都可以理解为:朝廷选个小山丘,将其凿空以做帝陵,并在山丘脚下兴建一座城池,以作为陵邑。
  想想就知道:能被选座帝陵的山丘,必然是相对偏远,且人迹罕至的地方。
  而陵邑的建造,由于带有‘广迁天下豪杰’的特性,又具有了在原本荒凉的地方,强制建立一处经济热点的功能。
  很简单的道理——整座陵邑的迁入人,几乎都是曾经富甲一方的豪强,无论是消费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亦或是金融流通能力,都足以撑起陵邑,成为关中又一个‘繁华昌邑’。
  而汉室历代天子的帝陵及陵邑,也大都带有明显的皇帝个人特色。
  如高皇帝刘邦的长陵,其选址就在秦咸阳宫旧址之上,高足有十三丈,长宽各百二十步,与未央宫隔渭水相望,山峰兀立,气势雄伟。
  而惠帝刘盈的安陵,虽然也勉强撑起了不小的规模,但无论是那慌乱填充的土石,还是那刻意垒高,却依旧不足七丈高的陵顶,都无一不在告诉后世人:这个陵墓的主人,活的并不久,死的很突然···
  在历史上,作为惠帝皇后的张嫣,虽然依旧得以按制葬入安陵,却因诸吕之事而失去了‘起坟’的待遇。
  即:历史上的张嫣,死后确实被埋进了安陵,却并没有起墓碑,只是被草草埋葬在了一块长宽各二十丈,高五丈余的低配版‘后陵’中。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长宽二十丈,高五丈的陵墓,怎么都与‘低配’搭不上干系,但看看历史上西汉时期的其余几处后陵,就不难发现差异。
  长陵作为高皇帝刘邦与高后吕雉的合葬之处,被极其均匀的分为了东西两部分——吕雉的后陵,其大小规模几乎与刘邦的帝陵相差无多!
  文帝太后薄氏、皇后窦氏的后陵,虽然没有达到吕后这么‘恐怖如斯’的地步,却也都规模宏伟,气势恢宏。
  反观安陵的孝惠皇后陵,无论是大小规模,还是陪葬物品,都无法与正常的汉室后陵相媲美。
  要知道安陵墓群内,就连鲁元公主的陵墓规格,都远大于张嫣!
  再往后,就是历史上‘勤俭质朴’的带盐人,文帝刘恒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