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张嫣这几日明里暗里,尽劝刘弘早日大婚!
  虽然话没说太直白,但隔三差五一句‘想抱孙子’,也足以让刘弘抓耳挠腮。
  按道理来讲,刘弘倒也确实该立后了。
  ——加冠而亲政,这两件事中间,其实还夹着一件事:大婚。
  男子加冠而成人,成人则当成家,成家方成人,故而临朝亲政也。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后顺序。
  天子亲政,就等同于国家有主;天子已经可以主持各种政治活动。
  而在汉室的政治活动中,女子,也是有参与权的。
  鲁母侯这样的女侯爵先不说,即便是寻常功侯家中的妻子,在岁初大朝仪之时,也同样要进入未央宫。
  功侯们和天子一起在前殿议论国事,而功侯夫人们,便会在皇后的率领下,在后宫相聚。
  也就是说:皇帝要想证明自己已经能处理、参与政治活动,那理论上,就必须要先立后。
  撇开这层政治含义不说,天子哪怕不着急立后,后宫也必须尽早进人。
  ——皇位世袭罔替,就意味着天子有后这件事,将直接关系着天下和朝局的安稳!
  历史上,文帝刘恒携子登基,自能稳坐钓鱼台;景帝登基时,长子刘荣也已十四,早就度过了‘一到六岁’这段夭折风险期,故也能安然自若。
  到了武帝登基,这件事便曾让汉室朝堂,陷入短暂的动荡之中!
  阿娇皇后不育,馆陶公主背靠着太皇太后窦氏,又对后宫入嫔之事百般阻挠。
  可怜武帝爷十五岁登基,直到十三年后的二十八岁,都未得一子!
  看着武帝爷一天天步入中年,后宫诸嫔的肚子却一点没有动静,朝堂便逐渐诡波暗涌。
  作为武帝亲舅舅的田蚡,得武帝任以为丞相,居然都到看见姓刘的诸侯,就相邀密谋‘一俟宫车晏驾,当立者非大王而何?’的地步!
  也怪不得武帝爷,在二十八岁‘老来得子’,刘据刚一降生,就被武帝火急火燎的立为太子,以稳定朝局。
  从武帝爷的亲身经历便足以看出:有没有儿子,对于汉室天子而言,有多么重要。
  甚至可以这么说:汉室天子,只有在有了儿子之后,才是一个完整的皇帝,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在第一个儿子诞生于人世,并安稳度过六岁之前的夭折高风险期前,汉皇虽名为天子,却无时不刻面临着‘旁支夺嫡’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而言,刘弘也确实应该早开后宫,疯狂收妹子,好早点生出一个儿子来,让朝臣百官,乃至于天下安心。
  但不知为何,刘弘总有些抗拒在短时间内开后宫。
  或许是前世沉迷研究导致的恋爱自备,让刘弘一时间竟有些担心:等后宫进了妹子,该如何与这些妻子相处。
  作为后世人,刘弘对一夫多妻也有一股本能的抗拒——虽然抗拒没什么卵用。
  除此之外,刘弘还有两个相对切合实际的忧虑。
  其一,自然是这具躯体如今才十六岁;过早的品尝禁果,刘弘担心身体发育受到影响。
  ——高大伟岸,可事关天子威仪!
  再者说了,刘弘还想多活几年,在死之前把太子教育好呢。
  这其二,就是刘弘对于皇后人选的纠结。
  按道理来说,作为穿越者,刘弘应该竭力的避免皇后出自功勋之家;汉室的时代背景也如此:功侯贵勋之女可以为嫔,不可为后。
  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老子在朝堂舌战群儒,女儿在后宫艳压四方’,内外勾连的事情发生。
  但皇后不能出自功勋之后,却不以为着皇后,不能出于太后的家族···
  历史上,惠帝皇后是吕后的孙女张嫣;景帝皇后是薄太后的孙女薄皇后;就连武帝爷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太后窦氏的孙女陈娇。
  这样的情况下,刘弘其实很难避免张嫣塞个亲戚过来,做自己的皇后。
  ——太后亲自为天子挑选品行端正的女子,皇帝能怎么办?
  认下吧?
  不想。
  不认吧?
  又不知道如何拒绝。
  “太后啊太后,可千万别逼朕啊···”
  哀叹一起,刘弘便将目光移向数里外的长乐宫。
  但无论让谁做皇后,刘弘大婚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第0280章 草原风波
  十月作为汉室的年初,实际上,也同样是匈奴人的年末。
  此时的匈奴,还处于十分愚昧的奴隶制社会,非要说和几千年前的古华夏奴隶制社会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匈奴独有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
  不同于汉室天子的至高无上,匈奴的实际领导者:单于,实际上只充当‘部落联盟头人’的角色。
  草原的生态,注定游牧民族要想生存,就必须自发的汇聚成人员更多,规模更为庞大的部落。
  通常,这种部落一开始是由家庭组成——年富力壮的牧主,带着几个妻子,十几二十个孩子,组成匈奴最小的‘部落’,也被称之为部族。
  但一个家庭,显然不足以抗衡草原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无法抵御其他部族的掠夺;这种时候,就有大概率出现最原始的部落联盟:几个相邻部族的头人相约在一起,向撑犁天盟誓,结为兄弟。
  后世的游牧政权:蒙古,便有类似的行为,在蒙古语中被称为‘结安达’。
  头人结为兄弟,这几个部族之间就都是‘亲戚’了,原始的小型部族联盟建立,几个部族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小的部落。
  成吉思汗,即孛儿只斤·铁木真在称汗之前,便曾与札木合结为安达,实际上便是组成了两个部族之间的联盟。
  这种行为在中原的文化背景中,类似于‘义结金兰’‘结拜为异性兄弟’的性质——有点类似于几百年后的桃园结义。
  成立了部落之后,再合并,就不是温柔的‘结为兄弟’了——部落之间合并,在草原只意味着一件事:战争。
  所以实际上,草原上的生态,几乎是永久处于类似中原战国时期般的状态——无论草原有没有被统一,各部族之间都永远会互相征战、讨伐。
  至于战争的原因,也不外乎‘生存’二字——草场、水源,乃至于一块地势较高的战略要点、四面环丘的驻扎宝地,都会在匈奴部落之间导致战争。
  战争结束,胜利方赢得一切,而战败方,则只有两种下场。
  其一:身高高于车轮的男子被尽数杀死,幸存的小孩成为奴隶,女子,则会被这个部落获得,成为该部落发展扩大的生育机器。
  其二,便是臣服。
  通过臣服,战败的部族得以保全自身,但将自此成为胜利方的隶属部族,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附属’,类似中原的‘外藩’。
  当宗主部族下达战争命令时,附属部族必须严格遵守命令,出兵出人,追随宗主部族外出征战,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而一个胜利多次,拥有多个‘附属’部族的部落首领,就是草原通俗意义上‘王’。
  这样一个‘一主多从’的部落联盟,同样也会以宗主部落的原始名,或姓氏命名。
  如现今,驻扎于汉匈边界的白羊、楼烦等部,便是从一个小小的家庭开始,先通过盟誓组成小联盟,再通过征服形成大联盟的强大部落。
  这种‘源远流长’的战斗、掠夺习俗,导致了匈奴这种松散的部族联盟制度,永远都无法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
  ——单于对匈奴的统治,与各部落相差无二。
  准确的说,单于所掌控的单于本部,原本也是草原林立的部落之一。
  在百十年前,匈奴单于也同如今的白羊王、楼烦王一样,被称呼为:匈奴王。
  如今的单于庭直属本部,便是原始的‘匈奴部’。
  而单于‘号令草原各部’的权力,与那些有权号令附属部族的部落王一样,来源于匈奴部落对各部落的征讨,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匈奴大败白羊部落,白羊部落臣服,成为匈奴部落的‘附属’部族,折兰、楼烦等部落亦如是。
  也就是说,单于本部和草原各部之间的关系,与各部落同自身的附属部落之间的关系一样,属于征服者与臣服者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草原各部落对单于庭,也只负有‘随时响应号召出征’,以及‘必要时贡献一定物资’的义务。
  这便是匈奴的部落联盟制,之所以会在前面加一个‘松散’的原因——对于各部落内部事务,单于没有丝毫干预权力。
  各部落如何生存、和谁干仗,单于庭都无法直接干涉。
  只有部落之间的战斗涉及到单于庭本部的利益,亦或是涉及到匈奴政权对外战略的时候,单于才会出面调解,充当一个‘战后法庭’的角色。
  例如两个部落之间,为一块草场的归属打出了狗脑子,单于不想让两个部族两败俱伤,间接导致这两个部族的军事力量下降,就会出面调解:你们两家各出一个勇士决斗吧,谁赢了,草场就归谁。
  这样一来,原本可能死成千上外人的战斗,就被巧妙地化解为两个人之间的决斗,只需要死一个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