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陈平,更是已年过七十···
汉初食邑五千户以上的彻侯,几乎都经历着初代临近亡故,二代又没能成长起来的青黄不接之时。
就像此时的曲周侯府,就发生着开国功侯们都万般无奈,又不得不面临的变故——初代曲周侯郦商双目紧闭,气若悬丝的躺在卧榻之上,硬撑着最后一口气,等候着爵位接班人:长子郦寄从云中赶回长安。
说起来,郦商跟随高皇帝刘邦算不上太早——起码比起周勃、夏侯婴等从沛县一同走出的老班底,郦商无疑算得上的‘后起之秀’。
在秦二世三年,即后世历史纪元的汉高祖元年,郦商由兄长郦食(yì)其(jī)举荐给时为汉王的刘邦;以裨将之身跟随刘邦南征北战。
攻长社,郦商率部先登,封信成君;后又跟随刘邦攻占宛十七城,升将军;秦亡后任陇西都尉,平定北地、上郡。后又破章邯部将雍将、周类、苏驵诸部,配合刘邦主力还定三秦,得赐食邑六千户。
在楚汉争霸中,郦商更是先击溃楚江钟离眜,后随刘邦赶赴垓下,最终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终定天下。
汉立之后,郦商也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场战役——从镇压燕王臧荼叛乱,到攻打代地,亲俘代相程纵,再到之后的陈豨、英布之乱等等等等,都能在功劳簿中看见郦商的大名。
靠着这一系列军功累计,郦商得以在汉室底定,重新论功评定封土时,得封‘曲周侯’,食邑五千一百户,位列汉开国十八功臣第六!
无论是现在的大将军灌婴,故皇帝太傅王陵,还是车骑将军飞狐都尉柴武,卫尉虫达,在汉十八功臣中的排名都没有郦商高!
排在郦商前面的,仅有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侯张敖,绛候周勃,舞阳侯樊哙五人而言!
作为刘邦阵营的‘后起之秀’,郦商能在短短十数年之内,靠着打拼一点点爬上如此高位,可以说是非常励志了——要知道就连刘邦的老兄弟夏侯婴,都排在郦商之后!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郦商所赢得的一切荣耀,最终都躲不过尘归尘、土归土;留给郦商的,就只剩下曲周县那五千六百户人家,世代供养郦商的后人。
不过比起其他的功侯,郦商还算比较幸运的——他还有个相对有出息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爵位,继续撑起曲周侯一脉的天。
在诛吕之事中,郦商被周勃挟持,逼得曲周侯世子郦寄不得不欺骗吕禄,将吕禄手中的虎符交到刘揭手中,方使周勃得以顺利进入北营,喊出那句‘吕氏右坦,刘氏左袒’。
但在时局稳定之后,舆论却出现一种非常诡异的声音:曲周侯世子寄,卖友求荣,简直不当人子!
按道理来讲,郦寄作为吕禄的至交好友,确实应该坚定地站在吕禄这边;按此时的道德观,即便吕禄是坏人,郦寄也不应该‘大义灭亲’。
对此,郦商即便是早有预料,也是徒之奈何——早在齐王刘襄入长安,却因为一句可笑的‘驷钧,恶人也’,就与皇位失之交臂时,郦商就已经明白:除了从一开始就坚定站在陈平、周勃这边的功侯外,没有人能从诛吕之事中捞到便宜!
不过紧接着,舆论就因为未央宫传出来的一句‘风闻’,而迎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传言皇帝刘弘听说这件事之后,随口对身边的宦官说了一句:寄父遭虏,因孝而失义,其虽略输私德,然大节不失!
刘弘一句话,舆论的倒向瞬间反转:郦寄面临父亲和朋友之间二选其一的艰苦抉择,最终选择保全父亲安危而出卖朋友,可谓大行不顾细谨!
这件事,也从郦寄‘卖友求荣’的证据,华丽转变为郦寄‘至纯至孝’的佐证。
反观这件事中的另一个主角:周勃,则是彻底沦为丑角——太尉明知郦寄孝顺,还要以郦商老将军的性命,去逼迫郦寄做出卖朋友的事,简直是道德败坏,脚底流脓,良心大大的坏掉了!
直到舆论风向转变,郦商才终于安下心来,但因忧虑而躺上病榻的郦商,却再也没有爬起来···
郦商很明白,如果真要着实郦寄卖友求荣,那曲周侯世家,几乎没有可能再走入汉室官场——汉室,对于官员最基本的三项要求:伟岸英俊的相貌,毋庸置疑的军功,以及,完美无缺的道德!
·
·
·
PS:历史上,郦寄因为在诸吕之乱中出卖好友吕禄,确实曾蒙受巨大的道德污点;实际上无论是文帝万年,张苍于黄龙事件之后被罢相,亦或是景帝朝申屠嘉在‘高庙墙垣’事件后气死,这两次丞相出缺,郦寄都是备选人中最符合要求的:年纪够大,资历够老,地位也有,彻侯之位也满足。
无论是比起关内侯申屠嘉,还是位列三公,身为御史大夫,却能被内史晁错驯养成应声虫的开封候陶青,郦寄都更具备冲击丞相大位的竞争力。
但一句‘卖友求荣之辈’的评价,让郦寄连续两次与丞相大位失之交臂,虽然说不上抑郁而终,但要说郦寄死而瞑目,也是不大可能的。
这一章还有些东西要说一下,免得大家误会。
萧何确实是被刘邦评为‘首功’,其食邑也是位列开国功侯之最;但是从文中,大家不难发现,萧何食邑万户,但曹参却比萧何还要再多上六百三十户,张良的食邑也同样达到了万户。
那这是不是说明,萧何‘食邑最高’的说法不准确,或者说萧何‘食邑万户’是不准确的呢?
这个问题,作者君一开始也同样很疑惑,遂百般查阅资料文献,终于在一篇西安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当中,找到了答案。
实际上,这并不矛盾,萧何确实食邑万户,与张良相同,并且‘食邑数’比曹参少;但这并不表明,萧何的‘食邑’比曹参少、和张良相同。
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在于西汉彻侯的‘食邑’,并不是固定的‘每一户多少钱’。
《史记》中关于‘户税百二十钱’的说法,很容易让历史研究者因此进入这样一个误区:每户人家一百二十钱,就是彻侯固定的收入。
按照佐吏查阅到的文献,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彻侯食邑,其实质是将这户农户原本应该缴纳给国家的农税,转而上缴到彻侯的‘侯相’之手,最终进入这位彻侯口袋里,成为封国产出。
而《史记》之所以有“户百二十钱”的记载,是因为按照司马迁时的长安粮价:石四十钱,以及武帝朝大多数农户有田三十亩,按当时三十比一的农税税率,从而使得每户人家的农税,恰好就是三石粮食(平均亩产三石),共一百二十钱。
实际上,农户无论是上缴给国家的农税,或是上缴给彻侯的‘租税’,都不是按固定数值,而是按比例以及农税税率,将收成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上缴。
例如汉初,百姓普遍有一百亩田,得粮三百石,税率十五税一,那粮税就是二十石粟米;具体折合多少钱,还要看当时的粮价。
而萧何的‘万户’比起张良的‘万户’,以及曹参的‘万六百三十户’,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封地。
萧何的封地:酂县,位于今湖北谷城县固封山附近,毗邻汉水,称得上‘膏肓之地’,就是说,萧何的一万户农户所耕作的土地产出,绝对不止汉初粟米平均亩产:三石。
而张良的封土留县,位于今山东省微山县附近,曹参的封土则位于今山西临汾市,虽然都说不上荒凉,但肯定没法跟毗邻汉水的酂县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萧何‘食邑’最高,指的并不是‘食邑数’最多,而是指每年能从封国得到的钱最多。
放在现代举个例子:萧何在东北黑土地得到一百亩地,张良在内地得到一百亩地,曹参在内地得到一百一十亩,这种情况下,说萧何‘食邑最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关于文中,西汉彻侯个人的食邑,简单交代一下。
陈平本食邑5000户,书中因为诛吕之乱加封1200户,所以现食邑6200户。
周勃本食邑8100户,原本的历史上,因为诛吕之功加封1900户,共10000户;书中周勃失去了‘首倡之功’,只加封1000户,所以现食邑9100户。
灌婴本食邑5000户,历史上因为诛吕之事,以及文帝刘恒挑拨离间之意,加封3000户,共8000户;书中主角选择挑拨陈、周二人,所以只给灌婴加封1000户,共6000户。
郦商本食邑5100户,因为世子郦寄的‘功劳’,加封500户,故书中为5600户。
第0162章 醉酒当歌
一旦郦寄沾染上一丝一毫的道德污点,那即便是几代过后,曲周侯世家的子孙有机会出任朝中某司曹官员时,也总会有竞争者提起一句:曲周x侯郦寄,卖友求荣,可是不修私德的啊···
而作为开国功臣中的佼佼者,沉浮宦海数十年的老武将,对于舆论突如其来的大转变,郦商自然是看的真切——自家之所以躲过如此巨大的一个道德污点,正是因为刘弘对周勃的那一句评价:太尉虽义而灭吕,然于曲周侯一脉,太尉亏欠者甚巨!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