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关系,在封建时代几乎没有断绝的可能性,尤其是田叔这种宁死也要随张敖如今,誓死追随的忠义之士而言,这种关系几乎等同于后世网络游戏中的‘滴血认亲’。
所以对于田叔,无论是忠心还是能力,刘弘都完全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只有一点:田叔会不会出于忠义,而争取将张敖一脉重新推上赵王之位!
这样的事只要发生,刘弘就将陷入困境:出于孝道,作为刘邦子孙的刘弘必须严格遵守‘非刘氏、不得王’的铁律;但作为张敖的外孙,刘弘同样要出于孝道,为张敖争取更好的政治待遇。
如此两难的境遇,解决起来十分棘手,无论结论如何,刘弘都将不可避免的沾上‘不孝’的污名。
作为臣子,让君父担上‘不孝’罪名的田叔也是难辞其咎——主辱臣死!
最乐观的结果,田叔也得以死谢罪!
到头来,刘弘无缘无故背上一个‘不敬高祖律令’或‘苛待外祖之后嗣’的污名,还要失去一个政治成分出色,能力足以名留青史的能臣。
所以,财务改革这件事的提前提出,也有田叔的一份功劳——刘弘要为田叔找点事情做,让他顾不上乱想。
而作为刘弘地小金库,少府也确实是最需要进行财务改革,让账目更加透明的地方。
第0159章 田叔之望
很显然,田叔明白了刘弘的意思。
早在来到长安的第一天,田叔径直入宫而不得见,却在晚上等来好友虫达的‘友好拜会’之后,田叔就大致明白了刘弘地意思。
——卿为宣平武侯(张敖)故旧,便是朕之肱骨;今朝中于朕颇有不利,还望卿以此为首重,助朕厘清吏治···
这,就是虫达转达给田叔的原话。
对于刘弘的担忧,田叔心中自也是明了——光是刘弘托虫达的话语中,特意将张敖成为‘宣平武侯’而非赵王,就不难看出刘弘地意图:汉家只有张姓宣平侯,从来没有张姓赵王!
刘弘这个反应,虽属情理之外,但也算在田叔意料之中——对于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实际上太祖刘邦就已经给出结论了:非刘氏,不得王!
虽然刘邦在白马誓盟时,喊出这句宣言前不久,才刚喊下‘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的诺言;但对于统治者,尤其是刘邦这种‘合格’的统治者来说,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举动,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原本朕打算封功臣为王,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的,但谁让他们反了呢?
既然这样,那就怪不得朕了;为天下苍生计,朕就食言一回:非刘氏,不得王!
这种事,其实就跟后世的网络一样:别说某情节合不合理了,光是主角穿越到某某仙侠空间,其本身就十分不合理!
但只要作者能自圆其说,给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读者也同样会接受书中设定,安心往后看下去。
一样的道理:刘邦食言了吗?
实际上,是的。
朝令夕改?
好像勉强也算得上。
但真要说这个举动对朝局有多大的影响,为后世埋下了多大的祸患,那就是危言耸听了——作为当事人,刘邦仗着自己那张比长城长度还厚的脸皮,将这件事圆了过去:三家不同法,五代不同礼!
作为刘邦的嫡系血脉,往后的刘氏皇帝,虽然脸皮厚度比不上长城的长度,但长城的厚度,大都还是能达到的——山河永固,与国同休,那说的是侯国!
反正刘邦都归天了,对于刘邦下的规矩,西汉的刘氏皇帝都表示:太祖高皇帝之律令,最终解释权归朕所有。
即便是此时,刘邦日夜奔波在镇压诸侯王叛乱的时代过去不过二十多年,异姓诸侯王问题依旧属于‘敏感政治问题’的范畴。
对此,田叔同样有着清晰地认知——若非如此,田叔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弱肉强食,人吃人的封建官场活到这把年纪。
实际上,对于恩主张敖的事,田叔也有着十分清晰地认知——当初张敖被扯入贯高谋逆案,被羁押入长安之时,田叔就曾同张敖的其他门课,一同剃掉头发,用铁圈锁住脖子,装作张敖的家奴同入长安。
须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民风对于家奴,是有‘追随主人同死’的要求的!
田叔等人装作张敖的加入,随其一同入长安,唯一的目的就是一旦张敖坐实罪名,便追随张敖一同赴死!
虽然最终,高皇帝刘邦因为贯高的陈词而放过了张敖,但对于整个事件,田叔都有着明确的认知。
——贯高的罪名,是被仇家告发‘在很多年前,曾试图行刺刘邦’;而张敖的罪名,是‘私蓄人才,欲行刺刘邦’。
贯高是否曾试图刺杀刘邦,这件事早已有定论——贯高自己承认,确实有过。
但这件事跟张敖有没有关系,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张敖迎娶刘邦的吕后之女,鲁元长公主之后不久!
而且此时赵王张耳刚死,王太子张敖屁股挪上王位才几个月!
如果这都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另一件事,足以揭开这件事真正的黑幕:汉开国初的七位诸侯王,除长沙王一系,及死于高祖五年(前202年)的燕王臧荼之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黥布)、韩王信等四位异姓诸侯王,都在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到十二年这短短一年内,相继‘谋反’被杀!
而赵国一脉,从张耳逝世,到张敖迎娶鲁元长公主,再到张敖从赵王被贬为宣平侯这一长串事件,都微妙的挤在了燕王臧荼‘叛乱’之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叛乱’之前的高祖九年(前198年)!
如此浅显的真相,别说亲身经历过的田叔了,但凡对老刘家,尤其是刘邦有一丝了解的人,都不难得出真相:贯高谋反事件,只不过是一场秀而已。
或者说,是一场由高皇帝刘邦自编自导自演,张敖半懂不懂配合演出,天下人瞠目结舌的大型真人秀!
而这场真人秀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张敖合理合法的从赵王的位置上下来,安心做自己的闲散侯爷,并且不让刘邦因此背负‘苛待功臣’‘夺诸侯土’的污名①。
田叔当时虽然看不清,但在此事发生两年后,各地异姓诸侯王相继‘谋反’伏诛时,田叔对此事也大概有了认知:异姓而王,才是张敖最大的过错!
所以田叔根本没有将宣平侯一系,重新退回‘赵王’这个火坑的想法——或者说在得到刘弘近乎明示的‘提醒’之后,田叔已经放下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田叔真正想做的,是让宣平侯一系重新回到大汉彻侯阶级的怀抱!
宣平武侯张敖,生有嫡子二,庶子二②;嫡长子张信在张敖死后承袭宣平侯爵,于孝惠八年亡故,无嗣,国除。
嫡次子张偃,因生母鲁元公主之故,被吕后封为鲁王;庶子张寿为乐昌侯,张侈为信都侯。
按道理来讲,张敖后嗣一王二侯,可谓是公侯中地位最高的一家了。
但在吕后身死,诛吕被屠戮殆尽之后,鲁王张偃、乐昌侯张寿、信都侯张侈三人,均被陈平、周勃等诛吕大臣们归类为‘吕氏乱命之王’,而被废黜。
对于刘弘过去这段时间的遭遇,田叔心中大概有数:在陈平、周勃二人手下侥幸逃生,并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光从一个皇帝的角度,从政治手腕、政治智慧的角度而言,刘弘起码已经达到了合格线以上。
但田叔想不明白,刘弘明明手上奇缺人手,甚至到了让刘不疑一人担任两个九卿位置的地步,都视那三位母族叔伯为无物?
或许这三人不一定有多么出众的能力,但刘弘现在最缺的,可不就是叔伯这种可信可靠的人吗?
无论是出于对故主张敖的感恩,还是为了对刘弘的忠诚,田叔都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刘弘:有三位可堪一用的叔伯,被陛下忽视了啊···
不说促成这三人出仕,或被刘弘引为肱骨,最起码,也要让张敖尚在世的嫡子张偃成为侯爵,继承宣平侯一脉的宗祠,给先人供养血食香火吧?
心中大概盘算一番,田叔觉得,对于三个几乎可完全信任,且能力未必会差的母族亲戚,刘弘应该是会欣然接受的——即便不考虑现实因素,刘弘也大概率会为了标榜自己‘孝顺’,而复封自己的外祖父之后嗣,即宣平侯一系。
更何况‘那’件事···
也需要以‘恩封宣平武侯之后嗣’,来试探出刘弘地态度!
·
·
·
PS:1.关于赵王张敖被贬为宣平侯这一事件,历史考据界公认其真相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至于原因,是因为《史记》对于该事件的记载,实在是生动到了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根据《史记》记载,贯高的供词说:之所以要刺杀刘邦,是因为刘邦途径赵国时,张敖对刘邦恭敬无比,而刘邦对张敖却是百般苛责,就差没指着鼻子骂!
然后,作为张敖门客的贯高等人忍不住,就遥人儿准备刺杀刘邦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