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比,关内侯无疑差很多——就像刘弘此次,封为关内侯的二十六个勋臣,均食邑五百户,那这个关内侯侯爵能给这二十六人带来的,出了身份地位之外,就只有丞相府发放的五百户人家的租税,大约每年十万钱左右。
可以说西汉的彻侯,等同于阉割版的诸侯王;而关内侯,就只是一张可世袭的长期饭票。
对于每年花十万钱,收买一个对老刘家忠心耿耿,并且有能力治理好一郡之地的开国功臣,刘弘表示:这个买卖很划算。
因为无论是彻侯还是关内侯,在国家遇到战争时,理论上都有出征讨伐的义务;并且出征所耗费的一应物资,如军粮、武器军械、饷钱等,都由彻侯、关内侯自掏腰包承担。
所以,某种意义上,西汉勋贵阶级与中央的关系,类似于‘中央荣养勋贵,待等有事,勋贵为国出征’的同生共存关系。
因此,刘弘并不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臣被封侯,会导致国家财政会受到影响——即便刘弘心里明确的知道,如今汉室天下,起码有十分之一的土地,被封给了数百位彻侯、关内侯,做食邑之土。①
待等封侯之事被告于高庙,一应程序结束之后,代王刘弘再三请辞就国,刘弘先后挽留,最终同意了刘恒的回国请求。
对于移封梁国之事,刘恒表示‘无赫赫之功,不敢受重恩’,刘弘也没有逼得太过于紧迫,在允许刘恒回代地的同时,建议刘恒,听取一下代王后薄氏的看法,再做回复。
就这样,刘恒满带着忧虑的不安,于二月初四自长安北门而出,向着代地进发。
同一日,车骑将军飞狐都尉柴武,带着除强弩都尉,以及被遴选为宫中侍郎的将官外的三千多人,正式请辞,向飞狐军而去。
而刘弘则于二月初五,在新任郎中令令勉的陪同下,便装出现在了长安东市之外。
※※※※※※※※※※
二月,天气已经稍有些回暖,街上的行人也更多了些。
做一副勋贵子弟打扮的刘弘,在三五个威武大汉的跟随下,悠然步入东市之内。
作为统一的封建政权,西汉皇帝还没有如后世宋明的皇帝一般,被御史言官过度的干扰私人生活;‘君子不立于危墙’‘天子不当出未央’的说法,在此时还没有什么市场。
历史上,景帝刘启为储之时,更是时常带着胞弟刘武,出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之中;甚至有几次,晚归错过宫禁而被廷尉张释之逮住的兄弟二人,逼得文帝刘恒为此,向张释之脱帽谢罪。
到了武帝朝,猪爷更是一有闲钱就外出巡游,不是封禅泰山,就是游历天下。
所以刘弘此番出宫,并没有后世皇帝出去透个气那么困难;只需要带上足够的护卫力量,这件事就不会引起朝臣的反对。
刘弘此番出宫的目的,自然也不是学康麻子公款吃喝,或者学猪爷做散财童子。
这件事的起因,是两天前发生的一件‘小事’。
新任少府令田叔,由于大雪封山,道路难行,还没有赶到长安;就连关内侯的授命诏书,田叔估计也是在半路上接到的。
所以,少府此时是在没有领头人的状况下,进行着长安粮价调控的工作——即:平价售粮。
从安陵杜氏,刘弘除了得到百余顷土地,数千万铜钱,上万金黄金之外,还得到了共计六十一万石以粟米为主,其他各式谷物为辅的存粮。
那些土地、钱、金,刘弘自然是和之前从诸侯大臣手中‘拿回来’的各式钱粮一起,放进了少府的库存之中;而那批粮食,刘弘则令少府官吏运往东市,按每石八十五钱的价格批发售出。
在长安田氏兄弟的帮助下,粮价的平抑工作相当顺利;少府不过放出去十万石不到的粟米,其余粮铺的粟米售价也都降回了正常水准线;甚至为了和少府抢夺市场,其价格都压到了八十五钱以下。
达成目的,刘弘自然是命令少府停止调控,让市场自然平衡;在卖出去十多万石粟米之后,少府的售粮工作也就停了下来。
但是,就在少府将那十数万石粮售出之后,刘弘偶然听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闻。
——在少府售粮的这段时间内,每天都有专门运送铜钱的马车,驶入内史钱库!
更有意思的是:少府的售粮工作一停,运往内史的运钱车数量大打折扣,不到先前的一成!
这就非常值得刘弘品味了。
内史,其全称虽然为治粟内史,但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内史的职权,早已经和粮食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了。
——中尉属衙负责长安治安,被盗贼都尉负责打击匪盗,各市吏负责长安以及长安外的各地市集,内史本属则负责田亩、人口、户籍···
可以说,只要是与关中有关的事,内史全都干,就是不包括粮食!
但少府这边刚卖出十万石粮食,内史却诡异的多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还是可以见光的合法收入!
这让刘弘感觉,自己好像遗漏了什么事。
所以,刘弘今天来东市的目的,也就很明确了:在少府售粮的东市就地考察,弄清楚内史这段时间获得的‘意外之财’,是从哪里变出来的!
第0137章 货币问题
长安东市,并不是因位于长安城东而得名,而是与西市相连,同位于长安西北角;由于两市东西对望,故称为西市、东市。
对于生活在长安,乃至于整个长安城辐射范围内,各县、乡、村的百姓而言,长安两市,便是主要的生活物资获取点。
盖因为汉律规定,但凡牵扯钱物交易的商业活动,都必须在官府规定的场地——市集进行。
也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农户,想要将家里母鸡下的蛋卖出去,也要乖乖到市集向市吏报备,取得交易许可,才能在市集内将鸡蛋卖出。
就如同刘弘此时看到的场景一般:除了获得官府长久许可,而建立在市集中的商铺之外,东市内的街道旁,随处可见在面前摆着一个菜篮子,或是几捆干柴的百姓。
而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市集,突然出现的刘弘一行人,无疑成为了人们目光中的焦点。
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刘弘不着痕迹的走进了一家售卖布匹的商铺,打量起铺内陈列的各式布匹。
看着刘弘一行人走进那家以蜀锦质量著称的铺子,东市内的人才将注意力收回,继续售卖着自己的货物,或者挑选着想要购买的生活物资。
“哟!贵客登门呐!”
刘弘刚迈入门槛,迎面便走来一个身着锦袍,略显富态,满手玉扳指的中年男子,谄笑道:“少君可是来对地方啦!”
“吾家蜀锦,于整个长安城,也是小有名气哩~”
说着,男子便跟随着刘弘地脚步,依次介绍着店内的布匹。
不过片刻,男子话锋一转,故作神秘道:“店内这些,少君当是瞧不上眼,不如随小的到堂后,瞧瞧上锦?”
刘弘却是兴致寥寥的摆了摆手,这儿摸一摸,那儿看一看,不时询问着各式布匹的价格。
——在贵重金属为货币原材料的封建时代,布匹,才是永远不会贬值的硬通货。
粮食会随着世道,收成等因素上下浮动,就像粟米,西汉开国初能暴涨到八千钱,现在能卖八十钱;到了历史上文景之治末期,更是曾跌破四十五钱。
即便是钱币,也是大有文章可做——可以掺铅,可以做小一点,薄一点。
唯由布匹,由于产量不会有太大波动,其需求也几乎不会下降。
所以,要想了解封建时代某一时间点的社会状况,布匹,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
“此布一匹,需钱八铢几许?”
随手指向门口处,略有些素黄的粗麻布,刘弘回过头,看向依旧喋喋不休的男子。
刘弘一身贵族打扮,身后跟着的护卫也不似寻常人家,男子本以为来的是某个勋贵家的公子;见刘弘却对绣有华丽图案地蜀锦毫无兴致,反而问起最便宜的粗麻布,男子心中不由泛起嘀咕。
“少君,此粗麻矣,乃乡野匹夫制衣所用···”
话还没说完,男子就见刘弘目光中隐隐带上了凶光,便赶忙改口道:“粗麻,尺十一钱;若以钱八铢贾,匹当钱百四十二枚···”
汉室的布,通常以‘匹’为计量单位,一匹布,指的就是宽六尺(139cm),长十丈(23.1m)的布条。
而布匹的价格,在秦始皇帝统一度量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非常诡异的维持在一尺十一钱的价格。
无论其他诸如粮食、土地等其他等价物涨降,布匹都像是不会有通货膨胀般,屹立在每尺十一钱的价格线。
但凡有一些经济头脑的人,对这种状况都会有疑惑:如果物价上涨,布匹作为等价物,不就不值钱了?
亦或是物资宽裕,物价都下降的时节,布匹反而更加金贵了?
这,就是刘弘此来东市的第二个目的——了解一下西元前的金融本位体:‘布本位’,究竟是如何保证其金融地位,比后世的美元与黄金还要硬朗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