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李笠摩挲着旁边城垛,看着暮光中的长安:“所以我不能回避,要来关中,要去陇右,要去河西走廊转转。”
  “顺便让地头蛇们看看,我这个楚国皇帝,还有新朝廷的实力到底如何。”
  “然后呢?”黄姈又问,“一味地武力恐吓,治标不治本,过得一两代人,旧疾复发,怎么办?”
  李笠反问:“你说的本,是什么?”
  “妾没仔细看过相关的著作,所以,不清楚后汉时,凉州羌乱乱到什么程度。”
  黄姈决定陪李笠聊凉州(陇右)的话题,哪怕她其实没有任何干政的念头。
  “但妾觉得,一个地方若是盗贼肆虐,却又有游军布防,毫无疑问,要么游军和盗贼勾结,要么游军自己也扮做盗贼,鱼肉百姓。”
  “后汉的凉州羌乱,持续了上百年,妾以为,少不了地头蛇们故意挑事,少不了将领养寇自重,趁机捞好处,于是推波助澜。”
  “地方上若战乱不休,朝廷为安抚民心,大概会经常减免赋税,所以,对于地头蛇来说,倒也不错。”
  “战乱中,小家小户的百姓,无法自保,只能依附于豪强坞堡主,而对于坞堡主而言,浑水摸鱼,趁机兼并土地,控制更多的人口,不是正合适么?”
  “越乱越好嘛!”
  “对于将领而言,每次挥师平叛,都是立军功的好机会,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一次平叛,每一次调拨粮草、钱帛,都是各环节捞钱的好机会。”
  “而且,为了筹措军费,筹集粮草,那就得向地方分摊,这一道道分摊下去,又有多少人能够趁机捞钱?”
  “你捞完了,我捞,我捞完了,他捞,大伙轮流发财,前辈捞完了,后辈也得接着捞,凉州平叛这个‘捞钱项目’,怎么能轻易取消呢?”
  李笠听着黄姈的分析,愈发觉得黄姈的见识不错。
  后汉的凉州问题,为何持续了上百年都解决不了?
  他觉得,其中一个原因,类似历史小说里分析的明末辽东问题那样:辽饷,养活了多少人呐!!
  朝廷要向各地征收辽饷,地方上的大小官员乃至小吏,都可以趁机捞钱。
  朝廷每年都要往辽东拨辽饷,于是,相关环节的官员又能捞钱。
  名为辽饷的军饷抵达辽东,辽东各级将领又能趁机捞钱。
  所以,辽东老是不平静,官军总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吃空饷吃得精神抖擞的将领,凭借着一次次“全军覆没”,抹掉旧账,又立新账,向朝廷索要钱粮来“招兵买马”。
  朝廷不得不加派辽饷,不然辽东局势糜烂,后果严重,于是各环节的文武官员吃得红光满面。
  辽饷,成了无数人借以盈利的摇钱树,所以不能停,辽东,必须一直乱。
  但负担层层转接之后,全都是面黄肌瘦的百姓承担,加上天灾,百姓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于是,李自成出现了。
  李笠认为,后汉的凉州问题,明代的辽东问题,之间虽然相隔了上千年,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久治不愈”的原因,都是很相近的。
  那么,他要如何避免重蹈覆辙,避免许多年以后,陇右地区,再次成为中原朝廷的一个“失血口”呢?
  一时的武力威慑,挡不住地头蛇的内外勾结,挡不住体制内利益集团的“上下其手”,按着老办法来解决老问题,当然是解决不了的。
  陇右地区的地头蛇们,可不认什么“同胞情谊”,也不认什么知遇之恩,更不会因为朝廷减免赋税、给各种优惠待遇就誓死效忠。
  甚至他们之中,有多少人对自己的族属有认同感,都未曾可知。
  只有利益,才是各地区各阶层最看重的一个“要素”。
  黄姈继续说:“朝廷若是以各种优惠政策,来赎买陇右人心,怕是会适得其反,因为这等于是那家里哪个孩子越闹腾,就越容易从父母手中得好处。”
  “真要是这样,孩子如何会消停?肯定是不停的闹。”
  “朝廷为了避免陇右四处冒火,许十年免赋税?好啊,等十年到期,陇右局势忽然不稳,朝廷是不是要再免十年赋税?”
  说到这里,她故意对李笠挑衅:“所以,妾正好要看看,三郎到了陇右,要如何解决这个顽疾。”
  “那就拭目以待。”李笠笑起来,和黄姈一起向前走。
  统一天下,抚平数百年分裂造成的创伤,这就是他的责任,所以才要亲自来关陇地区,为解决顽疾创造机会。
  尽量开个好头,儿孙们将来,处理问题就会游刃有余。


第二百五十章 实力(续)
  秦州,治所上封东郊,麦积山(崖),张丽华登高远眺,看着四周一片苍茫,又看着身边石窟里巨大的佛像,只觉震撼非常。
  麦积山(崖)有不少石窟,据说始建于后秦年间,这个后秦,是区别于苻秦的姚氏秦国。
  秦州为陇右重地,距离东边关中长安的距离不算远,所以长安城里信佛的权贵们,对可以开窟凿佛像的麦积山很感兴趣。
  到了元魏年间,麦积山(崖)的石窟越来越多,西魏/周国时,权贵们又在麦积山开石窟凿佛像,便有了现在的规模。
  张丽华身处其间,自然觉得气势恢宏。
  她和许多人一样,信佛,不过并不沉迷,平日里烧香拜佛,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和儿子平平安安,保佑她能常伴皇帝身边。
  但皇帝不怎么礼佛,张丽华便很少到庙里去,对于佛寺的记忆,停留在小时候。
  当年的建康,虽然佛寺很多,寺庙里佛像也很多,但并没有多少依山开凿的石窟佛像。
  所以,她站在这石窟佛像群面前时,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佛祖看得清清楚楚。
  左右张望,却见随行人员,大多在欣赏石窟群佛像。
  远处,李笠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动不动,三名画师正在给李笠画素描,以作“到此一游”的留念。
  其实张丽华想坐在李笠旁边,奈何,那里已经有人坐着了:身着便服的皇后,坐在李笠右边。
  皇后才是和皇帝“共画”的第一人选,所以张丽华再得皇帝宠爱,也不能僭越。
  当然,按照这一路过来的惯例,一会就会轮到她和皇帝“共画”,然后是冯娘子。
  想到这里,张丽华四处张望,想看看冯娘子在哪,因为似乎对方“消失”的时间很长。
  张望了一会,没见人影,她便找来女官,借口有事,询问冯娘子的下落。
  得知冯娘子带着两个侍女,还有个侍卫往山后边去了,张丽华眉毛一扬:带个侍卫跑去僻静之处?
  有问题!!你一定是偷男人!!
  她心里这么想,面上不动声色:“我知道了,记得提醒一下冯娘子,一会,我和陛下共画之后,就要轮到她了。”
  女官应诺,张丽华等对方走后,心思活络起来:
  呵呵,晚上一同侍寝,你争不过我,肚子又不争气,迟迟没动静,现在是急着怀上,就找情郎借……是吧?
  你完了,你完了!
  张丽华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竞争对手挤出局。
  竞争对手,当然越少越好,张丽华想明白了,后宫妃嫔当中,她之前的几位“前辈”,包括萧娘子,再过几年年老色衰,就不成气候。
  唯有年纪比她还小一些的冯小怜,不能掉以轻心。
  冯小怜同样年轻、貌美,会才艺,又很会来事,对她来说,确实是个实力强劲的对手。
  现在机会来了,但张丽华却不敢大意,因为此事操作起来必须谨慎,免得皇帝起疑心。
  就算要扳倒冯小怜,也不能让皇帝看出自己是“凶手”,否则皇帝恼羞成怒之下,连带着她也会倒霉。
  所以,必须找个人来戳穿冯小怜私会情郎的秘密。
  很快,张丽华想到了秦州刺史陈昌。
  皇帝出巡到秦州,身为秦州刺史的陈昌当然要陪伴御驾,此时也在麦积山。
  张丽华知道陈昌现在在哪:陈昌和其他随行官员在步障外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等候,便派人去请。
  等人来了,便问:“陈使君,不知麦积山附近,有何清凉、僻静又有流水之处?”
  陈昌听得张婕妤(张丽华为婕妤)这么问,心里纳闷:怎么回事,冯才人方才也这么问。
  你现在又问,敢情不是为陛下寻个好地方,而是自己去……
  想到这里,陈昌忽然觉得心一紧,因为他先前听人来报,说冯才人带着两三个人,往那“清凉、僻静又有流水之处”去了。
  当时他不以为意,毕竟麦积山周围都驻扎着兵马,并且提前清场,到处都有兵在执勤,不可能有什么意外。
  现在,意识到情况不对,好像冯才人这么一去,有问题。
  然而能有什么问题?那地方附近也有执勤的兵,能有什么问题?
  陈昌觉得有些头疼。
  现在张婕妤问起这件事,是为了皇帝问的?为了捉奸问的?还是一时间兴起,随口问的?
  这么一想,陈昌心乱如麻:碰到如此破事,该如何应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