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皇帝带头做榜样,元从故旧们跟进,上梁正了,下梁就不会歪,勋贵、官宦子弟也就老老实实跟着“遵纪守法”。
  但是,以后呢?
  皇帝再怎么发狠,也是个念旧情的人,彭均知道即便自己某个家人犯了大错,只要不是过于恶劣,李笠终究是会看在他面子上,适当从轻发落。
  可将来,他不在了,李笠也不在了,新君即位,会怎么看这些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勋臣子弟?
  他的儿子,和新君是表兄弟关系,可那又如何?
  涉及权力的斗争,哪怕是亲兄弟都会痛下杀手,何况表兄弟?
  说了一通,彭宪见父亲心情不错,便问:“父亲,陛下去关中,是不是关、陇有什么风吹草动。”
  “这是国事,你一介白衣,不得过问。”
  “是、是,孩儿明白了。”彭宪有些讷讷,彭均见状,口风松了些:“陛下不怕关陇地区有人造反,但怀着治病救人的宗旨,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毕竟,自己在家里内讧没意思,真要在家里打起来,无论谁打赢了,家里的坛坛罐罐也都打破了,那又是何必?”
  “真要打,还是打外人比较划算。”
  “当然,若是还有人执迷不悟,不知进退,那就是自寻死路,怪不得朝廷手辣。”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实力
  傍晚,长安,昔日周国皇宫,如今雍州州学,李笠和黄姈登上原来的宫城城墙,沿着小道慢慢走,作为晚饭后的散步。
  李笠看着暮光中的长安城,感慨万千。
  眼前所见之长安,为汉魏长安城,却又有所不同:历经数百年的不断重建、破败、重建,每个时代的长安城,都有不同的样貌。
  三国归晋,但很快天下大乱,许多年过去,北方的朝廷,国号变成了魏,控制着关中地区。
  南方的朝廷国号从“晋”变成“宋”,又变成“齐”,又变成“梁”。
  长安依旧是长安,只不过已经没了国都的地位,是方镇大员坐镇关陇的治所。
  某年,陇右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很快蔓延到关中,魏廷派大将率兵到关陇地区平乱,这个大将,身世很不一般。
  李笠靠着城垛,向黄姈讲述一段发生在长安的历史故事。
  那个率军入关陇平叛的魏国大将,还是驸马,但另一个身份,是齐国宗室。
  此人姓萧名宝夤,为齐国末帝萧宝卷的同母弟。
  曾经建康城里爆发叛乱,有人拥戴(挟持)天子同母弟萧宝夤为帝,叛乱很快被平定,萧宝夤痛哭流涕向兄长解释,说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被人架上车,说是要入宫当皇帝。
  杀起人来随心所欲的萧宝卷,没有为难自己的亲弟弟,萧宝夤依旧过着无忧无虑的宗王生活。
  可好景不长,雍州刺史萧衍造反了,拥立宗室为伪帝。
  叛军顺着长江东进,耗时一年攻入建康,萧宝卷兵败。
  于是萧宝卷成了东昏侯,伪帝成了真命天子,萧衍护国有功,执掌朝政。
  萧宝夤此刻,已经不是当初糊里糊涂被人架上车入宫当皇帝的糊涂蛋,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在某天,潜逃出宫,渡江北上,跑去魏国。
  他的身份,很快被魏国核实,于是作为亡国宗室(萧衍受禅称帝,建立梁国,齐国灭亡),成了魏国的贵客。
  萧宝夤不忘亡国之恨、杀兄之仇,时刻念着要复国,于是积极请战,成为魏国大将,几乎参加了魏、梁之间的历次大战。
  萧宝夤一心一意要报仇,要复国,所以即便“屡战屡败”,却依旧“屡败屡战”,其坚韧不拔的意志,真是让人佩服。
  黄姈听到这里,下意识看了一眼李笠,因为她觉得李笠话里有话。
  李笠则继续说下去。
  陇右爆发叛乱,魏廷派“戎马沙场数十载”的萧宝夤入关陇平叛,萧宝夤一如既往的“本色表演”,“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平叛之战进展不顺,官军(魏军)各种花样兵败,打着打着,萧宝夤坐立不安了:
  朝廷派大使郦道元来关中,看样子,是要兴师问罪。
  “郦道元?是《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黄姈问,李笠点点头:“对,就是他。”
  故事继续,坐立不安的萧宝夤,觉得自己即将大难临头,因为朝中政敌不会错过这个找茬的机会。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在半路干掉郦道元,然后在长安称帝。
  萧宝夤是齐国宗室,既然称帝,当然是称“齐国皇帝”,也就是在关中复齐国。
  他出身兰陵萧氏,身份是明明白白的齐国宗室,在关中称帝复国,想着关中百姓(豪族)必然踊跃支持,于是……
  于是,屡败屡战的萧宝夤,还是屡战屡败,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也未如他之前期盼的那样,出手相助。
  萧宝夤挡不住魏军的进攻,很快丢了长安,只能仓皇出逃,逃去给自己当初平叛的对象当“马仔”。
  只不过,这一次入关中平叛的是狠角色:权臣尔朱荣的族弟,尔朱天光。
  尔朱天光带着虎狼之师抵达关陇,不停打胜仗,把叛军打崩,萧宝夤兵败被俘,结束了自己曲折起伏的一生。
  不过,大概是萧宝夤的执念过强,走了没多久,也把尔朱荣带走了:
  尔朱荣入宫觐见皇帝时,被皇帝亲手刺杀,同时入宫的嫡子也一起死了。
  尔朱荣父子一死,魏国形势骤变,尔朱氏诸位头面人物,在报仇的同时,也开始了争权夺利。
  尔朱天光赶着回京城参与分权,把关中交给副将贺拔岳,但尔朱氏的气运,随着韩陵之战惨败给高欢而消散。
  坐镇关中的贺拔岳,和高欢不对付,很快就被高欢算计,遇刺身亡。
  贺拔岳死得突然,部下群龙无首,高欢又准备趁火打劫,已然是到了“分行李回家”的紧要关头。
  贺拔岳的部下们便推举贺拔岳的故交、心腹,夏州刺史宇文泰为首领。
  宇文泰很快便为贺拔岳报仇,并稳住局势,然后以弱胜强,接连击败高欢的进攻。
  于是,关陇地区的豪强们,纷纷支持宇文泰,这和当初,萧宝夤称帝时应者寥寥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李笠提出了一个问题:萧宝夤在关中称帝复国,最后兵败被俘,距离宇文泰在关中站稳脚跟,不过相隔数年而已,为何关陇地区的豪族们,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对待?
  黄姈摇摇头:“因为萧宝夤是屡败屡战的庸将,没人看好他能在关中站稳脚跟,自然就不会下本钱去赌一把。”
  “乱世,看的是谁能打胜仗,而不是出身好、阀阅高,这种玩意,在战场上,一点用也没有。”
  “光靠兰陵萧氏、齐国宗室的名号,别人不会赌上身家性命给萧宝夤当马前卒,除非他能扛住魏军的第一轮进攻,或许,别人才会对他另眼相看。”
  “宇文泰就不一样,能打仗,能以弱胜强,这样的人,才值得地头蛇们下大注。”
  李笠点点头:“对呀,所以,朝廷若想让关陇地区人心依附,必须软硬兼施。”
  黄姈看着李笠:“所以,一场大规模的火炮演习,就能让他们服服帖帖了?”
  “不会,地头蛇不会服气的,只不过是暂时收起心思。”李笠摇摇头,向前走,边走边说。
  “从后汉时起,陇右地区,或者说凉州地区,对于中原朝廷来说,就有些别扭。”
  “后汉建立伊始,凉州就不消停,确切来说,是羌人不消停,朝廷为了解决凉州隔三差五的叛乱问题,花费军饷无数。”
  “可凉州地界,还是不消停,许多羌人部落,降而复叛,成日里搞事,偌大个凉州地区,给朝廷带来的收入寥寥无几,每年却要朝廷投入大量的钱粮去‘灭火’。”
  “就像人身上的大脓疮,花了无数药费就是治不好,总是疼,疼得人冷汗直流,总是不停流血,让人身体虚弱。”
  “所以,后汉初年,就有放弃凉州八郡的提议,要把凉州人口全都迁入关中,放弃这块不毛之地,不要再为这如同无底洞的破地方花钱。”
  “这不是饮鸩止渴么?”黄姈反驳,“放弃凉州,羌人就占了凉州,等到羽翼渐丰,又向关中前进,关中不就是下一个凉州?”
  “而且,凉州地区常年战乱,必然民风彪悍,朝廷还敢迫使他们背井离乡去关中?”
  “一旦强制迁移激发民变,地头蛇们就直接和羌人联手,一起去祸害关中了。”
  李笠对黄姈的见识很满意:“所以这提议没有实行,朝廷就这么耗着,耗着耗着,上百年过去。”
  “到了后汉末年,灵帝年间,因为花在凉州的平叛费用实在是太多,财政撑不住,便有人旧事重提,要放弃凉州。”
  “但还是被有识之士拼命阻止,因为正经的朝廷,怎么能做出主动放弃国土的事情来?”
  黄姈大概想到李笠说起萧宝夤的故事有何意图,便问:
  “不放弃国土,这当然无可厚非,可若维持一片国土的代价过大,甚至会让身上冒出个治不好的大脓疮,这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