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他重新恢复自信,再次领兵上阵的时候,那也是李旭真正信任他的时候。
慢慢来,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的。
两人之间忽然陷入了相对无言的气氛,李旭想了想好像也没啥要说的了,正要起身离开的时候,林逸忽然叫住了他。
李旭转头看着他。
林逸双眼直视李旭,缓缓说道:“我知道你野心勃勃,志在天下。但是无论如何,你首先也是一个秦人。魏人的狼子野心你很清楚,我请求你一定不要引狼入室,放魏人进入关中荼毒我大秦百姓。”
看着李旭沉默不语,他又补充了一句:“若是你真能以社稷百姓为念,我林逸必会誓死追随你的。”
李旭听出来了,这是一句承诺。
林逸这样骄傲的人,既然承诺,那就是一定会做到的。
李旭看着林逸期待的眼神,最终点点头道:“我答应你。秦国只能由我李旭来征服,魏人不行,赵人也不行,谁也不行。”
第163章 石达开!(一更)
李旭离开之前,林逸还提醒他要注意防范黄河对面的赵人趁机渡河西侵,而且还请求李旭暂时先不要去攻打榆林府的秦国边军,以防止北边的蒙古鞑子趁机南侵。
虽然李旭觉得这个素来高傲的家伙有点啰嗦,但是却也能感觉出来他是真的为秦国着想,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其实根本不用林逸提醒,李旭和谭纶早就想到这些事情了。
除了防范秦国北部边军的回援以及防范赵国军队越过黄河入侵,李旭对于陇东的秦军也做了防范安排。
不过陇东之前也被赵彪那股贼军给祸害过,如今虽然重新回到了官军手中,但是也最多只能自保,估计是没有胆量过来试探唐军的成色的。
当然,该做的防范还是要做的。
除了陆师之外,李旭还安排了谭纶在黄河西岸寻找一处水流平缓的河湾,打算建造码头和造船厂。
帝国系统的码头是和造船厂二合一的,既能停泊船只,又能维修建造船只。
在最初级的游牧民族时代,码头只能建造渔船。
升级到殖民时代之后也能建造武装运输船了。
武装运输船虽然只是单桅的风帆,体量也不大,但是却是实用性很强的船只。
船上底部的炮舱共装有六门小型火炮,每侧各三门。
炮舱上面是一层货舱,既能装载货物也能运输人员。
这种武装运输船平日既能捕鱼,而且还能充当巡逻艇在水域巡逻,若是遇到敌方舰艇也拥有相当不俗的战斗力。
据李旭所知,天下各国的水军舰艇上使用的主要武器还是弓弩以及拍杆等比较原始的水战武器,战法也基本是双方船只靠近,先是互相用弓弩远射,靠近一点了又用拍杆击打对方战船,最后靠在一起后又会顺着桥板冲过去肉搏厮杀。
虽然火炮也有,但是基本上只有在各国京城以及一些战略要地的城头上有几门,毕竟这玩意对于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来说一来是造价昂贵,二来是火炮本身的笨重庞大让使用极其不便。
李旭还没有听说过哪国在战船上安装火炮的。
所以李旭就凭武装运输船都可以在水面上吊打各国水师了。
虽然武装运输船在当下的建造限额是五十艘,但是对于李旭来说目前已经够用了。
除了武装运输船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级更昂贵的重型战舰。
这种重型战舰的长度相当于武装运输船的三倍,高度更是能远超武装运输船,上面总共分布有十八门火炮。
火炮的口径和身管长度都比武装运输船上的火炮要更大更长,所以威力自然也就更强。
这种重型战舰船体狭窄修长,共有三个桅杆,动力比武装运输船要强大,行动敏捷灵活,非常适合在内河航行作战。
这种战舰的建造限制目前是十艘,每一艘的造价是三千两白银,而武装运输船的造价是每艘五百两白银。
李旭给谭纶的安排是先建造上十艘武装运输船以及两艘重型战舰,在黄河上巡弋,监视和防止赵军渡河入侵。
虽然赵军是以骑兵著称,水军力量很是羸弱,基本上靠着水军渡河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组建水师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算赵军不过来,唐军也可以依靠水师过去骚扰一下赵国人。
到时候实力更强大的时候还可以顺着黄河跑到魏国去打打秋风。
这些战船上面都会自带水手水兵,配置齐全,船上都会每门炮配备一个基数的弹药。
不过大炮一个基数弹药数量跟火枪不一样,火枪一个基数是120发,而火炮则是十发。
根据谭纶初步选定的建造军用码头的地点在延安城往东约莫三百多里外有一处河湾,在延水关附近,水流平缓,对面就是赵国的永和县。
这里河面宽广,水流平缓,很适合停泊战舰。
上岸不远处就是陆上关隘延水关,到时候码头建成之后便可以互为犄角。
除了上面的那些布置安排之外,眼下李旭并没有大肆扩展的打算。
最少也要等延安府情况稳定下来之后,等到积累的财富物资以及人口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的时候,才会考虑下一次的扩张。
延安府被高胡子祸害过一遍之后,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田地荒芜,原本所有的官府衙门也都被清理一空。
对于李旭来说,这其实是件好事,等于是高胡子把原本花在延安府这块画布上面的画给擦掉了,李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重新绘一副更好的画出来。
虽然安排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李旭就准备继续回去当余则成,但是想到这么多事情千头万绪的都要谭纶一个人去主持,手底下根本没有多少可用的文官甚至连办事的小吏都没有几个。
李旭就感觉头大,争霸天下这种事看着牛逼哄哄,其实真的要好好干的话还是很累人的。
虽然谭纶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是李旭想想这些事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想想都觉得很累。
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仙,也会劳累也会疲倦的。
延州总管府成立之后,谭纶是既要管军还要治民,军政一肩挑,虽然是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他自己也从未有过怨言,但是李旭却知道必须再找人为他分担一下了。
按照李旭的设想,谭纶日后的发展方向还是往治民理政方向发展。
虽然谭纶在原本的历史上是以“名将”的身份青史留名的,但是他治民理政的本事绝对不弱,可以说是真正能够出将入相的人物。
不过目前恢复秩序,发展生产增加治下人口才是重头,所以谭纶的重心肯定要放在这边。
那么军队那边就得有个人领着,跟谭纶互相配合,一文一武,许多事情都会更快的步入正轨了。
不过这个人却也不能是纯粹的武将,还需要懂得治民理政,以后每打下一地来肯定是要先进行军管的,最后再移交给正式的衙门。
这样的人不好找啊,李旭愁得头发都掉了许多。
可是就在他准备离开延安城的前一天晚上,他听到了系统后台传来的提示音。
那是又攒够了一张支援纸牌的提示。
李旭意念一动,打开一开,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在新的支援纸牌可选组里面竟然又出现了一张人才纸牌。
那张纸牌周围流光溢彩,微微跳动,似乎在迫切地等待李旭选择。
李旭忍住激动,随手一点,纸牌上面光芒闪烁,正面翻了过来,上面赫然是一个红巾裹头,胡须浓密,眼神坚毅,面容英武的男子形象。
旁边写着他的名字:
“石达开”!
第164章 天下之大尽可去的!
看到“石达开”三个字的时候,李旭心里的瞬间掀起了波澜。
石达开是谁?
这位可是被称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形象最完美的将领”,是李旭前世最喜欢最崇拜也最惋惜的农民起义将领,也是唯一佩服的一位太平天国将领。
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人,祖籍却是广东人,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二年,但是却留下了足够精彩足够足够让人钦佩也足够让人扼腕叹息的人生。
他十六岁就闻名家乡,冯朝贵慕名来访,他答应加入拜上帝教。十九岁毁家纾难带着四千乡民百姓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和“翼王”。
起义之后,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真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的清军闻风丧胆,甚至还得了一个“石敢当”的外号。
甚至在咸丰四年的时候跟曾国藩在九江芜湖一带大战数月,最后打的湘军溃不成军,逼得曾国藩跳湖自尽。
石达开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但是军事天赋却是极高,是一个天生就会打仗的天才。
除了极会打仗之外,在治理民政方面也是既有见识和才干的。
在亲自指挥打下安徽庐州,逼迫当时的清军名将江中源自尽之后,石达开率军进驻庐州。
由于之前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安徽后,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才,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相似小说推荐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
-
绍宋 (榴弹怕水) 起点VIP2021-07-29完结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绍者,一曰继;二曰导。公元1127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