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局一座城镇中心 (猫爵士)


  李旭也来了兴致,建议凡是表现好的,三年后可恢复自由之身,选择归农或者从军都可。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提前结束劳动改造。
  同时对于勤奋耕作者以及举报揭发者都有相应的奖励。
  其他几个一直听着的将领们也被击发的各有想法冒出来,众人一阵头脑风暴,关于俘虏改造和管理的办法越来越明晰详细起来。
  一旁被赶鸭子上架充当参谋的几个道士奋笔疾书,将众人所说的快速记下。
  李旭又提出,除了让这些俘虏们种田,也可以单独成立几个专门挖矿的劳改农场。
  目前石油和天然气是用不上的,毕竟没有那些搞化工的基础。
  但是煤矿却是可以大量开采的,开采出来的煤可以充当燃料之外,还能制作蜂窝煤,煤渣还可以用来修路。
  李旭甚至以后打算成立一个煤炭商行,并入万达商行里面,制作的蜂窝煤将会跟着自己征服天下的脚步行销天下。
  现在这个世界人们取暖做饭主要用的燃料还木柴。
  木柴不仅不耐烧,而且温度也低,大量砍伐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即使有个别的百姓捡回来一些埋得比较浅的煤炭当燃料,也不是主流行为。
  到时候比起原煤更耐烧更清洁的蜂窝煤肯定会风靡天下的。
  本来说的是吸引百姓重归家园的事情,结果最后又扯远了。
  李旭将话题重新拉回来之后,示意谭纶继续说下面的事情。
  谭纶点点头,继续说第二个问题。
  现在李旭手下共有四万大军,听着虽然不少,但若是分散守卫各处的话肯定就捉襟见肘了。
  所以谭纶建议除了本部兵马之外,还可以在延安府各县抽调民众编练义勇营,作为辅助主力的治安军,平时守卫城池,维持治安,战时可以协助主力作战。
  谭纶建议这些义勇营的士兵职业化,每月领固定军饷,管吃住。若是表现突出,可酌情考虑编入正兵军团之中。
  除了脱产的义勇营之外,谭纶还提出要让延安府年满十八岁至四十岁之间的青壮男子以县为单位编成青壮营,每一个月接受为期三天的军事训练,平日种田。
  战时跟随大军作战或者出征的话会酌情奖赏,其中表现优异者可编入义勇营。
  具体细则谭纶说还在优化,李旭却是听得眼前一亮。
  这不就是前世的三级军备制嘛。
  正兵相当于正规军野战部队,义勇营相当于驻守地方协助地方政府维持治安处理重大警情的武警部队。
  而青壮营就是预备役部队嘛。
  话说李旭前世的时候还参加过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拿着八一杠打了几十发子弹,最后上靶的也没几个,大部分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李旭对于谭纶的本事越来越佩服了,要不是自己知道他的底细,都差点以为这位跟自己一样也是穿越者呢。
  充分肯定了谭纶提出的三级军备的构想,李旭又把自己所知的一些细节补充了下,谭纶听得也是连连点头,直呼主公是天纵之才。
  说完了扩充军力的事情,第三件事就是关于该用什么旗号的问题。
  李旭原本的意思就是继续抓着高胡子这只羊薅羊毛,继续打着高胡子的旗号来吸引秦国朝廷的注意力。
  但是谭纶却提出,高胡子臭名昭著,若是继续用他的名义,百姓们肯定不会相信他们发布的所有命令的,而且就算以后李旭重新打起自己的旗号,名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
  而且如果继续用高胡子的旗号来吸引秦国朝廷,也不一定管用的。
  这次林逸战败之后,肯定也会有一些秦军溃兵逃回去。秦国朝堂上那些人也不是傻子,稍微一想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别的文章。
  所以不如直接把高胡子和他那些祸害过百姓的贼将贼兵们直接献祭,打出之前拟定好的唐侯旗号公开造反。
  如此一来不仅能获得一波百姓们的好感度,而且还能趁机打出唐侯的旗号来。
  反正唐侯是谁,谁也不知道,谁也没见过,唐侯造反跟李旭有什么关系。
  李旭可以继续光明正大地在秦国朝廷当二五仔。
  至于唐侯的出身谭纶都编好了,就说是昔日李唐皇室后裔,而且还是太宗皇帝嫡系玄孙。
  就说唐侯本来打算隐居避世,结果天下纷争不断,各国互相攻伐,百姓不堪其苦,为了拯救天下黎庶,所以揭竿而起,想要一统天下,恢复祖先太宗皇帝的荣光。
  李旭听得都有些脸红,不好意思地问谭纶乱认祖宗会不会不太好,结果谭纶却说名正则言顺,主公如此俊秀英文又天纵奇才,不是太宗皇帝的嫡系玄孙都不符合世人的期许。
  好家伙,文化人拍马屁就是好听,李旭最终还是厚着脸皮默认了谭纶的说法。
  说起来唐侯也正好,既没有称王,这个称号也配得上一方霸主。
  毕竟春秋时期等级最低的那一级诸侯国的国君就称为侯。
  这总比称什么南山大王,混世魔王之类的要好听,也有牌面的多了。
  一听都是正规的造反苗子,那些其他的听着就是乌合之众。
  李旭忽然想到,若是公开造反称唐侯,再叫延安府就不合适了。
  谭纶表示延安府唐代时为延州总管府,若主公称唐侯,延安府也可恢复成延州总管府,也算是跟祖先一脉相承。
  李旭从善如流,直接拍板同意,并当场认命谭纶为延州总管府总管,署理一切军民事务。
  公开打出唐侯旗号,众将听得都是激动不已,纷纷起身恭贺李旭。
  旗号的问题敲定之后,谭纶又说起了第四件事。


第161章 代号“夜枭”
  谭纶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粮食问题。
  延安府是高原丘陵地带,千沟万壑,又易旱少雨,不仅可耕作的土地面积少,而且产量还都很低。
  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小米和糜子,也有少量的小麦。
  小米和糜子作为杂粮还可以,但是作为主粮的话产量太低,而且口感也不行。
  但是小麦的话对于地形和雨水的要求又比较高,所以想要在这种自然环境下提高粮食产量,要么就是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更好的小麦种子,以及堆积各种肥料来增加地力从而提高亩产量。
  但是这两点目前来说都不可能。
  那就剩下第二种办法,就是换一种更适合延安府气候环境的主粮作物。
  玉米比起小麦来就合适多了。
  玉米比起小麦来没有那么娇贵,具有很强的耐寒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营养价值也很高,亩产量也远比小麦要高。
  玉米作为主食,可以蒸馒头,可以做面条,还可以用来熬粥以及制作其他各种吃食,口感也很不错。
  玉米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和小麦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甚至就连玉米外面的那层玉米须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着“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的说法。
  玉米的秸秆可以用来当做燃料,也能用来饲养牲口。
  至于说玉米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制药原料,那自然现在是不用提的。
  没那个基础。
  不过作为粮食能有上面这么多的优点已经足够逆天了,所以玉米又有“玉蜀黍”的美称。
  玉米的播种时间一般是在四五月份,收获时间是九月底十月左右。
  甚至晚一点的话在五六月份收完小麦之后可以回茬在小麦地里播种玉米,不使地力浪费。
  所以李旭打算在延安府改种玉米,当然肯定是先要在所有劳改农场里面试种。
  要想让那些对玉米一无所知的普通百姓一开始就接受玉米这种新作物是很困难的,所以李旭打算让劳改农场里的俘虏们先种出来让百姓们看看。
  到时候看到玉米这么好,又好侍弄,产量又高,口感也不错,以后肯定就会自发主动的要求种植了。
  还有土豆,更适合在这种山地丘陵地带种了。
  山沟沟里随便找块土地都能种,产量大又耐寒,吃法多样,作为主粮的补充还是很不错的。
  玉米和土豆结合起来,用上数年时间,绝对会让延安府的粮食产量翻上好几倍,到时候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有了更多的人口,也自然可以编练更多的军队了。
  可以说,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才是真正决定国家实力的关键所在。
  得粮食者得天下啊。
  ……
  说完了主要的一些安排和布置,谭纶又提到了同样当了俘虏的那个魏国特使,问李旭如何处置。
  李旭想了想,说杀了这个人很简单,看看有没有利用的价值。
  谭纶说这个家伙骨头很硬,虽然被打的很惨,但是目前为止有价值的情报基本没吐口一点。
  李旭说这人是魏国殿前司的千户,本来就是特务组织,肯定受过相应的被俘训练。
  再加上此人能被选出来秦国当这个特使,除了能力之外,肯定也是个硬骨头。
  再说,这种人一般他们的家眷都肯定在魏国朝廷手中控制着,如果真的敢背叛,全家老小肯定都活不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