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南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华还需要消化目前的成果,同时将国内的事情理顺。
一个国家新起的时候可谓是万众一心、天地齐力,大华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
目前国内最大的两股势力,张献忠和大顺军旧部,已经在大华军队的重重围剿之下奄奄一息,暂时在山区苟延残喘。
面对大华的泰山压顶,张献忠和大顺军不断有人逃跑、投降,只有极少数穷凶极恶之徒还在垂死挣扎。
对于这两股残军,鲁若麟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朝廷的机构设置以及规章制度上。
作为皇帝,鲁若麟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历亲为,否则累死他也不可能处理完所有政事。放手让手下去做事,监督他们、鞭策他们、奖励他们、惩罚他们才是鲁若麟要做的事情。
虽然鲁若麟将行政大权交给了内阁,但并不代表鲁若麟什么都不管。对于官员队伍的操守,鲁若麟是再清楚不过了。
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威慑,个人贪欲只会无限放大,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平衡才是鲁若麟需要考虑的事情。
官员因为手握权力,所以想要以权谋私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想要官员们安分守己,除了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各种监督和惩罚手段也不能缺少。
朱元璋只想马儿跑,不想马儿吃草的事情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了,即使是剥皮实草也不能阻止官员们贪污的欲望。所以给予官员们比较高一点的待遇是必须的事情,同时也有充足的理由对贪污官员进行惩处。
大华有两个独立的部门对官员进行监督,一个是由监察司改组过来的监察院,一个是由原来朝廷御史以及部分锦衣卫改组的御史台,这两个部门皆由皇帝直辖,不受内阁管制。
这两个部门都有监察百官的权力,相互独立、相互监督,升迁也不由内阁决定,可谓是朝廷里的单独一极。
这两个部门都有查处犯罪官员的权力,并且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税务部一样有独立执法权,是令所有官员都望而生畏的机构。
为了防止这两个部门权力过大无法制约,鲁若麟只给了他们调查权和拘捕权,审判权则交给了刑部和司法部。
与以前的锦衣卫不同的是,这两个部门执法的权限只划定在对付犯罪官员上,普通的犯罪事件他们无权参与,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权限。
事实证明这两个机构的设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自从这两个机构开始执行权力,一大批还不知道收敛的官员被绳之以法,同时震慑了其他的官员,官员的腐败事件大大减少,官场风气也为之一正。
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鲁若麟大幅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和待遇,并提供了完善的离休保障制度,使得遵纪守法的官员也能够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善始善终。
吏治清则天下治,官员队伍不整肃好,何以治天下?
第543章 草原
鲁若麟在登基的第一天就废除了执行几千年的四民制度,明确无论从事任何正当职业的百姓身份和地位一律平等。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实际上阶级这个东西不是一纸律文就可以消除的。不过有了鲁若麟的诏书,至少明面上任何职业的人都不再受到歧视。
对于鲁若麟的这个诏令最感激的就是前朝的军户、匠户们,他们终于摆脱了身份的缚束,不再受上官们剥削和制约,可以过自己向往的自由生活了。
特别是匠户们,大华朝廷对工匠们的重视程度绝对是历朝之最,一个好的手艺人绝对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要是有什么独门绝技或者先进发明,那就可以直接跻身富贵之家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技术与科学开始得到发展,欧洲的现代科学体系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读书人的重视。
华夏的知识体系一向偏向理论和哲学方面,在实用科学上确实与西方有较大的差距。即使有一些领先世界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无法得到传播和发扬光大。
以前的文人不重视自然科学,是因为这些知识不能让他们当官、发财。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学习科学技术一样能当官,还能发财,而且前途比传统的文人更远大,更受朝廷和鲁若麟的重视,立马就让削尖了脑袋想要飞黄腾达的文人们纷纷投身自然科学的怀抱。
华夏人都是精致的实用主义者,一旦发现某样东西能够带来好处,能够升官发财,根本不需要朝廷推波助澜,他们自己就会主动的改头换面。
随着工匠地位的提高,各种商品的生产也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官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些商品找到销路。
在古代,影响商品流通因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糟糕的交通情况,一个是多如牛毛的税收关卡,最后是遍布各个交通要道的绿林好汉们。
针对这三个情况,大华官府做出了相应的处置。
首先是对全国各地的关卡进行整顿,除了一些大的关卡,那些小的收税关卡全部废除。而且只要有交税证明,一批货物只用交一次税,大大的减轻了商人们的负担。
为了保证关卡整顿落到实处,朝廷特意从中央派出了几十支督察队进行暗访,现场处理、现场执法,打击了一大批心存侥幸的地方官吏。
而且这种行动不是一时的,会长期执行下去,目的就是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反正这些关卡的税收也很难上缴到朝廷,还不如直接裁撤,减少商人们的负担,加速商品的流动。
有朝廷的大力整治,整个大华不说全面取缔了那些非法税卡,至少九成以上都消失了。
至于那些绿林好汉们,原本就在朝廷的打击范围之内,不光是为了使商道畅通,也是为了地方的长治久安。
对于治安,大华朝廷可谓是不惜血本,即使难度再大、花费再多也要做。鲁若麟明白,良好的治安环境可以大大提升老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也能够更好的生产和生活,这是绝对必须的统治成本。
老百姓为朝廷上缴赋税,朝廷就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提升百姓们幸福感最有效的办法。
这两大问题解决之后,困扰商品流通的最大困难就是交通了。
比起前面两项,解决交通问题的难度更大,花费更多,但也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事情。
来之后世的鲁若麟实在太明白交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了,虽然前期的花费大,但这是能够为国家产生长久收益的。
当然仅凭朝廷的力量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道路和水利建设肯定是不现实的,只能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有钱人。
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朝廷积极拉拢各地的有钱人合作修建道路,通过收费来获取收益,一时间引得各地的富人们蜂拥而至。
如今的大华朝廷可不比前朝,至少在钱财这一块信誉度极好,富人们也不怕朝廷黑了他们的银子。而且这个事情怎么看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虽然资金回收时间长了一些,但是至少旱涝保收不是。
在朝廷严厉打击高利贷的情况下,富人们的银子也不能总埋在地窖里发霉,能够找到一个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个时候大规模修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百姓们提供一个获得额外收入的渠道。
大华朝廷修路没有沿袭以往征召百姓服徭役的做法,而是付钱请百姓们做事。
这种大规模的工程以前都是由百姓们自带粮食来无偿劳动,很多人累死、病死在工地上也没人管,百姓们也早就认命了。
在朝廷要修路的旨意下达地方的时候,百姓们不是感到欣喜,而是充满了恐惧。
连年的战乱使得百姓们生活困苦,原本就上顿不接下顿的,这个时候再去服徭役修路完全是家破人亡的局面。
好在朝廷随后的告示就出来了,以后将不再有服徭役的事情,任何参与朝廷组织工程的百姓都管一日三餐,还有工钱可以拿。
这样的惊天逆转让百姓们都有些不敢相信,但却是真真切切的事情。
这个时候能够有一份糊口的工作,还能赚到钱,是可以改变一家老小未来命运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若麟才会启动这个大规模的基建工程,投资拉动消费,促进民生,给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一个度过难关的机会。
修路是个大工程,对建材、工具、食品等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原本有些死气沉沉的地方经济在这个工程的刺激下开始变得沸腾起来。
水泥的生产技术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机密的事情了,修路肯定要用数量巨大的水泥,朝廷干脆在各地兴建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水泥厂,在满足修路需要的前提下还能够服务地方经济。
路修好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就更加容易了,经济自然而然的就蓬**来。
随着吏治的好转,朝廷统治的地域重新恢复秩序和活力,百姓们逐渐从创伤中走了出来,国家开始变得稳定。
相似小说推荐
-
文唐 (步兵长) 起点VIP2021-06-01完结238.59万字 2.33万总推荐现实中的历史老师,网络上的键盘侠,魂穿初唐农家子。此时玄武门...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