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济州伯明白就好。大明就是当初对鞑奴太好,至有今日彻骨之痛,兴汉军要引以为戒。”当初要不是李成梁养寇自重,养虎为患,也不至于让努尔哈赤做大,酿成今日之苦果。陈新甲对辽东李氏是恨之入骨,正是在李成梁的手上,埋下了满清崛起的祸根。
  对此,鲁若麟觉得李成梁虽然对满清崛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诱因罢了。
  满清的崛起从根子上讲还是因为大明衰落了,对东北失去了掌控力。万历三大征消耗了太多的国力,加上明朝内部的统治早已腐朽,加上自大轻敌,这才给了满清机会。否则以大明的国力,再怎么被消耗,也不是刚刚崛起的满清可以比拟的。
  “外族之人可以用,但是必须是心向大明,愿意归化的,否则我是断不会用的。虽然我军中多有外族,但是早已视自己为汉人,否则我如何敢用?”
  像金大正、朴正焕、崔永健、王德川这样在兴汉军中身居高位的外族人,汉化的程度还是很高的,即使不是忠心于汉族,但是忠心于鲁若麟还是没有疑问了。而且兴汉军的军队中完全是以汉人为主体,即使这几个外族起了什么别的心思,这些汉人们也不会跟着他们走。何况有镇抚司的存在,叛乱的难度比大明那样的旧式军队难度高了好几个等级。
  “教化夷狄,入我华夏,功德无量,济州伯注意好其中的尺度就好。”陈新甲话题一转:“如今鞑子还在京师肆掠,急需忠义之士帅军勤王,济州伯既然心向朝廷,何不帅虎贲之师勤王救驾,朝廷必不会亏待了有功之臣。”
  “实在是有头兵力有限,除了要应对鞑子即将在辽南发起的进攻,能够抽调的部队本伯都已经派往京师了,有心无力啊。”兴汉军派往京师的部队已经不少了,黄济和孙什的部队加起来有小两万人了,一镇督抚投入的兵力都没有兴汉军多。
  “本官知道济州伯忠于朝廷,出力甚多,实为外邦之表率。我看此地军队颇为精锐,且兵锐甲坚,可堪一战。济州岛四面环海,兴汉军有水师坐镇足以应对任何威胁。何不将这些军队调往京师,将鞑子驱逐出关?本官可以保证,只要你能帮朝廷驱逐出鞑子,并守住辽南,朝廷必定可以给你一场大富贵。”陈新甲就差明着跟鲁若麟说向要收编封官的事情了。
  “实在是创业艰难,济州岛这里不能有半点闪失。没有兵马镇守,如何震慑各路宵小。”鲁若麟还是摇摇头拒绝。
  “我观兴汉军治下多有踊跃参军者,既然兵马不足,那就多召一些,等到打败鞑子再将他们放归也不迟。”陈新甲还是不死心。
  “陈大人可能有所不知,兴汉军与大明不同,商人、匠人颇多。这些人的本领需要多年积累才能获得,一旦把他们招进军队,各个工厂商号只怕无人可用,损失太大了。”这还真不是鲁若麟故意找借口,济州岛因为靠工商发家,人口中有大量的商人和工人,把这些人招进军队,对工商业的影响确实很大。
  陈新甲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问题,大明的人口农民占了绝对的多数,而种田这种事情,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说技术含量还是很低的,更多的是个体力活,是有可替代性的。兴汉军则不一样,商号的伙计、工厂的工人,培养一个的成本比农民大的多,抽点太多对生产的影响确实太大。
  陈新甲想了想,咬牙说道:“济州伯不是嫌人口不足吗?本官可以给你承诺,只要你马上带兵勤王,打败鞑子,那些鞑子俘获的百姓你都可以带走,否则战后朝廷只能严查难民外流的事情了。”
  不让我带走你们就养的活吗?宁可让这些流民饿死也不让兴汉军带走吗?什么时候满清宁与外邦不给家奴的做法也被大明拿来用了?还是说这是当权者的通病?
  “陈大人难道救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人饿死吗?这可有违圣人之道。”鲁若麟讽刺道。
  “生是我大明的人,死了也是我大明的鬼。兴汉军再好也非我皇明治下,朝廷岂能容百姓外流。以前因为兴汉军对朝廷多有恭敬,皇上和朝中诸公才会对兴汉军在我大明收拢人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此为亡国之道,朝中有识之士多有非议,只是被暂时压制住了。只有兴汉军再立新功,才能堵住悠悠众人之口。何况如果没有朝廷暗中许可和支持,兴汉军如何能有今日之局面?”
  陈新甲的话让鲁若麟漠然。确实,如果不是朝廷默许,兴汉军绝对不会有如今的规模。也许朝廷是有心无力,实在处理不了越来越多的灾民,但是与这些灾民被兴汉军带走完全是两码事。有人口就有一切,朝廷里的官员也不是傻子,眼见兴汉军越来越强大,胃口越来越大,要是兴汉军造反,威胁比鞑子更甚。
  朝中上奏折说兴汉军狼子野心、意欲造反的人可是不少。只是兴汉军一直在海外发展,没有再大明本土扎根,让这种论调的热点不足,但是也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对兴汉军抱有警惕的。
  鲁若麟之所以一直向明朝靠拢,就是因为随着兴汉军的壮大,以后获得人口和资源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不改变身份,明朝就会关紧与兴汉军往来的通道。
  如果不是鞑子逼迫太甚,大明收编兴汉军这件事情绝对不会这么轻易下决定。引狼入室这种事情大家又不是不知道,鲁若麟猥琐发育在大明看来就是兴汉军版的“高筑墙、缓称王”,要知道人家的老祖宗就是靠这个起家的。
  即使要收编了兴汉军,大明也不会允许兴汉军的势力插足大明本土,将辽东划给兴汉军占领与鞑子拼个你死我活是大明最后的底线。一旦大明从鞑子身上缓过劲来,恢复实力,再来收拾鞑子和兴汉军就容易多了。
  所以鲁若麟想要投靠大明吸血,大明想要收编兴汉军让自己喘口气,大家都是各有所图,相互利用罢了。
  不过鲁若麟知道,即使没有了鞑子的威胁,随着越来越多的穷人加入造反的队伍,大明期望的喘气机会非但没有,只会病的越来越重,直到死亡。


第203章 大匠的待遇

  大家都是聪明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满清,诚然大明急需兴汉军的兵马支援,但是离开了明廷的支持,兴汉军想要像以前一样轻易获得人口和资源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鲁若麟在沉思了一会后对陈新甲说道:“这样吧,这批新兵没有见过血,始终是差了一点。我从辽南再调一万兵马前往天津,拦截鞑子去路。”
  这样的安排正和陈新甲的意,毕竟辽南到京师比济州岛近的多,支援起来更方便。而且以陈新甲对兴汉军的了解,知道兴汉军能够再抽调一万人确实不容易了,所以也非常满意。
  “还请济州伯尽快,鞑子肆掠京师,圣上心急如焚,时间紧迫啊。”陈新甲催促道。
  “我会尽快派快船前往辽南。不过鞑子肆掠京师,多少无辜百姓受到荼毒,天寒地冻的,又缺衣少食,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本伯想尽量将他们接到辽南去,暂避鞑子迫害,希望朝廷能够允许。”鲁若麟也趁机提了条件,要我派兵可以,但是也要让我痛快捞人才行。
  陈新甲沉默了一会,“也好,就让他们到辽南暂避一下吧。这些百姓的生计就请济州伯多多费心了。”
  “为朝廷分忧,理所当然。”鲁若麟的笑意很真诚,但是在陈新甲看着很窝心。
  陈新甲的第二站选在了钢铁厂,这很正常。
  铁器在封建时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军事、民生都离不开它。偏偏它的产量非常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需求,因而价格也非常昂贵。
  这年代的生产力低下,出来生产技术落后的原因外,生产资料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即使是最简单的种地,很多农民使用的工具都是木质的,稍微讲究点的可以在上面镶点铁皮,就这已经是难得的好器具的。这样的生产工具你又能指望收获多少粮食。
  正是因为铁的产量太低,更多的铁都用在了军队上面,毕竟农具可以用木头的凑活,兵器你能用木头的吗?你敢让士兵们拿着木质的武器上战场,士兵们就砍了你的脑袋来发泄。
  为了节约铁料,军队中装备最多的武器是长矛,不是它最好使,而是因为它最省铁料。至于百炼成钢的武器,那更是只有高级将领才会拥有,普通的士兵能够有把一般的铁质武器就不错了。
  参观过兴汉军的军队,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钢铁雄师之后,陈新甲对于兴汉军为何能这么奢侈的用钢铁武装士兵全身起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对于一位兵部侍郎,只要是与军队相关的事情他都感兴趣,何况是其中最关键的钢铁。
  首先映入陈新甲眼帘的是绵延十余里的钢铁生产区,一排排的窑炉冒着滚滚浓烟,虽然是大冬天的,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阵阵热浪。
  如此巨大的规模将陈新甲等人震的不轻,虽然朝廷的很多作坊规模也不小,但是与眼前的兴汉军钢铁厂相比就远远不如了。
  这里的一切都与钢铁有关,堆积如山的铁矿石、煤炭,各种配套的钢铁加工作坊,密密麻麻的风力锻造机房,厂区内纵横交错的铁轨,还有上面装满货物的轨道马车,这里的一切与朝廷的冶铁作坊截然不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