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甚至沈兵还认为应该将蒲类树为榜样并加以重用。


第四百三十一章 生存空间
  此战秦军死伤一千余人,大多是蒲类军。
  杀敌三千,俘敌五百……这些俘虏的匈奴大多是从马上摔下来受伤无法逃走的。
  不过他们很快就被计入杀敌数中。
  不是沈兵心狠手辣,事实上经过楼兰一战后,沈兵已经意识到要对匈奴宽大一些了。
  但一来此时的秦军实在不适合留俘虏,二来这些俘虏大多是伤员……
  伤员就麻烦了。
  沈兵当然不愿意将不多的疗伤带给俘虏用,同时随军医生也尽是些只会跳大神的巫医,起不了作用就只能让俘虏等死。
  于是……
  还是下场仗再留俘虏吧。
  伤亡比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还是秦军达到了战略目的:夺取交河绿洲将匈奴赶到姑师。
  然后秦军就在交河停留了几天。
  这几天秦军什么事都没做,就是在交河构筑工事。
  交河一带的树木几乎全都被秦军给砍倒了,在交河建起一座城寨。
  然后在城寨方圆几里到处挖陷马坑……陷马坑成本极低,只要肯花力气、花时间就成。
  几天下来,交河一带就成为不适合骑兵进攻的绿洲。
  此时位于姑师的熏狁却与革庾出现分歧。
  革庾自交河败退回到姑师后,他就向熏狁报告道:
  “右贤王,属下以为秦军此次并非为姑师而来。”
  熏狁奇道:
  “何以见得?”
  革庾回答:
  “秦军似乎只携带五门火器,而将大多火器留在楼兰!”
  匈奴不知道火炮叫什么,只将其称为火器。
  见熏狁不以为然,革庾接着说道:
  “据闻秦军以二十门火器数时辰才将楼兰城墙摧毁。”
  “若是五门火器……便是攻上一天都无法摧毁姑师城墙。”
  “何况姑师城墙较之楼兰更厚实,我等还可维修……”
  “秦军若要攻城岂非自讨没趣?”
  熏狁回答:
  “如若不是为了姑师,万夫长以为秦军又有何目的?”
  这话就把革庾给问住了,他的确不知道秦军在打什么主意。
  其实革庾这话算是说对了,但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从战术上来秦军的确不打算攻姑师。
  说不对,则是因为从战略上来说其目标还是姑师。
  革庾虽是智勇兼备察觉到有些不对,但又怎会分得清这些。
  接着熏狁就说道:
  “秦军取交河,不过是为进攻姑师做准备而已。”
  “此着虽在我等意料之外,但稍作整顿便会来攻。”
  “我等只需静待秦军前来便可。”
  革庾有些担忧的说道:
  “可是右贤王,姑师可容不下这许多兵马。”
  熏狁回答:
  “无妨,我等可将冗余的一部份战马先驱赶至草原,便可缓解一时之急。”
  革庾只得应了声,然后就退下了。
  熏狁的做法或许是对的,将冗余的战马赶回草原可以减少水草的消耗,比如原本每人三匹马,现在留每人一匹马。
  然而,长期呆在草原无忧无虑放牧的匈奴又哪里知道绿洲植被的脆弱,那些水草遭到毁灭性消耗后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恢复,哪里会是减少一部份战马可以解决的。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熏狁在姑师左等右等却怎么也等不到秦军。
  突然有一天就收到情报,说是萨尔失守。
  这时熏狁才意识到情况似乎就像革庾说的,秦军的目标并非姑师而在姑师周围的绿洲。
  秦军是在交河站稳脚跟后进攻萨尔的。
  交河有城寨,周围布好了陷马坑,以三千人守交河便可保不失。
  之后沈兵就带着五千余人进攻萨尔。
  萨尔距交河一百余里。
  这回沈兵吸取了上回的教训采用更谨慎的进攻方式……以行军速度计算好时间,在天亮之后才赶到萨尔并布好阵形朝萨尔逼近。
  若说以往,匈奴以骑射见长更适合白天作战而不适合夜战。
  但是现在,秦军拥有更多的远程装备更适合白天作战。
  反倒是秦军因为兵力不足更怕被匈奴一阵乱冲变成混战……匈奴总兵力有九万之数,便是两人、三人甚至四、五人拼掉秦军一人都足以让秦军落败。
  而不想混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白天能见度好时把仗打明白。
  沈兵没费多少功夫就拿下了萨尔。
  驻萨尔的五千匈奴骑兵只在秦军打出几发炮弹之后就撤走了。
  匈奴骑兵只能撤退。
  这也是这时代骑兵的劣势,在步兵以一道道拒马枪及长枪兵层层摆好阵形做好准备时,几乎没有骑兵冲阵的可能。
  以前在秦军只有弓弩时,匈奴骑兵还可以以骑射优势与步兵一较长短。
  但若秦军装备有三弓长弩的索箭及射程六百余步的火炮,就变成近可守远可攻的移动堡垒,虽说移动较为缓慢,但对匈奴骑军而言却几乎不可战胜。
  反观匈奴骑军,却是攻不可胜,弓又不及秦军射程,甚至连秦军强弩都够不上,于是只能放弃萨尔。
  萨尔一丢熏狁就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因为萨尔同时还是匈奴深入沙漠攻击秦军补给线的前进基地……萨尔一失,就意味着深入沙漠袭扰的部队危险了。
  更让熏狁头疼的还是:
  交河、萨尔两地是姑师城外最大的绿洲,这两地分别容纳一万、五千匈奴骑兵。
  这两地一丢,总数万余匈奴骑兵就全聚集在姑师。
  人吃的东西暂时还不成问题……匈奴带着大批牲畜,只需把牛羊宰杀就不致饿肚子。
  问题是这些牲畜包括战马在内都没有草。
  不说没草,姑师城内的湖水都因为牲畜大量饮用水位极剧降低。
  若再这样下去,只怕连喝的水都成问题。
  这时熏狁才意识到在西域作战不像草原一样随心所欲,更不是兵多就可以解决的。
  情急之下只能一批批的往草原方向撤军。
  其实究其根本,还是“攻大于守”的问题。
  一方面是西域特殊的地形使匈奴骑兵丧失了机动作战能力。
  另一方面,是匈奴骑兵对绿洲的依赖使擅长机动进攻的不得不处于防守状态。
  防守本身就需要更多的兵力,且处处防处处是漏洞。
  而秦军则可以集中兵力攻其弱点压缩其生存空间。


第四百三十二章 利益
  秦军占领萨尔就不再进攻它处了,除了像经营交河一样完善了萨尔的防御外就什么也没干安静的等着。
  秦军等得起,交河和萨尔两处绿洲养活总数八千余秦军来说不成问题。
  不只不成问题还可以说活得很滋润。
  沈兵甚至还召集了姑师的百姓及旧部到这两地生活……
  匈奴占领姑师后就将姑师军民驱逐,这些百姓到周边国家四处流浪遭人白眼。
  沈兵当然知道利用这批势力同时也是一种舆论宣传,派人到处打着助姑师复国的旗号收拢姑师军民。
  姑师军民原本还不信,天下哪有这种好事,会有人助自己打跑匈奴把国家还给他们。
  然而再一听从楼兰传出的消息,就知道确有其事。
  于是纷纷从各方向汇聚至交河及萨尔两地。
  这其中剺以及他的蒲类国自然又起着联系的作用。
  此时的西域大多国家用塞种语(伊朗语族),这对中原秦军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沟通上很成问题。
  若不是有剺在,很多事情都无法顺利完成。
  沈兵甚至还接见了几个姑师贵族:一个是姑师王的弟弟,两个姑师王同父异母的儿子:通善君、乡善君。另外还有两个大臣:一个辅国候、一个安国候。
  姑师大多贵族都被匈奴俘虏软禁在姑师了,这几个贵族要么是因为出使它国要么就是在外狩猎或者驻守边疆于是逃过一劫。
  两个大臣虽是人微言轻,但重点是他们手里有兵,辅国侯带着一千骑,安国侯则有八百。
  要知道姑师全国只有五千骑,所以这两个“侯”差不多都可以说是占了姑师的半壁江山了。
  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势力并且互不相让,各自要求沈兵助其复国。
  负责翻译和游说的剺有些头疼。
  因为这存在一个问题:五个势力要助哪一个才行?若助其中一个,其余四个自然就分崩离析自成一派。
  但沈兵想也没想就一一答应了。
  剺就疑惑的问着沈兵:
  “大将军,姑师只有一个,而来投的势力却有五个之多。”
  “我等如何能助他们全部复国?”
  沈兵不答反问道:
  “姑师之外还有几片绿洲?”
  剺不由“哦”了一声:
  “大将军的意思,是让他们每方势力独守一处?”
  沈兵只点了点头。
  剺又说:
  “那定是辅国候驻姑师了!”
  剺会这么说不奇怪,因为辅国侯手中的兵力最多,跟随他的百姓有三千余人。
  而姑师则是最大的绿洲,还有一座城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