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另外还有运输药包的,运输弹丸的,负责导火索和备用火药的等等,这些都要有人有马车。
  七算八算结果发现没有五十人似乎都动不了。
  沈兵这时候就羡慕起现代的自行火炮了……什么东西都装在一辆车里,只需要几个人控制,油门一踩想去哪就去哪。
  五十人分配一门炮,二十门炮就需要一千人。
  这对于秦军来说可是不小的损失。
  其中有些任务似乎可以交给劳役或是从月氏新征来的兵,比如运送弹丸。
  但一来这也省不下多少人,二来在加入月氏兵语言不通又会造成混乱,三来是月氏兵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笨手笨脚的……
  沈兵担心会出什么乱子,于是干脆全用秦军兵士。
  在火炮没造好之前,训练用的就是模型。
  这模型其实就是一个两轮的炮座,上面加上一段与火炮长度相同大小相近的木头,然后让兵士练机动和操炮。
  其中就只炮弹是真实的。
  这球形炮弹的制作,欠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这时其制作铁器大多是用模具浇铸再打制,要将其制成能与炮管内径大小差不多的球形并不容易。
  炮弹小了就存在漏气严重威力过小的问题,炮弹大了又塞不进去。
  欠的方法,就是先用木头制出适合大小的炮弹。
  然后用这个炮弹压出半个球形泥模。
  接着再将两个半球熔合在一起再略作调整。
  用这方法制作速度快且误差小,很快就制出几百枚直接用于训练。
  然而,在训练时还是冒出一个新问题:用火折子点火不方便。
  火折子虽然是随身携带且想用就可以将其吹燃。
  但它毕竟是明火,炮手操炮时免不了沾上火药粉末,于是身上的衣物极易被点燃进而引发事故。
  另一方面,火折子毕竟是用来引火的东西,它没点燃的话还可以用多次,但点燃之后也只一分钟左右就烧完了。
  于是就需要炮手频繁的灭火、吹燃,点引线,再灭火……
  沈兵想到的替代品就是火绳。
  这火绳的制作十分简单,就是将细长的植物晒干然后编成细绳。
  若这细绳不易燃就可以视情况在其中加些火药粉。
  要用时就将其一头点燃然后吹熄,于是它就会始终保持着火星缓慢碳化,就像拜佛用的供香一样。
  然后用这火绳去点燃导火索就要安全得多,不仅能长时间使用还可以隔一段距离点火。
  前后共用了三周,那二十门火炮才接二连三的造了出来。
  而这时炮兵们已经被练得闭着眼睛都知道如何操作了。
  这时沈兵才让他们使用真的炮并换上真的药包。
  接着几天后又开始了第一次试射……
  虽然炮兵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在一个个还是被火炮接二连三“轰轰”的一阵爆响吓得呆愣当场,有些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也起不来。
  这在沈兵的意料之中,而且也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早就试过火炮厉害的李岩这时就威风了,冲着那些兵士大喊:
  “炮声便能将尔等吓成这样,若是到了战场又如何能操炮对敌?”
  “都起来!”
  李岩那样子让沈兵都觉得有些好笑,之前他第一回 试炮时也好不到哪去。
  这其间倒是丘就却来问了一次:
  “大将军,近日冶铁作坊方向为何总是响声雷动?”
  “莫不是大将军以‘霹雳火球’练兵?”
  沈兵“哦”了一声,回答:
  “正是如此。”
  “大王有所不知,‘霹雳火球’乃守城利器。”
  “而匈奴手中也有‘霹雳火球’。”
  “沈兵正苦思对策呢!”
  这么一说丘就却就明白了。
  匈奴有“霹雳火球”他也是知道的,当初匈奴还送了月氏几颗。
  所以这秦军和匈奴都惹不起啊,双方都有“霹雳火球”炸来炸去,月氏只能在中间瑟瑟发抖。
  不过丘就却当然想不到,对于秦军而言这“霹雳火球”早就落后了。
  在兵士训练的时候,沈兵脑袋里又在思考着另一个想法了:
  既然这火炮已经整出来了,那么不能只是让它攻个城就完事了。
  秦军主要的敌人始终是匈奴,且最大的威胁一直都是草原地区的骑兵。
  火炮能对付草原骑兵么?
  沈兵对此持怀疑的态度。
  应该说,火炮肯定可以用来对付骑兵,但沈兵手里发射实心铁球的火炮却不行。
  它不仅对付不了骑兵,甚至对步兵都没有很大的优势。
  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战例的。
  在现在的法国有个叫勃艮第的地方……它当时还不属于法国,称为勃艮第公国。
  这勃艮第就装备了大量的火炮,然后就不可一世以为自己可以扩张领土了。
  结果与只装备长枪、长戟这些落后装备的瑞士方阵一打,却几次惨败甚至因此而灭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火炮射速太慢有诸多局限,面对步兵的冲锋也仅仅只能打出十次齐射。
  另一方面,则是火炮打的是实心弹,这实心弹其实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这一仗的直接结果,就是瑞士雇佣兵在欧州名声大噪,各国都以能雇到瑞士兵为荣。
  可想而知,如果这种发射实心弹的火炮对付步兵都没有优势,对来去如风的骑兵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且上了战场开到草原,这一千名士兵才只能操控二十门火炮……还不如给他们每人发上一张弩呢!
  想着,沈兵就觉得有必要再扩展一下火炮的威力。
  比如将实心弹改为散发弹。
  又或者将实心弹改为装药的高爆弹……
  这其中尤其是装药的高爆弹,这种炮弹如果出来,那就不是弓弩能比的了。
  因为它不仅打得远,还会在敌人中间炸开射出弹片……


第四百一十六章 引信
  炮弹的研发可以用“刻不容缓”这个词来形容。
  这主要是由火炮部队的编制决定的。
  如果火炮部队像沈兵之前想的那样小编制,也就是一门火炮只需要十几人再配上几匹马就行,那是否要开发威力更大的炮弹还无所谓。
  一门炮十几人,二十门炮也不过两百多人。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这两百多人就由主力来掩护就可以了。
  但现在一门炮的编制却要五十人,二十门炮变成了一千人的大编制……这在行军队伍里可就排成长长的一队。
  而且这些炮兵因为是运输主力的原因必定要轻装简行:
  他们要么负责火炮机动和操控,要么就负责药包和炮弹的运输,总不能一手握着长枪一手推吧,又或者背上还背着几个箭壶!
  能携带的充其量就是一把防身的青铜剑。
  如果他们在途中遭到匈奴突袭呢?
  那是不是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
  此去虽说是去攻城,但却有一千余里的路程且匈奴还有六万骑军在旁虎视耽耽。
  指不准什么时候就要与匈奴骑兵在沙漠地区怼上了。
  想到这,沈兵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就画了草图交给欠去制作。
  装药的高爆弹其实并不复杂。
  这其中的难点其实是引信。
  最初的高爆弹,那是直接将炮弹装上导火索,点燃之后塞进火炮然后再点燃药包将其发射出去。
  这种发射方式的缺点就不用多说了。
  首先是太危险。
  点燃导火索的炮弹在炮膛里待发,万一出什么状况没发射出去呢?
  比如发射药包受潮,导火索受潮,又或者导火索燃烧速度较慢……那就“轰”的一声把自己炸了。
  另一个缺点,就是哑火率高。
  点燃的导火索很可能在炮弹掉落地面时被砸灭了……若导火索那一面恰好正对着地面,重重的来一下就成了一颗哑弹。
  于是,这几乎就是在用炮兵的性命为代价发射炮弹,而且这炮弹还至少有三分之一炸不响。
  这方案不用想,马上就被沈兵舍弃。
  另一个更安全、更科学的方案就是制作木质引信。
  这木质引信就是一个小指粗的长锥形小木棍,中间镂空装上燃烧很稳定的硬质火药。
  要使用时将其往炮弹预留的引信孔一插,不用点火直接塞进炮膛。
  开炮时燃烧的药包就会将引信点燃,然后炮弹就会飞到敌人阵地爆炸。
  如果说有什么麻烦的地方,那就是它必须保证引信一端背向药包。
  否则,药包被点燃时巨大的冲击力会将木质引信整个“塞”进炮弹里连带将炮弹引燃于是炸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将炮弹固定在一个带有凹槽的圆柱形木托上。
  这样制出的炮弹整体与现代的手枪子弹神似。
  它实际上是滑进炮膛的,于是引信一端始终朝向另一侧。
  药炮被点燃后,炮膛里会瞬间充满火焰,在将炮弹推出炮膛前就将引信点燃。
  这种炮弹一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还在使用。
  沈兵要的就是这炮弹。
  它只需要简单的几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