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这东西其实有个规律,越是现代化的东西就越讲究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
  没有工业基础,生产某些产品时就会发现这螺丝不合格,那功率不够大,于是只能买。
  没有技术积累也类似,发现这也不会那也有问题,只能请国外专家帮忙。
  结果不管造什么都贵得离谱还因为各国零件整合在一起全身都是毛病。
  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那就是两回事了,不管什么玩意,拆吧拆吧就能短时间山寨出来,既便宜又好用,功能还比原产的多。
  沈兵在这时代把东西发明出来是有思想觉悟的。
  也就是只能尽量拉长技术扩散的时间而无法阻止。
  沈兵没想到的是……
  原先他以为纺织技术之类的应该会更快的扩散至中原。
  原因很简单,中原是自己人,谁要是想来北地偷学技术根本不需要像匈奴那用家人为质。
  甚至秦人要是当奸细被抓了都无法治罪……此时的秦律可没有什么《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机密。
  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地工作的这些工匠都是自由的工匠,他们随时可以不干也可以离开北地,接着就会把技术带到中原各地扩散开。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次行到泰山的路上,沈兵发现水车是多了,但大多都还处在原始舂米阶段。
  纺织作坊几乎没有,更别提火药。
  沈兵猜,纺织作坊或许是因为手工业者抗拒的原因:若大批量纺织作坊出现,就意味着以纺布为生的手工业者全都要失业,所以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
  火药则是因为中原内部已没有战争需求。
  没有战争需求还发展火药做什么呢?
  也许就是制成爆竹炸个响乐呵一下了。
  同时嬴政也不希望火药的制作在百姓中大规模扩散。
  他便是连百姓手中有金属、有钱都担心其会造反,要把金属和有钱人全集中到咸阳,又哪里会肯让百姓制火药。
  北地需要制火药那是因为要用于战争抵抗匈奴。
  而匈奴面对装备有“霹雳火球”的秦军却有生死存亡的压力,有很迫切的偷学的动力。
  于是就出现此时诡异的一幕:
  北地的技术不是往中原方向而是匈奴方向扩散。
  沈兵只能一面命令王贲彻察奸细,其中尤其是火药作坊,另一面就带着扶苏匆匆往回赶……
  原本沈兵还打算在中原各地“招商引资”一番。
  毕竟此时的北地需要一批有经验能起带头作用的作商人。
  云畋需要在北地统筹大局,不可能亲自带着商队开往西域做买卖。
  不过既然时间这么紧迫那就再说了,而且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因为商人的嗅觉总是最敏感的,有一天北地经商能有数十倍的利润,沈兵相信到时不用他“招商”,各地商人都会自觉的蜂涌进北地。
  日夜兼程十余天赶回九原。
  正如之前所方,九原因矿物丰富且地理位置居中,是北地军工生产的重心,火药、新铁作坊都集中在这里。
  王贲皱着眉头向沈兵报告道:
  “大将军,火药制法或已泄漏与匈奴知晓了。”
  “匈奴手段了得,已有几名奸细在我等排查之前逃走。”
  “且这些奸细在火药作坊务工已有些日子。”
  沈兵无奈的点了点头,他最关心的还是火药。
  因为冶铁匈奴没有基础,纺织也没条件……这其中尤其是纺织,那得学会种植苎麻。
  如果匈奴学会种东西了,那还能叫游牧民族吗?
  那不就被田地绑在一个地方了吗?
  而且光、热、水、土、地合适种植吗?
  但火药就不一样了 这东西可以直接用于战场成级数的提高战斗力,匈奴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做到这一点,当然会克服困难实现。
  沈兵不知道的是,此时冒顿正在为制火药发愁。
  他是得到了火药的制法和配方没错 甚至奸细还带了些原料展示在冒顿面前。
  然而 冒顿却被那些原料给晃了眼。
  那什么硝石、硫磺、桐油、干漆、麻茹……
  冒顿连听都没听过这些东西,哪里又会知道怎么获得?
  不只是冒顿不懂 放眼整个匈奴都没几个人会懂……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 根本不需要知道作物生长规律,当然也不会去了解土质、矿物,更不需要研究气候、天文 于是在知识与发现方面比农耕民族要篑乏得多。
  此时突然面对这些硝石之类的东西,在冒顿眼里这些不就是土吗?
  硝石就是白色的土。
  硫磺是黄色的土。
  木炭是黑色的土。
  这些土混在一块就能成火药?
  来 我帐蓬下挖些土来试试……
  解释了老半天 冒顿才明白这些“土”可不是简单的颜色会对就可以 而是要开矿挖出来的。
  可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哪寻找这些矿去?
  其实蒙古高原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许多矿探明的储量居亚洲首位。
  但那是在现代拥有先进探矿设备时的情况,此时的匈奴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 只怕除了它会长草、长树能养活牛羊之外就是一片空白了。
  冒顿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该如何是好?”
  “若只知制法却没有原料 岂非还是受制于中原?”
  想了想 冒顿就咬牙下令道:
  “先用牛羊毛皮换取原料。”
  “再命人探矿 能探到多少便是多少!”
  这探矿是用什么人就不用说了,自然是被俘虏的秦人。
  甚至冒顿还决定派人偷偷南下进入中原,然后花重金请采矿工匠北上到草原探矿。


第三百六十七章 矿
  冒顿单于花重金从中原请采矿工匠没什么问题。
  毕竟此时中原与匈奴之间的长城还没连成一片,还有相当长的一段缺口……蒙恬收复河套之后修筑的长城是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将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全长约有三千余里。
  这三千余里没有长城的边界是不可能封死的,也没有那么多兵力能封死。
  于是匈奴可以很轻松的派人南下寻找矿工。
  矿工这边也就是给的钱多钱少的问题。
  冒顿也从奴隶那听说一些秦律,知道秦国有连坐制度,于是更偏向于找那种孤身一人没有家室的工匠。
  这倒不是说冒顿菩萨心肠担心工匠逃入匈奴后其家人遭连坐。
  而是冒顿知道,只有这种工匠才更容易说服也能安心长期呆在匈奴。
  更容易说服,是因为没有家人被连坐于是就没有顾虑。
  能安心长期呆在匈奴,是因为在中原无依无靠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冒顿单于甚至还可以给他安排个家室助他成家立业……
  同时秦时战乱时代像这种无依无靠的工匠还不在少数,于是冒顿很容易就寻到几个。
  问题在于在草原探矿并非易事。
  正如之前所言,古时探矿通常是在有山的地方探天然矿,草原一片平坦,要探矿就得掘地三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来想去,冒顿只能冒险让其到阴山、阳山处探矿。
  此时沈兵所收复的河套地区是在阴山、阳山的南面,匈奴就在阴山、阳山的北面,可以说是以其为界各占一半。
  结果还真让冒顿寻到了硝石和硫磺……阴山山脉和阳山山脉各有约两千里长,平均海拔两千米且矿产资源。
  在这么长的山脉和山区里能找到硝石和硫磺并不奇怪。
  这让冒顿喜出望外,马上组织奴隶采矿,并让秦人工匠按配方建起火药作坊。
  然而高兴是高兴的,冒顿在回到帐蓬后依旧是长吁短叹心神不宁。
  左贤王稽粥不由奇道:
  “单于,我们已经得到了火药的配方。”
  “现在又找到了火药所需要的矿,马上就可以制出‘震天雷’,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冒顿单于摇头道:
  “你知道秦军为什么不越过狼口北上进攻我们吗?”
  (注:狼口指的是阴山与阳山之间的缺口,因其形似狼张开的上下腭,于是中间的缺口被匈奴称为狼口)
  稽粥想也不想就回答:
  “因为狼口险要,秦军无法通过!”
  狼口也的确险要。
  尤其阴山有个特点,就是北缓南陡。
  也就是阴山靠近匈奴的一面是比较平缓的,慢慢倾向蒙古高原。
  而靠近河套也就是中原的一面十恰好陡峭,一千多米的海拔直降到河套平原,就像被一刀切断似的形成无数悬崖。
  在这样的地形上,北面几乎无法立人,秦军也无法跨越。
  但若秦军要自“狼口”进入蒙古高原,就要一路穿过由阴山、阳山形成的山谷。
  两侧平缓的山坡就为匈奴包围、夹击秦军提供了绝佳的地理优势。
  但冒顿摇了摇头,说道:
  “你以为有强弩、三弓床弩,以及‘震天雷’的秦军会因为狼口而不敢北上?”
  冒顿这话说的也对。
  虽说匈奴在高处弓箭可以射得更远,但秦军却大量装备强弩,且这强弩的射程几乎是匈奴弓箭的两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