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总之只要取个名就派兵下去按人头征税就成。
  如何才能“高筑城”呢?
  就是征劳力,到处拉壮丁……这在楚国境内是没道理可讲的。
  秦国要是征遥役、服兵役的话,那还有秦律摆在那,多少多少岁需服兵役,什么时候要服遥役,犯了什么事要被罚多少年等等。
  虽然百姓负担也重,但至少法律条文在那大家有心理准备大家都一样,于是还能接受。
  但楚国百姓就是贵族私人财产,平时还好,他们也知道需要人种田不会乱抓壮丁。
  但是到了这紧张备战时……全族都要被灭了,哪还顾得上什么来年种田之类的,于是见到青壮就抓,要么去做苦力要么去当兵。
  更严重的还是……城外大片要熟的粮食怎么办?
  等粮食熟吗?
  那时来收粮的是不是就是秦军而不是他们了?
  甚至有可能秦军已经在等着那一刻了!
  到时楚军出城护粮?
  开玩笑,谁不知道秦军野战天下第一,有城不守出城作战那还不是送死?
  昭氏和屈氏因为实力尚可有一战之力,于是决定再等一等。
  实力较弱的景氏一咬牙,就把城外未熟的粮食抢收了。
  这一来百姓的损失可就大了……他们可是等了半年就指望着这些粮食过日子,这一收让他们哪里还有活路?
  而且是税收加重的同时抢收了田里的粮,这就是要活生生将百姓逼上绝路啊。
  却在这时,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告示。
  这无异于给这些楚民指明了一条出路,于是就寻了各种机会出城投秦。
  扶苏再次见到沈兵时表情就有些尴尬……他原本不想来,但监军的职责就是参与部队的指挥和决策,否则如何“监军”?
  这是父王的命令,扶苏不敢违抗,于是每天至少都会到沈兵的帅营来过问一番。
  沈兵没说什么,只是施礼后说了句:
  “禀公子,诸项事务皆顺利。”
  沈兵这话让扶苏十分意外。
  原本扶苏还以为沈兵会炫耀几句,就算不敢明说也会话中带刺,不想沈兵言语中却没有半点嘲讽,全然没将之前扶苏的不屑放在心上。
  扶苏也没多说什么,只“嗯”了一声,然后便跪坐到案前随手翻看著名册……
  然后越看越是心惊。
  只因这名册不仅纪录着来降楚民的名字、姓名等户籍所需的常用信息,还附录了一份有价值的信息册。
  比如山川、水文、守军人数、驻军情况等等。
  看着这些,扶苏就感叹道:
  “副将心思竟如此慎密,扶苏佩服。”
  沈兵拱手回答:
  “每一点心思均有可能是成百上千条人命,属下不敢疏忽。”
  扶苏点了点头,然后又不解的问了声:
  “副将既是如此宅心仁厚,又何苦醉心于战事?”
  沈兵笑了下就回答:
  “属下若是能让天下皆不战,自是不至醉心于战事。”
  “但若战争无可避免,便只能力求以最小损失结束战争。”
  扶苏愣了下,然后就反问道:
  “副将所言,可是指一统中原?”
  沈兵心下暗赞了声。
  这扶苏至少不像淳于越那么迂腐。
  淳于越所认为的仁德指的是“保持现状”,也就是最好在现在这情况下大家就止战……这当然是损失及伤亡最小的情况,但基本不可能实现。
  有句话叫“落后就要挨打”,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再比如像燕国那样虽是弱小但还是行刺嬴政甚至进攻秦国,这战争有可能避免?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持“互不吞并”反而是伤亡最大的。
  扶苏显然也想过这一点,所以才会问这句话。
  沈兵回答:
  “正是。”
  扶苏又问:
  “副将以为……一统中原后便能止战?”
  沈兵很干脆的回答:
  “不能。”
  扶苏有些意外,然后便面带怒意的望着沈兵:
  “若一统中原之后也不能止战,副将南征北战岂非便是以百姓、兵士之命求功爵。”
  “副将此举与他人又有何分别?”
  沈兵不答反问:
  “公子可听过鲶鱼效应否?”


第二百八十章 人口流失
  扶苏似乎有些不想听,随意回了句:
  “无非便是狼、鹿、花之流罢了。”
  其实扶苏不是不想听,而是不乐见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次被击得粉碎。
  沈兵点头道:
  “虽是不同却也相去不远。”
  “曾有渔民捕来鱼养于木桶,因桶内水为死水是以鱼不久便会相继死去。”
  “然一日渔民将一要以鱼为食的鲶鱼一同置于木桶,却发现鱼四处躲避,结果反而能活数日而不亡。”
  “狼、鹿间也有此现像,若林中无狼,鹿便无需因躲避狼的追捕而奔跑,反而失去了活力甚至寿命缩短。”
  扶苏不由笑了起来:
  “副将之意,是说若无战争,百姓寿命会因此缩短?”
  “百姓只需有温饱即可活,岂会需要战争?”
  “扶苏未曾听过如此荒涎的说法。”
  沈兵摇头道:
  “属下并非此意。”
  “属下以鲶鱼和狼作喻,指的是若没有战争,社会便会因缺乏动力而进步缓慢。”
  “甚至会停滞不前。”
  扶苏抬头震惊的望向沈兵,问:
  “副将何出此言?”
  “世人皆视战争为洪水猛兽,唯独副将以为它可使社会进步!”
  沈兵解释道:
  “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公子试想,若天下太平百姓富余,又何需思考如何让田地产出更多作物?”
  “又何需制出手锯等工具伐木并制出各种攻城器械?”
  “又何需在你争我夺之间筑起城墙并着出兵法及治国之道?”
  “更不需制作兵刃、盔甲、箭矢等物。”
  “公子以为然否?”
  扶苏不由愣住了。
  沈兵说的是,如果当真没有战争,百姓要做的其实就是种田吃饭织布穿衣。
  甚至如果没有战争,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也就不会有治国之道。
  那这什么儒家、法家等思想也都是无用的,只需“无为而治”就行了。
  这便像极了那被鲶鱼追赶的鱼群以及被狼追赶的鹿群……因为有鲶鱼有狼在追杀着它们,于是它们才会进步。
  人也是如此。
  因为有战争威胁着他们……一旦失败就很可能被奴役甚至死亡,于是才不得不进步、不得不改革、不得不前进,于是社会才会发展。
  思考良久,扶苏才若有所思的叹了口气,点头道:
  “好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世间之事莫过于此。”
  “副将所言有理,扶苏受教了!”
  顿了下,扶苏又问:
  “副将所言扶苏从未听闻,不知却是何家所言?”
  沈兵一愣。
  这是用辩证的、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哪有什么家?
  如果硬要说什么家的话……那就是科学家。
  想了想,沈兵只能回答:
  “这只是属下胡思乱想,并无出处。”
  哪知这么一来扶苏就更是佩服了:
  “副将过谦了,副将所言通俗易懂且于理甚合,又怎会是胡思乱想?”
  “以往扶苏虽遍读圣贤书,却有许多难解之惑。”
  “如今听副将一言,突有茅塞顿开之感,扶苏谢过副将!”
  沈兵自是客气一番。
  此时的扶苏心下已然接受沈兵的那套的理论了。
  这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的确就像扶苏所说的那样,此时虽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但各家实际上都处于不成熟在摸索的阶段,必然会有许多解释不清的问题。
  沈兵这个现代人却拥有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需要把这些往这时代一套……无法解释的事马上就能说个明白。
  沈兵这还没把工业化、三权分立等这些东西拿出来说呢。
  所以现代社会的经验还是很有用的,这说的不仅是发明创造的实物,更有这种超前的理念可以借用。
  尤其像扶苏这种更关心治国或是天下苍生的人,要收服他就得用这些理念。
  沈兵这边按部就班的接收来降的楚民,楚王启那边就乱套了。
  因为传单不只是发到了楚国贵族的封地,甚至都到了洞庭并影响到楚王启的百姓。
  确切的说不是“发到”洞庭。
  沈兵还没那闲情将传单渗透到洞庭去影响楚王启的人。
  传单之所以会“发”到这里,是因为这玩意很容易藏着并带走……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对折对折再对折,折成一小团往衣角里一塞,要想搜出来还真得费点心思。
  然后楚国各城之间免不了会有亲戚、朋友之类的,再加上这纸还能值个八钱、十钱的,商人也会低价收购了将其往南面价更高处贩卖……于是就自然就流通到腹地洞庭。
  这就是传单的厉害之处。
  在此之前百姓传递消息往往是口耳相传,这其中就有“口说无凭”传着传着就被稀释,结果就没人信也就没有了“杀伤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