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沈兵回答:
  “禀公子,首先我等身在士伍不得经商。”
  “若允许经商,这纸便是一张只售半钱,我沈兵也可一夜暴富。”
  “其次,公子以为若是纸价便宜了便能方便世人?”
  “公子应知道大多是何人需要用纸!”
  这么一说扶苏就无言以对了。
  因为要用纸的绝不会是什么在田地里耕作的百姓,甚至都不会是普通的读书人……
  原因很简单,普通的穷苦读书人考虑成本问题依旧会使用竹简,不过就麻烦些、不够轻便而已。
  之所以有人拼着饿肚子买纸,那是图新鲜赶时髦,并没有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所以大多数需要用纸的却是有钱的达官贵人。
  比如扶苏,自从有纸后他行文作画就再也没用过竹简了。
  所以此时纸价贵那妥妥的是劫富济贫……劫了达官贵人的富,济沈兵这个贫。
  等到有一天,教育普及率高了普通老百姓都会写字对纸也有需求了,那时纸价才会影响到普通百姓。
  接着沈兵又加了句:
  “不过,若是公子想要用纸,却可随时来取。”
  扶苏“哼”了一声没回话。
  扶苏自己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十分看不惯沈兵的作为却又说不出沈兵哪里有错。
  事实上不只说不出沈兵哪里有错,反过来扶苏还认为沈兵说的是对的。
  或许,这才是扶苏不习惯的原因……他潜意识依旧站在淳于越一方,沈兵是对的也就意味着淳于越是错的,于是沈兵就应该是敌人,至少是思想上的敌人。
  接着,扶苏看到许多贵族子弟被集中在大堂里抄写……
  这时期会识字的基本是贵族子弟,如果说有例外的话就是儒家。
  此时的儒家虽然因为其思想不成熟且不切实际养出许多迂腐的大儒,但其进步之处就是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所谓的“有教无类”就是不分贵贱贤愚,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教育。
  这在受教育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普通百姓只能一代又一代的种田、受剥削、受压迫的时代简直就是个福音。
  于是,许多布衣就成为儒生学习治国的道理,接着受举荐进入官场走上仕途。
  不过这情况毕竟是少数,集中在大堂内的绝大多数依旧是贵族子弟……寿春是完整的投降的,于是遗留下许多原楚国的受过教育的贵族子弟。
  扶苏惊问:
  “副将何故将他们集中在此受刑?”
  沈兵回答:
  “禀公子,只是抄写些东西罢了,并非受刑。”
  不过想想,沈兵自己也觉得他们这样子与小时被老师罚抄时颇为神似。
  扶苏拿过一张“告示”看了看……确切的说应该是“传单”。
  只见上面有配文字的几小格画,大概说的是楚民只要到淮河向秦军投降,就可以得到一块田及一片宅地,且有新式农具从事生产,能享受更好的生活。
  扶苏看着不由笑了起来,道:
  “副将此举是希望以此劝说楚民投秦?”
  沈兵回答:
  “正是,公子以为不妥?”
  扶苏摇着头抖了抖手中的“传单”,略带得意的笑道:
  “若此物能让楚民投秦,我等又何需劳师远征斥之数十万大军。”
  “副将将此事看得过于简单了。”
  “副将需知,欲要楚民来投,唯有仁德二字。”
  沈兵只笑了笑没回答。
  他认为扶苏应该将“仁德”换成另外两字“利益”。
  国家之间讲利益,百姓也同样也是跟着利益走,尤其是中原各国没有外族仇恨的百姓。


第二百七十七章 传单
  宣传战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一张张这么抄写完之后叠在一起再卷起来,就可以塞进竹筒及挖空的原木中,或是平摊藏在马车里,夹在帐蓬夹层中等等。
  藏的方法多到数不胜数,只需稍用点心思就可以。
  但如果是竹简那就完了……不是说竹简不能藏,其实纸可以藏的地方竹简大多也可以。
  问题是那夹层、那竹筒,藏个一、两份竹简就差不多了,累死也带不了多少。
  带不了多少就意味着很难形成群体效应。
  接着沈兵就让兵士化妆成楚民携带着这些传单混进楚境。
  原本沈兵还想费点事让楚民来做这些。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秦军占领淮北收获大片土地之后同时也获得大批楚民,这些楚民都可以为秦军所用。
  需要的只是用点小钱接着再以其家人为质……这时期以人为质是得平常的,国家之间建立什么友好关系之后都要以王子为质。
  不过沈兵派人往楚境一侦察,发现似乎没这必要。
  原因是楚国户籍管理十分混乱,比如昭、屈、景三大族户籍就自有系统没有整合……这当然不会整合,各自封地都是私有财产包括百姓也是,于是没必要将户籍与其它贵族整合在一起。
  这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屈氏管理下的百姓要前往昭氏经商,昭氏怀疑他是秦国奸细想要查其户籍等详情,就必须要到屈氏那查。
  甚至到屈氏那查还不够,因为在屈氏那查无此人之后,不能保证他是景氏的人,然后还是斗氏、成氏、班氏、孙氏等小族。
  一个个查完了都没有,似乎还不能证明其是秦人,因为还有被灭的淮北一带流民,这户籍又到哪查去?
  由此就可知此时秦朝郡县制优越之处。
  其全国户籍是整合在一个系统里的,只要报出自己是哪哪人,寻着由郡县往下查,若是确有其人就一定能查得到,是不是奸细就一目了然。
  楚国没有这么严密的户籍系统,于是对外来百姓的盘查只能止于“听其言观其行”的层面上。
  查什么验、什么传都是假的,瞄一眼就过去了。
  主要是盘问从哪哪来的,然后搜查下有没有藏有兵器。
  楚军最担心的就是藏有兵器的奸细混进来然后里应外合将城池给夺了。
  若是没有兵器……那还能翻出什么大浪来?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沈兵派出去的这些“奸细”可全是不带兵器的,然后再带上几个地道的楚民指引寻个合适的借口,轻易的就进城了。
  当夜这些人就展开了活动。
  确切的说不是当夜,而是宵禁解除的那一刻……
  战争状态下为了便于管理,各国都会实施宵禁。
  宵禁时在墙上粘贴传单是很危险同时也没有意义:一贴上就会被巡逻的兵士发现,然后在天亮前被撕完,有贴跟没贴一样。
  但在宵禁解除的那一刻,街头的兵士和路障都已撤走,街头百姓也是稀稀啦啦,谁也没发现有人在街头到处贴传单。
  甚至在人群密集的菜市口还有人将传单由高楼往下洒,便像雪花一般飘落满地都是。
  更要命的还是这些传单是用纸书写的。
  要知道一张纸在楚地可是值三十钱,六斤米。
  就算是书写过的那背面勉强还可以用,打个折也能值个八钱、十钱吧。
  于是这不就是天上洒钱么?
  立时就有楚民到处哄抢,不久便是那些还在屋里躺在床上的百姓都出来争相抢夺。
  抢了之后自然就会翻看内容,其上的简画清晰易懂,很多楚民一看就明白了……只要到淮河降秦就能有地有房,还给发农具过上好生活
  这对楚民而言可是了不得的事。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原因之一就是给了百姓一定的权力。
  比如当兵作战获得军功就能晋爵成为地主甚至进入高爵者籍成为贵族。
  就算不当兵在家种田,也因为秦国实行的郡县制将百姓的管理权收为国有而不是贵族的私有财产……
  这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国有和贵族私有,百姓都没有权力。
  但往细里一想那区别可就大了。
  贵族私有也就是贵族的奴隶,贵族让你干啥就干啥,甚至剥夺生命。
  但是国有……那是山高皇帝远,皇帝只有一个,且皇宫里那些人侍候着就差不多了,他不会天天在你面前晃来晃去呼喝着让你干活甚至要你命。
  如果说百姓对贵族有什么责任,那就是交税,于是就更自由且权力也大得多。
  在此之前楚国百姓并不知道这些。
  这或许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楚王及贵族都知道让百姓知道这些都他们是没有好处的,就像魏国一样,邻近秦国百姓一旦知道秦国这些制度便纷纷逃往秦地。
  于是魏国就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自身也如秦国一样改革,要么等着百姓越来越少等着灭国。
  魏国有进行改革,但步伐跟不上秦国,最终还是灭了国。
  楚国因为其自身原因无法进行改革,也是七国中改革最浅的一国,于是就只有选择第三条路:封锁消息。
  封锁消息在这通讯极为落后的时代是很容易做到的,偶尔有几个商人来往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抓起来就是,之后再来的商人就不敢多嘴了。
  于是百姓稀里糊涂的活着,王公贵族继续喝酒吃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