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但这美梦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击得粉碎。
  这是昌平君在各贵族间游走劝说得出的结论。
  从某方面说,昌平君还希望自己能说动这些贵族。
  因为此时能说动就代表往后也能说动,就代表楚国还有救。
  然而……
  想着,昌平君只能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有沈兵在秦国的一天,便没有成功之可能。”
  沈兵这边已经在汝阴休息三天了。
  这三天是昏昏沉沉的三天,醒了吃点东西接着又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三天夜里才算是彻底清醒,起床时依旧是全身酸痛,左肩和右臂上还包扎着疗伤带……一摸就知道是由发灰制作更细腻的那种。
  见沈兵醒来,仞赶忙唤人端来了食物,却是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沈兵“稀里哗啦”的将它倒下肚,顿时觉得有了些力气。
  抹了抹嘴,沈兵这才看了下周围,问:
  “我等还在汝阴?”
  仞回答:
  “正是汝阴。”
  接着仞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沈兵一连串的好消息:
  “副将,大王为黑甲军全军晋升三级,且赐名‘神武军’,另赏金百两。”
  沈兵“哦”了一声。
  这么说自己就是……沈兵不由汗颜,来这时空这么久,他还是没记住秦时的二十爵位,所以晋升了三级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爵位。
  还是仞提醒了声:
  “副将已是五大夫了,为大夫之尊。”
  从五级爵大夫起,之后什么官大夫、公大夫到五大夫为止都是大夫。
  而五大夫就是大夫之尊,再往后就是庶长。
  那蒙武打了那么多年的仗都这把年纪了也只是左庶长而已,也就是比沈兵高一级……也就是说沈兵现在已妥妥的高爵者籍甚至在高爵者籍里爵位都算是高的。
  接着仞就送上一个托盘,说道:
  “这是副将的五大夫验,监御史亲自送来的。”
  沈兵又嗯了声,揉了揉酸痛的箭伤,问:
  “战况如何?”
  仞回答:
  “我军已南下攻占了南照,又东进攻往寿春,距寿春不过五十里之遥。”
  沈兵随手翻开地图看了看,就暗自点头。
  杨端和不愧是跟随王翦多年的老将,知道要攻寿春首先要占领淮河上游城邑。
  这南照就位于淮河上游,到时要水淹寿春或是截流攻城,南照都可以做为一个据点。
  沈兵想了想,又问:
  “这楚王……还在寿春么?”
  仞拱手回道:
  “属下不知。”
  “不过传闻昌平君正在各处奔走游说。”
  秦军已在楚国各处布下眼线,昌平君这个叛徒到处走当然逃不出这些眼线的监视。
  仞这么一说沈兵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昌平君在外游说,其意定是希望楚国各族团结抗秦。
  这么一来就说明楚王负刍没有离开寿春,否则昌平君就不需游说。
  沈兵暗想:楚王负刍就这么完了。
  果然,两天后杨端和就带着十万大军顺利的包围了寿春。
  杨端和甚至都不需要截流也不需要水淹。
  在所有人都以为杨端和会一路东进赶往寿春时,杨端和却突然一夜疾行赶到淮河并乘着夜色渡过淮河。
  杨端和渡过的位置应是景氏的封地,原本应有楚军防御。
  但楚国各族人人自危收兵不战,以至杨端和渡过淮河竟然未损一兵一卒,据说只有两匹马掉入河内被水冲走。
  这也不知道是楚军没发现还是有意让秦军过河。
  沈兵认为是发现之后却不阻止。
  此时正是战局紧张的时候,景氏当然会派探子沿河观察。
  但即便是发现了秦军要渡河,景氏也知道秦军是为攻寿春。
  若这时出兵阻止……岂不是要用上景氏所有兵力与秦军决一死战?
  景氏又怎会做这种傻事?
  于是发现了也权当不知,任由杨端和一行渡过淮河。
  秦军一旦渡过淮河,那包围寿春便简单了。
  寿春与汝阴类似,也是建在河道弯曲处,这样就三面由淮河包围只有一面朝连着大陆……楚国水系发达很喜欢这样建城。
  这样建城好处很多,比如利于航运也利于防守,同时还不会成为像陈城一样的“死城”。
  然而,一旦敌人从别处过了河其优势就荡然无存。
  此时的杨端和就是这么做,在上游过河然后带兵突然出现在陆地一侧将其封锁,寿春立时就退无可退有如瓮中之鳖。


第二百四十六章 围城
  沈兵是第三天赶到寿春的。
  原本沈兵和黑甲军不需要再上前线,杨端和的意思是他们一行人留在汝阴甚至撤回大梁养伤,剩下的战事有他处理。
  但沈兵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尤其此时大梁军还在前方作战,他这个主帅又岂能先撤回大梁。
  沈兵及黑甲军……此时或许更应该称为“神武军”了。
  他们一到前线就收获得前线军士热情欢迎,无论是大梁军还是秦军。
  这是秦军的一种尚武军风,他们由于长期处在中原西部与蛮族接触颇多。
  蛮族那是妥妥的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秦军相当来说还会文明些,但受影响之下当然也是尊重强者而不问出处。
  之前秦军之所以看不起大梁军及神武军,虽有出身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大梁军及神武军是魏国降军。
  降军在秦军眼里就是弱者,被瞧不起是当然的。
  但是现在,大梁军及神武军各自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其中尤其是神武军,更是屡立奇功创下了连秦军都不敢想的战绩,且得大王赐名,于是秦军对它们的态度就由此转变了。
  魏呴带着几名亲卫迎了上来,老远就拱手笑道:
  “副将别来可好?”
  “汝阴一战,副将及神武军名震天下,属下及大梁军与有荣焉!”
  沈兵苦笑一声,回答:
  “说什么名震天下,差点就要名垂千史了!”
  魏呴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何况就凭楚军那区区几万人,又如何能取副将性命?”
  沈兵一时无语,区区几万人?
  不过沈兵也没跟魏呴多费口舌,他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拜见杨端和。
  此时的淮河已搭起了几座浮桥方便秦军来回,上下游方向又打下木桩拉起封江锁链以免楚水军来援,于是这淮河天险也就徒有虚名。
  沈兵望了望远处被河水及秦军团团围困的寿春,虽是高大却像是一座孤岛似的形单影只,就连城头上的楚字大旗也飘得有气无力的,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落寞。
  一边前行,魏呴就一边向沈兵介绍:
  “淮北为两万大梁军,分守东、西、北三门。”
  “淮南为上将军亲率八万河内兵,守南侧两门。”
  这兵力布置是合理的。
  淮北虽说有三座城门,但这三城门都为淮水所困,只需要在城门处淮河对岸布设投石机和弓弩手很容易就能将楚军封在城门内。
  淮南一侧的两座城门却是连着陆地的。
  而且这两座城门还是大瓮城设置……所谓的大瓮城就是有面积很大的双城门,为的就是能一次多派些兵出城作战。
  另外,城头的投石机、弓弩手还可以为出城列阵掩护,于是南面很难被封锁因此需要的兵力就更多。
  魏呴接着说道:
  “我大梁军另有三万驻守陶城及沿途城邑。”
  “大梁军战到此时,已折损近两万人了。”
  沈兵点了点头。
  两万人说起来不过只是个数字,但一想起汝阴神武军不过伤亡一千余人就排得满地都是尸体……沈兵心下就感到莫名沉重。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态。
  沈兵以前是个小兵甚至还是工师时,有战友、部下伤亡虽有感觉但并不深刻。
  但是现在,沈兵一听这伤亡数字就像是一个烧红的烙铁在他心里烙上一个数字。
  究其原因,沈兵认为这或许是因为以前自己也无能为力是在随波逐流,战场上的死伤跟他没有多大关系。
  但是现在,方略是沈兵定下的,兵是沈兵练的,部队也是沈兵指挥的……这些人的死伤就与沈兵有直接关系了。
  于是沈兵总是忍不住想,如果自己再努力些,或是将计划制定得再完善些,不知是否就可以避免一些伤亡。
  然而想这些都无济于事,沈兵也知道这过于理想化。
  不一会儿两人就来到了杨端和的帅帐前。
  守卫见到沈兵立时便肃然起敬,不用吩咐就赶去通报杨端和。
  杨端和快步从帐内迎了出来,就到沈兵就欣喜的拱手道:
  “五大夫何不在汝阴多休养几日?”
  “难处由五大夫解决,此等围城小事就交由老夫来处理便可。”
  杨端和有意称沈兵“五大夫”,也有祝贺沈兵晋爵之意。
  说实话,杨端和其实也颇有危机感,他的爵位也不过是右庶长,不过比沈兵高两级。
  若沈兵按这速度晋升下去,超过杨端和也是指日可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