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商行是皇室的产业,他的利益受损直接影响到皇室的收入。哈哈……真是光明神保佑。”
欧塔斯佩斯也兴奋的道:“这些大商人背后都有大唐的权贵支持,他们一起出手肯定能影响到唐朝皇帝的决定。”
美伽帕诺斯道:“我们也不能闲着,继续求见唐皇。就说我们是大唐的臣属国,愿意保护商路不受侵害,请求大唐出兵讨伐突厥和大食人。”
欧塔斯佩斯道:“好,我这就去递交国书。”
美伽帕诺斯叫住他道:“别急,还要和大唐的商人取得联系,向他们表明我们的友好态度,许诺他们好处。”
“还有,唐人最恨的是突厥人,在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把突厥人的威胁放在第一位,这样更容易激起唐人的仇恨心理。”
“我波斯也有许多商人在长安,把他们也叫上造势。这是我们最有机会说服唐皇的一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欧塔斯佩斯佩服的道:“还是您考虑的周到,我这就去办。”
说完他就急匆匆去处理这件事情。
等他离开美伽帕诺斯又叫来一个随从道:“马上给我准备几份厚礼,我要一一去拜访大唐的几位宰相。”
萨珊王朝的国书依然被拒收,但让美伽帕诺斯高兴的是这次负责接待他们的鸿胪寺官员态度好了许多,语气没有之前那么生硬。
对于这些外交官来说,马上就想到了一种可能……大唐内部对出兵的态度有所转变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加紧拉拢商人,游说有话语权的高官。
岳山这个第一号的权贵自然也是被拜访的对象,而且还是重点拜访对象。
不过他并没有见这些使者,不是不想见而不是不能见。
皇帝对他能这么放心,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揽权只当谋臣,这也是他和皇帝的默契。
如果他私下会见外国的使节,就超出谋臣的职能范围了,所以萨珊的使节团注定要失望而归。
但他不动有人动,长孙无忌第一个接见了萨珊使者。虽然没有给出任何答复,但仅仅是接见这一个动作就说明了一切。
美伽帕诺斯等人受到这个鼓舞,游说的更加有动力了。
随后李绩、刘弘基两位枢密院正副使也分别接见了他们。
与此同时,在萨珊使者和商人们的努力下,突厥在西方死灰复燃时刻准备打回来的消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朝野的舆论风向终于开始转变。
第812章 西征人选
萨珊的使者顺利上钩,和大唐的商人一起掀起了出兵的的舆论。
美伽帕诺斯等人也确实抓住了大唐最敏感的点,突厥人。
大肆宣扬突厥人在西方是如何的强大,如何的仇视大唐,成功掀起的唐人对突厥的仇恨。
再加上巨额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八大书院的学报在头版头条推荐了一本书。
《辽东记事》,作者王玄策。
八大书院地位超然,尤其是八大学报影响力巨大,能让他们联合推荐的书籍特别少。应该说除了岳山的书之外,这是第一本。
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在很短的时间内这部书就成为了畅销书。
看完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这本书表面上是王玄策对他在辽东工作的总结,重点反思了给各个群体打标签的行为,认为这样做太狭隘了。
各藩属国需要的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平等对待,只要是华夏后裔我们都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这才是宗主国应该有的胸怀。
但他也强调了,这上面的方法是用来处理大唐和藩属国关系的,或者说只能处理认同华夏文明的势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这上面的方法来和非华夏文明体系的势力打交道,会吃大亏的。
甚至还简单的总结了一些和非华夏文明体系的人打交道的方法。
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朝野轰动,被视处理和国外势力打交道的标准。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很多认为王玄策说服百济、耽罗内附是运气的人改变了看法,这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而且能出书,出的还是正儿八经的王道之书,也算是立言了。
立言,就会被读书人视为自己人。
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古以来话语权都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他们愿意吹捧,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口碑。
这本书在藩属国也大受欢迎,成为继华夏文明之后最受欢迎的书。
时局纷纷扰扰,西征的舆论彻底占据上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朝廷已经下定了决心。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就召开了核心层会议,二十几位文武大臣齐聚一堂。
刘洎虽然还是反对西征,但当事实确定无法扭转的时候他就不再坚持,而是想办法帮朝廷查漏补缺。
这也是李世民会让他当宰相的原因。
先是由刘仁轨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策划方案。
这个方案和最初岳山看到的那一版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是经过几位重臣挑错之后的版本,比起最初的版本更加的稳健。
所以对于他的计划众人都没有意见,顺利通过。
他讲解完之后就是最重要的议题了,西征将领的选拔。
“西征军大总管、安西都都护、高昌都护、外交大使,这四个位置都非常重要,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李世民问道。
岳山等了一会儿都没人说话,他知道大家都在犹豫什么。西征太危险了,万一出点意外举荐人也要担风险,没人敢轻易开口。
他知道自己要主动开口了,就说道:“外交大使我举荐鸿胪寺少卿王玄策担任。”
李世民松了口气,他最怕就是没人说话,那多尴尬:
“王玄策能说服百济和耽罗内附,最近又写了一部《辽东记事》反思朝廷在辽东的外交得失,对朝廷的帮助非常大。”
“由此可见,他对外交的了解确实很深。但西方诸国的情况和辽东大有不同,不知道他能否胜任此职。”
岳山道:“王玄策从数月前就开始研究西方局势,对那里的了解颇深。我也曾经和他谈过,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应该能胜任这个工作。”
李世民点点头表示明白,但并没有直接作出决定,而是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宇文节说道:“其实唐茂约的能力亦能胜任此职,只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只是唐俭经常在工作期间饮酒,还和别人一起喝,误了事被去职当了个闲官。
听到他的这个举荐,其他人眼皮子动了动,心中却暗骂狡猾的狐狸。
这个举荐和没举荐一样,因为唐俭不可能担任西征军外交大使,不是因为他喝酒误事被贬官,而是因为……
李世民眼皮子抽搐了几下,道:“唐茂约年近古稀,还是不要劳动他了。”
让一个年近七十的人去西征军当大使,确定不是想让他死吗?
宇文节难道不知道这个原因?肯定是知道的。他提这个名额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
你让我们举荐人,我举荐了,能力也足够,至于其他的和我就没关系了。
所以当李世民否定他的提议的时候,宇文节一点都不意外,还自我检讨道:
“是臣疏忽了,居然忘了唐茂约的年岁已高,请圣人恕罪。”
李世民无奈的挥了挥手让他坐下。
“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没人回答,如果岳山举荐的人有问题他们肯定会反对,但他们也都认为王玄策年轻力壮能力强,是最适合的人选。
见无人说话,李世民才说道:“明天让王玄策来见我。”
“喏。”赵蒙马上把这件事情记了下来。
“西征大总管谁合适?懋功你是枢密使,说说谁最合适。”李世民问道。
被亲自点名李绩也不好在装傻,就说道:“程知节、苏定方、刘正则、牛进达、江夏王都合适,具体由谁担此大任还需圣人定夺。”
李世民知道想让这个老狐狸表态不太可能,就问道:“你们呢,觉得谁合适?”
其他人也都效仿李绩,提出了几名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
不是他们不想举荐,而是西征这种事情第一次发生,谁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举荐人。
李世民也知道他们的想法,虽然很无奈但并没有生气。相反,他更加觉得刘仁轨这个人有大才,战略计划做得好。
西征是前所未有之事大家都没有经验,刘仁轨却能拿出合适的计划书。以求稳积累经验为主,简直太符合大唐此时的需求了。
此时他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适合刘仁轨的位置,但现在还在讨论西征行军大总管的位置,他暂时把这个想法放在了心里。
“辅机,你认为谁最合适?”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必须说点实在的了,就说道:“若单论统兵的能力,诸位说的人都适合。”
“然西征军远离大唐本土,对统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会打仗,而是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很突出……如此才能避免军心动摇。”
“所以西征军的统帅必须年富力强、军事能力强、经验丰富,最好拥有宗室身份……综合各方面考虑,我以为江夏王最为合适。”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